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意大利面酱君之:金一南:永远保持记忆 永远保持警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18:49
金一南:永远保持记忆 永远保持警惕(2007-05-18 07:40:11)      60年前的今天――1945年5月9日0时16分,纳粹德国最高统帅部代表在柏林近郊苏军大本营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惨烈的反法西斯战争,在这个时刻终于结束。

  那是德国卡尔斯霍斯特一个漆黑的深夜。世界就是这样从暗夜中挣脱出来,走向黎明。

  在这个黑夜之前5年8个月零8天――1939年9月1日――的那个黎明,德军大举进攻波兰。战斗发起在清晨4时45分。当巨大的爆炸声把波兰士兵从睡梦中惊醒的时候,世界也就从这个黎明开始,滑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黑暗深渊。

  1  英国著名军事家富勒在其名著《西方世界军事史》的开篇中说:“战争是否为人类进化中所必需的因素,虽然还有辩论余地,但是下述事实却是毫无疑问的:从人类的最早记录起,到现在的时代为止,战争一直是人们生活中的支配现象。在人类历史中,没有一个时代会完全没有战争;很少有一代人以上是不经过大型战乱的;大战几乎和潮汐一样,具有规则地起落。”

  虽然历史书籍早在说明,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便有了战争,但那些习惯于将人类文明史和战争史连在一起写的先哲,即使想象力再丰富,也无法预见20世纪的人类将战争的广度和烈度推向了一个怎样的极致,以及这种走向极致的战争给人类自身带来了怎样的灾祸和苦难。

  始于1914年7月28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35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卷入其中。战争行动从欧洲波及亚洲、非洲以及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广大海域,2000余万人死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之大、毁伤之烈、损失之重,足令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形见绌:参战国家和地区达60多个,20亿人卷入战争漩涡,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80%以上。战火燃遍欧亚非三大洲及四大洋,战争持续6年,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

  与战争工具和手段直线跃升相对应的,是人们对战争认识所经历的巨大的马鞍形变化。西方学者罗伯特·吉尔平在其著作《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中说:“历来解决国际体系结构与国际实力分布之间失衡的首要方式就是战争,或者具体地说,是霸权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一场霸权争夺的典型争斗。但当战争开始后,交战双方民众却具有同样的心理:柏林和巴黎街头都是彻夜排队争上前线的市民,以及在凯歌声中夹道欢送军队开进的人群;战争被普遍描绘为“伟大的战争”和“最后的战争”。把战争当美梦的人们,最终被战争的灾难所震醒。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后,欧洲民众的心态已经大不一样了,但他们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法西斯的严重威胁和进逼面前,从政府到民众都选择了步步退让。巴黎和伦敦都有彻夜跪在教堂里的民众,祈祷上帝能够让希特勒回心转意。战争爆发前几个月,从来不坐飞机的英国首相张伯伦,专门坐飞机去德国与希特勒签订协定,然后在世人面前举起记录着《慕尼黑协定》的那几张白纸,高声宣布说他与法国总理达拉第“为世界赢得了一代人的和平”。

  结果不到一年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  战争以空前残酷的方法,给人们以很多和平年代永远领悟不到的启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最深刻的启示之一,就是在战争这个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不以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面前,仅仅具有反战的心态是远远不够的。当战争不可避免地被强加到头上时,人们还必须具有迎战的决心和实力。

  战争爆发之前苏联主要领导人的战略判断失误以及对新的作战样式认识不足,导致苏军在战争初期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德军在短时间内从西北、西部和西南三个方向向苏联境内纵深长驱直入600至1000公里,包围列宁格勒,占领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和基辅,兵临莫斯科城下。其中包含的深刻教训,不是后来斯大林在德国法西斯包围中仍然于红场阅兵、受阅部队直接从检阅场开赴前线的豪壮气概,以及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库尔斯克大会战甚至攻克柏林战役这些辉煌战绩就可以掩盖的。战争从来是铁面法官,从来要对一支军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做出最为严酷的检验。总结其中经验、避免灾难再次发生,也决不能仅仅通过授勋、表彰就大功告成。该怎样真正地、深刻地记取那场战争的教训,今天仍然有待于艰苦的努力。

  在这方面,以色列民族回顾二战的方式值得注意。今年3月15日,为纪念二战中被纳粹德国杀害的600万犹太人而修建的大屠杀纪念馆新馆在耶路撒冷落成。典礼专门放在太阳落山后开始。在如泣如诉的音乐声中,以色列总统卡察夫说,为了从大屠杀中吸取教训,欧洲必须为未来而承受过去记忆的重担。德国外长费舍尔说:“这是一个为遭到纳粹德国杀害的600万犹太人举烛纪念的时刻。德国是我的祖国,不忘记过去,对我们来说是历史也是道德上的责任,是我们国家应该为大屠杀所负的责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大屠杀不仅仅是犹太人的经历,也是整个世界的经历,“今天我们纪念那些死去的人……是为了让他们的命运被写进历史,永远不被忘记,也是为了保证这种恐怖的事件永远不会在任何地方重演。”

  这种将灾难作为思想财富的思维方式,也许正是对灾难最好的纪念。

  3  对欧洲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39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这一天。对中国来说,战争在1937年7月7日已经开始,这一天甚至可以再向前延伸到1931年的“9·18”事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参战最早、蒙受牺牲最烈。由于中国军民宁死不屈,苦苦坚持,使日本陆军三分之二的兵力深陷泥潭,为全世界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

  现在波兰的奥斯威辛、俄罗斯的伏尔加格勒(斯大林格勒)、美国的珍珠港、法国的诺曼底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战争纪念地,前往参观的人流长年络绎不绝。2004年5月,美国又专门在首都华盛顿特区建了一个“二战纪念园”,以4000颗金星铭刻在园内一座弯曲的“自由墙”上,代表二战中牺牲的40多万美国人。作为世界上最先打响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我们中国人也要永远记住我们在最艰苦条件下开展顽强抗战的战争纪念地:卢沟桥、平型关、台儿庄、狼牙山……牢牢记住这些地方,把它们刻在心里,才能使我们真正感悟中华民族由苦难走向辉煌的经历。

  特别是今天在我们国家周围,有人公开要求修改“和平宪法”、公开篡改历史教科书、公开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甚至公开表示今年虽然是“8·15”日本军国主义投降60周年、但也是日俄战争胜利100周年:“我们不仅要记得我们打过败战,更要记得我们打了胜战……”面对这样的心态,你能说当年那场战争的任务都已完成了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波兰维斯特普拉特半岛上有一个巨幅标语:“永远不要战争”。怎样才能永远不要战争?并非没有很好的范例。今年5月10日,德国将在柏林市隆重举行“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揭幕仪式。此前在这座纪念碑的奠基仪式上,德国联邦议院议长蒂尔泽就说过:“修建这座纪念碑并不只是为犹太人,更是为了我们自己。”“德国人民应该永远记住这一切,永远引以为戒。”当德国人真正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理解为解放、真正愿意在这个基础上争取美好未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挣脱了历史枷锁的羁绊。而那些想通过让别人忘掉那段历史,或自己篡改那段历史的人,不但无法挣脱历史的枷锁,反而在加重它的羁绊。

  永远不要战争的前提,是永远保持记忆,永远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