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人 高清下载:科学网—中共三代最高领导集体核心成员巡礼:叶剑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34:42

中共三代最高领导集体核心成员巡礼:叶剑英

——献给为中国共产党事业发展殚精竭虑的人们

 

华中科技大学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

 

                   一代儒将叶剑英

                                    

摘要】叶剑英已经离开我们25年了,悠悠生死别经年,他走得越久却越让人怀念,后人争相为其作传遥表缅怀。叶剑英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一生可谓荡气回肠。本文试从他政治家、军事家、谦谦君子三个身份入手,并贯穿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层面来进行剖析探讨,最后浅谈一下他留给后人的启示。

【关键词】叶剑英  形势  与时俱进  与世无争 

 

曾经当过孙中山警卫团团长的陈可钰跑到张发奎跟前说:“过去蒋介石对他那么好,结果他反蒋,这个人靠不住,留不得。”而周恩来却称赞这个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文化大革命时期,江青使劲浑身解数百般讨好拉拢不得后,大骂这个人 “老顽固”“铁杆保皇派”,而毛主席弥留之际却独独紧握这个人的手,似有重担予以寄托,众所周知,这个人就是——叶剑英。与建国时期其他九大元帅、十大将军不同的是,叶剑英似乎是政治军事上的常青树,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十年全国动乱,他都可以屹立不倒,甚至于在关键时刻一举扭转乾坤。究竟是怎样的品性格调使得旁人对他或疑虑丛生恨之入骨,或赞不绝口倾心以待?又是怎样的战斗智慧使得他成为新中国的不倒翁?本文基于可查的史料和传记,望以后辈之拙笔,探索出前人为人处世之道。

一、人物简介

  叶剑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能文能武,谦虚平和,书不离身,信仰坚定而又不迷信权威。是一名爱国战士,“愿作先驱,誓灭国贼”,因而奋战沙场,戎马半生;又是一位杰出英才,善七律,有“一代儒将”之雅称。他是奇妙的火与水的混合体,在战斗中,无论是北伐、抗日、解放战争还是除四人帮,他无一不果断勇猛,炽烈而执着;战场外,他胸怀坦荡,爱人以德,对下体恤民情,对十年文革期间被迫害的老同志力所能及撑起一方保护伞,博爱而温情。以89岁高龄(1897~1986),叶剑英亲历了新中国的抗争、成立、动乱以及拨乱反正。观其一生,他主要做过以下大事:

  少年立志乐大同,白鹤滩护孙中山脱险;黄埔军校任教官,东征北伐善战显才能;

  反蒋投入共产党,保贺叶共谋南昌起义;反围剿境遇失利,冒风险竭力保护同志;

  长征突围苦行军,巧破张国焘分裂阴谋;致力于国共合作,舌战群儒揭反共真相;

  延安退敌五十万,最佳参谋部助战胜利;无条件解放北平,华南三战役再创佳话;

  天下大乱稳军队,正气凌然无畏予反击;一破一立除四害,请邓复出兴邦安国家。

二、政治家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鬼谷子告知徒弟有言,决定胜负的秘诀有“权谋,形势,技巧”三篇,“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然而势不相容,因此不能兼顾,只要精通其中一篇,武可安邦,文能治国。继而又言道:形势者——善知天时地利人和,以此权衡天下形势,度量各方短长,令其或纵或横,或南或北,或东或西,或反或复,或联合或对抗,使天下形势握于鼓掌之中。[1]与其说鬼谷子创建了“形势”这一兵家绝学,倒不如说总结了一以贯之的成功之道。古往今来但凡在各领域集大成者,无不胸怀大志,高瞻远瞩,善于逢左右之源,用各方分合之便。兵家如此,政治家更需具备卓越眼光,开阔的眼界,敏感于形势并顺势而为。

  说叶剑英是杰出政治家毫不为过,历数叶剑英一生几次重大抉择不难发现,他精于在纷繁复杂的世相中准确判定主流的前进方向,“知天时地利人和,以此权衡天下之势”,随即一旦抓住良好时机便毫不拖沓地付诸行动。青年叶剑英二易其志,早先他谢绝桂系军长刘志陆的重用许诺,抛弃军阀,投身革命的潮流,追随孙中山的步伐,参加东征讨伐陈炯明,骁勇善战,并在孙中山蒙难的严峻时刻,白鹤滩驱“永丰”舰营救孙中山于千钧一发,有勇更是有谋。被蒋介石看成自己嫡系晋升为新编军第二师代理师长后的叶剑英,可以佩剑进出蒋介石的官邸,然而即使被蒋如此倚重,在蒋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叶剑英却毅然决然通电全国反蒋,出走武汉。上任张发奎第四军参谋长后,叶剑英意识到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实乃一丘之貉,汪精卫不过是假反蒋,真反共,国民党的领导集团严重不纯,领导核心急速分化。在汪精卫“七一五清党”大屠杀疯狂进行时,叶剑英在大革命失败的低潮中,迎着反革命逆流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便义无反顾,勇往战斗。政治家需善于权衡天下之势,乘势而上,这只是停留在谋术上的层次,一如绘画艺术中模仿与原创的差别,模仿只是手工技巧,原创才是大师风骨,美国思想家埃蒙斯说:“伟大的目标成就伟大的人物”,杰出的政治家必然会有矢志不渝的信仰与是非分明的正义感来作支撑,没有纯洁的追求,“形势”学只能沦为玩弄政治权术,一味投机倒把的政客的厚黑学。正是带有浓烈的爱国情怀,深重的报国理想,叶剑英才在一次次大是大非中当好掌舵手,忠于信仰,抵住官名利禄的诱惑,登高望远,二易其志,投身正义的洪流。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是毛主席生前送给叶剑英的最高评价,诸葛亮掌军理政之谨慎,史家有共识,吕端是宋朝的一名宰相,《宋史·吕端传》有记录:“太宗曰: ‘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意指吕端在官位高低,金钱多少等问题上漠然无关,而在关系朝政方针的问题上,坚持原则,有舍我其谁之气概。功名富贵是世人孜孜以求的东西,也是最容易斤斤计较的东西,叶剑英在这方面却如吕端般“小事糊涂”,正如他1981年1月13日回忆说的:“那时做国民党师长每月差不多都有二三万元收入,十个月就是二三十万元,公公道道,做二三年师长就是个百万富翁。如果只是为了个人,跟蒋介石走,至少可以做大官。”[2]然而他在共产党最困难的时候却舍弃在国民党内的光明仕途转而投奔共产党,在只涉及个人利害得失的问题上,他大有所谓盛德若愚之风。

  叶剑英揽诸葛的谨慎,吕端的“大事不糊涂”于一身,大抵是他驰骋政坛的精髓所在,其过人之处在于每临大事有静气,能在历史的大关节处果断抉择,且谋虑缜密。1927年7月,在中共中央秘密策划南昌起义的紧要关头,叶剑英洞察其奸,他获悉汪精卫,张发奎密谋诱骗贺龙,叶挺上庐山,加以逮捕,阻挠起义,火速下山通知贺、叶,并策划“小划子”会议,商量对策,保证起义顺利进行,取得成功。[3]1935年长征途中,叶剑英获取张国焘命令陈昌浩等“率右路军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企图危害党中央的密电后,马上报告毛主席,挽救党于分裂灭亡之中。

  叶剑英的政治家哲学在文革十年浩劫中运用得更是炉火纯青,使其身处中国历史逆流中,不只岿然不动,更能搏浪进击。用“中流砥柱”四个字来形容他在文革十年斗争中的作用,实至名归。他善于抓住要害,在林彪、江青党羽大乱天下之际,坚决稳住军队不放松,竭力防止国家军权旁落。被林彪、“四人帮”批为“二月逆流”,诬为“杨、余、傅”的黑后台,流放长沙、岳阳后,援引诸葛的谨慎,叶剑英淡然应对环境的凄苦,世人的冷遇。他低调行事,做好研究,同时善于自我调整,读书、看报、背诗,自得其乐,“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肃然”。1976年,周总理逝世,邓小平再次被打下台,叶剑英“挂职”,“四人帮”日益猖獗,他虽为国家命运忧心如焚,却依然按兵不动,小心行事,韬晦西山,恃机而出,常常吟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自勉。怀着极大愤慨和尽量克制的同时,叶剑英充分发挥政治智慧,运用“形势”之术,度量周身各人长短,分清敌友,纵横捭阖,他团结中央政治局的多数同志,联合华国锋、王震、聂荣臻、李先念、苏振华等人秘密策划着除害大计。1976年10月6日,在“四人帮”“稳住上海,搞乱全国,乱中夺权”反革命策略紧锣密布,并到处散布10月7、8、9日有“特大喜讯”的千钧一发之际,叶剑英下令一举粉碎“四人帮”,前后不到一小时,没费一枪一弹,没流一滴血。吕端大事不糊涂,一如1986年叶剑英逝世时,中共中央的悼词称他“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敢于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做出正确的决断”。

三、军事家叶剑英: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

叶剑英好读书,善七律,热衷藏书,爱不释手,满腹才气。他有句座右铭:“抓紧时间工作,挤出时间学习,偷点时间休息。”读史明智,读诗聪慧,叶剑英读书是为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他的军事思想极富前瞻性和建设性,这和他勤奋学习、善于学习是分不开的,正如他所谓:“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

鬼谷子“形势”篇说,形势者——善知天时地利人和,以此权衡天下形势,度量各方短长,或联合,或对抗。叶剑英具有高超的统战艺术,运筹帷幄善知谋,多次运用联合之策,促进统一,功在千秋。他积极贯彻毛主席统一战线的作战方针,纵横于第二次国共合作,巧妙周旋,舌战群儒,协助周总理,毛主席达成国共和平谈判。建国后,为促成第三次国共合作,叶剑英首先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思路,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把握时代脉搏,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大计。

与时俱进,常学常新。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代战争已进入原子时代。在我们面前出现的将是一幅全新的战争图画。他形象地说,雷达的发展,使战场成为一眼望尽的象棋盘,红外线的使用,使黑夜变成白天。[4]为适应现代战争的特点,叶剑英提出了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加强军备,进行现代条件下的军事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军事思想。因而他极力推崇搞“两弹”,统一对原子武器威力的认识。他不仅注重从理论上探索现代条件下的战争和训练问题,而且注重实践和摸索,忌讳纸上谈兵。亲自担任总导演的他,于1955年,主持了人民解放军空前规模的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随着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叶剑英深感建立军事科学的势在必行。1956年,叶剑英着手创建我国军事科学院,并在1958年担任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在主持全军的教育训练工作中,叶剑英总结了建国以来我军训练的宝贵经验,并提出总体要求:一,红专结合;二,技术训练与战斗训练结合;三,训练与科学研究结合;四,院校训练与部队训练结合。[5]

四、谦谦君子叶剑英:不计浮名不畏难,无从艰险落君前

  古人有训:“安、徐、正、静,其柔节先定。善予而不争,虚心平意,以待倾。右主位” 君子安祥、从容、正派、沉静,既会顺又能节制,愿意给予并与世无争,这样就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天下纷争,此倡导善守其位。叶剑英深得蒋介石、毛主席信任与看重,正因为他是一位没野心,不争夺权力的谦谦君子。叶剑英看淡名利,得意淡然,失意泰然,1932年被对他怀有成见的李德降职,亦任劳任怨,积极工作,周总理为此夸他是能上能下的好干部,毛主席也曾多次对人说:“叶剑英这个人对前几把交椅是不争的”。而叶剑英本人则经常自嘲地说: “人家说我是个历史人物,我算什么历史人物呀?”在一片赞扬声中,他从不谈自己的功绩,不强调个人的作用,把与“四人帮”斗争的胜利归功于党和人民,他对子女说:“我是一个打杂的,一切都听从党的,党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从不去计较什么名利地位。”粉碎“四人帮”后,他扶持华国锋,再三请邓小平出来主持工作,主动让位,称自己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这番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背后的核心是与世无争的大将风度。

    列宁认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叶剑英交友甚广,且对人怀有一片诚挚的感情,乐于给与,乐于助人。十年文革中,他撑起大保护伞,在他的军事科学院内和西山驻地,一时成了老干部的庇护所。受他保护的同志中,也有过去曾经伤害过他和整过他的人,他不计旧恶。他和人的友谊,如马万祺说的:“我与叶帅的友谊经过‘文化大革命’的血与火的考验,患难铸真情” [6]。叶剑英从不张扬自己的善举“别人为你做一件好事,你要记一辈子,千万不要忘掉了,你为别人做一件好事,一件也别记着,千万不要挂在心上。”

“人之性,莫难察焉”,世界上没有比真正了解一个人的本性还要困难的事,人有“温良而为盗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如何透过表面去看内里,诸葛亮提出知人七法:“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叶剑英在蒋介石的部队里,出行一匹马,一顶轿子,一个挑子,喝牛奶白兰地,吃进口饼干,却能在浮名中辨清大是大非坚持原则,义无反顾投身共产党,不为利禄所动;1940年,在重庆与国民党斗争中,他充分发挥应变能力,“舌战群儒”,揭穿蒋介石剿共破坏团结的真相,临危不惧。类似以上例子,可以信手拈来,叶剑英经过历史的洗礼,能够不畏诸葛七法的任一检验。他是当之无愧尽力衷心,外勇内谋,外恭内顺,温良如玉的谦谦君子。

叶剑英那一代革命家,处于中华命运多劫的风口浪尖,经过刀枪炮火的洗礼,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说是时势造就英雄也好,英雄造就时势也罢,叶剑英在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中磨砺出完善的人格,正如薄一波说的:“他对人们,从浑厚中透出侠义气;人们对他,从亲爱中露出敬畏心。”他是善于度势行事的政治家,是与时俱进的军事家,更是富于正义感和同情心的谦谦君子。

五、启示

——胸怀大志,上下求索。

  “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情系苍生,命忧国家,方能放眼天下,为他人所不能为。“志不强者智不达”,个人的动机往往决定个人的高度,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与富贵,以金钱、实惠为信仰者,只能造就精神上的荒漠。千里之志,始于足下,贵在躬行,吾志所向,一往无前。

——好学不倦,提高自我修养。 

  叶剑英说:“读书要成为生活的必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多读书,以读书为乐,养浩然从容的气概,与众不同的精神境界:身处逆境不浮躁,官居要位不浮夸。学以致用首先在于学,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意思是要人向自然界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书本学习,以提升自我修养,看事通透,处事明理。无论外界环境是贫乏,还是优越,都需要来自我们自身的一种力量去达到成功,不摈弃书本,处处学习,时时学习就是积累这种力量的长明灯。

——阔朗大度,宽厚待人。 

  叶剑英一生胸怀坦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走得越久,我思念越深,我怀念他”(马万祺)。人无完人,皆有业因,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处理好人际关系是生活中一大重要内容,因为没有人可以脱离人群而独立存在,没有任何事业可以孤军奋战而就。少一份退避三舍的漠不关心,待人以一片热忱,一颗冰心,“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于他于己,莫不善焉。

末了,引叶剑英《八十抒怀》诗一首,用作后辈自我勉励,以不负革命先烈留下的高风盛德。

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
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权霸共沉沦。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爱人以德,与世无争;卧薪尝胆  文韬武略

 

 

【参考文献】

[1]范硕.《叶剑英的非凡之路》.人民出版社

[2]范硕.《叶剑英在非常时期》.华文出版社

[3]张廷栋.《叶剑英伟大的一生》.中央文献出版社

[4]纪学.《叶剑英元帅》.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5]《兵家秘诀》.新浪读书

[6]张廷栋.《叶剑英伟大的一生》.中央文献出版社.第73页

[7]张廷栋.《叶剑英伟大的一生》.中央文献出版社.第2页

[8]张廷栋.《叶剑英伟大的一生》.中央文献出版社.第218页

[9]张廷栋.《叶剑英伟大的一生》.中央文献出版社.第233页

[10]范硕.《叶剑英在非常时期》.华文出版社.第10页

小组成员:李华林、文皓、刘磊、郎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