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智能自行车怎么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中必须澄清的若干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11: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中必须澄清的若干问题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吴艳东

 

  [摘  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全新的概念。近两年来,学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但在研究深度推进中也面临诸多理论困惑。这集中体现在如下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认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逻辑性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核心”的理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的认识,等等。澄清这些问题,无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究的深度推进,还是从实践层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观  核心理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全新的概念。近两年来,学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理论研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理论问题。澄清这些问题,无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究的深度推进,还是从实践层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替代吗?

 

  至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概念本身,理论界仍然有不同的声音。有些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1]也有学者认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替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具有合理性。从哲学的层面来看,价值是表征主体对客体有用性的关系范畴,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某种需要时就生成了价值,马克思曾经指出:“‘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2]价值不是事物存在本身,而是事物对人的意义。因此,社会价值也只能置于主客体关系中才能理解,在社会对主体——人的意义中去理解。从这个层面而言,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个概念存在的合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取前者不用后者?因此,从理论上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之间的关系,是深入思考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笔者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显然被赋予了特定的内涵,不能做望文生义的理解,不能套用哲学层面的价值范畴去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内容而言,应该是一个包含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气质和社会风尚等构成的价值认同整体,还包含价值观的建设问题。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价值观可以分为两类:一般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社会的价值体系中,各种价值观的地位是不同的,有些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有些价值观处于从属地位。处于主导地位的价值观代表着一定社会价值体系的本质特征,体现着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倾向,统率着处于从属地位的其他价值观念,因此又称为“核心价值观”。它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3]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关系可以作如下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来。因此,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厘清了这种关系就澄清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概念的合理性的困惑。

 

  二、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核心”?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之“核心”,学界也持不同的观点。集中体现在如下两个分歧:其一,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指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的内核部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融汇了理想与现实、核心价值与基本价值的有机整体。一方面,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一个包含丰富内容的多层次体系,既有其核心价值,又有其基本价值、具体价值。其中,核心价值以基本价值、具体价值为基础,是对基本价值和具体价值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对基本价值、具体价值起统领和支配作用,并蕴涵在基本价值、具体价值中,通过基本价值、具体价值表现出来;而基本价值、具体价值又体现着核心价值,以核心价值为指导和灵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既包涵理想性的价值诉求,又体现着现实性的价值追求;既有感召人们不断升华的先进性价值理念,又包涵了大多数人可以接受并实践的广泛性价值。失去了现实性,价值观念便无法在现实中生存,失去了理想性,以日常生活遮蔽、否定最高价值,人类将无法获得精神价值的不断提升。[4]其二,有些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应该是指在价值多元化的现状下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形态”,并非指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里面的核心内容。

  笔者认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的理解,必须置于提出概念的理论背景中去考察。高度重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的核心价值,伴随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和完善的始终。从毛泽东提出的“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教育,到江泽民明确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强调其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这一切都说明,强调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但是问题在于: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个理论概念刚刚提出?这里固然有一个理论自身发展的渐进过程,但是理论提出的鲜明的时代背景恰恰赋予理论鲜明的时代特色,也是我们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核心”的一把钥匙。必须承认,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社会存在的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导致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除了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之外,也存在各种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体系。价值形态领域的“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是当前我国社会价值形态领域的真实写照,当然“多元并存”是以“一元主导”为前提的。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体系对占主导地位的价值体系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核心”强调的是占“主导”地位的价值体系,因为“无论在任何价值体系中,都具有也必须具有决定和反映其价值本质和价值规定的核心价值”。[5]这正是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根源。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之间的“逻辑性”何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其理论魅力首先在于理论本身的内在严谨的逻辑性。如果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没有比较严密的逻辑性,遑论其理论魅力!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逻辑性,也有学者质疑。比如,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比孰大孰小?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完备的理论体系,那如何理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之一?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显然,在这种语境下,它有“特定的涵义”。“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不是作为“科学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而是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从本质意义而言,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它揭示了人类、自然和社会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认识社会思想的主流和支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才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预见性、增强主动性,克服片面性、减少盲目性。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之一的合理性,在于我们获得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价值认同——必须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理想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力前进的向导。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国家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必须有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凝聚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则是中华民族对未来发展目标的价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阶层、各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集中体现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能够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有着很强的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则是实现目标的精神动力价值认同。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成为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深刻揭示了中国人民开拓创新的力量源泉,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的前面三个方面,都是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价值认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着理论前提和思想指导的功能和作用。”[6]但是关键问题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上应该是“实践”的,也就是说,关键在于处于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去自觉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获得人们的价值行为认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明确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行为准则的价值目标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既彼此区别,又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逻辑严整、层次分明,由理论到实践、由思想到行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框架结构,其理论的逻辑性是毋庸置疑的。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何在?

 

  有些人感到困惑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然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其核心理念何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确定,使一些人认为这个任务和基本内容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Jb理念,从而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仅仅理解为围绕基本内容进行实践的问题,而没有注意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要求的意义上深入分析与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高层次的抽象,也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区别的提炼。资本主义制度从建立之日起,就将“自由、平等、博爱”作为其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打破了中世纪的黑暗统治。以至于在长久形成的思维定势中,无论持何种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的人,一提到资本主义,就容易与“自由、平等、博爱”自然连成一体。而且,资本主义制度将此核心理念作为“普世价值”强行推行到其他国家,作为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一个“美丽的借口”。当然不可否认,资本主义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在资本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强化着社会成员的制度价值认同,不断夯实着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合法性”基础。

  反观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确实表征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属性认识的升华,也折射出了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面临着更严酷的“价值冲突”的现实。但是,只有处于一定社会的成员在将核心价值体系内化的基础上外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时,才获得了核心价值体系本来的存在意义。而只有一种“精神旗帜”飘扬在民众内心时,民众才会以这面旗帜指导自己的行动。而只有当我们在一定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中提炼出其核心理念时,才会形成“精神旗帜”。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对其核心理念加以分析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与其基本内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起着统率社会价值理念、社会价值尺度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应长期秉持的反映社会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理性集合体,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核心理念处于核心价值的最高层次,是不同社会制度与文化形态的核心价值的最本质的区别,它规定着构成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从现实而言,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人类历史上迄今最完善的制度,无论是其经济、政治、文化等相较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已经在逐步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杨b理念已经深深熔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之中,因此无论是理论自身的逻辑需求,还是客观条件的成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绝对不能止步于其基本内容的建构,应该适时地凝练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有学者提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人本、公忠、和谐’,这三个基本的价值理念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凝结;同时,它又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意志和全体中国人民的意志,它比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具有更为远大的未来。”[7]还有学者提出“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劳动优先”,[8]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时,我们常常又会陷入另一种困惑,即如何面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把核心价值理念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上考察,认清并揭示其真正本质。马克思主义反对抽象地谈论民主,因为民主有其现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和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在考察历史进程时,如果把统治阶级的思想和统治阶级本身分割开来,使这些思想独立化,如果不顾生产这些思想的条件和他们的生产者而硬说该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是这些思想或那些思想,也就是说,如果完全不考虑这些思想产生的基础——个人和历史的环境,那就可以这样说,例如,在贵族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是荣誉、忠诚等等,而在资产阶级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是自由、平等,等等。”[9]其次,要处理好核心价值理念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在如何看待民主等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问题上,我们反对抽象的民主观不等于不承认民主有其普遍性的一面。马克思揭示了民主的阶级性,但他本人也极其明确地说过,只有民主制才是普遍与特殊的真正统一。而且,“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家,它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模式,这种世界的文明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10]这就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与各国价值体系核心理念的关系。“在日益开放的社会,我们要科学、理性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念与人类普适性价值观念的关系。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观,也要对现代社会普适性价值观进行确认。”[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必须接受人类文明的精华,即使是反映剥削阶级狭隘利益的内容,我们也可以把其中某些成分从原来的思想体系和阶级属性中剥离出来,重新予以诠释、熔铸和改造,赋予其新的涵义,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郑国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几个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J].理论与改革,2007(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06.

  [3]仇小乐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认识的几个理论问题[J].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6).

  [4]戴木才,田海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2),

  [5]李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问题[J].理论探索,2007(3).

  [6]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J].道德与文明,2007(1).

  [7]焦国成.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念[J].道德与文明,2007(1).

  [8]辛向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础——确定核心价值观加大制度建设投资[J].中国经济周刊,2006(40).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9-100.

  [10]温家宝.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N].人民日报,2007-2-27.

  [11]童世骏.意识形态新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15-116.


值得注意的是,在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时,我们常常又会陷入另一种困惑,即如何面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把核心价值理念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上考察,认清并揭示其真正本质。马克思主义反对抽象地谈论民主,因为民主有其现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和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在考察历史进程时,如果把统治阶级的思想和统治阶级本身分割开来,使这些思想独立化,如果不顾生产这些思想的条件和他们的生产者而硬说该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是这些思想或那些思想,也就是说,如果完全不考虑这些思想产生的基础——个人和历史的环境,那就可以这样说,例如,在贵族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是荣誉、忠诚等等,而在资产阶级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是自由、平等,等等。”[9]其次,要处理好核心价值理念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在如何看待民主等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问题上,我们反对抽象的民主观不等于不承认民主有其普遍性的一面。马克思揭示了民主的阶级性,但他本人也极其明确地说过,只有民主制才是普遍与特殊的真正统一。而且,“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家,它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模式,这种世界的文明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10]这就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与各国价值体系核心理念的关系。“在日益开放的社会,我们要科学、理性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念与人类普适性价值观念的关系。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观,也要对现代社会普适性价值观进行确认。”[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必须接受人类文明的精华,即使是反映剥削阶级狭隘利益的内容,我们也可以把其中某些成分从原来的思想体系和阶级属性中剥离出来,重新予以诠释、熔铸和改造,赋予其新的涵义,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郑国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几个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J].理论与改革,2007(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06.

  [3]仇小乐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认识的几个理论问题[J].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6).

  [4]戴木才,田海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2),

  [5]李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问题[J].理论探索,2007(3).

  [6]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J].道德与文明,2007(1).

  [7]焦国成.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念[J].道德与文明,2007(1).

  [8]辛向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础——确定核心价值观加大制度建设投资[J].中国经济周刊,2006(40).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9-100.

  [10]温家宝.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N].人民日报,2007-2-27.

  [11]童世骏.意识形态新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