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爸爸和亲戚吵架:“进了医院,有活就有死”还是不说为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17:38:14
吴 帅(医生) 
 
 
 
  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乡丁庄,一家资质齐备的乡村诊所,连续出现四起村民输液死亡事故。卫生主管部门称,由于辖区管理卫生所数量巨大无法一一掌握情况;而防保所的负责人则称,进了医院,有活就有死……(2011年12月28日《中国青年报》) 

  在一家诊所,连续出现了输液致死事件,当地管理部门对之的看法是:进了医院,有活就有死……应该说,这样的表态也许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首先,从字面上来看,这样的观点似乎是成立的。高风险的确是医疗服务的一个特点。但离不开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医疗质量标准如何?如果标准制定得太低,对应的就是更高的医疗风险。一旦引发医疗意外及事故,管理者将难辞其咎。 

  很不幸的是,我们对应的正是这种情形。一边是疾病的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人们有强劲的就医需求。但另一边是,一直以来,医疗卫生质量标准制定过低,造成城乡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相差悬殊。越是在基层,标准就越低,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也越差。所以越是在基层,医疗卫生安全事件发生得越多。  

  以输液为例,为了防范输液有可能出现的医疗意外。很多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是,基层医疗机构不允许开设输液服务,只允许急诊科科室或者住院部提供,输液人员必须经过相关专门的培训。其次,除非是出现疾病可能威胁到生命安全的程度,否则不主张给病人输液。但与之对比,我们的卫生标准已经严重滞后,最后导致输液滥用成灾。“国人使用抗生素是美国人10倍,人均输液超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人均2.5~3.3瓶的水平。”这恐怕已不算新闻。 

  这些无辜送命的患者悲惨之处在于,他们往往可能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输液的过度滥用。输液会造成超敏反应,在短短几分钟就夺人性命。 

  很多诊所医生可能同样也是受害者。他们可能没有接受过标准化的严格的医疗培训,所以不懂得急救,遇医疗意外时常手足无措。很多时候,明明知道高风险的输液没有需要,又可能会夺人性命,但为了经营与生存,只能选择偏向虎山行。 

  在这种现实背景下,“进了医院,有活就有死”出自监管部门之口,恐怕就有推卸管理责任之嫌,难免会激起众怒。一样的悲剧还会卷土重来,倒霉的只能是当地那些没有选择权的就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