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惊情全集剧情介绍,:上海滩黑道传说1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49:21

三.2.04.
  得到了章太炎亲笔所书的煌煌大作,接下来便该是编修族谱,首先得要选定个祖宗。
  杜月笙养了不少帮闲文人,最擅长干这些事。先是在历史上有名有姓的杜姓名人中海选,然后是一轮轮的选拔,最终提交给杜月笙的是两个候选人,由他亲自裁定。
  这两个“准祖宗”,一个是横跨曹魏和西晋的名将杜预,还有一个更是如雷贯耳:唐太宗的宰相杜如晦。杜月笙对两人都很满意,无奈只能选一个,就很为难,不知道哪个更合适。这时有人提出,杜预虽然很牛,但是前半段生涯属于三国时期,跟《三国演义》里的关公、张飞、吕布、马超、赵云、周瑜他们比起来,知名度远远不够;而且晋朝年代久远,族谱编起来需要填的人太多,不如唐朝好。此说有道理,杜月笙就打算定杜如晦了,可杨度不认可,他的说法别具一格:“晦”是阴暗不明,更有“晦气”的意思,如果宗祠里头一个祖宗就来个“晦”字,看起来肯定不吉祥。

  杜月笙连夸杨度大才,考虑得周到,这样杜如晦也出局了。后来再选,选来选去,杜月笙选中了杜甫做祖宗,倒也风雅。
  现在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经上海几大风水师反复讨论,终于选定了一个黄道吉日:1931年6月9日,作为送主日期。于是就定在6月8日至10日,举行杜氏家祠落成典礼及栗主奉安之礼。接下来就是一边紧锣密鼓的筹备,一边大发请柬,广邀亲朋。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杜先生要开宗祠了!
  从5月份开始,络绎不绝的送礼人群如潮水般涌向杜公馆,金银珠宝、古董玉玩、旗伞花篮、礼券现金,琳琅满目,不胜枚举。杜月笙不太在乎钱,在乎的是送礼者的身份。事实上送礼者中有太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工商富豪,我们暂且挑一部分匾额出来看,反正中华民国自建国以来,历任国家元首,除已经去世的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其余的几位如徐世昌、曹锟、段祺瑞、蒋介石都有所表示:

  “孝思不匮”——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政府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介石贺。
  “敦仁尚德”——前北京国民政府大总统徐世昌贺。
  “俎豆千秋”——前北京国民政府大总统曹锟贺。
  “望出晋昌”——前北京国民政府临时执政段祺瑞贺。
  “武威世承”——前北京国民政府孚威上将军吴佩孚贺。
  “好义家风”——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贺。
  “世德扬芬”——军政部部长何应钦贺。

  “慎终追远”——实业部部长孔祥熙贺。
  “千国栋家”——司法院院长王宠惠贺。
  “光前裕后”——警察总监吴铁成贺。
  “武库遗灵”——国学大师章太炎贺。

  “源远流长”——著名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贺。
  “慎终追远”——西藏活佛班禅额尔德尼贺。
  “东方望族”——法国驻沪领事馆领事范尔迪贺。
  “明德之后”——日本驻沪日军司令坂西利太郎贺。

  …………
  筹备工作方面,杜月笙模仿北洋时代军阀元帅府下设八大处的组织形式,设了一个包括八大处的办事机构。该机构由虞洽卿、黄金荣、王晓籁任总理,张啸林、金廷荪、郭祖绳、蔡琴荪、胡泳莱、俞叶封、李应生任协理。具体的八大处,张啸林因为爱唱戏也会唱戏,担任的是剧务处主任,他的亲家俞叶封因为爱吃也会吃,就任宴席处主任。至于杨度,当之无愧是文书处主任。其它如警卫处、总务处等几个处不再一一说明,反正每个处下面都有一、二十名工作人员。

  前面我们说到过的上海大绅士、张宗昌的“老祖宗”李征五,则和袁履登一起,担任特设的招待主任。
  杜氏家祠,以祖宅杜家宅,即杜家花园为中心,规模宏伟,富丽堂皇,计五开间三进,宛如皇宫气派,两侧还有余屋十多间。此外还配有藏书楼、学校、医院、花园。藏书楼藏书十万册,全由杜月笙的好友及门生捐赠。此外,花园内华表石坊林立,名树异花繁多,屏条书画不计其数。
  为了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贺客,祠堂门前搭起一座五层高的彩楼,巍巍然直耸云霄,楼中央便是招待来宾看戏的戏台。彩楼下的广场也够大,足够容纳好几千人。
  祠堂四周的空地上都搭满了一百余间席棚,陈列着各地送来的礼物,公开展览。由于有太多各种各样的好玩意,以至于每天从早到晚,观者如潮。
  祠堂西面,更是搭了一个其大无比的席棚,里面可以摆放两百多张圆桌,专门用来开酒席。谁知竟不够用,盛典那几天,因为人太多,每顿开饭要开1000桌左右,分四五次才能开完,几乎整天都是在开饭。
  典礼期间上海邮政局特意在那里设立了一个临时邮局,赠送来宾每人一套印有“杜祠落成典礼纪念”的信封信纸,并加盖红色纪念邮戳。凡去道贺的客人,不管送不送礼物,都可以得到一枚很精致的纪念徽章,凭这一徽章可以去看戏和吃饭。


  杜月笙出身寒微,祖上没有传下家谱,三代履历无从考证,祠堂内 便无法一一设立牌位,只好做一道总神主,由华格臬路杜公馆送往浦东高桥杜氏祠堂,这就是“奉主入祠”。
  ——所以说,上面讲到的选祖宗一事,就很难说是否坚持到底了。我们就姑且当它是一个有趣的传说吧!
  1931年6月9日,是杜月笙人生的巅峰。一大早,从华格臬路到李梅路恺自迩路,早排满了社会各界赠送的锦旗、伞盖、匾额。9点整,奉主入祠的队伍起行。
  前导队伍共分六个集群。第一集群,由一排骑着高头大马的英国巡捕开路,其后,是一面青天白日旗,国旗后面是44杆写有斗大“杜”字 的旌旗,表示杜月笙44岁的生日。这些旌旗太大,每一面都要七、八个人服侍,三、五人举着旗杆,二、 三人拉住旗角,另有一个在旁高喊口令,以使举旗人步伐整齐,排列一致。

  再往后,是法租界巡捕房里的近百名安南(越南)巡捕,各推一辆自行车护送。自行车这东西,当时还是很稀罕的玩意。安南巡捕之后,是戴钢盔、穿长靴的中国巡捕走正步。黄金荣办的金荣小学的学生,则穿着童子军制服,举着军 棍,敲打洋鼓,护送上海钱业公会送的旗伞牌亭。
  然后就是蒋介石所送的“孝思不匮” 匾额和淞沪警备司令熊式辉、军法总监何键所送匾额,各由八人杠抬,前由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军乐队和一排荷枪实弹的步兵开道,后由国民党陆军第五师军乐队和一连全副武装的步兵押阵——为了本次盛典的排场,英、法租界当局给足了杜月笙面子,破天荒允许中国军队开进租界,并且可携带枪械。这是连蒋介石都享受不到的礼遇。
  第二集群, 以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军乐队为前行,后由保安队员及铁华学校的童子军护送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张春甫、上海市市长张群、及外交部长王正廷所送 匾额,和新江、天新、宁绍等轮船公司所送的伞亭。
  等三集群,由国民党吴淞要塞司令部的军队、静安小学童子军护送监察院长于右任、司法院长王宠惠所送匾额。

第四集群,由国民党陆军第五师军乐队、闸北和南市保卫团、宁波旅沪小学童子军护送原北洋军阀各派系头面人物徐世昌、段祺瑞、曹锟、吴佩孚、张宗昌等人所送的匾额。
  第五集群,以江湾救济会的西洋乐队为前导,护送国民党中央各院部头脑、各省主席及法国官员所送匾额。
  第六集群,由国民党海军司令部军乐队开道,护送各社会团体及私人所送旗伞花篮。
  六大集群之后,便是护卫神主轿亭的仪仗队。轿亭前是一块巨大匾额,是前一日下午蒋介石特别派杨虎送来的,上书祝辞:
  诗咏祀事,典备蒸尝,水源木本,礼意綦祥。

  敬宗收族,德在无忘,激彼秕秉,俗兹彝常。
  元凯之家,清芬世守,孝孙有庆,服先食旧。
  任侠好义,声驰遐迩,济众博施,号为杜母。
  肯堂肯构,实大其宗,爰建新祠,轮奂有容。

  簋簠既饬,锵济攸从,式瞻枚实,介福弥隆。
  仪仗队成员金甲金盔,手执刀矛,赫然竟是仿效前清的宫廷銮仪。杜月笙头戴礼帽,身穿长袍马褂,率领几个儿子,在古装武士的簇拥之下,手扶轿杠, 缓步而行。
  最后,是大批伴送的亲朋好友,全部队伍约有五千人之多,绵延数里,在喧天的鼓乐声中,向金利源码头缓缓而去。
  码头上早已由杜月笙的徒子徒孙们搭好几座迎宾牌楼,彩旗飞舞,锣鼓声声。黄浦江畔特备140艘汽轮,女宾另备专轮。每船桅杆顶上高高飘扬着红底白字的杜字旗,在滔滔江面上排成一字长蛇阵,直驶高桥镇。船上的中西乐队,或击洋鼓,或吹锁呐,热闹至极,吸引了大批围观的民众。
  杜月笙的舅舅朱扬声率杜家亲属在高桥码头列队相迎。奉主入祠队伍登岸后,杜月笙与长子杜维藩捧着神主牌位,钻进汽车,先行驰向杜氏家祠。
  为了接送宾客,杜月笙在高桥码头备下15辆奥司汀汽车和150辆黄包车,但仍远远不够用。不少太太、小姐只得雇当地农民的独轮小车,推送而去。一时间,由高桥码头到杜氏家祠的8里路上,小汽车、黄包车、独轮车,你追我赶,川流不息,好不热闹。据统计,仅6月9日一天,到高桥镇的宾客便达数万人。
  6月10日,在杜氏家祠举行栗主奉安典礼。那天清晨5点一刻,顿时鼓乐喧天,鞭炮齐鸣,杜月笙身穿长袍马褂,面容肃穆,毕恭毕敬的捧着用栗木做的神主牌位,安置进神龛。用以永久保存,便于经常祭祀。
  接下来是家祭,杜月笙率四房太太,及众多儿女,遵照古礼,跪拜磕头。与此同时,陆海军、公安局西乐队等组成的大乐队奏乐,江防要塞司令部在附近鸣礼炮21响。然后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政府参军杨虎中将,受蒋介石委托,代表国民政府和蒋介石主席,当面向杜月笙表示祝贺。
  公祭典礼是由包括国民政府警察总监吴铁城、国民政府广东专员刘志陆、宋子文的代表宋子安、孔祥熙的代表许建屏、何应钦的代表何辑五等执祭,杜月笙率众儿子在旁答礼。
  接下来由吴铁城等宣读达官贵人、社会名流的贺电。最后是来宾道贺并依次向杜氏祖宗牌位行礼。参加的来宾有法国总领事甘格林、英租界警务部长毛鼎,还有日本总领事和日本驻军司令板西中将及许多外国客人。此外,各省主席、市长的代表,各地帮会首领,上海工商、金融等各界的头面人物及各路来宾共1万多人。
  行礼之后,这一场奉主入祠典礼便宣告结束。但真正的高潮,其实才刚刚开始,因为杜氏家祠特设的戏台,精彩演出正在渐入佳境。
  这次的演出真是星光闪耀,几乎囊括了当时中国所有的京剧界大腕。上海本地的周信芳、常春恒等自不必说,名震全国的四大名旦居然也一个不缺:梅兰芳从广东赶来;荀慧生在上海大舞台演出,就近过来;程砚秋从哈尔滨来;尚小云从天津赶来。另外,十多年没有到南方演出的龚云甫,这次也破例来了,王又宸抱病也来了。其他如杨小楼、马连良、言菊朋、程砚秋、高庆奎、肖长华、姜妙香等等,通通到场。举世公认的超级大腕里,只有一个余叔岩因病无法登台而未到,这让尤其喜爱老生戏的杜月笙略感遗憾。

  这就好比现在的一场演唱会,聚齐了罗大佑、邓丽君、刘文正、崔健、BEYOND、谭咏麟、张国荣、张学友、周杰伦、刘欢、孙楠,以及王菲、那英、田震、韩红、蔡依林、SHE、李宇春,那该是何等的疯狂?
  所以从10日到12日的三天连台好戏,使上海、南京乃至江南为之哄动,人们趋之若鹜,只为参与这一盛会。来人实在太多,以至于上海警备司令部特派一个中队,公安局派了几百名警察,此外驻扎在上海的海军、陆军、水陆警察,南市闸北保卫团、缉私营、侦缉队、救火会、红十字会、蓝十字会,通通派有专人,到高桥来帮杜氏家祠维持秩序。
  可以充当门票的一万枚纪念徽章早已发完,临时还增加了几千张入场券。因为还是有太多的人根本无法入场,杜月笙又不愿扫大家的兴,便请了顾竹轩旗下的天蟾舞台等戏班在场外演出招待。
  此等盛会,上海报界自然不肯放过,连篇累牍,报道得相当细致。举《新闻报》的一篇稿件的一段为例吧,小标题是《人气白热》,专门报道现场的拥挤状况:
  “剧场广可容数千人,但观者近万,几无插足地,加以天热场低,四周密不通风,观众挥扇观剧,莫不汗流浃背,致场内空气,异常混浊,‘人气白热化’五字形容,最为恰当。台上由张啸林、王晓籁两君维持秩序,率亦无法驱散台上观众。入晚,客复陆续而来,跋涉十余里,畏难而退者,日必数千人。贵宾席中占有位置者虽极视听之乐,但兀坐通宵,呼吸急促,一身不能转侧,大有欲罢不能之势,诚有说不出之痛苦也。”

  外国媒体也不甘人后,纷纷前往采访,报道起来更是倾注了巨大的热情。例如日文报纸《每日新闻》的一篇标题,翻译过来大意是::
  堂皇华贵之杜月笙氏家祠落成典礼壮丽夺目
  6月13日出版的英文报纸《大陆晚报》,标题则是:
  八万来宾恭祝杜祠落成盛典

  大美晚报在新闻中则有此叙述:
  浦东杜月笙君家祠落成纪念之三日大庆祝,业于星期四(6月11日)晚间结束,来宾之参与盛典者,有政府大员,有当地巨商,总计在八万人以上,可谓上海有史以来空前盛举!
  这一次,家祠建设及盛典举行,杜月笙共耗资百万以上。而本次盛典,规格之高贵、声势之浩大、反响之热烈,在旧上海算得上空前绝后。杜月笙完成了一个心愿,也挣得了许多面子,自是不亦乐乎。
  这中间另有一件让他很开心的小事,就是无意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此人正是当年在他穷困潦倒时批发水果给他救急的张恒大水果行账房黄文祥。那几天杜月笙太忙,根本顾不上前去打招呼,只叫身边的跟班悄悄去通知黄文祥,请他下周一到华格臬路杜公馆去,“杜先生有事和你商量。”
  到了周一,黄文祥自然依约前往,杜月笙待以家人之礼,关怀备至。知道黄文祥近况不是很得意,他便让万墨林找来总账房杨渔笙,让他马上做工作交接:把钥匙和所有工作全部移交,黄文祥随即走马上任,成了杜公馆的总账房。当年的好兄弟王国生,也被请来做财务工作。杨渔笙则被安排去了国民银行任职。
  后来黄文祥去世,杜月笙安排他儿子黄国栋接任了此职,一直干到了1949年杜月笙远走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