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壁纸1080p:关于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41:42

关于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

 

各村(居)委会、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我街道社会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按照瓯委发【2010】87号《关于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六城联创”活动和我街道工作大局,积极探索完善机制,改进管理服务方式,着力破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深化“平安新桥”建设、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总体目标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总目标是: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完善社会管理机制,改进社会管理方式,拓宽社会管理思路,着力创新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治安防控和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两新组织”、虚拟社会管理、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工作,建立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使我街道社会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把维护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强化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安全有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二)坚持统筹兼顾、动态协调。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社会矛盾,使社会管理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协调各方利益、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等方面发挥更大的能动作用,确保社会的动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坚持多方参与、齐抓共管。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多元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作用,使各种社会力量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格局。

(四)坚持立足实际、大胆创新。立足新桥实际,大胆创新,积极作为,把改革贯穿在整个社会管理的过程之中,使社会管理创新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五)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创新举措。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在村(居)和企业营造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民众参与、群众受益的和谐氛围,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和活动领域,使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工作任务

按照省、市、区委的总体部署,结合新桥实际,探索建立“八大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一)探索建立“多员合一”的社会服务管理基层基础体系。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思路,有效整合现有社会服务管理资源,着力构建综治工作、计划生育、公共卫生、消防安全、矛盾调解、信访接待等各项工作为一体的 “多员合一”的社会管理基层基础体系。

1、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探索“一岗多能、一专多用”的运行模式,健全基层一线治保员、调解员、综治宣传员、流动人口协管员、禁毒协管员、消防协管员、帮教工作专管员、维稳和反邪教工作信息员、计划生育服务员、农村消费维权及食品安全监督联络员的管理体系,按照“政府协调、分线指导、街道主管、定绩考核”的原则开展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街道加强对“多员合一”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各“大员”处理各项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强化对各“大员”的业务指导和使用管理,切实发挥各“大员”的作用。

2、深化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整合政法、综治、信访等有关部门及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的资源和力量,健全完善“协作配合、精干高效、便民利民”为特色的“一站式”、“一条龙”的综治工作中心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其在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中的基础作用。着力提升村居和规模企业综治工作室的社会管理能力,使其在统筹推进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维护稳定、矛盾化解中发挥更大作用。

3、大力推行综治网格化社会管理。按照“管理层级划分到位、综治责任明确到位、服务措施落实到位、群众诉求解决到位”的工作思路,合理划分网格、全面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区警务、安全生产、特殊群体管理和信访维稳等五大社会管理网格化体系。

4、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录入制度,构建基层综治工作信息采集系统,合理设置内容项目,加强对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信息的采集,实行分级管理,逐步实现电子台帐和信息共享,不断提升基层综治工作的效能。

(二)探索建立“双轨并行”的虚拟社会管理体系。按照公开管理、依法管理、主动管理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教育、技术等手段,加强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与管理,探索建立宣传部门主抓舆情引导和公安部门主抓网络综合防控的“双轨并行”的管理体系。

1、完善网络宣传机制。建立网络互动机制,健全“网上发言人”制度,着力构建网上舆情导控应急处置和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网民自律意识,让网民自觉承担社会责任,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健全“网络评论员”制度,及时在线交流、收集和回复网民意见,与网民实现网上互动,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使舆论和不稳定苗头得到及时疏导和解决。

2、建立网上综合防控体系。加快构建“网上警务室”,加强网上舆情监测,严厉打击网上违法行为以及利用网络实施诈骗、盗窃和黄赌毒等犯罪活动,切实防止网上非法活动演变为现实社会危害,以维护网上秩序,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网络虚拟社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保护人民权益。

(三)探索建立“三防联动”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按照“打防并举、预防为主”的防控思路,以建立健全社会治安动态管控机制、强化基层综治信息平台建设为核心,探索建立“专业巡防、群防群治、技防引领”“三防联动”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1、加强专业巡防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公安信息中心的警情数据研判平台和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建设,精确开展警情数据研判和预警,指导一线警力开展专业巡防。进一步加强接处警专业化建设,不断完善社会面巡查和街面警情的先期处置机制,细化巡控民警考核项目,提高巡逻盘查的针对性和一线警力的快速反应能力。

2、加强群防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群防群治队伍规范化建设,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广泛积极参与治安防控工作。加强村居、物业等巡逻队伍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按照“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奖惩”的原则,整合发挥村居、物业等巡逻队伍整体优势。积极探索向社会购买服务的社会管理创新举措,充分发挥保安公司、中介服务机构等企业、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中的辅助作用。

3、加强技防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展视频监控系统应用领域和范围,推进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建设,调整整合现有区域的监控体系,构建视频信息共享平台,不断推进视频监控系统运行管理水平,及时提高应对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保长效机制建设,努力构建校园监控与公安分局视频监控系统联网为核心的联动、高效的治安管理模式。

(四)探索建立“四位一体”的社会矛盾调处体系。坚持以综治工作中心为平台,充分发挥司法所、派出所、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社会矛盾调处中的基础作用,着重构建综治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化解“四位一体”的社会矛盾调处体系。

1、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进一步健全基层人民调解员队伍,建立健全人民调解“以奖代补”的工作奖励机制,充分调动村居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2、进一步健全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机制。切实贯彻调解优先原则,强化各部门职责范围内行政调解的主体意识,探索建立系统化的行政调解机制和运作程序。强化政府法制机构建设,使政府法制机构成为行政调解的综合协调和指导机构,加强机制建设中的原则把握和运作协调。政法部门要深化调解优先意识,创新建立全覆盖、立体化的调解工作体系,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道。

3、进一步强化信访案件预防、化解工作。继续深化“抓化解、破难题、促和谐”专项活动,不断完善“以块为主,条块结合”、“领导分片包干”的信访积案化解机制,做到“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采取定期接访、领导约访、下乡回访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对信访案件的预防、化解力度,努力把各类信访案件化解在基层,稳控在一线。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进一步完善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强化公正廉洁执法意识,从源头上杜绝信访案件的发生。

4、创新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相融对接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警调衔接”机制,加强力量配备,完善考核机制,创新建立集各行业专业人才为一体的“调解人才库”,进一步推进行业性专业调解组织建设。

(五)探索建立“五扶一促”的特殊人群帮教管理体系。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和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加大对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帮助力度,强化对精神疾患人员、吸毒人员的管控工作,建立健全以“扶心、扶困、扶技、扶业、扶学、促转变”为内容的“五扶一促”帮教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1、完善社区矫正有效管理工作机制。以“扶心”为主,其他“四扶”为辅,按照日常管理与重点监督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劳动改造相结合、行为矫正与心理矫正相结合、日常考核与适时奖惩相结合的要求,探索和创新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和工作措施,加强心理矫治专业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社会的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主动协调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2、健全安置帮教机制。强化就业指导,引导归正人员转变就业观念,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落实优惠政策,按照中央八部委(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为归正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等提供便利条件,重点在技能培训上给予优惠和指导。拓宽安置渠道,支持过渡性安置实体或基地建设,重点解决就业困难的“三无”归正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协调各种就业服务组织为归正人员就业提供指导和服务。

3、加大对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帮助力度。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基础管理,做好辖区范围内的排查摸底工作,建立健全社会闲散青少年“一人一档”、专人负责、分类管理制度,准确掌握辖区内闲散青少年的动向,严防发生漏管失控等现象。深化活动载体建设,积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等各类活动,加强对失学、失业、失管问题学生等社会闲散青少年的管理和教育。

4、建立高危人员监管机制。摸清全区精神病患人员、吸毒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底数,并给予更大的关爱和帮助。注重对心理疏导和治疗,有针对性落实教育管理措施,人性化建立健全吸毒人员戒毒康复机制和重性精神疾患人员的监管机制。

(六)探索建立“新瓯海人”管理体系。加快整合资源,探索建立“新瓯海人”服务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有效解决因大量流动人口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稳定问题。

1、加强流动人口基础信息管理。以“一次采集、信息共享”为目标,加快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实行统一信息采集,统一组织管理,统一提供服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制,准确登记流动人口的各类信息、出租房屋信息、就业就学信息。建立流动人口服务信息网站,合理发布就业、出租房、教育培训等信息,为流动人口做好正确的社会引导工作,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成立流动人口服务专线,畅通申诉渠道,合理引导正确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各类问题,全力保障外来流动人员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外来流动人员的归属感。

2、完善流动人口服务分类管理模式。搭建“分类式”管理平台,全面落实居住证登记制度。对固定居所的一般外来流动人口实行常规管理,对临时居所的人员实行有效跟踪管理,对无固定住所或无合法证件的人员实行重点管理,切实做到“以证管人”。搭建“旅业式”管理平台,对出租房屋进行分类,以“常规管理”、“一般监控”、“重点监控”、“重点整治”区别对待管理,采取“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强化房屋出租人的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以房管人”。搭建“行业式”管理平台,以强化“谁用工谁负责”的责任意识为前提,采取以行业为主要抓手的流动人口管理方式,实行用工单位负责制,探索建立行业单位流动人口管理员制度,切实做到“以业管人”。

3、认真实施流动人口服务政策。认真实施流动人口及其子女在教育、居住、保险、医疗卫生、计生、就业等方面的服务政策,有效提升流动人口服务质量,强化流动人口对新桥的社会认同感。以“高积分换高待遇”为切入点,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积分制”服务管理体制,鼓励和吸引优秀人员全身心投入到我街道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来。

(七)探索建立“互联互促”的两新组织管理体系。以“拓面提质”、“五进民企”为总抓手,探索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和综治工作“互为联动、互为促进”的管理体系。

1、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牢牢抓住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为根本出发点,按照行业、业务主管单位、属地管理三种模式,以重点行业和集中工业区为突破口,创新“两新组织”领导管理体制,拓宽面上党建组织,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加大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的力度,探索在流动人口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夯实执政基础,壮大社会管理骨干力量。积极推广完善党员服务中心的平台作用,进一步创新区域化党建的运行模式;深入开展“活力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自身党组织建设。

2、完善“两新组织”社会综治工作。充分利用综治工作中心这一平台,推动综治网络向企业延伸,对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深化推行“五进”民企体制,即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进民企、社会治安防控进民企、法律教育进民企、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管理进民企、平安创建进民企。进一步培育建立重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综治工作站和综治协会、安置帮教协会、和谐促进会等一批服务于综治工作的社会组织,发挥他们行业自律、区域协调、辅助管理等作用。积极探索建立新经济组织间区域性综治组织网络,以解决单一企业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

(八)探索建立“统筹协调”的城乡融合发展体系。以“六城联创”为抓手,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以要素市场化“三分三改”为核心,以城市化统筹城乡发展,探索建立“统筹协调”的城乡融合发展体系。

1、合理规划城镇社区布局。按照“因地制宜、规模适度、方便群众、有利管理”的原则,科学合理编制城镇社区布局规划和村镇改建控制性详细规划。

2、加快推进农房改造。积极开展政经分开、资地分开、户产分开和股改、地改、户改,推进各类要素聚集。加快农房改造集聚建设。研究制订农房改造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加强统筹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3、探索推进“村改居”工作。按照“几村一社区”或“一村一社区”或“一村几社区”的模式,允许社区范围内一个或几个村组织机构暂时存在作为过渡,稳妥有序、民主自愿、承接过渡地推进“村改居”工作。努力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思路,使农民向市民转变、农村向社区转变。积极探索农村向社区转变后的管理模式,通过创新组织设置,搭建服务平台,完善工作机制,实现城乡社区的融合。

五、工作步骤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从2010年12月开始,至2011年6月告一段落,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部署(2010年12月—2011年1月)。一是成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组织机构,健全组织领导体系;二是对社会管理创新内容项目进行梳理,制订实施方案。三是各项目牵头科室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四是召开工作动员大会进行全面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1年1月—2011年5月)。一是牵头科室要进一步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确保目标任务按期完成;二是牵头科室要按照工作目标、任务及要求,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三是街道人大工委、纪工委要加强督促检查,定期通报项目进展落实情况,加强工作推动力度。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2011年6月)。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梳理汇总,认真总结经验和成效,并做好准备迎接上级考核验收。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重要举措,是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水平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时期赋予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充分认识当前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主动地做好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领导,落实保障。各村居和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摆上党政领导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摆到与抓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社会管理创新要纳入本地、本部门全局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到与经济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要建立具体负责的领导机制,成立专门工作班子,明确专人负责。党政一把手应担负起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第一责任,亲自抓,带头管,真抓实干,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各村居、各牵头科室要明确目标责任,分解工作任务,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和讲评考核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岗、量化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牵头科室应按照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工作实际状况,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情况,加强分类指导,切实加大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保障力度。

(四)整体推进,夯实基础。新时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任务非常明确,当前,要下力量把思路变成规划、把规划变成项目、把项目变成成果。要突出重点,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同时,要着手研究建立长效机制,把社会管理纳入中长期规划。在实施社会管理项目规划中,要统筹抓好服务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推动政法综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五)创新机制,完善考核。要围绕不同时期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提出的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标准、明确工作要求,并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及其成效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中,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和综治考评的重要内容。综合运用多种督查手段,建立督查、考核机制,采取定期督查、随机抽查和跟踪检查等办法,通过半年一巡查、一年一考核、日常互学互促和互查互评等活动,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管理,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附件:新桥街道社会管理创新重点推进项目表

 

 

新桥街道党工委

2011年1月20日

 

 

主题词:综治工作  社会管理创新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