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5以上的电影:选官的现代竟争与封建“察举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52:55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重视选用自己的官吏。并把这项工作列入了一项重要工作。因为,皇帝需要一批忠实自己的人来帮他管理国家。为了选出他放心的人,皇帝亲自参与了选官制度的制定。这就是我国最早的选官“规举”---- “察举制”。
   “察举制”兴于我国汉代。其主要内容就是:凡要进入官场,必须经过大臣的举荐。当时有资格举荐官人的只有丞相,列侯,刺史,郡守等大官。这就是中国最早的选官“规举”!
    那时,一些人想入官场,便对那些有资格举荐人的大官进行贿赂。这就是我国最早的买官卖官现象。不过,那时的大官干此种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他们举荐的人不一定能过皇帝那一关。皇帝还要委派官吏对这些人进行考核。当时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应付官场的能力与水平。当时就叫“对策”。只有过了这一关才能委以官职。在那时,这种“察举制”的确为皇上选了一些有用的人才。当然,其落后性不言而喻。
    这种 “察举制”实行了不久,就因当时社会动荡,人口流动,而无法正常开展而废除了。到了220年,魏文帝曹丕采纳了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选举各郡有声望的人为“中正”,分别把各郡中士人评为九等,朝庭按等选用。这种选官的办法当时就叫“九品中正制”。当然,这种“九品”与后年来的“品”是不同的。可是,这种“九品中正制”实行不久,又 被那些世袭地主利用,操纵。后来到了随文帝时才废止了“九品中正制”,而开始实行“科举制”。
这种“科举制”在当时备受推崇。所以,“科举制”一直延续到了清代。在 随文帝时,这“科”分为了两科。即:“修谨科”(有德) ,清平干济科(有才)。以此种科举选拔官吏。到了随炀帝时,又增设了“进士科”。到了唐代,在“进士科”外,又增设了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科。在这诸科中,自然仍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当时,选官必须参加考试。考的内容主要是帖经,诗赋,时务策等。但是,主要是考诗赋。到了明代,这种“科举制”也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而考试的内容就变了。当时主要考试的内容为:《四书》,《五经》文句为题。规定作文必须是“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为准。这种“科举制”直到1905年清朝实行新政时才废除。
    当时,考生作的“八股文”就是依照八道程式来做文章。考生必须按着第一,破题;第二,承题;第三,起讲;第四,入手;第五,起股;第六,中股;第七,后股;第八,束股来作文,否则,就达不到要求。这种“八股文”严重的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而这种“八股文”又成了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所以,那时的皇帝十分推崇“八股文”。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种封建选人的制度仍然在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有的人还抱着连封建帝王也抛弃了的“察举制”不放。这种由大官选小管的“察举制”的确成了那些买官卖官的人的“发财工具”!为什么到了现代还用那发了臭的“察举制”选官呢?为什么到了现代仍然丢不下那发了臭的“察举制”呢?这就说明我们身边封建僵尸仍在散发着臭气!看来从“五,四”以来,我们反了近百年的封建,仍然没有把那“封建”反彻底!所以,才又让那封建东西沉渣泛起!这种封建僵尸的确是我们社会进步的大敌!
    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这种变相的“察举制”选官的办法,不仅选不出真正的人才,相反,还会严重的阻碍人才的脱颖而出!进而,严重的阻碍社会的进步。这种封建的“察举制”本身就是“人治”的产物。他没有半点法治可言!一些人正是利用这变相的“察举制”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把社会主义的官场搞成了“帮天下”,“家天下”!怪不得这些年发生那么多的买官卖官案件,这变相的“察举制”的确起到了推波助浪的作用!
    国家要进步,要发展,靠什么?就要靠广大的人才!靠科技的进步,说到底还是靠人才!只有千百万的人才涌现,才能为立国,强国,兴国增添强劲的后劲!我们可以明白的看见,那些抱着封建僵尸不放的人,正是维护私利的小人!他们只看自己的利益,而不管国家的兴衰的。他们的利益保住了,才是他们的目的。所以,他们要抱着封建僵尸不放,就不难解释了!他们是祸国鞅民的罪魁!
    我们党历来重视人才的作用。从毛主席领导中国革命开始,毛主席就十分重视人才的发现,使用。那时,正是重视人才的好政策,才使国内外的人才向延安聚集。毛主席本人就是我党的一个难得的奇才。他对人才有独到的认识。那时,在中国革命战争期间,担任军,师,团的领导的几乎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这正是毛主席不拘一格选人才的结果。试想,当时如没有这样一批年富力强的人才,中国革命是不可能胜利的!
    如今,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正需要一大批各方面的人才。我们的宇航事业的突飞猛进,就给了我们有力的启示。在那里,许多三,四十岁的年轻科学家已挑起了大梁!这种例子还可以找到许多!特别是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人们认为的“小人物”,却干出了“大事业”!这就是人才的作用!这是那些成天望着往上爬,而球本事没有的人望尘莫及的!这些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们成天看上司脸色行事。除了吹捧添贴,喝哄骇诈那一套外,就没有其他本事了!试问:这种东西还可以用来振兴中华吗?!其实,现在就有这样一批“奴才”盘踞在我们党政一些重要的机关和部门里。当然,有些蠢材也是通过“关系”,“手段”,“贿赂”而上去的。所以,使我们国家的一些地方的腐败问题一直无法得到解决!因为,在这些奴才的盘踞之地总是可以利用他们控制的权利对上级反腐败的有关政策进行“对抗”。这个就是人们所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根源所在!正是因为在我们国家的一些地方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才使我们国家的腐败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本解决!所以,铲除这种“腐败团伙”是我们当今反腐败的重要战略!只有将这些盘踞在我们各级党政机关里的“腐败团伙”彻底铲除,才能够使我们国家的反腐败问题得到比较彻底地解决!现在,许多地方人才被排斥,奴才被重用的现象仍然是比较严重的!我们许多地方的工作无法得到长足地进步,就是因为这些奴才在那里作怪!实践证明,凡是善用人才的地方,事业就进步,经济就发展。反之,不用人才的地方,奴才横行,那么那里就是万马齐窨的局面!政坛上的奴才多了就不可能有人才的作为。这些奴才成天在那里“你也不是妖怪,我也不是妖怪,大家都不是妖怪!”的混混思想来左右那里的局势,使这些地方成为了“欺上瞒下”,“说假话,做假汇报”的重灾区。这些家伙其实都是一些祸国鞅民的妖怪!
    管仲在《管子。立政》中早就讲到了这种“察举制”的危害。曰:“不知贤,害霸;知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不信,害霸;信而复使小人参之,害霸。”同时,他又指出:“君之所慎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于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故德厚而位卑者,谓之过,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宁过于君子,而勿失于小人。过于君子其为怨浅,失于小人而为祸深!”如今,我们有的官还不如那时的人看得明白!让那些势利小人坐上了大官的宝座,怎么不出问题呢?!
    我们搞现代化,就要用现代竞争的手段来选人才。用重奖机制激厉人才,用优厚条件吸引人才,用科学的手段来发现人才!此案能够将那些被奴才们埋没了的人才挖掘出来,让他们为我国的各项社会主义事业出力!让他们的才智充分地得到发挥,而不是靠那些所谓的“百乐”来“选人才”。从目前我国的一些腐败案件中,我们就不难发现,那些奴才上去以后,是怎么样利用自己的权利进行“买官卖官”,“拉拢同伙”来侵吞国家财产的!如果我们仍抱着那发了臭的“察举制”选官,那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大踏步的向前发展。我们国家也不会快速地走向世界的前沿!
    封建的“察举制”选官,是祸国鞅民的制度!是亡党亡国的制度!必须将他从我们各级干部的头脑中彻底清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