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情罗曼史 腐漫画:20120113徐聆解惑:什么是读诵经典的要领及应有的态度 --献给天下的父母与师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5:11:39
徐聆解惑:什么是读诵经典的要领及应有的态度  --献给天下的父母与师长--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又云:“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又曲礼曰:“毋不敬”、“道德仁义,非礼不成。”言孝,莫大于孝亲;言礼敬,当自敬师始。由此可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实为炎黄子孙立身行道之大根大本。 接受过读诵经典训练、教育的学童,记忆力增强。用功者,甚至能过目成诵。在理解力方面:若能天天读诵经典(千百年来,后人未敢更动一字一句。其文,意趣万千;其义,微妙严谨。)熏习日久,理解力必属上品。往后在学识上,自然名列前茅。“学而优”,用于淑世济物、褔国利民则美;行于结党营私、淫杀盗妄,则万民同受其害。所以“读诵经典”的训练,若不辅以礼教与因果的启蒙教育。其为害、为祸之烈,实难想象! 礼记有云:“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又云:“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运篇中亦云:“禹、汤、文、武、成王、周公,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孔子答曰:失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圣人对礼教的重视,由此可见。 古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今人唯重经济成长,余皆为副,其失大矣!当知诚意,正心,修身,以至家齐,国治,天下平。此道无他巧,明礼教、识因果而已。而读诵经典,正是明礼教与知因识果之最初、最善方便。以其耗时、耗费均少,教化之功则既弘且速!然而有“解”无“行”不啻说食数宝。个人乃至国家,欲得此中实益,理当笃行圣教,方不致空过此生! 兹依古今通家之言,散编数则,名为“读诵经典的要领及应有的态度”。期能拋砖引玉,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深入探讨经典,进而依解起行,共享甜美果实。 一、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日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圣出世,皆不能易也。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顿消业累,速取上乘。不致力于此,譬如木无根而欲茂,鸟无羽而欲飞,其可得乎!  二、曰诚,曰恭敬。此语举世咸知,此道举世咸昧。每寻求古德之修持懿范,由是而知“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之极妙秘诀!故常与有缘者谆谆言之。  三、读诵经典必须恳切至诚之极,方能感应道交亲获实益。  四、余尝谓:欲得此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五、读诵经典贵在乎“诚”。纵绝不知义,若能竭诚尽敬,虔恳受持。久而久之,自然直达圣意!何况文字训诂与其意致。否则,纵了知文意,由不至诚,只成凡夫情见、卜度思量而已!读经之其利益、真感应皆无由得。  六、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后,或朗诵,或默阅。必须端身正坐,如封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奄懈怠、不敢起一念今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理。即根机钝劣,亦可增长褔慧。若一路分别,此一句是何义、此一段是何解,全属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岂能冥符圣意,圆悟经旨?  七、看经论及各典章,不可急躁,须多看数回。危躁不能凝静,坐难得其旨趣。后生稍聪明,得一部经书便废寝忘餐的看。但一遍看过,第二遍便无兴看:即看亦若丧气失魂之相,此种人均无成就!当力戒之!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孔子,乃先知之圣,读易尚至韦编三绝。以孔子之资格,当过目成诵,何必又要看文而读!故知,看文,有大好处!若只背诵,多滑口诵过;看文,则一字一句,悉知旨趣。吾人当取以为法,切不可显自己聪明,专尚背诵即以也最好是会背了,依然常常看文而读,反复讽诵。孔子所作者,比文王、周公所作,多十余倍:而孔子读文王周公之易,竟至将编书之熟皮绳磨断过三次。可知其读诵遍数不可计也,吾人当以孔子之恒而读经。  八、读经、学教均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本。又须卑以自牧,韬光潜耀,上效古人,躬行实践。则其学其品,便可高出流辈。每见聪明人均属矜夸暴露,将反被聪明所误。  九、读诵经典即是圣贤教育的新生训练。例如佛家亦重视读经,许多古大德初学入门,均遵从“五年学戒”的基础教育。然而上乘的修学迥异常识,并非从“广学多闻”下手。若无“戒、定、慧”的基础,“广学多闻”则如清凉大师所云:“增长邪见!”所以要得真智能,就要从甚深禈定中求。戒,是手段;定,是枢钮;慧,是目标。背诵经典的上上乘目的,即是戒、定、慧圆修圆证!原因何在?当知,戒律的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读诵经典时,心里不起任何妄念,就是诸恶莫作;经典,则是圣人从真心本性中流露出的语言,是善中之善。读诵经典,正是众善奉行!又,念诵时,要专心一志,不能心有二用。这就是修定!读经时,自始至终,读的清楚、分明;没有念错、念漏或颠倒。这就是修慧!然而读诵时不必求解或思惟经义。因为一落入“意识”—分别、妄想、执着—戒定慧三学全被破坏!就跟普通人念世间书没有两样;要知道“经典”是没有固定意义的,没有现成讲法的;是活句,活活泼泼的。如果有固定意义,有现成讲法,就是死句,就变得刻刻板板。所以读诵经典的上乘目标;是用来修清净心、平等心、戒定慧三学的!无需急急求解其义也!“经典”实具无量无边的涵义。有道是:“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土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慎之!勉之! 十、读诵经典时,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要听得清清楚楚;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则眼不会东张西望;身不会懒惰懈怠;心不会胡思乱想。如此念法,不但契理、契机,且能感应道交。其乐融融,唯行方知!默念要领同此。 十一、吾人之心常时纷乱。若至诚读诵经典,则所有杂念、妄想悉皆渐见消灭。妄想消灭,则心归于一;归一,则神气自然充畅!  十二、习气重者,业累亦重;习气净者,业累则无。是以真希圣希贤之人,必自去习始。读诵经典,即可对治习气烦恼。习气少一分,即功夫进一分。大学中云:“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谓也! 十三、“易,为君子谋。”孔子之赞周易坤卦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论语又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佛家亦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由此可知,圣人皆是数往知来,知因识果的,吾人若于因果原理全无所知,不但不能与圣人心心相印,也绝无真成就!  十四、弘一大师云:“无心者公,无我者明”。孔子亦“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又云:“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又佛法亦云:“般若无知,无所不知”,由此可见“无知”的境界实在太高明了!吾人成年之后,意识心发达,刚强难化;故知保任儿童之“天真”、“无知”,实为当务之急!昔孔子叹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吾人虽“学有未逮”,希圣希贤之志,不可不发也!  十五、“孝亲”“尊师”是吾人立身行道的大根大本!为人父母者,宜教子女敬师之仪礼;为人师者,于学子前,亦须特重讲述孝亲之道。   十六、读诵经典亦可修习定静心。读诵经典好比石头压草,须字字分明,则妄念日减,杂想日消,直到智能现前,自然本性光明显发! 读诵经典之乐趣、用处、理论甚深、甚广;随学人自身根器浅深,功夫勤惰而成就有别!贤愚高下,唯人自造。吾人若能于此细细体会、深入研究。行之既诚、既恒,又与善友互相提携,“向上一着”,品得甚深旨趣!明眼人,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