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is-923:用药古人名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9:10:42

止咳常用麻黄 (寒热皆可用炙麻黄,热证可配银花、前胡、黄芩、鱼腥草甚至石膏、栀子等)
缩尿益智桑蛸 (个人感觉比金樱子芡实好用,水陆二仙胜在平和)
疏肝莫忘麦芽 (治疗乳癖习用生麦芽、丝瓜络)
闭经还须归芍 (行气活血当然重要,补血调血是治病求本)
崩漏海蛸茜草 (二药皆有化瘀之功,可使离经之血归于常道)

疗伤必备三七,不须强分内外
    无论内伤、外伤,只要涉及到器质性损伤病变,都可用三七,包括自身免疫造成的损伤。同时配合引经归经药使用。

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
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
 1.秦艽退黄最妙,以其性能退阳明经湿热邪气也。若无湿热则恐伤燥,又宜慎用。
--------清?程杏轩《医述?卷八》--------
2.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四善清痰喘之热。
--------民国?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3.大黄去积,水荡之也;巴豆去积,火燎之也。
--------清?高鼓峰--------
4.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
--------清?杨士瀛《仁斋直指方》--------
5.荆芥最散血中之风。
--------清?汪昂《医方集解》--------
6.木香行气,平肝实肠;厚朴散满,行水平胃。
--------清?汪昂《医方集解》--------
7.盖外无恶寒发热身痛之表证,则不必用桂枝;内无眩悸吐涎之里证,则不必用肉桂
--------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8.吴茱萸为厥阴之主药,上可温胃寒,下可救肾阳。
--------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9.柴胡散胆经之专药,即能散其郁勃之气,复能解其郁结之热,郁中有热,故风药不能治而柴胡能治之也。
--------清?张聿青《张聿青医案》--------
10.气燥血必燥,清气药中略加花粉知母;血燥气亦燥,滋燥药中可加入芦根石斛
--------清?王旭高《医学当言》

药物方剂

1.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素问·至真要大论》)

2.     补汤宜用熟,泻药不嫌生。(明·傅仁宇《审视瑶函·用药生熟各宜论》)

3.     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素问·宣明五气篇》)

4.     半夏有三禁,渴家汗家血家是也。(明·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春温夏热病大法》)

5.     附子无姜不热。(清·黄宫绣《本草求真·干姜》)

6.     石膏非大剂则无效。(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伤寒兼有伏热证》)

7.    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丹参》)

8.  汗药宜早,下药宜迟。

9.     大凡气香者,皆不利于气虚证;味辛者,多不利于见血证,所当慎也。

10.    宜补脾阳者,虽干姜附子转能生津;宜补脾阴者,虽石膏知母转能开胃。

11.    凡药能逐邪者,皆能伤正;能补虚者,皆能留邪……于此知无药之不偏矣……何必朋参芪而仇硝黄哉。(莫枚士《研经言·用药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