nec np cd3100h:嬉笑怒骂——细数十大讽刺型相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5:00:55

『煮酒论史』 [评论随笔]嬉笑怒骂——细数十大讽刺型相声

点击:356  回复:9 作者:被遗忘音符  发表日期:2011-8-27 22:02:00         最近相声界反三俗,小可十分认同,早就该反了嘛!相声是什么?自号讽刺艺术,一百多年来相声演员在舞台上专门调侃他人取乐。大则直斥总统军阀,小则笑骂哑巴呆子,不懂得与人为善,笑脸相迎,迎来送往,往事并不如烟……看而今,我天朝物产繁盛,国运昌隆,社会和谐,百姓安乐,怎可听任汝等妄言国事,讥讽官民,破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反三俗,反的是什么?庸俗,低俗,媚俗。俗者,人民大众也。庸俗,混同于人民大众。低俗,贴近人民大众。媚俗,迎合人民大众。虽然说我们是人民共和国,但是混同人民群众、贴近人民群众、迎合人民大众的历史任务,只能交给先锋队去完成。你一个小小郭德纲或者小小德云社,怎可擅自混同、贴近、迎合人民群众?!这是赤裸裸的僭越嘛!我坚持认为,相声演员的历史使命只能是远离人民群众。你们要向冯曾孙同志学习,在人民大会堂里,举手、拍手、握手、挥手、伸手、上下其手……
  
  总而言之,这次既然上峰明示,痛下决心反三俗,小可认为,讽刺型相声可从此进入历史博物馆矣!在此之前,小可愿为他们排个座次,做个点评,算是墓志铭吧。
  
  10、马志明、谢天顺《夜来麻将声》:讽刺官员有风险,调侃科长是底线。
  
  讽刺对象:社会风行的赌博恶习,官员挪用公款,单位内的官僚主义作风。
  
  尖锐性:★★★
  时代性:★★★☆
  艺术性:★★★★
  
  少马爷马志明先生这段经典作品现在听来可能有些过时,不过在当时听来可是很时尚的:马志明先生率先采用了“电视相声”的崭新表现形式,加入了“东芝广告曲”等当时最潮的时尚元素。马志明先生在这一段相声中大胆讽刺了多种社会现象:单位里的官僚主义、盛行的赌博恶习、家庭纠纷矛盾、官员和小秘的暧昧关系等等。当然,少马爷为了不让作品锋芒太露,在改编作品的时候把主人公的身份定在科长这一级别,把挪用公款的罪过用“盖错公章”淡化,把制度性问题作为个人作风问题来批评,用心良苦。不过,九十年代初被严重污名化的“麻将热”,现在来看,也并未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让这段相声无法再度引起当下听众的广泛共鸣。
  
  亮点句:“我仔细一看盖得不是图章,——白板!”
  (写文章需要豹尾,相声作品收尾也要求收的干脆漂亮。最后这句收尾,不仅干脆利落地圆满完成了故事,还是在相声中程早有伏笔的暗线包袱。)
  
  09、侯宝林、郭全宝《离婚前奏曲》:君不见改革开放天上来,二奶滚滚又如何?
  
  讽刺对象:建国后革命干部们坐上高位,腐化堕落,弃旧娶新。
  
  尖锐性:★★★
  时代性:★★★★
  艺术性:★★★★
  
  毛左朋友们常说:五十年代的中国社会风气比现在好得多啊!我同意!的确好得多。这段相声就是一个铁证。你瞧瞧,人家这位干部仅仅是打算合法离婚,都被侯大师狂批一通,是何道理?!现在,包养99个情妇啊,玩姊妹花、母女搭啊,用MBA知识管理十几位二奶啊,各类官场桃色丑闻层出不穷,德艺双馨艺术家姜大湿连个屁都没敢放啊!对此,我只能说一句:“呵呵……”
  
  这段作品,长于人物形象的创作:对发妻轻蔑不屑,对年轻小三儿百依百顺,对诤友的反感,对其他领导干部纷纷娶年轻妻子的羡慕嫉妒恨(同时这也表明,“弃旧娶新”这一现象在革命成功后的五十年代非常普遍)……
  
  亮点句:“她有什么了不起啊?”
  (结发夫妻,寡情如此,可发一叹。)
  
  “方秘书那个家庭最幸福了。方秘书今年四十多了,他那个小爱人才十九岁(坏笑)!”
  (毛时代,胡时代,多少年过去了,男人喜欢年轻女人一直没变过。)
  
  “你嫌她老啊?你也不小啦?!”
  “是啊,不小了,科长了!”
  (“不小了”这一句,一语双关:捧哏演员在讲年龄问题;而逗哏演员大谈自己的社会地位。设计十分巧妙,讽刺到位。)
  
  “划船是一种游戏啊。”“又热,又累,出一身汗!游戏啊?义务劳动!”
  (在五十年代说出这句话,居然能成为一个包袱,获得听众的广泛认同,可见广大人民群众实际上是根本不喜欢所谓“义务劳动”的。实际上,人人都知道,和轻松的“游戏”相对立的,就是“高尚”的义务劳动。所谓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常假高尚之名,违背、钳制人类本性。)
     08、马三立、张庆森《开会迷》:右派分子发檄文,猖狂进攻欲何为?
  
  讽刺对象:文山会海,文牍主义,官僚主义。
  
  尖锐性:★★★★
  时代性:★★★★
  艺术性:★★★☆
  
  一九五七年,相声演员马三立和相声作家何迟被双双打成右派。想必,两位艺术家的几段优秀讽刺作品《买猴》、《开会迷》、《统一病》是他们遭此横祸的罪名吧!就拿这一段《开会迷》来说,“买脸盆也开个会”,婚礼现场也来个长篇报告,一个官僚主义者无知、愚蠢、傲慢的形象瞬间立体、丰满了起来。几十年过去,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或许改变了不少,但每当看到办公室里织毛衣玩扫雷的大妈,政府机关里冷脸对百姓的办事员,拉上一群道士热烈探讨藏传佛教文化的政协会议,拿微博当免费手机短信跟情人调情的傻逼领导,我总能想起马大师这一段讽刺。
  
  亮点句:“买个篮球?也开个会。买盒粉笔?也开个会。”
  (国民党全靠收税,共产党全靠开会。)
  
   “同志们,我们想,在原始共产社会……”
  (什么事情都要扯回山顶洞人时代,都要扯上马列理论术语。马老讽刺辛辣。)
  
  07、郭德纲、张文顺《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那些拿着痰桶炒菜的文艺官僚!
  
  讽刺对象:TG建政后对文艺界的干预、打压,以及文艺界内部的争斗和矛盾。
  
  尖锐性:★★★★
  时代性:★★★★☆
  艺术性:★★★☆
  
  二十世纪的中国相声史,背后是一部血泪史:一部清廷压迫艺人、军阀凌辱艺人、日本人威逼艺人、国民党压榨艺人、共产党“改造”艺人的历史(当然也有艺人互相迫害争斗)的历史。老一辈艺人,被历次政治动荡打掉了牙齿封住了嘴巴,直到老去也未曾有机会控诉过这数十年的曲折——于是乎,我们只看到一部正史。幸而,我们遇到了敢说敢骂的老郭。这段作品中,老郭谈起了曾经天桥的繁荣,艺术市场的兴旺;说起了马三立等艺术家反右、文革中的遭遇,分析了当前市场萎缩的原因:电视相声的负面影响、演员浮躁的风气以及央视曲协等权力机构对于艺术的错误引导。正因揭露了许多相声界、文艺界的问题,老郭这段相声饱受攻击、指责。但真正热爱相声的相声迷,都能感受到这段相声的真诚和犀利,都会站在老郭这一边。
  
  亮点句:“你学做菜,你起码要知道哪是炒勺,什么是漏勺;你拿个痰桶炒菜说是革新,那他娘的谁敢吃啊?! ”
  (这句不仅适用于相声,也适用于所有盲目改革盲目求新的决策者。)
  
  “宝字辈人才济济。相声大师侯宝林,单口大王刘宝瑞,孙宝才,王宝森……贾宝玉,李宝库……”
  (据说,这句“王宝森”是此段相声被和谐被剪辑的最关键原因。)
    06、徐德亮、高峰《安得广厦千万间》:安得广厦千万间,七十七元住几天?
  
  讽刺对象:当下房地产开发商为了昧心钱无所不用其极,与权力和黑恶势力相勾结,强行拆迁,殴打良民,攫取财富,良心丧尽!
  
  尖锐性:★★★★☆
  时代性:★★★★★
  艺术性:★★★☆
  
  买房难,难于上青天。帝都三四环,开盘何茫然!徐高两位演员扮演曾经的发小:经济发展的洪流滚滚,这两位曾经处于一个社会阶层的好哥们好朋友,逐渐进入了两个命运迥然不同的阶级:逗哏演员徐德亮扮演的人物住进了光绪末年的危房(还拼了个文革时期遗留的小地震棚);捧哏演员高峰扮演的人物则飞黄腾达,开着“嘟嘟嘟冒着黑烟”的奔驰宝马奥迪三合一的好车,成为了“堵心房产公司的总经理”。随着相声情节的展开,主角的房子被“一万多黑衣人”强行拆除,却只获得“一平方米二百”的补偿费用。流落街头的主人公一家被其他乞丐欺负,还要高呼:“咱们得构建和谐社会啊!”
  
  亮点句:“房地产开发商啊?死得其所!”
  (虽然这句会被理性宽容的知识分子指责为暴民式的情绪发泄,但面对攫取巨额人民财富的权贵资产阶级,我们有权保持愤怒!)
  
  “哎,别打啊,别打啊!咱们得构建和谐社会啊!”
  (涛哥,沪宁博士,你们俩听见了么?)
  
  05、马三立、王凤山《十点钟开始》:我不一定哪天的十点钟开始!
  
  讽刺对象:个人的夸夸其谈,眼高手低。
  
  尖锐性:★★★☆
  时代性:★★★★☆
  艺术性:★★★★★
  
  在天朝的文艺管理下,批评个人的缺点比批评组织的政策错误要安全得多;巧合的是,批评个人性格、行为方面错误的作品,只要足够优秀,会更加隽永。原因你懂的:组织,哪怕再强大,都会被瓦解;政策,哪怕再正确,也会被摒弃。而人性中根深蒂固的问题,却比任何社会制度和国家政权存在得更长久。
  
  这一段《十点钟开始》,就是辛辣地讽刺这样了一类人:华而不实,喜好自吹自擂;夸夸其谈,肚子里却无半毫墨水;被揭穿了,又信誓旦旦地要痛改前非——可是呢?马三立老先生扮演的主人公,先后表态要做科学家、军事家、艺术家;之后又依次否定了自己立下的目标。在相声作品标准的“三翻四抖”之后,高潮到来了:“我不一定哪天的十点钟开始!”原来,主人公压根儿没打算改啊!
  
  在马三立、王凤山两位老艺术家的诠释下,这段作品艺术性无懈可击,即使放到现在来听也完全没有过时。多听几遍,可以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时时警醒自己。
  
  亮点句:“十点钟过了!”“我不是今天的十点钟开始——我不一定哪天的十点钟开始!”
    06、徐德亮、高峰《安得广厦千万间》:安得广厦千万间,七十七元住几天?
  
  讽刺对象:当下房地产开发商为了昧心钱无所不用其极,与权力和黑恶势力相勾结,强行拆迁,殴打良民,攫取财富,良心丧尽!
  
  尖锐性:★★★★☆
  时代性:★★★★★
  艺术性:★★★☆
  
  买房难,难于上青天。帝都三四环,开盘何茫然!徐高两位演员扮演曾经的发小:经济发展的洪流滚滚,这两位曾经处于一个社会阶层的好哥们好朋友,逐渐进入了两个命运迥然不同的阶级:逗哏演员徐德亮扮演的人物住进了光绪末年的危房(还拼了个文革时期遗留的小地震棚);捧哏演员高峰扮演的人物则飞黄腾达,开着“嘟嘟嘟冒着黑烟”的奔驰宝马奥迪三合一的好车,成为了“堵心房产公司的总经理”。随着相声情节的展开,主角的房子被“一万多黑衣人”强行拆除,却只获得“一平方米二百”的补偿费用。流落街头的主人公一家被其他乞丐欺负,还要高呼:“咱们得构建和谐社会啊!”
  
  亮点句:“房地产开发商啊?死得其所!”
  (虽然这句会被理性宽容的知识分子指责为暴民式的情绪发泄,但面对攫取巨额人民财富的权贵资产阶级,我们有权保持愤怒!)
  
  “哎,别打啊,别打啊!咱们得构建和谐社会啊!”
  (沪宁博士,你们俩听见了么?)
    05、马三立、王凤山《十点钟开始》:我不一定哪天的十点钟开始!
  
  讽刺对象:个人的夸夸其谈,眼高手低。
  
  尖锐性:★★★☆
  时代性:★★★★☆
  艺术性:★★★★★
  
  在天朝的文艺管理下,批评个人的缺点比批评组织的政策错误要安全得多;巧合的是,批评个人性格、行为方面错误的作品,只要足够优秀,会更加隽永。原因你懂的:组织,哪怕再强大,都会被瓦解;政策,哪怕再正确,也会被摒弃。而人性中根深蒂固的问题,却比任何社会制度和国家政权存在得更长久。
  
  这一段《十点钟开始》,就是辛辣地讽刺这样了一类人:华而不实,喜好自吹自擂;夸夸其谈,肚子里却无半毫墨水;被揭穿了,又信誓旦旦地要痛改前非——可是呢?马三立老先生扮演的主人公,先后表态要做科学家、军事家、艺术家;之后又依次否定了自己立下的目标。在相声作品标准的“三翻四抖”之后,高潮到来了:“我不一定哪天的十点钟开始!”原来,主人公压根儿没打算改啊!
  
  在马三立、王凤山两位老艺术家的诠释下,这段作品艺术性无懈可击,即使放到现在来听也完全没有过时。多听几遍,可以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时时警醒自己。
  
  亮点句:“十点钟过了!”“我不是今天的十点钟开始——我不一定哪天的十点钟开始!”
  
  04、马季、赵炎、冯巩、刘伟、王金宝《五官争功》:电视相声也深刻,春晚节目亦有良
  
  讽刺对象:集体中的个人,自私、虚荣、争名夺利、本位主义问题。
  
  尖锐性:★★★★
  时代性:★★★★★
  艺术性:★★★★☆
  
  该作品是群口相声的经典之作:它将“五官”的特征和相声文本紧密结合,娴熟运用谐音、成语、惯用语、时代热点(当然是八十年代的热点)等制造包袱;几位演员的表演风格、声音特质、外貌特征各具特色,可谓形神兼备,极富表现力(例如:瘦高个冯巩扮演马季先生的小眼睛,富态的赵炎扮演马季先生的厚嘴唇);群口表演的节奏流畅,对白顶针续麻,层层推进,逻辑线索清晰,笑点安排合理。
  
  尤其是,它所讽刺的现象不仅具有时代性,更具有隽永性:人的虚荣、贪功、“本位主义”。值得纪念的是:这段讽刺型相声登上了1987年春节联欢晚会,为亿万观众带来了欢乐和笑声。那时节,谁是总书记?谁是中宣部长?唉!想再次在CCTV的舞台上看到这么优秀的讽刺型作品,不知要再等多久?
  
  亮点句:赵炎:“人真正有功的从来不争。”
  马季:“哎,有功人就不争功了。”
  赵炎:“你看我什么时候争过啦?”
  (先是一副超然的高姿态,之后再去争功,这前后对比,两副嘴脸让人绝倒!)
  
  赵炎:“行了眼睛!他们家那二十寸彩电就是给你买的!我们谁看得见啊?还有你这耳朵,他们家几千块钱买的音响,那就是你的!我们谁听得着啊?最可气就是你鼻子,你在最中间,我们全在边儿上围着你转!”
  (配合中国论坛上的地域攻击喊冤月经贴,可发一笑。)
    03、牛群、冯巩《小偷公司》:岂止是小偷?又岂止是小偷公司?
  
  讽刺对象:官僚主义作风。
  
  尖锐性:★★★★☆
  时代性:★★★★★
  艺术性:★★★★☆
  
  许多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都认为,中国的市场化是不完全的:我们是在在一个基本市场化的基层社会上,压上了一座重重的官僚大山。社会结构塑造文化,其结果就是:许多机构,表面上遵守的是市场原则,内底里通行的还是官僚作风。就像近期频繁出事儿的铁道部,多少老资格领导都是当年铁道兵出身的军队干部,知识陈旧,思维僵化。再比如那形形色色挂靠在政府机关下的所谓企事业单位,更是脱胎未能换骨。就连一个“小偷公司”,都难逃外行领导内行的瞎指挥,大锅饭体制下的人浮于事,和层层剥皮的公文旅行呢!这段相声在当下听来,难道不是发人深省的吗?
  
  亮点句:冯巩:“你们小偷公司还计划生育呀?”
  牛群:“哎,你这话说的,全国一盘棋,我们小偷也不能例外呀。要不人家都计划生育,我们小偷随便生,大偷生小偷,小偷生幼偷,小偷越生越多,好人越来越少,我们偷谁去呀?!”
  冯巩:“你们这也是为了保持……生态平衡。”
  (一个小偷,对于官话、套话的运用,多么娴熟!值得钦佩,建议报考中直公务员。)
  
  牛群:“当然了这都是常设机构,倘若有个中心任务呢,还得增加很多临时机构。你像你到是春节你得成立得‘春盗办’吧?”
  冯巩:“什么?春盗办? ”
  牛群:“春节期间突击盗窃办公室,简称春盗办。”
  冯巩:“那三八妇女节呢?”
  牛群:“成立女盗办。”
  冯巩:“五四青年节? ”
  牛群:“青盗办! ”
  冯巩:“六一儿童节? ”
  牛群:“儿盗办! ”
  冯巩:“逢年过节都不耽误。”
  牛群:“你甭说逢年过节了,今天综艺大观我们就立个综盗办! ”
  (有心人可以去研究一下,各级政府下设的各类临时委员会、协调会。)
  
  牛群:“你说你一个小偷公司还要出国考察?说是要学习外国先进的偷盗技术!”
  (据说,最新的时尚是红色旅游。甚好。至少去西柏坡、井冈山不会消耗太多外汇。)
    
  02、姜昆、李文华《如此照相》:如此照相,照出了文革众生相。
  
  讽刺对象:文革中的极“左”意识形态和形式主义作风对人民生活的禁锢。
  
  尖锐性:★★★★☆
  时代性:★★★★★
  艺术性:★★★★★
  
  不管毛左如何美化文革,文革中的极“左”错误还是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果说打砸抢烧针对的是“黑五类”和“走资派”,算是部分正义;那么被迫背诵各种语录,被迫进行各种宗教性仪式,反复的政治运动和清查运动,则让人民的日常生活被搞得鸡犬不宁。这段作品,从一个青年去照相馆一天的经历切入,描述了主人公先后经历的“口号事件”、“背诵老三篇”、“照相标准姿势风波”等等插曲,揭露了“左”倾错误和人民群众内心对形式主义“妖风”的真实感受。主人公最后跳了一段“忠字舞”,内心想得却是饿着的肚子和晚饭,不正是社会主义国家里崇高虚伪意识形态和人民现实愿望这两重对立的最好注脚么?
  
  作品尖锐、深刻而又诙谐幽默,也为我们未经历过文革的八零后留下了了解文革生活的珍贵历史资料。唯一的美中不足,是《如此照相》并没有超越官方史观的套路:简单的否定、污名化“林、江”集团,并没有深挖“左”倾错误的深层原因、制度原因,也未敢指出毛在文革的中应负的历史责任。在那个大家一齐向四人帮吐口水踏上一万只脚的年代,这段讽刺作品并无政治风险(相反还有巨大的政治红利),不算真正勇敢的批判,只能算是邓家民主墙的助拳。
  
  亮点句:姜昆:我给你念念:“凡到我革命照相馆,拍革命照片的革命同志,进我革命门,问革命话,须先呼口号,如革命群众不呼革命口号,则革命职工坚决以革命态度不给革命回答。致革命敬礼。”
  李文华:真够“革命”的。那时候是那样,进门得这样说:“‘为人民服务’,同志,问您点事。”
  姜昆:“‘要斗私批修’!你说吧!”
  李文华:“‘灭资兴无’,我照张相。”
  姜昆:“‘破私立公’,照几吋?”
  李文华:“‘革命无罪’,三吋的。”
  姜昆:“‘造反有理’,您拿钱!”
  李文华:“‘突出政治’,多少钱?”
  姜昆:“‘立竿见影’,一块三。”
  李文华:“‘批判反动权威’!给您钱。”
  姜昆:“‘反对金钱挂帅’!给您票。”
  李文华:“‘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谢谢!”
  姜昆:“‘狠斗私字一闪念’!不用了。”
  李文华:“‘灵魂深处闹革命’!在哪儿照相?”
  姜昆:“‘为公前进一步死’!往前走!”
  李文华:“为公前进一步死”,我这就完了?
     01、马三立、王凤山《似曾相识的人》:这人,你见过,我见过。如果没见过,瞧,就在主席台上端坐。
  
  讽刺对象:官员的腐败、索贿和极“左”心态。
  
  尖锐性:★★★★★
  时代性:★★★★★
  艺术性:★★★★★
  
  各位有没有去政府机关办过事情?去过的话,是不是常遇到各种无礼刁难?然后你掏出一条中华,是不是“上级精神”、“有关政策”都消失了,只剩下办事员满脸堆笑,把剩下的手续事情给你顺利办完?哈哈,想了解中国这特有的国情,有时间有精力的,可以看看《官场现形记》;没时间读书的朋友,至少可以花20分钟,听一听这段马老的相声作品《似曾相识的人》。
  
  王凤山扮演的角色想进入曲艺团工作;而一手遮天的曲艺团书记兼团长(马三立扮演),则先后从家庭成分、民族、学历先后三次刁难,而一次次刁难之后,这位官员就要到了皮鞋、进口布料、彩色电视机三件礼品。(跟现在比起来是廉洁了不少呢!)而官员见钱眼开,要到了礼物之后,就一次次放宽要求,许诺这位送礼者进入曲艺团拿工资、当副团长和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甚至许诺并不是党员的捧哏演员入党、做支部委员,一步到位。这中间马老几次变脸,把官员收礼前后两面表现的入木三分。
  
  当然,天朝文艺作品还是要留给天朝人民以希望。捧哏演员最终亮出纪委调查员的身份,让逗哏演员扮演的索贿官员吓得尿了裤子。不过,王凤山老人扮演的纪委官员,算不算“钓鱼”执法?嘿嘿,这个问题,愿与诸君商榷。这段相声是马三立王凤山两位老艺术家在八十年代水平已臻化境的合作作品,对白、语气、节奏、人物性格、形象的刻画,都毫无瑕疵,可谓讽刺性和艺术性结合的最经典作品。
  
  
  亮点句:马三立:“哎呀,每一个人的出身吗,不是自己选择的,出身……你这还是属于中农吧,地主、富农不还都改成分吗?通过劳动改造还……你这没问题……可以改造……我给你填表,给你改贫农……要不咱……咱一样了,跟我一样,都要过饭!咱就这么写…… ”
  王凤山:“别介!您该怎么写就怎么写。”
  马三立:“没关系,我改了好几个了!”
  
  马三立:“你参加到曲艺团,看我……看工作合适不合适啊?”
  (所有领导口头上说的都是后半句,只是这段相声把领导们的心里话用前半句给点破了。)
  
  马三立:“这咱们新调来的副团长,王…飞山……王飞山是不是?”
  王凤山:“王凤山!”
  (收了礼品之后,就能提拔一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陌生人为副团长,这位团长的贪婪,霸道,滥权形象,多么立体生动!)
  
  另外推荐一些没有列入此排名的优秀讽刺型相声作品。
  姜昆、李文华《严重警告》:亮点:暗讽太祖时代的三门峡水库的同时,大肆歌颂李月月鸟的小丰满水电站。
  郭德纲、于谦《我是黑社会》:一段作品,能读出社会贫富分化,底层社会黑社会化,可谓一粒露珠映出太阳的光辉。
  刘宝瑞、《支援新厂》:这段相声除了讽刺本位主义,还能让现今的听众了解到一些当年工矿企业的风貌、人事、制度、历史沿革。
  王自健、张伯鑫:《歪唱太平歌词》。涉及利比亚动荡,大跃进、文革、八九,国共关系,发改委,高油价高房价……由于太过犀利,该段相声的视频已经被和谐。

作者:shw2007 回复日期:2011-08-27 22:52:26 
    听了几十年的相声,,竟是些阉割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