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大地纪录片:对80后挂职干部开展乡镇基层工作的几点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45:32
中共永靖县太极镇党委书记崔峰巍同志在全省80后优秀年轻干部赴乡镇挂职锻炼培训班上的发言

2010/07/27    永靖县委组织部


融入基层  贴近群众  历炼成长

——对80后挂职干部开展乡镇基层工作的几点建议
中共永靖县太极镇党委书记    崔峰巍

   

    为了丰富年轻干部阅历,增强实践经验,近日,省委选派195名80后年轻党员干部分赴乡镇基层,进行为期2年的挂职锻炼,这是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举措。80后年轻干部有很多优势,知识面宽,朝气蓬勃,富有活力,充满抱效祖国的热情。但是由于成长经历和工作环境原因,许多一直在机关工作的80后年轻干部经历单一,对基层情况缺乏透彻了解,缺乏艰苦环境历炼。据了解,刚刚赴任的80后年轻挂职干部对如何在乡镇基层开展工作心存困惑,不知自己能否真正做到“下得来、呆得住、干得好”,能否在农村得到有效锻炼。作为一名长期在乡镇基层一线工作的党员干部,根据自己多年的乡镇工作实践经验和体会,我就80后年轻挂职干部如何开展乡镇基层工作谈几点建议:

    一是把及时转换角色作为开展乡镇基层工作的一个良好开端。80后挂职干部所去的乡镇是国家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条件比较艰苦,每天面对的事繁杂无序。从机关走到乡镇基层工作岗位后,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也许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丰富多彩,没有机关生活那么简单明了,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一帆风顺。到乡镇基层工作后,需要正确对待省直机关身份,及时完成从一名机关干部到一名普通的乡镇基层干部的角色转换,以一名小学生的姿态投入农村工作中,力求尽快熟悉农村基层实际情况,熟悉身边的人和事,为顺利开展乡镇基层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我们太极镇原来分配的一名大学生,参加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始终以大学生自居,整天抱怨基层条件不好,看不起身边文凭低、知识少的同事,不愿意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群众交朋友打交道,身份和角色始终转换不过来,结果导致同事们不愿意和他一块进村入户,村社干部和农民群众不愿意配合他的工作,他自己也感到在基层工作不顺心不如意不快乐,最后经领导多次谈心交流才将角色转换过来。

    二是把学习培训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动力。农村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不仅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还要学习农村实用技术和农村常识,以及县情、乡情、村情、民情等。要善于思考,灵活掌握学习技巧,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动力,把学习贯穿工作的始终,努力成为知识性、复合型人才。要充分利用中午、晚上、下雨下雪天进行学习,向老干部、老党员学习,向先进人物、模范典型学习,同时,积极向实践学习,通过多方面、深层次的学习,使自己逐渐成为从事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我在大学毕业参加乡镇基层工作后,总感觉到自己在大学中学习的知识不够用,还需要掌握更多的农村工作实用知识,比如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综合治理、基层组织、惠民政策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和基本常识。当时工作起来总感到力不从心,一点也不顺手,用什么不知道什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做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采取对症下药的办法,接触哪方面的工作,我就系统钻研哪方面的知识,通过问别人、看书本、上网查、听讲课、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从事乡镇基层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实实在在的学习,工作起来感觉顺当多了,处理各种问题也感觉不棘手了。

    三是把甘愿吃苦作为磨练坚强意志的一种源泉。乡镇基层工作艰苦而复杂,乡镇干部基本上没有按时作息的时间,双休日、节假日经常被占用,有时工作任务量大,少数干部不能完成任务时,就要抽调其他干部不分白天晚上加班加点。乡镇干部的身体平常处于亚健康状态,有时失眠难以入睡,有时工作中精力不集中。我们面对的群众户数多,居住分散,路途遥远,有时要走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达,有时要常住到群众家中搞工作。因群众生活条件所限,有饭菜质量不好的、住房条件有限的、卫生条件差的等各种情况。并且,不能像城里一样穿时尚衣服,女同志不能穿漂亮裙子。对这些问题,挂职干部提前要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提前锻炼自己。比如我县的一名乡镇干部,在入户的过程中,农民朋友端来了馒头,倒了茶水,表达了自己的好客之情。可是这位干部拿起馒头闻了闻放下没有吃,他感觉这馒头有点怪味道、不太新鲜。他的这个举动激起了农民朋友的反感,工作不但没做成,反而被哄出了门,在村里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害得其他入户干部都吃不上饭,只能吃方便面。所以,干农村基层工作,我们要做到甘愿吃苦、自觉吃苦,“进百家门、吃百家饭”,穿朴素衣服,冒严寒酷暑,深入群众,尽快融入到群众当中,与群众打成一片,在吃苦中磨练自己的坚强意志,提高自己的实践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才能使自己在乡镇基层有所发展。

    四是把引导发展作为增加群众收入的有效手段。如何加快增收致富步伐,如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乡镇基层干部,要把引导农村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抓紧抓好。要坚持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分析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提高自身领导群众发展致富的本领。通过考察学习、传授致富信息、调整产业结构等方式,积极引导群众理清经济发展思路,确定符合群众实际的致富路子,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帮助群众把钱袋子鼓起来,这样,群众就会信任我们、支持我们。例如,我们太极镇上古村种植温棚蔬菜已有近20年的历史,也是永靖县温室蔬菜的主产区,但是近年来随着品种退化、温棚老化、产出效益低下,群众的热情也开始降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发动群众对原有的700多座温棚进行了技术改造,建成高效温棚142座,先后引进珍珠西红柿、草莓等10多个新品种投入生产,带动全村种植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750亩,蔬菜年产量达到2000多吨,创收200多万元。同时,积极引导村民把温棚种植和休闲旅游、田园采摘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观光、旅游采摘棚,举办采摘节,全面推出草莓、黄瓜、人参果等系列采摘活动,大批的兰州游客来村里体验农家乐趣,自由采摘、积极认种,感受田园风光和农家乐趣,使虚拟的网络QQ农场变为田园现实,即丰富了城里人的生活,又增加了群众收入,而且经济收入翻了几番,使传统的蔬菜产业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同时,我们引导村上将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停产几年的砖厂承包给能人经营,使砖厂恢复了生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并根据村上的实际情况,引导群众建成1000亩核桃经济林基地,帮助成立了梅霞鸡业妇女协会,发展规模养殖户40户,建成高档次农家乐26家,广大群众从中受益匪浅。

    五是把调解矛盾纠纷作为服务人民群众的一种愿望。做好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为农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发展环境,是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近几年,各地因土地征用、农民失地、突发事件等原因,矛盾纠纷频繁复杂。矛盾纠纷发生后,作为乡镇基层干部,要把调解矛盾纠纷作为服务人民群众的一种愿望,第一时间介入,抓住矛盾纠纷的重点,善于借助亲属、村两委人员、社会贤达人士的力量,做好各方面的沟通协调,通过镇、村、社及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达到矛盾双方当事人满意、群众满意、社会满意。在调解矛盾纠纷工作中,要注重养成三种习惯:首先,要勤跑。尤其是刚到农村基层的挂职干部,要常下村、组走门串户,熟悉群众,了解村里的状况。在农村,一些农民群众往往不信服权力,而是只买感情的“帐”。你尊重群众,群众就尊重你;你对群众付出了真情,他就信你服你。与群众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在调处矛盾纠纷时,你要他让点,只要你开口,他也就不计较了。其次,要多问。只要你多个心眼,多向他人请教,也许你就会了解事情的真相和产生矛盾纠纷的症结所在。掌握了这些情况再出面调解,往往能够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这往往比讲其它任何大道理管用得多。第三,要善思。工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总结反思,有很多纠纷需要我们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去分析发生的纠纷最初原因、判断两者目前的想法和心态、推断他们怎么样才会接受你的调解方案等等。多调解一次纠纷,就多积累一次经验,次数多了,路子广了,调解方案也就更具有可操作性,调解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

    六是把加强团结作为促进工作的一种保障。团结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挂职干部到农村后,作为乡镇基层干部,在镇、村、社干部和群众之间要加强团结、善于团结,协调处理好相关部门、单位的关系,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凝聚大家的力量,形成合力,发挥作用,促进工作,取得实效。相反,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如果不牢固树立团结意识,不注重团结群众、发动群众,就什么事也干不成。我们太极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协调各单位结对帮扶,倡导企业家提供资金支持,广泛发动群众出工出劳、捐款捐物,顺利完成了全镇道路硬化、渠道衬砌、村委会和幼儿园修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等多项工作。由于通过加强团结调动起了大家的积极性,许多群众自发担任村卫生监督员,清扫马路,整治村容村貌,治理脏乱差现象。

    七是把培育新农民作为树立文明新风的一种载体。在乡镇基层工作中,要善于引导和培育农民,用身边的人和事去教育身边的人,积极倡导真善美,树立文明新风尚。我们太极镇上古村共有60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有老人。但前些年村里风气很差,不赡养老人的人家就有18户。为了改善村里的风气,镇上和村党支部共同倡导发起开展“好公婆、好儿媳”评选活动,并在每年的“三八”妇女节期间,对敬老和睦家庭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这一活动连续推行9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村民的好评和支持。村里婆媳不和、不赡养老人的现象不见了,而敬老和睦家庭增多了。与此同时,我们还在村上倡导开展了优秀党员、星级文明户、清洁卫生家庭等创建活动,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几年来,村上先后涌现出优秀党员37名、十星级文明户288户、清洁卫生家庭302户,村里无一打架斗殴、群众上访、干群冲突现象发生,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的社会新风尚在村里蔚然成风,村里呈现出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乡风村风文明的一派景象,精神文明创建步伐越来越快,群众发展生产、增加经济收入的积极性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