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鬼鬼全集国语:小学生怎样学习数学以及应该强化和形成哪些基础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21:28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2,3年级,这一阶段是一个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阶段,所以,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要密切配合,建议采用强迫和自愿相结合的办法,绝不可掉以轻心。形成一种好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家长会越来越轻松,孩子会惯性的走下去,在良性轨道上运转。为成为一个数学高才生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是4,5,6年级,这个阶段最关键,主要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阶段;要高难度、高准确率、高书写速度的完成各种数学计算。这种能力平时考试是看不到的,因为小学阶段的考试以基础为主,不注重高难度,学生成绩都相差不大,恰恰是这种相差不大,在中学的数学学习中,拉开了档次,这个问题给一些家长和学生造成很大的误区,看不到真实的自己。其次是应用题的理解和运用;小学的应用题要按题型和类型分门别类,总结归纳,这种学习和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因为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应用题。

我作为多年辅导中学数学的老师,在这个问题上感触很深。抓中学数学教育的老师对小学阶段很注重计算能力的强化和培养,因为到了中学需要的是就是超人的计算能力和敏锐的理解反应和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个基础能力主要是在小学5,6年级形成的,所以,我在带小学4、5、6年级的学生数学的时候,70%的时间和精力要放到强化计算能力的训练上,30%放在应用题的归纳和理解上。而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老师,会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注重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数学的学习也是以基础为主,平衡教学,考试也要照顾大多数,难度不大,所以会造成一些家长和孩子的一些误区,觉得数学成绩还可以,岂不知班里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分数很高的,从而忽视了高标准、高难度能力的强化和提高。这就是教中学的老师与教小学的老师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要求和训练的目的及出发点的差异。我要带的中学生培训的目标是让绝大部分学生成为数学尖子,这不是一句空话,他需要小学具备较扎实的基本功和基础能力,而这些基础能力要在小学阶段强化提高而形成,这样才能在中学数学的学习中得心应手,向尖子生冲刺。所以,我会按照我的训练目标和难度训练5.6年级的学生。

如果让我看一个小学生未来数学的成绩,我就看在小学阶段是否具备较强的基础能力(各种高难度的数学计算题,准确率基本达到100%,理解思考问题逻辑而准确),不出大的意外,几乎就能看到中学数学乃至中考、高考的数学成绩,可见这个阶段是多么的重要。

 

如何让学生对这些无趣而繁杂的数学计算题产生兴趣,我的经验是引入“竞争机制",在课堂上集中训练,学生之间争先恐后,看谁的准确率高、看谁的速度快,竞争是形成兴趣的最好的办法。每一轮按准确率、计算速度以及书写快速而规范等排出优劣,胜败虽是兵家常事,但在这种胜败交替的竞争中,慢慢都会不同程度的提高。由此会刺激学生在听课的时候自觉集中精力,学生们清楚听不懂课就不会做题,这个办法是很有效的,对数学的兴趣也由此产生。这恰恰是学校里欠缺的一种训练方式。如果让他自己回家练习,效果不大,提高也不会很明显,在课堂上限时、限速、高准确率的训练,课堂上这种竞争环境下做一道题,比你自己在家里练习10道题都管用,竞争出成绩,比较才会知优劣。

没有几个孩子是甘愿落后的,都是因为缺少兴趣和向上的激情,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和刺激他们学习积极性,因为人都有惰性,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发掘和激发。所以,我认为学习需要环境,学习需要竞争,学习需要激情。“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为什么很难见到起色,因为教与学都处于被动;问学生什么不会老师就教什么,问题是学生也说不出来哪儿薄弱,哪儿欠缺,哪儿不会,所以老师是被动的教,学生也是被动的学,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吧,当然效果差就不难理解了,我认为“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除了给孩子带来了懒惰,最终结果很可能会给家长和学生带来的是一声叹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少竞争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