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公共厕所:老照片《我们热爱和平》记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4:48:55

老照片《我们热爱和平》记事 [zt]

        

        此张是原照片

 

      此张是印成的宣传画

《我们热爱和平》是1952年抗美援朝期间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片的印刷品在中国大地流传,也传到了朝鲜。战壕里、指挥部的地图旁边、野战医院里……志愿军战士们几乎人手一张,都是那种小型的印刷品。各种渠道送给志愿军们的慰问包里,大都会附上这张小画片。看到那可爱的孩子形象,战士们激动地宣誓说:不惜牺牲生命,保卫祖国,保卫和平,保卫孩子们!为了这些孩子,我们死了都值!
  一张照片,竟然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吗?
  作者是谁?照片是怎么拍的?
  这幅照片是当时的《人民日报》编辑阙文摄制的,后来阙文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当导演。这幅照片的影响之大,不仅作者没想到,很多人也都没想到。除了招贴画在大街上和屋子里挂,还出现在信封、笔记本、明信片、搪瓷杯、茶叶盒、手帕和各种各样的慰问品上。现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里还有抗美援朝的专门展览厅,一进门就会看见这幅有几米大的照片。其不仅主题鲜明,情感朴素,以今天的眼光看,它也具备了招贴画的一切元素。看到它,就会想起了那个年代,就会引起我们很多的往事回忆。照片产生的年代时期是上个世纪
50年代初,中国刚从战争中走出来,和平与建设是国家的主题。

阙文回忆说:“那是1952年的儿童节前夕,当时我负责《人民日报》里我们伟大的祖国这个图片栏目。根据周恩来总理我们热爱和平,但也不怕战争的精神,我们的总编辑邓拓找到我说: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当前的形势是要求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团结起来,争取保卫和平,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够制止战争,才能保卫我们的下一代。”
  “这个主题很抽象,不太好表现,又不允许搞
客里空(苏联话剧《前线》中一个善于捕风捉影的记者形象,后来泛指新闻中虚构浮夸的作风)。我一夜没睡好,后来就想到了毕加索的和平鸽,又值儿童节,我就决定用儿童和鸽子来表现。”
  “我和北京北海幼儿园联系,了解到他们那里养了一批鸽子,儿童们还经常到北海公园放鸽子,我就在
531日到了这里,同时来的还有其他一些摄影记者,有青年报的,健康报的,体育报的。我一吆喝,大家就都去了。幼儿园的园长于陆琳带了一大帮孩子到了公园,每个人还抱了一只鸽子,真是欢天喜地!”
  “最初我拍了几张觉得非常一般,因为只是在人物和鸽子的形式上、构图上作了些安排,看不出儿童内心对鸽子的热爱,缺少内在的联系。于是,我看看男孩又看看女孩,摸了一下他们的鸽子问:你们两个的鸽子谁的好呀?男孩高兴而俏皮地说:我的好!他看了一眼自己的鸽子,又看了一眼女孩的鸽子,然后紧紧地搂住鸽子,侧着脑袋,表现出一副非常得意的神情。他的这种行动使女孩产生了强烈的反应,并立刻转过脸来瞧着男孩赶紧说:我这个也好!在这一瞬间里,两个人物的情绪都达到了饱和点,我就拍下了这幅照片。”
  “第二天正好是儿童节,这张照片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那时《人民日报》的报头在中间,照片就在左侧的报眼这个位置上,按现在的话讲那叫
黄金地段,发表后反响果然很大。当年的10月份,这幅照片就被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编辑安靖和邹雅制作成了大幅的招贴画,照片原来背景上有些树枝,经过剪裁和修整,加了点桃花,又上了色,上面用儿童体书写了我们热爱和平”6个字。第一版就印了500万!应该说,照片的影响力是在印成招贴画之后才成倍地扩展的。”
  阙文后来从《人民日报》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时年
33岁,从此他与电影结了缘。他先后导演了电影《寒夜》、《元帅之死》等。由于他长期奉行低调生活,人们很少知道他就是这幅照片的作者。发行量这么大的一张名作,稿酬之类的事却与他无关。他自己也曾经说过:是战争成就了这张照片,即使有稿费,我也会捐给抗美援朝的。

        自从世界和平大会的会徽用了毕加索画的和平鸽后,和平鸽成了向往和平的象征,这张宣传画的时代背景是当时的朝鲜战争正处在高潮的时候 。那时作者拍摄的照片是黑白片,为了体现和平环境的气氛在制作成宣传画时修版改成彩色的,而且后面加了蓝天为背景,还增加了桃花来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