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红河在线观看:《千古才情万古对》之刘凤诰智对才过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54:31

刘凤诰智对才过人

    清代诗人刘凤诰(1726—1830年),江西萍乡人,字丞牧,号金门,幼时禀赋聪颖,又异常勤奋,所习诗文,皆烂熟于心,尤以出口成章、涉笔成趣而为乡人夸赞。
    相传刘凤诰家乡有一老翁作寿,想请人书写寿联,众人告诉老翁说本乡神童刘凤诰善对,老翁便特意购置了很值钱的好纸,亲自登门求刘凤诰写副寿联。当时刘凤诰正伏案温课,见老翁至,忙起身相迎。问明来意后,刘凤诰顺口问道:“仙翁何日出生?”老翁答道:“十一月十一日”。听了老翁的答言,刘凤诰不假思索,顺手便在老翁带来的好纸上写出上联:
    十一月十一日。
    老翁看罢,暗暗叫苦不迭:“这算啥子寿联呀?可惜我的好纸了!”正在老翁心疼自己的好纸时,刘凤诰又问:“仙翁高寿?”老翁答曰:“八十。”“好!”刘凤诰闻答只说了这一个字,悬腕挥毫,眨眼间便写出6 字下联:
    八千春八千秋。
    ①相传清末浙江著名中医范文甫幼时亦曾为一老翁信笔书寿联曰:八千春八千秋岁;十一月十一日生。可能是由刘凤诰此联生发而成。
    6字下联一出,老翁喜出望外。心想,上联乃写实之句,言自己生日,下联为恭贺之辞,祝自己高寿,联中又巧妙地嵌入了自己的生辰和岁数“八十”2 字,真是再妙不过了。想到这里,老翁连连道谢,欢喜而去。
    后来,刘凤诰于乾隆年间考中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民间传说,刘凤诰当时应考时考中了第三名进士——探花。殿试时,因刘凤诰貌不惊人,小时候与小伙伴玩耍时还不慎伤了一只眼睛,留下了残疾。乾隆皇帝钦点时见他相貌平常,一只眼睛似乎还不大好使,有些犹豫,但又不便当堂取消其资格,思忖片刻,乾隆皇帝便有意要难一难刘凤诰。心想,如果他确实学识不凡,用亦无妨。于是便提出斗对联。刘凤诰闻言,满口答应。乾隆皇帝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出上联道:
    独眼不登龙虎榜。
    刘凤诰虽被击中“要害”,但并不气馁,也不生气,而是面对现实,实事求是,据理争辩,凛然对下联道:
    半月依旧照乾坤!
    乾隆闻句,深为嘉许,但仍有点不放心,想再试一试,便又出一上联: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
    巧嵌“东南西北”4 个方位词入联,又隐寓双关,说自己有权选择、有权剔除任何人。刘凤诰并不畏惧,堂堂正正地答对道: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②民间又有传说称,清代李调元曾与徐广义路遇斗对,联句与此联相似。徐出上联:春芍药,夏牡丹,秋菊冬梅,吾乃探花郎,三江徐广义。李调元对下联为:东启明,西长庚,南极北斗,我本谪仙子,四川李调元。由此,二人结为知己。
    答对工整,音韵和谐,又巧嵌“春夏秋冬”4个节令词与上联“东南西北”4 字相对,并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一口咬定自己是“探花”无疑。乾隆皇帝见他答对如流,才华不凡,十分高兴,随即御笔钦点刘凤诰为探花,一时传为美谈。
    山东济南旧城北部有大明湖,荷花甚多,绿柳如烟,碧波荡漾,景色清幽。沧浪亭上一副对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更将其佳丽风光绘出,文辞凝炼,诗意浓郁,是名副其实的点睛之作,游人赏读寻味,愈添情趣。这副对联,就是刘凤诰所题。
    旧时埋葬无主尸体的公墓,称作义冢或义园,刘凤诰曾集《四书》句题义冢云:掩之诚是也;逝者如斯夫。
    用语虽为古人成句,有的甚至含义与原意大相径庭,但由于刘凤诰巧妙地利用了汉语一词多义的特点,使它们具有了新的含义,结果使其词语不仅不与义冢情况相悖,而且丝丝入扣,字字切题,“确切不移”。尤其是上下联共只10字,除联首“掩”、“逝”二字为实词(动词)外,余者皆为虚词,既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又天然生动,别具一格,给人以清新典雅的美感。
    新疆伊犁有一亭,名“过复亭”,系清代为谪官所设的路亭,凡内地官员被谪戍至伊犁或应召返回,一“过”一“复”,均须由此经过,刘凤诰曾集《论语》、《周易》句成联,题过复亭曰:
    过也如日月之食焉;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上联说品德高尚的人犯错误,就如同日蚀月蚀一样,错了,人人都看得见;改了,人人又会尊敬他。对谪官而言,是希望他们敢于正视并勇于改正自己的过错。下联意为当你改正错误后获赦而归,甚至复官而去,重新经过此地时,不是可以深深感到天地之心是多么公正吗?联语用圣贤之言,道情理兼备之词,针对性极强,教育感化作用极大,无论对“过”者还是“复”者,均有“良言一语三冬暖”的功效。此联除了巧用成语,犹如天造地设外,尤具匠心的是利用联首所嵌“过”“复”二字组成亭名,既集句又嵌字,既切意又工整,若非腹笥渊博、才思敏捷者,焉能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