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双叶美佳居酒屋:申报课题的基础研究——查阅文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3:57:28

申报课题的基础研究——查阅文献

 
一、课题申报,首先就要求做好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其实是研究基础的一个很重要方面,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课题的申报者,对所申报课题的研究情况有很好的掌握,这是做课题研究的起码基础。况且,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把它们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别人明白,这也是研究基础的一部分。更加显然的是,做好文献综述,是任何科研工作的基础。对此,其实有很大话要说。本篇只谈一个问题。有许多人,我们以前见过到,在申报课题时,存在侥幸心理。在做文献综述时,随意找几篇文献,就说自己申报的课题是国内外没有的。好似评委专家都是吃白饭的。不谈文明礼貌,就只说一点:对申报课题的国内外研动态都不愿意好好了解的申报者,他会愿意好好进行艰苦的、扎实的科学研究吗?一个没有应有条件保证对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很好地了解的申报者,他会有很好的条件保证科研顺利吗?一个无法很好地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的申报者,连别人已经做出来的、已经存在的东西,只要去费时间和精力查阅的资源,都无法查阅到,那么目前还不存在的、人们还没有发现和发明的知识,他怎么能够得到呢?他的研究能够成果的水平和创新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吗?从科研的实践来看,对国内外研究动态都不了解的研究成果,最保守的估计是,百分之八九十的可能性是进行重复劳动。所以,文献综述的第一项要求,就是全面性。

二、究竟是怎样才是比较全面的呢?
第一,   国内、国外的文献要查阅完;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的都要查阅。有的只查阅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的就不看。须知,发展中国家在有的方面可能是领先的;即使不是领先的,可能也有些科学家的思路和工作是令人振奋的。不要因人废言。比如,中国科学家,就在有些方面做得很好。
第二,世界各个语种的文献应该查阅到,至少几大语种的文献应该查阅。这就看课题申报者及其小组的外语功夫了。
第三,   专业杂志和非专业杂志都要看看,直接的文献和间接的文献都要看。各个学科是互相渗透和相互联系的。比如风险问题,财务管理,保险,金融,项目管理等等都要涉及。究竟要查阅那些领域的文献,对课题申报者来说,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第四,   现在的、近代的、古代的文献,都要查阅。有些人可能会说,只要查阅现在的文献就可以了,其实许多问题,我们的前人都涉及过、思考过。前人的思考和研究,很有可能是非常深入的,千万不要马虎和大意。
第五,   权威杂志和一般杂志,都要查阅。这就不用说了。
第六,   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都要查阅。非正式出版物,包括各种报告,会议论文集(未公开出版的),也包括大科学家的未出版的笔记等等。
第七,   大人物的论著和小人物的论著,都要查阅。

三、文献一定要尽量全面查阅。但是有些人可能会说,一定非要查全吗?
  我们说,文献必须查阅全面。否则,你的论著和研究成果,很可能是沙滩上的房子,甚至可能是海市蜃楼。将来只要有人拿出一个你没有查阅到的文献,说明在多少多少年前,某某人早已做个这个研究,早就得出了你那个结论,或者早就使用过你使用过的方法,等等。一句话,就轻轻地把你的所有劳动和研究统统打倒。你的一切工作和一切时间耗费,都将可能是白费。这比说你没有做事更加让你丧气。更要命的是,但你的论著已经发表一段时候,比如5年或者20年之后,当你已经成名成家之后,某个研究生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你的那个科研成果完全是重复劳动,他只要轻轻地说一句:某某年轻时的那个研究是重复了别人的研究。那个时候,你的整个5年或20年,都可能被人家怀疑是无意义的。还有比这更可怕的吗?
  文献的全面查阅,能够保证科研成果的创新性,能够保证科研成果的水平和质量。显然地,如果在查阅了所有的文献之后,作出的科研成果,必然是真正的创新,是别人没有做过的。文献的全面查阅,也能够保证科研的高水平。原因是,他是站在所有的同行肩膀上,比他们看的更远,视野更开阔。
  文献的全面查阅,本身就是一次全面的学习过程,向全世界所有的同行学习,学习他们的理论和方法,熟悉他们的研究,了解他们的进展,这对你是一个很好的科研锻炼和培养。当一个人真正能够很好地熟悉了所在领域的文献和研究动态时,其实他的研究就有了很好的基础了。他已经完全地了解了他人的研究进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哪些方面是亟待创新的,哪些方面的研究是最具有意义的,等等。所以,我们说,文献的查阅及在基础上的综述,是研究基础的重要方面。

四、深入查阅文献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要查阅那些非权威刊物上的权威文献。许多人以为,查文献就只要查权威刊物上的权威文献就够了,非权威刊物和非权威文献不值得一看。这是一种不严谨学风,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学风。对学术事业、对自己的学术前途,都是一种不负责的态度和学风。有些研究成果没有发表在权威刊物上,不代表其研究的水平不高,也不代表其成果不重要。有些研究成果完全可能是因为现在的人们、或者编辑、或者评委没有认识到。有些研究成果是因为作者本人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把论文送到一般性的杂志上发表了。有的是作者有思想、有创新能力、有研究能力,但可惜论文的写作水平不高,论文无法发表在高级别杂志上。权威文献是经过一段时间证明,才得以确立的,并非一开始就是权威文献。花些时间搜索所有的文献,看看全世界是否究竟有人在做相关研究,从而避免重复劳动,对人类、对整个国家,当然对自己,都是负责的、有益处的态度和学风。这就要求我们要把眼光伸到各个角落里去,发现和氏璧。马克思之所以广受世人敬仰,就是他的文章,都是可以受到时间和实践检验的。全世界都知道马克思,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人在研究马克思,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谁发现他的研究成果是重复了谁的研究,也没有谁说有些文献他该看、能够看到的他没有看到。只要是当时能够找到的、看到的文献,他都想法去阅读。在大英博物馆里,他看了许多别人根本不看、认为根本不屑于看的文献,如当时许多人认为英国政府发表的如同废纸的白皮书。甚至,他还看到了中国大臣王茂荫写给皇帝的一份奏折。虽然马克思无法来到中国这个伟大的东方古国,无法阅读凝聚着悠久历史沉淀的、浩瀚的中国文献,但是他却尽其所能。这就是严谨的学风,这也是深入查阅文献、研究文献的典型。这样的结果,我们都看到了。他的思想,他的理论,他的观点,他的论文和著作,通行全世界。曾经有许多人想推翻的他的思想,但是,马克思逝世这么多年了,还是没有谁做到了。无论现在的人对马克思主义怎样看,但是马克思主义却永久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其次,深入查阅文献还意味着,要深入到每篇文献当中去,仔细学习和研究。不是仅仅看看文献的作者和发表时间,仅仅看看文献的标题。通过深入的学习的研究原始文献,要搞清楚,古今研究者对相关问题做了哪些工作,哪些工作没有做,哪些工作是忽视了的,他们做的工作哪些是有意义的,哪些是存在问题的,存在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等等。这个问题有点抽象。我还是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比如我们要建造一幢房子,首先我们就要搞清楚,古今中外的建筑师们关于建造房子的经验有哪些,教训有哪些。关于建造房子,他们研究到了或者涉及到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他们没有涉及到的;在涉及到的问题中,具体又研究了哪些方面,哪些方面没有研究。在他们的研究中,他们使用的是什么样的方法,这种方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他们使用什么材料,这种材料有什么特点;等等。凡是涉及到建造房子的种种方方面面都应该研究。有些学者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好。比如,有的学者为了查阅资源,关于文献就出版了许多成果。这里面存在着太多的学问了。这决不是一篇小文章所能够解决 。但本篇又将最重要的东西,阐述了出来。如同打开了一扇大门,由此可以登堂入室。希望我们的读者们应该充分重视这个问题。总之,是要搞清楚目前的研究现状。

五、查阅文献,需要全面、深入。我们现在准备谈谈文献查阅的高度。文献查阅的高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研究者,或者文献的查阅者,心中始终装着最重要问题,眼光始终看着最重要的目标,视点一直高高地保持着。如果按照我们上述说的方法查阅文献,就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文献那么多,而且全世界的学者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文献,我们完成阅读都是一个难题;二是每篇文献的内容又是那么丰富,我们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完成阅读研究呢?这两点归纳起来,集中起来,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问题:文献这么多,我们能够看完吗?有些人可能会说:哪能看完呢?为了证明自己的话,有人可能会引用钱学森的话。钱学森曾经说过:他在美国做博士论文的时候,把全世界所有相关的论文都读过了。因为那个时候文献没有现在的多。现在,每天的文献大量涌现,根本无法看完。他的意思,是否在被引述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我不知道。我这里转述就不是他的原话。大体意思是我从前看书看报中得到的。完全是凭记忆啦。如果钱老的意思没有发生变化,我想他表达的意思,至少有以下几点:第一,感叹知识爆炸背景下科研的困难,理解新一代科研工作者工作的难度增加了;第二,表示谦虚。意思是,过去他能够把全世界的文献都查阅过了,是因为文献不多。第三,如果要做出成绩来,文献查阅还是要全面的。他这是很委婉的表达。有多少人想到了这一点,听出了这一点,我不知道。他是大科学家,他决不会对我们说:现在文献太多,全部看完是不可能的,就只看一部分就行。

六、现在是知识爆炸时代,文献极多,我们怎样才能查完、看完这些文献呢?那可采用上篇已经引出的高视角的方法。在那里,我们将高度定义为“研究者,或者文献的查阅者,心中始终装着最重要问题,眼光始终看着最重要的目标,视点一直高高地保持着。”就如同一只鹰,高高地在天上飞翔,锐利的眼睛一直不停地扫视地面。鹰的视野宽广,取决于其视点高度。视点越高,其视野越宽广。那高高飞翔的鹰,眼睛所看到的事务何其多,凡是地面上的一切都在其视野中,但是它只对其食物感兴趣并作出反应。它只牢记、并只关注它的食物。食物是鹰的最重要目标。其他都视为不见。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就要像鹰一样,长出和培养出一双锐利的眼睛。有人一定会问:那究竟高度是多少?50米,还是100米?我说这个高度是在你的脑子里、你的知识体系中的高度,并非现实的高度,所以无法用现实的标尺衡量。那么有人会问:既然如此,我的高度多高才是合适呢?我们知道我现在是多高呢?问得好!还是以鹰的例子来说吧。鹰的视点高度取决于它的爬高飞行能力。科研工作者的视点高度,取决于我们的专业水平,取决于我们已往的阅读量,取决于我们大脑的工作能力。当你能够对所研究的问题有着清晰的把握和认识,能够清晰地描述你所研究的问题,能够对研究的问题和周边的问题的联系有着大致的、清晰的理解和认识,那你的高度就是合适的了。

七、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在查阅资料时,切忌犯“势利眼”的毛病。所以“势利眼”,就是只看名家、名学者的论著,只看主流文献,只看权威文献。在科研上这可是危险性很大的毛病。其实,所谓的名家名学者,主流文献,权威文献,都是由现行的广大学者所认同的。不被现在同行所认同的文献,可能的确是价值不大的文献,当也可能是价值未被发现的文献。一篇文章投到某个杂志去,该杂志的评委就那么几个人,这些评委可不是全才,不是亚里士多德们,他们也可能忽视了某些价值很高的论文,也可能推荐价值一般的论文。即使他们对某篇投稿所研究的问题十分在行,也可能因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点而忽略其价值。在学术领域、其他领域都有这样的事情。所以,价值大的论文可能发表在一般性刊物上,价值一般的论文可能发表在权威刊物上。大人物可能发表价值一般的论文,小人物可能发表价值较大的论文。在学术史上,这些可不是稀罕的故事。非主流文献,非权威文献,其中也可能包含一些很有意义的思想。比如,正在成长中的未来的大学者,他们的论文最开始可能就发表在一般杂志上,他们的论文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他们的观点不一定被现行的评委们认可,但是他们的论文是他们认认真真做出来的,论文中可能、且很有可能包含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甚至是天才的思想。这些思想,他们自己都可能无法辨识,也有可能他们自己知道却无法被认同。但是,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就不应该忽视他们。其实,有不少的富有天才的、富有创见性的文献,不一定发表在权威杂志上的。权威杂志也是逐渐成长起来的。有些杂志最开始是非权威性的,但是不断发表、或经常发表有影响的论文,这些的杂志慢慢地就可能被认为是权威杂志。这样的杂志在中国就有。有些机构不认同,有些机构认同。也许,不久的将来,它们就会被广大的机构所认同。其原因就很复杂了。但的确是个现实。我们看看权威杂志上的文章,再看看非权威杂志上的文章,其实就可以感觉到。所以,我们要对所有的杂志、所有的文献要一视同仁,要有一颗平常心。如果我们能够吸取到这些富有创见、富有天才的文献的思想和科研成果,以他们的科研成果为基础,我们的科研成果就会更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我们在发现、认同富有价值、富有天才的思想和科研成果的同时,我们自己也随同被发现和认同。我们发现别人的同时,也在发现自己。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帮助自己。我们在扶持别人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在被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