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fun真实魔鬼游戏2015:揭开黄金30年的神秘面纱之第一篇:莫名其妙的GDP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5:03:15


写在前面的话:这不是研究经济学的文章,请版主不要把它转到《财经纵横》论坛去。这是打开最近30年历史之秘密的一把金钥匙,请关心研究现代史的朋友们进来看一看。一家之言,欢迎讨论;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现在有很多人把1979-2008年的30年称做黄金30年,最核心的依据就是这30年来GDP的飞速增长。他们用这30年的GDP增长率比1949-1978年的那30年高多少来论证前30年的经济政策是多么的错误和愚蠢,而近30年来的经济政策以及经济理论又是多么的英明和正确,后悔为什么不早一点实行现在这样的经济政策。也有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推算中国的GDP增长率比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快多少,再用多少年就可以赶上并超过那些发达国家,成为世界第一的超超级经济大国了。还有一些所谓的理论家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脯向老百姓许诺说,GDP照这样发展下去,大家的生活将会多么多么地富裕和幸福。似乎这个GDP真的是那么的神奇,能够变成我们进入梦想中天堂的金梯子。可是老百姓的感觉却完全不同,伴随着GDP的飞速增长他们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同步增长,增长缓慢不说,有时还会下降。甚至是GDP增长的越快,他们的日子过的越艰难,越来越买不起房子,越来越看不起病,孩子越来越读不起书,家里越来越吃不起肉。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个GDP到底是个什么玩意,怎么让我们越看越糊涂呢?
    原因在于,GDP虽然是财富的标志,但GDP的增长并不代表财富的同比例增长。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吧。例一:上世纪60年代美国施乐开发的第一代静电复印机最高峰的时候年产量不足2万台,每台价格高达20万美圆,以至于无法销售只能出租,折算成GDP合40亿美圆。40年后的今天,美国惠普等几大公司年产复印机100多万台,平均价格不到2000美圆,折算成GDP合20亿美圆。40年的时间产品性能提高了十几倍(每小时工效从720次提高到现在的10000多次),产量增加了50倍,也就是说他所代表的社会财富至少增长了50倍,而他所代表的GDP却下降了50%。按GDP来衡量,美国变穷了,按社会财富来衡量,美国变富了。那么大家认为按这样发展美国究竟是变穷了还是变富了?例二: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的数控机床年产量3000台左右,每台价格几百万美圆,相当于约100亿美圆的GDP,30年后的今天日本的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10万台,平均价格不到30万美圆,相当于300多亿美圆的GDP。在性能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产量增长了100倍,即他所代表的社会财富增长了100倍以上,而他所代表的GDP却只增长了200%。按生产能力计算发展速度年增长率接近17%,按GDP计算年增长率只有2%,这个速度是快还是慢?例三:我国某酒厂在中标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之后,价格从每瓶2.8元增长到65元,酒还是那么多酒,质量还是那个质量,在社会财富没有任何增加的情况下GDP增长了20多倍,这样的GDP增长会让我们变的更富裕吗?例四:我常吃的一种药原来是瓶装的,一瓶100粒,价格4元,每粒4分钱。现在换了个名字变成了盒装的,每盒6粒,价格4.5元 ,每粒约0.75元。财富、效能都没有增加GDP却增加了近20倍,这样的GDP增长会让我们生活的更富裕吗?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呢?这是因为GDP代表的是全社会终端商品的价格总和,而我们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全社会终端商品使用价值的总和。这二者既相互关联,又相互背离。比如我家3年前每月吃10斤猪肉,每斤4.5元,共需45元。去年猪肉涨到了9元一斤,我家每月还吃10斤,需90元,这样在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任何提高的情况下消耗的GDP增加了一倍。今年猪肉涨到了13元一斤,我吃不起10斤了只能吃7斤,需花费91元,这样我家在生活水平下降30%的情况下消耗的GDP反而还略有增加。我的生活水平取决于我吃了多少肉,而GDP反映的是我买这些肉花了多少钱,二者既有相互关联的一面,又有相互背离的一面。有时我花的钱多说明我吃的肉多了,有时我花的钱多反而吃的肉少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背离呢?两个原因,一是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相互背离,二是商品价格和价值的相互背离。下面分别加以说明。其中有些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经济学术语,请大家捏着鼻子往下看,我会尽量用通俗化的语言把这些经济学术语解释清楚的。
    第一个原因: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相互背离。商品都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包含在商品当中的物化了的劳动,通俗地说就是人们为了生产这些商品付出了多少劳动,干了多少活,使了多大的力气。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通俗地说就是这些商品对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有什么用处,有多大的用处。在一定社会生产条件下,也就是说在固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在固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下,价值和使用价值表现为相关性,即付出的劳动越多,生产的商品也越多越有用;同样,生产的商品越多用处越大,需要付出的劳动也就越多。但在不同的社会生产条件下,即不同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平下,价值和使用价值就会相互背离。为了生产同样使用价值的商品,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平越高,需要付出的劳动就越少,也就是商品的价值越少、越小;反之,为了生产同样使用价值的商品,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平越低,需要付出的劳动就越多,也就是商品的价值越大。由于劳动生产率主要是由科学技术水平所决定的,因此,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导致价值和使用价值相互背离的根本原因。大致上对于同一个国家而言,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工业技术水平越高,科学技术进步越快,GDP的增长就越慢;反之,工业技术水平越低,科学技术进步越慢,GDP的增长就越快。对于不同的国家而言,工业技术水平越高、科学技术进步越快的国家,GDP的增长就越慢;工业技术水平越低,科学技术进步越慢,GDP的增长就越快。这就是为什么那些GDP增长率只有1%-2%,有时只有0.5%左右甚至负增长,最好的时候也不过3%-4%的发达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的那么快,人民生活提高的那么快;而那些GDP增长特别快的国家却恰恰相反。
    第二个原因:商品的价值和价格相互背离。由于GDP代表的是商品的价格总和,所以当商品的价格普遍高于价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货膨胀发生时,GDP的增长率就会相应的高于实际物质财富的增长率。我在第二段落所举的例三、例四其实讲的就是这种情况。GDP高速增长的国家几乎无一例外都通货膨胀率高企,高通涨和GDP高增长互为因果、互相推动,螺旋式上涨。任何商品的涨价最终都将转化为GDP,表达为GDP。而资本商品化之后的价值和价格相背离对GDP增长的推动则更加惊心动魄。什么叫资本的商品化呢?通俗地说就是把企业的资产拿到证券市场作为股票流通买卖。当股市总市值即股票总价格和资本总价值相背离,高于资本总价值的时候,上市公司的资本也就是生产资料的价格就会被高估,进而推动全社会总资本被高估,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中固定成本即不变成本的相应增加,最终转化为GDP的增长。比如一家公司有10亿元的固定资本,按年折旧率10%每年提取1亿元的折旧费,如果他一年生产1亿件产品,那么每件产品分摊1元的固定成本。可是当他的资本上市后,他的股票价格随着整个股市股票价格的上涨,他的资产额翻了两番,那么他的固定资本就会被估值为40亿元,他会按照社会平均资产估值水平通过一定的会计方法,把这多出来的30亿元资产估值仍按每年10%的比例摊入每一件产品的销售价格当中,最终表现为每年新增3亿元的GDP,而在企业内部则表现为每年新增3亿元超额利润。说来说去,这样的GDP增长仅仅表现在统计数据上,实际社会财富并没有任何增加。有谁知道中国现在股票市场的平均资本溢价率究竟是多少吗?
    其实,1928-1937年的十年也曾经被称做“黄金十年”,这十年间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达11%-13%,十年间生产值(相当于现在的GDP)翻了两番半,比现在的“黄金30年”GDP增长率快多了。可是这个靠旧上海大世界舞女扭屁股扭出来的“黄金十年”,靠证券交易所抢帽子抢出来的“黄金十年”,最终给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究竟带来了什么?
    好了,现在您该明白这个所谓的GDP究竟是个什么玩意了吧?唉,GDP呀GDP,你可真是TMD“鸡的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