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城酒店:在历史教育中如何实施公民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1:29:34

在历史教育中如何实施公民教育

2011-08-30 09:54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内容摘要】

公民教育关乎一个国家公民的基本素质和这个国家未来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的课程体系对公民教育的实施还不是很完备。在我国的历史学科教育中也有关于公民教育的内容,本文将透过我国公民教育现状,从历史教育的角度探究公民教育的开展。

 

一、       我所认识的公民教育

在写本文之前,我阅读了大量关于公民教育的论文和资料。既然要搞清楚历史课程和公民教育的关系,就先得明白何为公民教育。关于公民教育的解释,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公民教育的涵义进行了界定,对这些不同涵义进行归纳,简言之,公民教育就是为民主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那么民主社会的合格公民都要接受哪些方面的公民教育呢?当前对于公民教育内容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公民政治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公民世界意识教育和公民环境教育。当然公民教育的内容肯定不只是以上四个方面。我觉得一个合格的公民还必须接受相当的法律教育、生命教育、经济学教育、公民价值观教育、知识文化教育和公民生存技能的培训等等。公民教育的目标应弘扬主旋律,凸现真、善、美,着重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和国际理想教育。那么历史教育和公民教育又有怎么样的关系呢?

二、历史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关系

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的人文学科,对实施公民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公民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公民权利的提升,都必须借助历史认识以及由历史认识所提升的社会参与本领来完成。一个合格的、有教养、有责任心、有个性、有信仰的国民,一定有着与其身份相适应的历史修养和历史认识。

西方国家向来都把历史作为实施公民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内容。英国人强调“历史学习是我们文化传统的一个基础部分;历史能够帮助学生进入社会,了解本地区的发展;可以促使学生成为一位优秀的公民和爱国者;历史教育是作为世界公民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分”。①我国的有识之士也指出,历史具有三大教育功能,即人文教育功能、公民教育功能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功能。历史教育是公民教育实践的一部分,它有着广阔的视野,可以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各个角度整体把握“公民资格”的概念,深刻理解“公民”及“公民权”的真实意义。它可以从人类文明史的高度,更好地发展个人的道德性和社会性。它和政治学科中的“公民教育”不同,不是完全针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直接教导公民养成的内容,而是以文化的理解为基础,着重理解公民在谋求社会公正方面作为个体的应有贡献。也就是说,历史教育在着眼公民资格养成时,更强调人的个性自觉,强调以认识人性为基础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并据此提升社会责任感。

三、当前公民教育课程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建议

我国经历漫长的封建社会,五四前后,民主法治的新思想方才传入。公民教育的基础就是民主自由、法制健全的社会制度。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夕,由于政治原因,公民教育的开展也不尽如人意。近20年来,我同的中小学公民教育课程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其课程体系尚存在一系列比较突出的问题。要促进我同公民教育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就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课程体系与结构的调整。

(一) 主要问题

1.课程定位模糊

政治科(思想政治科)和思想品德科一直是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主要渠道,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特定的意识形态,使学生认同特定的政治群体和政治权威,向学生灌输特定的伦理要求。历史科在《课程标准》提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必须养成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基础,这是学校历史教育面对的时代挑战”。这对中学历史教育观念来讲是一个重要的进步。遗憾的是,这重要突破只是在《课标》的前言部分一带而过,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性质以及课程理念部分,历史教育对于公民素质养成方面的针对性和人文性是模糊的。显然,我国当前的历史价值观对应的还是传统的历史学科教育功能论。

2.课程体系不完善

新课程体系下的公民教育课程,借鉴西方国家推行公民教育的经验,增设一体化的综合社会科课程,在小学低年级、高年级与初中阶段分别开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以及“历史与社会” 等综合社会科课程,以推行和加强公民教育。这种课程设计旨在兼顾继承与借鉴,增加现实层面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突显公民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课程整合思路不清晰,造成了各门课程定位模糊、课程衔接欠缺以及内容重复的现象。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弱化了各科公民教育的责任

3.课程内容不平衡

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历史课程融入了许多新的内容,课程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和领域更加广泛。但是,内容的丰富也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即课程内容广度和深度之间缺乏适当的平衡。现在的课程内容讲求面面俱到、缺少公民教育理论架构的支撑、充满琐碎的知识点,往往聚焦于具体事例和低层次技能,而忽略了高层次认知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二)具体建议

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持续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课程未来的发展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整合相关课程,厘清课程体系。

我们应借鉴西方国家公民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的特点,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设定完整的为公民教育服务的综合社会科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合格公民为目标,将历史作为时间线索,把地理作为空间支架,全面整合社会科学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具备在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基本知识、能力和态度,潜移默化地养成基本的公民道德和公民意识。避免课程之间内容重复、层次不清,使各门课程目标明确、协调发展,同时照顾学生的认知发展特性,突出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公民教育重点。

2.明确教育目的,细化课程目标。

当前我国的公民教育目的有多种提法。它们各有历史渊源和现实依据,但适用范围有别。我们认为其中能够普遍适用于中国全境和全社会的当是“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型公民”。培养“公民”是全方位、全层次的过程,具有广泛性和持久适用性。在明确教育目的的前提下,公民教育要依据课程内容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建立具有操作性和科学性的课程目标体系,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公民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内容要求。

3.精选课程内容,合理组织要素。

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但要在有限的课程容量里深化公民教育主题,就要求公民教育课程必须精选知识并加以合理的组织。首先,依据公民资格的要求,建构起公民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公民资格意味着特定民族国家的成员身份,这要求课程内容应突出民族情感和国家认同;公民资格体现为充分的公民权利和合理的责任要求,这要求课程内容应重视公民权责教育;公民资格寻求公民的积极参与以保障权利得以实现,这要求课程内容应注重培养积极参与、理性负责、批判思考以及自我反思的意识。其次,依据公民教育的内容特性,将课程内容从简单的陈述和罗列转变为有效的整合,使课程具备逻辑性和连贯性。

四、历史教育中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

历史教育要想发挥公民教育重要渠道的作用,在历史教育中贯彻公民教育的理念,实施公民教育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转变传统的历史教育理念。

通过反思我们认为,培养合格公民的历史教育,需要将“公正、文明、宽容、健全”作为学科教育理念来提倡,以唤醒历史教育的新活力。我们需要借助历史事实锻炼我们的思考、质疑、反省乃至包容、理解、欣赏等能力,让历史教育真正成为思考的学科、实践的学科。总之,将公民教育概念纳入历史教育范畴,是社会民主化的要求,是我们新时期历史教育的价值所在。

2.强调历史教育的学科性。

历史学科教育有着深厚的学科背景,过于淡化历史学科教育的学科性,会让学生的知识认知基于表面而不能深入,会让学生的技能显于操作而实质浮夸,至于学科的教育本质自然也不能有益于学生的现实发展。各国的历史教育都在强调历史学科公民教育功能的同时,也从公民教育的角度强调学科观念和与之相关联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设定历史学科的教育目标:(1)历史思维技能,它使学生在对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和因果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评价,创建合理的历史论点和看法,进而为现实生活中的决策提供参考;(2)历史理解能力,它指学生应该了解的本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主要涉及社会领域、政治领域、科学与技术领域、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的内容。当历史思维技能和历史理解能力两者密切相关,历史思维技能的培养需要依赖历史理解能力的获取。

3.利用课堂教学的有利时机进行新公民教育

历史教师应当充分把握教材内容,挖掘历史教材与公民教育的结合点。其一,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有目的、有计划地挖掘教材中的公民教育素材,找准历史教材与公民教育的结合点。教师全面把握历史教材与公民教育的结合点,才能使公民教育在必修课的教学中落到实处。其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结合点”,精选典型、生动的案例或故事,力求使渗透的内容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达到理想的目的。其三,善于利用课堂中出现的“意外问题”,运用教育智慧,及时进行新公民教育。

4.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

历史教育是一门理解人类社会文化现象、追求美好社会发展的学科。它允许学生有自主的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方式解释和解决问题。因此,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主体地位的被尊重则是必需的。民主的公民是通过民主的环境熏陶出来的。课堂中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就是现代社会公民环境的缩影。实施公民教育首先要有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建立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理解学生的差异,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采用启发、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参与解决历史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奇谈怪论”,使学生在及时的肯定激励中自立自强、自尊自信、勇于创新、开拓进取。自由民主的历史课堂,不仅能培养公民的自信和自尊,而且能促进公民民主观念的树立。但需要强调的是,为训练学生养成民主的意识,用于教学活动的方法和手段必须是多样的,但是要围绕学科特定的研究方法进行精心选择,并力图使它更具有研究性的特质。

总之,在当今社会民主化的进程中,公民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历史学科以其广阔的视野,丰富的人文素材,独特的视角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渠道,但要使历史教育的这一功能真正实现,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丰富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方式、改善评价方法,从实践中探索更多有效的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