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女漫游带什么装备:柳永于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7:36:36

柳永与词

 

柳永是北宋时代一位著名的词人,他的词在当时流传甚广,宋人笔记曾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又称“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可见他的词在当日曾盛行一时。只可惜柳永为乐工歌妓而写的这些流行歌辞却颇为士大夫一类人士所不喜,以为其“浅近卑俗”,“语言尘下”,“声态可憎”。我们要结合柳永的身世看柳词的整体,才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评价。关于柳永的身世,因为他所写的歌词被当时的一般人认为鄙俗,被士大夫所排斥,影响了他的仕宦,但他对于宋词的革新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柳永的家世是个非常注意儒家道德的仕宦之家。柳永的父亲柳宜及柳永的五位叔父则都曾在南唐或宋朝做过官,而且他的父亲在当时曾以孝行闻。柳永有兄二人,长兄柳三复、次兄柳三接也都曾有科第功名。侄柳湛、子柳涚也都中过进士做过官。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柳永自己却是一个具有浪漫性格和音乐天才的人。每个人天生的才能不同,凡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往往都会不借牺牲一切来从事他自己才能所专注的技艺,使他非这样做不可,这是没有办法的。柳永喜欢音乐,因此就常为流行歌曲作词,这影响了他的一生。宋人笔记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因此我们读柳永词时应该有所注意的,就是在柳永的词集中,有一部分不是柳永抒写自已情意的,而是应乐工之求所作的词。当时的歌妓如能找到柳永为之写词,便身价十倍。当时汴京表面繁华,大街小巷之中,瓦子(歌妓所在之地)很多,歌妓打扮了站在楼上招邀宾客。而柳永当日就是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的,如他所写的“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受到这种生活的影响,因此他喜欢写听歌看舞的词。

   柳永年轻时即以填词出名,不但市井的人喜欢他的词,宫中也传唱他的词。他的《倾杯乐》就曾传唱禁中。词中开端有“禁漏花深”之句,“禁”,宫禁,就是宫中,“漏”,指的更漏,古代计时用铜壶滴漏。“禁漏”,指宫中的夜晚。“禁漏花深”,指宫中春天繁花盛开的夜晚。词中又说“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这首词是赞美都城帝里在元宵佳节的繁华享乐生活。仁宗,作为专制的君主,是喜欢听别人赞美歌舞升平的,因此这首词在宫中曾传唱一时。

       说到柳永的词,柳永作为北宋第一位大力创制慢词的词人,在北宋的词坛史上确实有慢词的开创和传播之功。一般人常只注意他在慢词的方面开拓了词的形式,这是很不够的。我们比较温庭筠的词来看一下,像温词的“小山重叠金明灭”,这个“小山”无论是山枕、山屏、山眉,都是很多词人用过的。不过温庭筠用得好,能引起更多的联想,但语言总是陈旧的。而柳永,却用清新的词语,写出了亲身的体验。

   柳永的词可以分雅词和俗词两类。当时北宋流行两类词,一类是士大夫填写的雅词,一类是市井传唱的民间俗词。写雅词从五代的韦庄、冯延巳等人起把词当作抒情诗一样来运用,抒写自己的感情;俗词则是市井间的流行歌曲。柳永的词便可以分二类,一类是抒写自己怀抱的雅词,一类是为乐工歌妓写的俗词,我们要分别来看。如柳永的《定风波》词的“芳心是事可可”、“终日厌厌倦梳裹”、“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写一个女子对远别的情人的怀念,因此人们认为柳词的词句、情事都俗鄙。但柳永用的是新鲜的词句,不是用陈旧因袭的辞藻来写,不是用一般常用的金玉锦绣、山枕翠屏来写,这就是一种创新。尤其在北宋初,大家都因袭相近似的辞藻,柳永的创新就更显得突出。柳永写的俗词,敢于用新鲜的词句,写出大胆露骨真切生活中的妇女的感情。当时一般人写的都是诗化了的妇女的感情,都是用诗人的口吻写女性的感情。例如温庭筠的“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把女孩子的相思写得含蓄,写得很美。而柳永不是用诗化的口吻,是活生生的口吻,这是开创。如柳永的“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说早知情人一去无消息,不如当初不让他走,只和他在一起,“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这就与温词不同,这里有生活的真实,有大胆创新的一面。但那些诗化的女性的口吻有一种效果,就是容易引起人们的寄托之想。因为中国文学传统上是把才士比做妇女的,所以象征化的妇女,能引起人们对于才士不遇的联想。而柳永的词太真实了,是生活中的活生生的妇女形象和口吻,就不能引起人们的高远的联想。因此,人们认为柳永的词鄙俗,其实柳永的俗词正有他真切、大胆地反映妇女生活的开创性的一面。

    柳永对词的创新在他的词中主要有几个表现特点。

   一是工于写羁旅行役。如柳永的《凤归云》词:“向深秋,雨余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飚。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林泉,狎玩尘土,壮志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在这首词中,前半阕写旅途景色不仅细致生动,极有层次,而且都是眼前非常真切的感受,没有一句陈腐因袭的滥言。但这还不是柳永羁旅行役之词的最大的好处,更可注意的,我认为是他不仅把景物情事写得好,而且词中有一种悲哀和感慨。柳永由于儒家的传统和仕宦观念,故总是不能放弃仕宦的道路,但又得不到施展,一生流离辗转,面对官场的黑暗,被迫同所爱之人离别,为了微薄的利禄到处奔走,因此他内心有很多悲慨。柳永一生仕宦不得志,经常辗转于各地方的卑微官职之中。古代转职要单人匹马或乘船自己去,旅途是很凄凉的。《凤归云》词所写的就是辗转途中的凄凉之情。词中说“漫相高”,“漫”,是徒熬之意。为了蝇头的利禄,蜗角的功名,付出了那么多的代价,甚至和自己心爱的人离别,以为如此便可博得了功名利禄,但又有什么好处呢?这里面有很深的感慨。使柳永不能放弃功名利禄的原因,一是他的仕宦观念,二是经济的原因。陶渊明不做官,归去来,因为他仍有“田园”可以归耕。而柳永如果归去的话,归去何处呢?据王禹偁《送柳宜通判全州序》,说柳宜家中多不幸,“有死丧疾病之事,旅鬓生雪,朱衣有尘”,生活不富裕。柳永也是一直做小官,收入也不多。以前考试又多次不中,也不富裕。所以柳永不能放弃利禄。可见柳永辗转艰难的游宦生活是有许多不得已之处的。这样,我们才能体会柳永所写的羁旅行役之词不仅情景真切,同时又有极深的悲慨。

二是说柳永词音律谐婉,叙事详尽,有头有尾。音律谐婉,我们可以着他的《雪梅香》一词。台湾有一位讲词的郑骞先生,编过一本《词选》,其中评这首词说,“此调流利顿挫,至为美听。”“流利”,是通顺地一直下来,“顿挫”,是有曲折。这本来是不同的两种美,但柳永把这两种美结合起来了。《雪梅香》牌调很少有人填,在这儿我们可以顺便一谈柳永对词牌调的开拓创新。

关于叙事详尽,有头有尾,我们可以《夜半乐》为例。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中酒旆闪闪,一数烟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杯,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写出羁旅之人的心情。这首长调分成三段,非常有层次而又完整地写出一个过程。我们说五代的温、韦、冯、李,北宋初的大小晏、欧阳修,都是写小令。而小令要含蓄,写得少,引人感发多,不用铺陈。而柳永用长调,就必须要铺陈叙述,生动有层次地来写了。

   柳永词“不减唐人高处”的地方,另一方面柳永还开创了咏物词寄托之先河。他写景时,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而且开阔博大。如其被众人称赞的《八声甘州》的好处就正在于此。我们知道,词自五代至欧阳修,所写的景都是闺阁园亭,所写的情都是离别相思,其中好的作品能给人一种更高更深的感发联想和体悟。这些词的外表形式虽小,但可以从小见大,引起更高联想。至于小晏词,他写相思之情就是相思,引不起更高的联想,不过写得很精美。柳永的词,如《定风波》“芳心是事可可”,“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写得很真切真实,也引不起联想,而又很通俗。他如果只写这一类词,他的地位不会有今天这样高。他的高处在于他写了另一种感情。柳永是北宋早期的一个作者,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在柳永以前,都是花间和南唐系统,内容都是闺阁亭园,相思离别。柳永虽也写相思离别的内容,但是他是用白描来坦白大胆地写,不用女子为托喻。至于他的另一类词,则直写了他自己真正的感慨,即是秋士易感的悲哀。柳永词中很多好的词,都是写秋天的景物。一年中的景色他写得最感人的是秋日的景色,一天之中他写得最好的是日暮的景色。“断鸿声远长天暮”,则既是秋天又是日暮。柳永最喜欢用的一个古人的名字是宋玉。如“当时宋玉应同”(《雪梅香》),“堪动宋玉悲凉”(《玉蝴蝶》),“当时宋玉悲感”(《戚氏》),柳永对宋玉有一种很微妙的情意。这是因为宋玉写的是悲秋,而悲秋己经成了中国文学上的一个传统。我们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由于读同样的书,受同样的教育,有一些词汇,一看到就能引起读书人相同的联想,所以写秋天常用宋玉悲秋的典故。与悲秋之感相结合,柳永词写望远也比较多。悲秋望远,能引起人们传统上的感发情意。

   后张先、苏轼也多以咏物词寄寓个人之身世,如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次章质夫韵咏杨花,《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咏梅花;至南宋姜白石、吴文英等,则将寄托的范围由个人身世之感扩展至家国之恨,使寄托与咏物的关系更加紧密,使咏物词在词中从而占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

   柳永为后人留下了金龟玉石般的词的同时,创造了一个词牌——《雨霖铃》。《乐章集》留有柳永的213首词,词调用了127个,与当时及以前的词作家相比,词调用得最多,重复使用的比率最小。他用得最多的一个词调《木兰花》也不过13首,而另一个大家欧阳修填写的《渔家傲》留存至今还有44首,《玉楼春》也还有29首。不是柳永不屑用旧调,而是这个放荡不羁的作家对待文学创作同样“放荡不羁”,作新词、赋新声、唱新曲,是他很喜欢做的一个事情。《苕溪渔隐丛话》卷一引《后山诗话》说:“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府,骫骨皮从俗,天下咏之。”李清照在她的《词论》中也说:“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函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说:“柳七最尖颖,时有俳狎。”这些都是对柳永创作新词的肯定。

   他在《传花枝》一词中说:

   平生自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知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解刷扮,能(口兵)嗽,表里都峭。每遇着、饮席歌筵,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    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剩活取百十年,只恁厮好。若限满、鬼使来追,待倩个、掩通着到。

这也许就是柳永一生的的写照,他没有把“唱新词,改难令”当做他一生的事业,但他却用一生坚持了这项工作。

柳永的词来看,他的成就实在不仅在于他能够大胆使用俗曲长调,在形式方面有所拓展而已。他在内容方面用白描手法所叙写的羁旅行役之感,和相思离别之情,实在也都有值得注意之外。至于他的“不减唐人高处”的感发的意兴,和“森秀幽淡之趣在骨”的深微幽隐的含蕴,实在更是研读柳永词的读者所应该仔细加以体会和玩味的。中国文人在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大都寡欢,自我欣赏,要么寄情山水,要么愤世嫉俗。柳永却选择了与众不同的排解方式,所以柳永才必然要背上轻薄浪荡、声色放纵的骂名。给后人留下的只有那传唱不息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