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午夜剧 被砍 10集:合理情绪疗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38:24

题记:“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合理情绪疗法

 

佛家讲“境由心生”,常常被人误读为玄谈,而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Epictetus)的一句名言倒是异曲同工,简单和直白,“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据此首创了“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Therapy,简称REP),这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又被译作“理性情绪疗法”。其主要观点就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情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情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埃利斯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生活中常见的产生情绪困扰,甚至导致神经症的11类不合理观念,经过归纳,“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及“糟糕至极”是三大主要特征。

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个事情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这种特征通常是与“必须”、“应该”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友好地对待我”等等。这种绝对化的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客观事情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不可能依个人的意志而转移。因此,当个体绝对化的要求与客观事情的发展相悖时,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好象是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情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如面对失败的结果常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或“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以及焦虑和抑郁等情绪。而一旦将这种评价转向于他人,就会求全责备,并产生愤怒和敌对等情绪。

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情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预期的不合理观念。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比之更坏的事情发生,因此,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被定义为百分之百的糟糕至极。如果坚持这种不合理观念,那么,当个体认为遇到了糟糕至极的事情发生时,就会陷入极度的的负面情绪之中。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人性观认为,人既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因此,在一生中,任何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具有上述某些不合理观念。只不过,在那些有严重情绪障碍的人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和强烈,他们一旦陷入这种严重情绪困扰之中,往往难以自拔。

合理情绪疗法在针对个体的不合理观念时,有个经典的运用——人际交往“黄金规则”。所谓人际交往“黄金规则”,是指“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而产生情绪困扰的个体常常错误地运用了这一规则,他们的观念可能是“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必须对我怎样”、“别人必须喜欢我,接受我”等等,而他们自己却做不到“必须对别人怎样”、“必须喜欢别人”等等。实际上,这已经构成了人际交往“反黄金规则”。因此,只有真正明白了人际交往“黄金规则”,才会发现观念的不合理。

传统的心理治疗学派如精神分析等是相对比较被动的,而合理情绪疗法则是相对比较主动的。同样,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合理情绪疗法是假定人有一种生物的倾向性,倾向于用不合理的方式进行思维,这是需要用毕生的努力去减少或克服的。因此,对于那些有严重情绪障碍的个体,虽然有可能被治愈,减少他们自我困扰的倾向性,但是,绝对达不到不再有不合理观念的程度。

同时,合理情绪疗法是一种着重认知取向的方法,因此,它对于那些年纪较轻(相对来说思维没有固化),智力和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更加有效果。但是,这就同样意味着对于那些拒绝做出改变自己信念努力的人,或过分偏执者以及有领悟困难的人,则可能难以奏效。此外,合理情绪疗法对于有自闭症、急性精神分裂症等患者,所能够提供的帮助都是有限的。

一言以蔽之,一切外在的力量都仅仅是助缘,自身的不断改善,自身的内心强大,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