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无论无删减磁力:课堂教学的N个细节(3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17:23:16
课堂的N个细节(37)

教师的行走路线

       在听课时,我有时会画一些示意图,专门来描绘教师在课堂上的行走路线,然后来分析教师之所以这样走而不是那样走的原因,探究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与不同学生交往的频率。这样的示意图画起来也比较简单,只要将教师的活动区域、行走路线简单描绘出来也就可以了,但有时说明的问题却是文字的记叙所难以表达的。

       对这样的课堂细节,我们一些同行极少去关注。其实,如果我们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话,就都知晓心理学中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的是教师的期望不同,对学生产生的实际影响不同。而教师期望的传递方式,在课堂上常常就是借助于与学生的言语或非言语交流得以实现的。

       一般来说,一位教师在课上始终是站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始终围着讲桌转的话,常常意味着这堂课可能主要是突出教师讲解,是以讲述为主要教学方法,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言语是否到位,板书是否工整,甚至是以教师自己为中心的。一位教师自己不停在教室内游走,很少在讲台上出现,常常意味着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在课上的活动情况,关注自己与学生的深层次交流。运用讲述策略时,教师一般站在讲台上;运用讨论策略时,教师则需要游走于学生中间,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运用角色扮演策略时,教师则需要将讲台让给学生,以一个旁观者同时也是指导者的角色关注学生表演状态,并引导其他同学对表演行为进行具体分析等。

       应该指出,教师是否一定要走下讲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过,对于听课者来说,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去记录或描绘一下教师在课堂上的行走路线,可能会让我们更多地观察到教师行为的一些细节,观察到对不同学生具体的指导行为以及这种指导行为的得当程度。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一系列具体行为组成的,观察中,将这些具体行为纳入视野并予以分析了,课堂才真正呈现其原始状态,改进课堂才会有具体而切实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