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2日落珠宝:白先勇:我相信审美是普世的 《读者欣赏》专访白先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54:27
2012.01.10今年(2008年)6月,白先勇携青春版《牡丹亭》登陆欧洲,在伦敦著名的萨德勒斯韦尔斯剧院,以精美绝伦的东方艺术,征服了挑剔的英国观众,之后又转至希腊。至此,青春版《牡丹亭》已经演出了155场。自称“昆曲义工”的华人著名作家白先勇,已经为他心目中最精致典雅的艺术奔波了许多年。

《读者欣赏》:您自称是“昆曲义工”,为什么是昆曲而不是京剧或者越剧等其他戏曲?

白先勇(以下简称白):我从小就非常喜欢昆曲,接触得也比较多,京剧和越剧我也非常喜欢。但是,我认为昆曲的美学高度超过其他所有表演艺术。它的念、唱、做、打,它的词、曲境界都非常高。从古到今,昆曲一直都是文士阶层的爱好,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昆曲的文本的词、曲非常美。它的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像《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这些,不光是戏曲的经典,也是文学的经典。我自己的专业本来就是文学,所以对昆曲比较爱好也是很自然的。

《读者欣赏》:跟它们相比,昆曲的主要特点在哪里?

白:第一,它的文本很多本身就是文学的经典。像汤显祖的那些诗,真是美极了。其他剧种,像京剧、越剧、评剧就比较接近大众,这些剧种的戏剧性很强,一般人也比较容易懂,但不是诗的语言,是大众的语言。

第二,它音乐和舞蹈不一样。昆曲里面有一句话说是“无歌不舞”就是每唱一句都必须有舞蹈配合。它的身段非常的精致、精确、丰富,这个很重要的,它的水袖动作、舞蹈动作都是其他戏曲比不上的。其他戏曲唱的时候有很长一段过门,有些就是站着唱的。昆曲就不是的,它一定边唱边舞的,“载歌载舞”。

第三是它的音乐。它是笙、箫、管、笛,比较婉约,比较抒情。

《读者欣赏》:有一篇文章,说昆曲勾起了您的文化乡愁。

白:昆曲是一个很古老的剧种,在很多方面可以代表我们中国明清以来的文化的精髓。那些笙、箫、管、笛一起来的时候,人就会觉得很多年以前的深藏的那个梦就醒了,那种传统文化的感觉便回来了。

《读者欣赏》:您曾经说:“二十世纪的中国人,心灵上总难免有一种文化的飘零感,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在这个世纪被连根拔起,伤得不轻。”这也是您为昆曲四处奔波的因素之一吧?

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现在很需要把传统的文化恢复过来。

《读者欣赏》:在这个意义上,昆曲意味着什么?

白:昆曲我认为它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种很精致的东西。音乐、舞蹈、文学、戏剧这么多种艺术合到一起,形成了昆曲,是一种非常完美的艺术形式,非常能代表中国美学的顶峰的艺术。

《读者欣赏》:不过在内地,很多人对昆曲原来是很隔膜的,甚至有人以为昆曲是发源于昆明。白:这几年好多了,因为我们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现在不光大家都知道,而且在校园里大家都觉得看昆曲是一种文化的念想,成为一种时尚了。

《读者欣赏》: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去看青春版《牡丹亭》可能还不是因为它是经典的昆曲,而是因为您的个人影响力、海报上的照片很漂亮,才去看的。

白:是。开头的时候,的确是大家对昆曲比较隔膜,因为我出来制作了,大家比较好奇,也有人讲到,因为那些海报做得很漂亮,所以好奇地去看。头一天去,是因为听了我的演讲什么的,可是一看,就迷上了。

《读者欣赏》:您曾经在香港为学生们专门做过一个关于昆曲里的“男欢女爱”的讲座。

白:是,那有意思。有一个特点,昆曲很多很多剧目都是讲爱情的,它比较容易被年轻人亲近也是这个道理。跟京剧不一样,京剧讲忠孝节义,昆曲讲男女爱情,所以有“十部传奇九部情”之说。

《读者欣赏》:所以观众并不是对高雅的文化和艺术有隔膜,而是没有看到最美的东西。

白:对!美的东西大家都喜欢的,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只要做的美、做得好。我相信审美是普世的。我们在西方演得那么轰动,西方人对它那么着迷。跟中国的观众比起来,他们隔得更远啦。

《读者欣赏》:西方人看昆剧的感觉和我们自己看有没有什么不同?他们更在乎的是什么?

白:有几样不同的。这次我们在伦敦演出,伦敦是世界上的演艺中心,每个晚上都有一百多场戏一起上演,各种戏、各种舞蹈、各种表演艺术,它是表演艺术之都。那里的观众非常挑剔,很内行的,他们什么都看过了嘛。可他们去看我们的戏,而且这些都不是一般的观众,他们都是文化界、教育界很有影响力的人,看了以后非常感动。他们看的字幕是英文翻译的,但是他们对整个的美的感受,对昆曲的动作的美、舞蹈的美、唱腔的美,都非常能感受的。而且对整个的制作,舞美的设计、服装设计都看得很仔细。他们是看整体的。

《读者欣赏》:以前也有不上昆曲团体到西方演出,您看过吗?

白:我也看过一些的,到美国来的,我看过的。

《读者欣赏》:他们的反响怎么样?

白:是这样的,很多昆曲团体到西方演出,基本上是给华人看的,没有走进他们的主流社会,普及性不是很强,很少能打动其他文化圈的人。我们这几次的演出不一样,已经进入到他们的学术界、文化界了。像我们这次在英国演出,他们都要报道,写了很好的一篇剧评,这很不容易的。

《读者欣赏》:很多人都很好奇,为什么叫“青春版”?跟传统的昆曲有什么不一样?

白:“青春版”由几层意义:第一,《牡丹亭》本来就是歌颂青春、歌颂爱情的一个剧目。第二是我们选的都是年轻的演员,根剧中人物年龄相符,形貌角色就比较相近。原来昆曲都使用一些中年以上的老师傅们去演,有时候就是五六十岁的演员去演一个16岁的小姑娘。当然他们的功夫很好,但是形象就不太合乎剧中的人物了。第三是我们整个的制作、编剧等都倾向年轻的观众,主要吸引年轻人,所以我们常在大学里面演,希望培养一些年轻观众。

但是我们的演员是请汪世瑜、张继青两位昆曲大师来训练的。他们都是“传”字辈老师傅的那一套功夫,念、唱、做、打都是非常规范的。在政方面都是非常正宗、正派的,并没有去改动它。但是,舞台设计、服装设计、灯光设计是合乎现代审美的。因为这是一个有400年历史的老剧目,要在现代的舞台上呈现,就要用现代的舞台审美的观念来做。把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这点是我们最大的挑战。

《读者欣赏》:其中也加入了书法、国画等传统艺术内容。

白:是,这个很要紧,因为这和昆曲是一套的文化符号。书法的笔画,那种线条的美,和昆曲动作的美是一致的。我们的书法是请台湾的董阳孜写的,差不多是台湾的第一把手了。

《读者欣赏》:青春版《牡丹亭》跟您原来经设想的有没有出入?

白:很符合我们的期望,我们也在不断改进的。从开始一点点一点点修正,到很理想为止。

《读者欣赏》:很多业内人士对您当初挑选演员的眼光佩服至极。

白:(笑)对,那两个人选的是对的。他们的形貌很合适,两个配起来,杜丽娘和柳梦梅就是他们两个,真是绝配。第二是他们嗓子好。春香也很好,很灵活。

《读者欣赏》:有句话说:“大家都有自己的隐痛创伤,各怀心事,看戏的时候统统给勾起来了。”

白:(大笑)我想是。对爱情的追求、渴望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了。大家都在看戏,个人的感受却不一样。

《读者欣赏》:不过,也有人说,昆曲到现在已经发展得非常完美了,原汁原味地传承就是最好的保护。

白:有的。我的看法是,没有个时代的表演艺术都是跟着这个时代变化的。明朝时候的表演肯定不同于清朝,民国时代又完全不同于明清了,现在的表演肯定也不同于民国初年。像化妆、服装、灯光什么的,都不同。从前的舞台灯光是蜡烛,现在的舞台灯光难道还要恢复用蜡烛吗?不可能的,一定要用现代的东西。但是有个大原则就是你得用得好,不要去干扰它。什么叫原汁原味呢?哪一种才是原汁原味呢?是明朝汤显祖时代,还是清朝的乾隆时代,还是民国初年的“传”字辈师傅的时代?最标准的本,谁也说不出来。最精髓的东西不要变就好。

《读者欣赏》:所以,对于昆曲这样的高雅艺术,关键是要以一种比较亲切的方式被大众接受。

白:对。大家有一个误解,就是昆曲是阳春白雪,遥不可及,其实不是的。其实很容易看懂的,看起来很有味道,就是要用一种轻松的、比较容易亲近的方式让观众接近。

《读者欣赏》:您觉得目前昆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白:我觉得是如何扶持。这是个制度问题了。它不是流行歌曲,不是电影电视,不能期望它去赚钱的,要不问经济效益地区保护它。像英国的皇家芭蕾舞团、美国大都会的歌剧,都有雄厚的基金支持、有政府的资金保护。有了一定的资金保护,昆曲才可能生存。现在大陆的这些企业还有没有这种文化意识,其实他们可以拿它当作一种文化品牌,他们养足球什么的可以养半天,应该养昆曲的。(笑)

《读者欣赏》:在大陆这边一般作文化保护都是政府在做,很少有企业参与的。

白:是,政府嘛,它就那些钱,一分就分掉了,不可能完全为昆曲。

《读者欣赏》:您写了这么多年文章,写作的时候,您快乐吗?

白:啊?写作的时候不快乐,写作的时候痛苦得很。因为写文章是一个很费心力的事情,总觉得自己不满意,总觉得没写出来自己想说的话。

《读者欣赏》:排昆曲的时候呢?

白:排昆曲的时候比较好一点,紧张而快乐。

《读者欣赏》:据说,您正在制作《玉簪记》?

白:正在制作中。

《读者欣赏》:跟青春版《牡丹亭》相比,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白:可能是更进一步。我们常想,怎么能够把昆曲这个古老的艺术放到现代的舞台上,怎么能够利用现代舞台的一些技术,让它能具有现代的生命、青春的生命,《玉簪记》可能更符合这个一些。

《读者欣赏》:男女主角还是青春版《牡丹亭》的两位?

白:是,还是他们两个宝贝。(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