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e974磁力:春运现象的背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2:31:48
春运现象的背后

在中国,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一年的开始,无论离家人有多远,一般人都要尽量在除夕时与家人团聚,共度新春。于是形成了春节大量旅客运输,简称“春运”

目前“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将有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3以上。并且每年递增10%左右,如2012年春运从1月8日开始,至2月16日结束,共计40天,春运期间客流量将达31.58亿人次,同比增长9.1%。

普遍的观点(包括百度百科)认为:春运的产生主要来自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形成的社会人员大量流动。

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误解了春运产生的根源,春运现象的背后是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配置失调和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重视不够,为什么这样说呢?笔者作以下分析:

一、春运是发展中的问题
根据中国国情,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口的绝对数每年都在增加,每年1600万左右人口出生,每年有2000万农民进城,人口增加收入不增加肯定不行,要增加收入只有靠发展,中国必须保持发展,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本身就是对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中国只有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才是唯一的出路。 所以在中国,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理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预计中国的GDP增幅为平均每年8%。只有在GDP每年8%的增长才能满足人民生活不降低,满足巨大的新增劳动力就业需求。

另一方面,GDP每年保持8%的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和平衡至少在8%,春运客流量每年递增10%左右就是最好的佐证,所以春运是发展中的问题。

二、春运反映出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重视不够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悄然起航。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在农业劳动力占整个人口50%以上的情况下实现的。发达国家的农业人口大都不超过6%,美国、英国在2%左右。

改革开放30年来,进城农民达4亿,我国城镇人口增至全国人口的一半,也就是说中国目前还有7亿的农业人口。如果农业人口达到10%,至少还有5亿的农民进城。

由于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不能融入其工作的城市,首先是不能住有所居,进城大部分农民工在城市没有家,家是什么?家就是房子,由于在城市没有住房(集体宿舍、工棚)或租住的住房太小,配偶、父母、子女只能在乡下。“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运的壮观大戏每年就这样上演了。

中国农民工成为了美国《时代周刊》2009年年度人物,《时代周刊》评价称,中国经济仍在高速发展,并逐步带领全球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首先要归功于千千万万勤劳坚忍的中国农民工。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趋势几乎势不可挡,不可逆转。这是一场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最伟大的人口大迁徙。“春运”只不过是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预演。

三、春运反映出对城市化进程重要配置——房地产强大的刚性需求
春运问题的实质是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农民必然进城,进城就得有住房,房地产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必不可少的载体和发展的平台,城市化的实质就是房地产化。

如果未来几十年还有5亿农民工进城,住房任然得不到解决,春运将不堪重负,新增5亿农民工回家的路,不知要修怎样天文数的铁路和公路?这的确是非常重大的社会问题!不修铁路和公路就得修住房。

那么要修多少住房呢?用数据说话:(不包括城镇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和人口自然增长的需求)

如果按人均22平方米住房面积计算,那么改革开放30年来,至少需要为新增四亿城镇人口修建4.*22(平方米)=88亿平方米的住房。

根据相关调查统计,目前进城农民只有不到30%在城市购房,另外70%是通过租房、集体宿舍、工棚解决住房问题。如果这70%都购房,目前还需要有:88亿(平方米)*70%=61.6亿平方米的住房。
未来20年5亿农民工及其家属进城,需要5亿*22平方米=110亿平方米。
61.6亿平方米+110亿平方米=171.6亿平方米。
由此可见,所谓春运问题其实质反应的是对房地产巨大的潜在的刚性需求!

四、关于对春运现象的背后的总结

纵观人类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迁徙史,在远古时期,人类“逐水草丰美而居”,一部《三海经》就是古代人类的迁徙指南;现代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之路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无一不是将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最重要支柱产业。中国房地产问题不解决今后的春运将不堪重负。

所以,春运也是社会问题,更是发展问题。科学的发展就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发展;就不能再用改革开放初期那种“摸到石头过河”的办法,所以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才是硬道理”重要的补充,是发展了的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