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日不能出殡吗:【转帖】关于和谐社会的漫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1 00:20:28

关于和谐社会的漫谈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过一句话,大意是,美国最大的成就,不是登陆月球,不是经济成就,而是美国人民,把政府关进了笼子里。作为一个总统,把公权力约束在人民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并视为文明的成就,这种价值观,无论东方西方中国外国,都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中国人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古人言,君子群而不党,和而不同,这是一种东方人生观。以民为本,民贵君轻,这是一种东方社会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这是一种东方生态观。而建设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则把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本质性的东西,与现代人类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极具现实意义。




和谐的字面解读,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要达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就是说,要实现和谐,尺度的把握优先于数量的追求。当然,这个泛指政府行为的正确度和公共决策的准确度,而不是那个严防死守老百姓嘴巴的言论尺度。这一点,不知道我们拉动发展的官员和推动经济发展的企业,听懂没有?可不可以转换一下观念?但愿你们在发展中,把数量转型为质量,把速度改变成风度,追求一点品味,追求一点优雅和高贵。




和谐二字,还有一种来自造字法和结构法的民间解读,即:为人人有口饭吃,为人人皆可发言。能够吃饱,可以说话,这是中国老百姓最基本的要求。我认为,这个解读,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真实国情。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普鲁泰古拉所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只有人本主义的社会,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和目的。




有人说,目前是中国历史发展最好的时期,但必须回避二个字:环境;也有人说,目前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好时期,也必须回避两个字:和谐;还有人说,目前是中国知识分子与掌权者关系最好的时期,还是要回避二个字:羞耻。




虽然,我并不是象有些学者那样,认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是天然的反对党。我没有那么绝对。但我认为,作为知识分子,是应该有价值立场的。知识分子如果没有独立的价值判断和公共的道德考量,只有事实判断能力和会计能力,就不能称为知识分子,只能被称为知道分子、经济分子,或者直接叫货币单位(比如五毛、万元、亿万等)。相对于体制内一些人悄悄传递的你腐败,我放心的价值共识,对公共知识分子,我的理性判断是你争论,我放心;我的价值认同是你独立,我亲近




解放60年来,中国前三十年是政治家的天下,后三十年是企业家的舞台。最近十多年来,又成了经济学家的实验场。在建设发展中,国家忘记了一个客观的存在:社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被人忽略了。没有社会的客观存在,一切政治业绩经济成就,都是过眼烟云。这是因为,政权是一些时候的一些人的;而社会,是所有的时候的所有人的――国家有限,社会永恒。没有健康社会的存在,所有的经济发展目标,都会失去根和本。




没有公民社会的社会,是残缺而万恶的旧社会,不配享有二十一世纪的地球户口。中国NGO特别是环保NGO,正在兢兢业业克勤克俭地拓荒,开创、建设公民社会,为大中国报户口,让中国和平长入二十一世纪的友好环境,但愿主流社会(不是主要的流x社会),也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生长环境。




综合起来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一整套以人为本的执政理论,是合乎实际的,是得人心的。然而现实中国,似乎正与这个执政观念南辕北辙,反向而行,而且越走越远。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和谐被人片面曲解成为社会稳定,并以稳定之名,消灭不同的声音,埋下新的不稳定。当人与事对抗,事与情分离,人与物易位,物与理相背的时侯,这条路到不了和谐社会。所以,如果让利益集团继续坚持固守错误的发展模式,中国究竟要到哪里去,已经成为一个问题。




中国是一个现实的国家,面对经济前进、政治倒退所带来的时空反差、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怎样走出困局?我认为,应该换换思路了。当真真假假的政治学救不了世,虚虚实实的经济学补不了天的时侯,不妨看看先进国家在怎么做。特别是,中国人具有整体思维传统,具有辨证思维的哲学观,这时应该重视讲求整体性系统性的社会学和生态学了。再不讲,就晚了。可以这么说,如果现在不把整体综合平衡放在首位,如果现在不放慢速度来调整平衡,如果中国社会学和中国生态学不能成为转型期的中国显学,中国问题,将难以得到妥善解决,并将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重问题。




美国社会学家米德尔用社会学观点,总结出三种社会发展形态,一种是过去决定现在,一种是现在决定现在,一种是将来决定现在。当下中国,要用什么来决定现在?中国之路怎么走?能走多远?硬崛起还是软着陆?消耗型还是节约型?制造型还是创造型?威权型还是民主型?是应该全面考虑全面规划的时候了。




现在回到本题,和谐社会。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有一个意味深长的复杂表情,那就是以合法的表达,合理的争论,和善的愿望,和平的抗争,通过意见沟通和利益平衡,使公共决策回归人心,回归人性,回归人道主义。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衷共济。




当然,最终的平衡,不只是利益的平衡,更是文化的多元化带来的人心的平衡,人心的祥和和人心的高贵,这才是真正的平衡。在这里,和谐的表情不是奸笑假笑,而是发自内心的微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要说,和谐,你的名字叫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