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香港明日 剧本:文凭打假与文凭造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15:24
文--凤凰淑女

       我一直在想,方舟子在中国专门揭露那些号称在美国读书却文凭或者学历有造假的人,比如直接针对了唐骏和李开复等高层企业管理人的所谓“文凭打假”,能起到什么更大的作用?是不是能在中国的企业里让更多的人像李开复或者唐骏那么成功呢?或许方舟子觉得这可以树立道德正义感,让更多的人首先要建立诚信道德。

     方舟子本人的确是在正规大学读了博士的,还是个生物博士。但方舟子是不是自己有能力读了正规大学的博士文凭,就有权利去揭露人家的所谓“短”呢?谁给方舟子这样的权利呢?或许方舟子自己觉得自己站在道德高点,去揭露别人不诚信、不诚实,看起来貌似“建立社会主义新风尚”方舟子在行动,在做贡献,其实,方舟子揭露的人,无论是唐骏,还是李开复,都在自己奋斗的领域里有所建树,在中国他们通过努力已经成为著名的企业成功人士,至少他们不是靠卖弄文凭而是凭借实力成功的,这一点不容置疑。

中国各方面承认唐骏和李开复在其他方面的成功,这无疑让有正规博士文凭却没有成功的方舟子感觉自己不能从此就低人一等,至少在道德上还有可圈可点之长处,那长处就是自己文凭是真、人家文凭造假了。于是方舟子开始找名人的麻烦,非要他们认错。向谁认错呢?向他啊,向方舟子。难道方舟子代表了道德法院吗?谁赋予方舟子这个道德法院法官的权力呢?好像“在方舟子那里认错了,就得到谅解了”,这种论调真是奇怪。

       我们应该看到无论唐骏或者李开复,他们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生存的社会和历史机遇需要在某方面迅速成功,但年龄不饶人,他们或许错过了最好的读书时光,很长时间国家在封闭,他们无法在最年轻的时候出国去读书。当国门打开的时候,国家又不给他们时间磨蹭等待他们用时间慢慢的读书,国内的形势突然就变成了立刻就要有文凭的人、将文凭这个门槛抬到天上,没有一张敲门砖就没办法办成很多事,这种唯文凭倾向在国内演绎的十分激烈,情势逼迫人们不得不造假,我敢说如果方舟子真的去文凭打假,做打假文凭的斗士,那国内那个年龄的人一抓一大把,基本上很多人的文凭都有问题,有的人方舟子是惹不起的。但愿方舟子很勇敢,去查查高层人士们在职在位读博士是怎么读下来的,亲自听了几节课,做了几次作业,毕业论文谁帮着写的,英文级别是谁帮着考的。这任务太庞大了,我想方舟子是做不下来的。

        不客气的说,很多人的文凭造假,是各个单位尤其是组织部门对文凭过于偏激的追求和拔高分不开的,谁没个硕士博士文凭,谁就没有提拔机会!在只看文凭不看能力的倾向下,多少人断送了政治生命,多少人深受其害?

      那一批人,那个时代的人,无论是唐骏还是李开复们都需要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机遇稍纵即逝!这个道理企业家懂,方舟子当时在美国读博士呢,他大概不懂,而且到现在他也不是企业家,所以我觉得他现在也不懂企业的机遇问题。不过我想表达的是,任何事情都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才说的清楚。既然中国的机会是什么?机遇又是那么可遇不可得,这些方舟子都不理解或者不懂,就跟他说不清楚了,因为他只会抓住一条和你辩论:你文凭为什么造假?或者你为什么不诚实?这简直是“秀才遇到兵”哦,方舟子较真很好,但脑袋比较方。

      实际上很多人都有很高的文凭,但是实际能力如何呢?就算唐骏或者李开复在文凭那个问题上被方舟子逮住什么,但不可否认的是,唐骏和李开复的实际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成就也是很明显的。而方舟子作为一个正规的生物博士,现在好像不务正业的没有搞生物研究。

       这里我还想延伸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很多博士无论他们读什么专业,后来却不想坚持搞科研、而转而搞什么文学创作、搞什么其他与科研毫不相干的事情了呢?最近美国还有一个中国生物博士人叫黄西,他竟然成为一个美国的脱口秀表演者。

       博士读下来,证明的是你的专业能力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你有能力做科学研究了,但是,有能力做科研的人纷纷转行,只能说,第一,做科研太苦,不是任何人都能坚持下来的,谁都想在短期内实现所谓梦想,比如出名,比如赚钱。放弃科研转而做更加容易成功的其他事情,就成了很多理工科博士的选择。比如方舟子选择去打人家的假,很快就出名了。比如黄西去做脱口秀,现在也很出名。从放弃科研到出名,他们用了很短的时间,但在埋头做科研的同学那里,只要你不投机,只知道搞科研,要出名大概需要一辈子。第二,也只能说,中国的科研环境还不能留住博士们,没有给他们一个靠做科研默默奉献就能生存的好环境,这是中国有能力的博士不断转行、科研人才不断流失后,需要反思的问题。

     凤凰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