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模式青卡组:机关文稿的词汇运用有哪些注意事项?—转摘范文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55:59
机关文稿词汇运用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机关文稿的词汇运用是一门大学问,很难一下子说准、说全。这里只能根据写作实践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从某些侧面谈谈个人看法。
    注意一下机关文稿韵常用词汇,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些共同特点: (1)带政治色彩的词汇用得较多,如思想、认识、精神、品质、政策、观点、方针、导向、世界观、方法论等,此外还有一些专用词汇,如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 (2)带肯定性、祈使性的词汇用得较多,如必须、要、务必、一定、不能、不能不、应该、不应该、不允许等。人们把机关文稿戏称为“要字文章”,道理也在这里; (3)动宾式专用词汇用得较多,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政策、强化服务、增强素质、改进作风、转变观念等; (4)介词结构用得较多,如为了、关于、除了、根据、遵照、自从、对于、通过等; (5)某些约定俗成的文言词句用得较多,如之、其、为此、鉴子、总之,尤其、然而等; (6)带行政色彩的动词用得较多,如指出、强调、认为、要求、提倡、推动、形成、分析、领会、理解等; (7)带转折性的词汇用得较多,如但是、然而、不过等; (8)关联词用得较多,如和、同、与、以及、并且、而且、何况等。
    还有其他一些特点,这里不一一列举。掌握这些特点的意义在于,在词汇运用中注意与其他体裁的文章相区别,避免混为一谈,这对于初学写作者尤为重要。举个例子,某报社一名主力记者被选调到某市委办公室文字综合科工作,按说他的文字功底是绝对不成问题的,但由于过去写新闻报道那种行文风格和遣词造句方法一下子难以转变过来,开始写出来的稿子就很难通得过。单说词汇的运用,本该用“束缚”的,他用“羁绊”;本该用“深刻认识”的,他用“深刻感悟”;本该用“值得肯定”的,他用“可圈可点”。你能说他用错词了吗?没有,而且有些词还很有新意,但它不符合机关文稿的用词要求和特点,所以必须纠正过来。也许他会感到很枯燥、很不对劲,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机关文稿的性质决定了必须这么做。
    退一步说,即使掌握了上述特点,也还有一个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词汇的问题。从接触到的大量机关文稿看,有以下几种毛病要注意克服和防止:一是滥用与领导同志有关的专用词汇。如××领导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这要看用于哪一级领导,对中央领导可以用,对其他级别的领导则不能用,这是上级有明确规定的;同样的道理,地方领导到基层栓查工作不能用“视察”一词,而只能用“考察工作”、“指导工作”或“调查研究”等,中央领导下基层才可用“视察”。
    二是滥用副词。不少文稿为了加重语气、强调某项工作的重要,在动词前面加上一大堆副词,如“进一步坚决落实”,又是“进一步”,又是“坚决”,是不是说过去不太坚决,现在还要再坚决,那么“坚决”的词义又怎么解释呢?其实“坚决”本身就已经很确定、很有力度了,所以要么用“进一步”,要么用“坚决”,不宜将二者重叠起来使用。类似这样的用法还有很多,如“进一步切实落实”、“进一步坚持”、“继续深入认真地学好理论”、“一定要花大力气坚决确保”、“务必要认真坚决地执行”等等。当然,有时可以重叠运用某些副词,但要根据需要,而且要用得恰当,比如某项工作过去要求“加强”,但进展的情况不太理想,就可以用“进一步加强”。我们所要防止的是,不管需要不需要,动不动搞上一大堆副词,弄得满篇文章到处是这类副词,这样看起来似乎很有力度,实际上反而给人一种累赘、重复甚至是声嘶力竭的感觉,而且挤占篇幅。其实,很多时候干脆一个副词也不用,如“落实政策”、“转变作风”、“提高水平”等,反而显得简洁明快,目的照样可以达到。因为人们并不以用没用副词或用了多少副词来衡量某项工作重要不重要,关键在于他们会不会认真按要求去做。
    三是滥用指令词。作为机关文稿,“必须”怎样、“要”怎样这类词肯定经常会用到,但用得太多太滥也不行。如有些讲话稿、文件,满篇都是“要”字,需要也“要”,不需要也“要”,讲道理也“要”,下任务也“要”,开头是“要”,结尾还是“要”,除了“要”字似乎就没了别的词儿,诖人觉得烦,好像和尚嘴边老挂着那句“阿弥陀佛”似的。更有甚者,有些不适宜用“要”字的文稿也没完没了地“要”,比如工作汇报中谈自己采取了哪些措施,也是下达文件那种口气,“要”这样“要”那样,好像是向上级下指令似的。还有工作总结,本来是谈情况和体会的,也是开口“要”这样,闭口“要”那样,这就明显是牛头不对马嘴了。人们不禁要说:“要”字先生,请你少“要”点儿吧!
    四是过多重复用词。机关文稿的常用词汇用来用去就那么多,同一个词在一篇文稿中多次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应该而且可以做到的是,短距离内尽量不要重复,尤其在一句话中要力戒重复。比如这样的句子:“我们一定要认真传达和贯彻好省委和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意思是说得通的,但同一句话出现三个“和”字,显然不合适,把第一个“和”字拿掉、第二个“和”字改成顿号就可以了。又如这样一段话:“各级党政组织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加强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使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里四处用到“精神文明建设”,显得累赘拖沓,应改成“各级党政组织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是乱用时髦词汇。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机关文稿的常用词汇当然不可能一成不变,而且也需要不断注入新鲜气息。
    这不,WTO、知识经济、网络化、信息化、克隆技术等新玩艺儿已经开始堂而皇之地走进我们的稿纸上了。不过,新词汇的推广运用有一个潜移默化、约定俗成的过程,不能过于“前卫”,否则就会“曲高和寡”,让人不知所云。比如有的同志喜欢用宽带时代、转基因法、纳米技术、数字经济等新鲜词儿,除了业内人士,基层干部有多少人能懂?当然,如果用于向基层于部讲课,传播新知识、新概念,那又另当别论。还有一些同志则喜欢“引进”港澳台的某些词汇来改造自己的词汇,如改“提高”为“提升”,改“通过”为“透过”,改“本次”为“今次”,改“道理”为“理念”,好像他们的词汇是貌美女郎,而自己用惯的词汇是丑陋老妪似的,其实又有多大必要呢?文章写得好不好,关键不在于新词汇多不多,而在于写作功力深不深。
    六是乱用助词。这方面最突出的是“的”、“地”、“得”三个字经常被混用。如“干的漂亮”,“的”应为“得”;“毫不动摇的坚持”,“的”应为“地”;“摆在重要地位置”,“地”应为“的”。“的”字用于定语.,“地”字用于状语,“得”字用于补语,这是起码的常识,应注意严格区别,不能“约定俗成”。
    七是乱用简称。文章中用简称可以节约词汇,但这种简称必须是符合规范、大家都已接受、一说就明白的,比如“邓小平理论”,大家都知道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简称;又如“三讲办”,大家都知道是“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简称。而有些简称只有某系统、某行业的干部职工知道,如某市妇联组织广大妇女开展“学文化、学科学,比技能、比贡献”活动,简称“双学双比活动”,如果写进党委、政府文件或领导讲话中,就不能用简称了,要用就要附加说明,要不就会让人莫名其妙。还有如“多办”(多种经营办公室)、“猪办”(猪种改良办公室)等简称的运用,都要注意这个问题。有些专用名词则不能随便使用简称,如有些文稿把“‘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为“三代办”,这就显得很不严肃,要用简称,也要与上级的口径相一致。
    八是用词不当。这个毛病在许多文稿中俯拾皆是,好像也“约定俗成”了。如“公开曝光”,曝光本来就是公开的意思,难道还有什么不公开的曝光?叉如“严格会议纪律”,严格后边缺了动词,应加上“遵守”。还有如“强化(领导)”应为“加强”,“增进(认识)”应为“提高”或“深化”,“提高(本领)”应为“掌握”,“开拓(思路)”应为“拓宽”,“完成(目标)”应为“实现”,“辣(手)”应为“棘”,“转变(工作方法)”应为“改进”等等。
    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毛玻这些毛病看起来似乎并不起眼,没什么大不了,其实这与意思表达准确不准确、文稿质量好不好直接相关。乱用词汇,严格说来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对文字的一种糟蹋。所以,每一个文秘人员在词汇运用方面都应有一丝不苟的精神,如果缺乏这方面的常识,就应努力学习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