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分是多少厘米:苏东坡寒食诗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59:34
',1)">
苏东坡寒食诗帖 - 传统艺术FLASH
类别:中国民族音乐
演奏(唱)或作曲:山里人
大小:3275K
动漫格式:
苏东坡寒食诗帖简介:
《寒食诗帖》,东坡47岁时作于黄州,其独特的抒情手法,渲染了一种萧瑟、灰暗、愤懑的氛围,作品格调深沉,前缓慢后激变,帖书前小后大,前平后恣肆放纵,整篇章法随意起伏,奇正相交参差错落,轻重粗细于顿挫中见抑扬,于纤丝中见情结。《寒食诗帖》共二首。第一首诗写苏轼来黄州已过三春秋,这年又到寒食节,抒发了无限感慨之情。第二首诗写苏轼谪居黄州生活极其困窘。这悲剧性的诗意,似一幅清冷的水墨画,情调上凄凄惨惨,那悲悲戚戚似乎能听到作者的叹息。可以想象作者写此诗时的心情是何等深沉负重,对面临的一切尚在无可奈何中。诗的节奏、韵味从作者的思想感情中流出同时也形成了书法上的节奏感和一唱三叹的气韵。其实任何一件艺术品都是作者自身修养和情操的真实传递与表达。再观《寒食》帖,可以看到作者用笔随意境而转换,即兴生发,气贯其中。最后四句由无可奈何的凄凉而转入郁愤,在书法表现上也采用了突变手法,故气势较前恢宏。作者情绪的波折,使每一结体斜势所造成的冲击度形成了内敛外张无法平衡的动荡感和自然萧散的艺术效果。
《寒食诗帖》之所谓“神品”,是因其充分体现了苏字的风格、面貌,是苏氏法书之“魂”的代表作。《寒食》帖字字清晰,不枝蔓,不急就,它的最大特点是尊法度而不拘格。它在每个字的用笔用墨上都极细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悲涩凄凉充盈于字里行间,如“灶”、“烧”,每遇“乚”便是涌在作者心底酸楚的“勾”,倔倔地有棱有角。“纸”字一笔拖长,以我写字的体验去感受,这是作者发出悲叹的长鸣:“寒食乌鸦衔纸”,这“纸”是作者心底发出的悲鸣!多么不适意也。紧接“君门深九重”以“君”字始五字均收紧,犹见作者多么紧缩无奈。“纸”字一笔拖长,虽用中锋,却因作者唏嘘的叹喟落笔轻收笔洒脱而形成悬针垂露丁头鼠尾的飘浮感,尽管如此,因合着整个节奏气势,故并不影响整体美。《寒食》帖把东坡的沉郁顿挫尽化于笔墨之间,难怪黄庭坚观后题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悲”。若说《寒食诗帖》之美,美即美在“悲”中之味也。
《寒食帖》虽不能说是东坡的唯一代表作,但至少是东坡书法史上的重要阶段,重要内容。东坡翁乃性情中人,自以为:吾书虽不甚佳,然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我们赏析东坡书法,仍应着眼于“神”、“韵”、“味”的传统审美上。
大凡上乘作品无一不和作者的才学涵养有密切的联系。书法一说,有“形而下”、“形而上”之分。“形而下”即有形有法的技巧、规矩训练——是谓后天之功;返及先天,忘怀驰骋,无间心手,所出便谓“形而上”——是笔墨形态之上的精神。从字幅流出即为感觉中的“气韵”、“神韵”、“灵气”等等。臻于“道”而入化境,便不仅仅于技巧修练上,还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修练陶冶上。观东坡书法,必须在更高的境界仰视他,应循“道”而刮目看之。古代人的“情”、“韵”“味”,古代人的拙朴典雅,及东坡“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情性都只是“形而上”的体现罢了。东坡一生多次被贬官遭流放,仕途坎坷,命运多舛,出仕后的东坡向往陶渊明的生活,也最崇拜陶潜,而入仕后的东坡又往往率真地固执地“犯病”(指上书皇帝批评指责新旧党争之弊端。这些纯诚的品气习性无一不反映在东坡崇尚自然、“妙在笔画之外”的法书中。他的超迈和气度,他的天真与灵动已融为一体,表现了传统书法的生命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