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金融模式:成都市2011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08:27
成都市2011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地理部分
  下面是我国城市(单位:个)空间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主要集中在
  A、30°N—40°N和105°E—125°E的地区
  B、30°N—40°N和105°E—120°E的地区
  C、20°N—40°N和110°E—120°E的地区
  D、20°N—40°N和105°E—125°E的地区
2、导致图中P处城市呈带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交通  B、土壤、矿产  C、地形、矿产  D、地形、交通
  下面是某区域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例中①、②、③表示河流补给类型依次是
  A、地下水、雨水、     B、地下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
  C、雨水、地下水、积雪融水   D、冰川融水、雨水、积雪融水
4、与欧洲比较,图示大洲
  A河流径流量小于欧洲     B河流水能资源大于欧洲
  C、河流航运价值大于欧洲    D、有冰期的流域面积比重大于欧洲
5、图中P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
  A、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  B、大牧场放牧业和种植园农业
  C、水稻种植业和种植园农业   D、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东、中、西段降水随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6~8题。
6、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  B、天山山脉  C、南岭  D、祁连山脉
7、该山地中段森林带分布的高度可能是
  A、1000米以下    B、1000米至1500米
  C、3500米以上    D、2000米至2500米
8、导致该山地最大降水高度东西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从东向西水汽增加   B、从西向东温度降低
  C、从东向西海拔降低   D、从西向东风力增大
  在下面的一段晨昏线中,M、N位于赤道,P点为晨昏线与70°S纬线的切点,O点在P点的西北且相差50个经度,OP间的日期为11月21日,且与其它部分日期不同,读图回答9~11题。

9、下列线段为昏线的是
  A、MP    B、OP    C、NP    D、MN
10、此时北京时间为
  A、11月20日16时40分   B、11月21日23时40分
  C、11月22日16时40分   D、11月22日23时40分
11、从这一天到近日点这段时间内,P点的移动方向是
  A、向南移动      B、先向南后向北
  C、向北移动      D、先向北后向南


36、(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气温年较差(单位:℃)分布图。
(1)分析①地气温年较差小于图中同纬度地区的原因。(6分)

 

(2)简述与N省比较,M省实有耕地面积和耕地结构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14分)

 

(3)R省(区)人口密度中部和北部向东部、南部和西部地区减小,呈明显的“U”型分布,试分析中部、北部人口密度大的原因。(8分)

 


(4)图中R、N两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基地,试简述其发展的有利条件。(8分)

 

 

39、(6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某日东亚等压线(单位:百帕)图,图中虚线为锋线。

(1)此图所示季节为____(冬、夏)季,此时韩国南部沿海地区的天气状况:________。(4分)

(2)写出不同季节图中①地发展农业的主要障碍。(8分)

 
(3)图中②阴影区域为我国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包括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区域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试分析其发展的有利因素。(8分)

 

参考答案:

1-5CDDBA    6-10BDAAC   11D

 


 













































文综电子版:

 四川省成都市2011级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能力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前,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要求的。
下面是我国城市(单位:个)空间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主要集中在      (   
  A.30°N—40°N和105°E—125°E的地区
  B.30°N—40°N和105°E—120°E的地区
  C.20°N—40°N和110°E—120°E的地区
  D.20°N—40°N和105°E—125°E的地区
 2.导致图中P处城市呈带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交通   B.土壤、矿产   C.地形、矿产   D.地形、交通
下面是某区域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例中①、②、③表示河流补给类型依次是   (   
  A.地下水、雨水、积雪融水 B.地下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
  C.雨水、地下水、积雪融水    D.冰川融水、雨水、积雪融水
 4.与欧洲比较,图示大洲    (   
  A河流径流量小于欧洲      B河流水能资源大于欧洲
  C.河流航运价值大于欧洲     D.有冰期的流域面积比重大于欧洲
 5.图中P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   (   
  A.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   B.大牧场放牧业和种植园农业
  C.水稻种植业和种植园农业    D.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东、中、西段降水随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6~8题。

6.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天山山脉   C.南岭   D.祁连山脉
7.该山地中段森林带分布的高度可能是     (   
 A.1000米以下      B.1000米至1500米   
 C.3500米以上      D.2000米至2500米
8.导致该山地最大降水高度东西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从东向西水汽增加    B.从西向东温度降低   
 C.从东向西海拔降低    D.从西向东风力增大 
 在下面的一段晨昏线中,M、N位于赤道,P点为晨昏线与70°S纬线的切点,O点在P点的西北且相差50个经度,OP间的日期为11月21日,且与其它部分日期不同,读图回答9~11题。
 9.下列线段为昏线的是      (   
  A.MP     B.OP     C.NP     D.MN
 10.此时北京时间为      (   
  A.11月20日16时40分    B.11月21日23时40分   
  C.11月22日16时40分    D.11月22日23时40分
 11.从这一天到近日点这段时间内,P点的移动方向是    (   
  A.向南移动       B.先向南后向北   C.向北移动       D.先向北后向南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
本特征。回答12—13题。
 12.右图中的“五谷六畜”在我国开始普遍饲养和
种植应在 (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13.被誉为“引进西学第一人”、会通中西的“实验农业开拓者”的中国古代科学家是 (   
  A.贾思勰     B.沈括 C.郭守敬     D.徐光启
 14.某学者指出,“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多亡命之徒,立功以取将相”,终成“布衣将相”之局,从而打破了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局面。上文中的“君”应是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宋太祖  D.明太祖
 15.南宋遗民郑思肖据元朝法律将人分为“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农民)、九儒、十丐”十个等级,认为知识分子在元朝的地位极其低下。而现代学者萧启庆则认为元朝儒士地位应在贵族、官吏之下,与僧侣相同,较一般人民为高。关于郑、萧二人对元朝儒士社会地位的不同看法,下列解读恰当的是    (   
  A.郑思肖是当时人,他的观点最可能接近历史真相
  B.萧启庆是现代人,他的观点不可能接近历史真相
  C.作为读书人的南宋遗民郑思肖,对元朝的统治政策表示出强烈不满
  D.作为现代学者的萧启庆,由于占有的史料更多,评价历史肘自然会更公正
 16.洋务运动时期,恭亲王认为“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枪炮,即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一则权宜之计,一则久远之谋”。他所说的“久远之谋”指的是 (   
  A.设立外务部开展近代外交     B.引进西方轮船、枪炮制造技术
  C.从学习“西艺”到学习“西政”     D.建立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著名史学家章开沅指出:“如果研究历史而忽视过程,则必然失之于肤浅乃至失真”。回答17~18题。
 17.老舍的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为实现“富国裕民”的理想,从19世纪末开始,花了40年心血办起不小的企业。在他创业和经营的过程中,以下哪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最小(   
  A.1903年他受到清政府的公开奖励
  B.1918年他的工厂被德国企业吞并
  C.1919年他的职工声援学生罢课
  D.抗战胜利后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接收”
 18.某学者认为: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主观上希望实行抗日、反共两个第一”,而实际上“实行的还是抗日第一,反共第二”。该学者认为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  (   
  A.坚持抗战     B.消极抗日     C.改变反共立场   D.玩弄两面手法
 19.1922年,陈独秀在《造国论》一文中说:“在中国这样的殖民地状况之下……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期尚未成熟,只有两阶级(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已经成熟了。”陈独秀这是在解释和宣传    (   
  A.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个党纲
  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针
  C.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20.昨日的报刊就是今日的历史资料。下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中共“七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C.中共“八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1.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文献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法国《人权宣言》
  C.美国《独立宣言》     D.美国1789年《人权法案》
 22.二战后,西欧走向联合自强之路的突破口是    (   
  A.开展资源合作   B.集体加入北约   C.建立共同市场   D.实行统一货币
 23.下列各项中,对二战后新加坡和沙特阿拉伯现代化道路的分析正确的是,两国 (   
  ①政府对经济发展所起主导作用都很明显   ②经济结构有很大差异
  ③都属于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模式 ④都高度依赖本国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阅读2007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取向的变化,回答24~25题。
 24.上述图表表明     (   
  A.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B.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D.任何事物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5.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自2011年2月24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上述举措的直接作用是     (   
  A.抑制过高的物价水平     B.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
  C.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D.调控流通中的货币量
 建立合理收入分配格局,让广大人民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党和国家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思想。回答26~27题。
 26.针对我国收入分配现状,解决图中问题的根本要求是
  A.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B.注重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C.坚持平均分配,统筹兼顾
  D.注重效率,拉大收入差距
 27.现阶段,国家为落实上题要求应采取的措施
是                         (   
  ①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②保障资本要素参与分配的合法权益
  ③对中小企业实行税收减免优惠政策     ④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扣除标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在2011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和提交审查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均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一个工程学术语—“顶层设计”,正成为中国新的政治名词。回答28~30题。
 28.“顶层设计”,其在工程学中的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中国改革走到现在,必须进行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这是现阶段解决错综复杂矛盾的重要路径。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各个部分
  ③人类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④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是科学思维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极为关心的是,“顶层设计”如何从一个政治新名词变成渗透到各个领域中的实际行动,“更重要的问题是顶层设计如何变成基层动力。”从政治学角度看,这需要  
       (   
  ①遵循在中央统一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②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合力共创伟业
  ③国家始终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科学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政府领导立法和保证执法,公民自觉守法,将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0.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成功的改革都经历了从地方经验放大到全国实践的过程,这是中国改革成功的宝贵经验。因此,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传统绝不能放弃。下列改革措施被誉为中国农民在经济上“三大创造”的是    (   
  ①家庭承包责任制     ②乡镇企业
  ③农业产业化经营  ④村民自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2011年1月19日,,国务院通过《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新拆迁条例规定,取消行政强制拆迁,被征收人超过规定期限不搬迁的,由政府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拆迁补偿价格不低于市场价;征收补偿方案需开听证会征求公众意见。这表明 (   
  ①政府和法院是领导和被领导关系     ②房屋拆迁应当依法行政依法补偿
  ③强制拆迁是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     ④国家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肩负着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使命的成都,为构建新型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正深入开展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回答32~33题。
 32.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的《2010年成都市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建设情况第三方调查报告》显示,受访农村群众对议事会的总体知晓鞑到95.98%,对议事会工作情况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5.06%。这说明该市     (   
  A.村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得到保障     B.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取得成效
  C.村民的政治素养普遍得到提高     D.农村基层民主决策基本实现
 33.成都的村级治理机制吸纳了深圳盐田、河南邓州、河北青县等地的有益实践经验,在厘清村级组织职能、明确权力边界、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实现集成创新,取得了较好效果。这表明(   
  A.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矛盾的特殊性     B.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推动事物发展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认识正确与否有待于实践来检验
 “公共外交”主要是指一国政府为提升国际形象,对其他国家民众进行的以文化传播为主要内容的外交。目前,“公共外交”已成为各国外交新着力点。回答34~35题。
 34.在国际关系中,各国的公共外交定义大同小异,但做法却大有不同。有的大国公共外交气势汹汹,充满霸气,把自己的价值观传遍世界,甚至干涉其他国家内政。而中国与此不同,是向世界的人们说明中国自己,说明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发展、内外政策,回答人们对中国提出的问题。这表明     (   
  A.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向   B.立场影响人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制约   D.认识的多样性根源于事物的复杂性
 35.通过形象片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是近年来我国公共外交领域的一个新亮点。2011年1月17日,首部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屏幕上持续滚动播放,向世界展示多元和丰富的中国形象。这一举措旨在    (   
  A.践行我国主张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 B.巩固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
  C.扩大我国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D.消除中美间的矛盾,促进国际合作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36.(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气温年较差(单位:℃)分布图。
 材料二:图中M、N两省(区)土地面积和耕地面积统计表。
省区(区) 土地面积(km2)   
176000 1840.0 768.4 1071.6
167000 2308.4 1946.8 361.8
 (1)分析①地气温年较差小于图中同纬度地区的原因。(6分)
 
 
 
 
 (2)简述与N省比较,M省实有耕地面积和耕地结构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14分)
 
 
 
 
 (3)R省(区)人口密度中部和北部向东部、南部和西部地区减小,呈明显的“U”型分布,试分析中部、北部人口密度大的原因。(8分)
 
 
 
 
 (4)图中R、N两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基地,试简述其发展的有利条件。(8分)
 
 
 
 
 37.(32分)作为经济术语,“发展”原指一个国家经济能力不断增长,现在更多的是指经济结构和整个社会系统的全面推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这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可惜许多知识分子对这一办法的合理性缺乏正确认识,所以新法累行累废,最后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所说的“前瞻性”指什么?为什么当时许多知识分子反对这种“前瞻性”的举措?(4分)
 
 
 
 
  材料二  1839~1910年美国国内外贸易额(单位:美元)
 1839年 1860年 1910年
国内贸易 1.09亿 4.08亿 300亿
国际贸易 1.02亿 3.16亿 约30亿
 ——改编自钱乘旦总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北关卷》
 (2)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30年代末到20世纪初美国国内外贸易变化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内市场成为美国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的原因。(4分)
  材料三:对于许多德国人来说,1945年是“可喜可贺的零年”,德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全新起点开始了。二战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德国走的是一条政治经济不均衡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二战后,联邦德国走上了一条政治、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现代化道路。短短几十年时间,德国已经变成一个经济强大、人民生活富足和热爱和平的自由民主国家。
 ——摘编自钱乘旦总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3)为什么说1945年对许多德国人来说是“可喜可贺的零年”?(2分)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德国现代化“不均衡发展”的突出表现,(2分)以及二战后联邦德国为促进政治、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采取的举措。(5分)
 
 
 
 
  材料四  1969年,胡耀邦在给毛泽东的一封长信中写道:“斯大林是人类历史上有数的勇敢的思想家,但在这个问题上(指农业和农民——引者注)却放不开,他曾经不许集体农庄拥有自己的大型农业机械,更不许办工业,结果使苏联整个农村长期富裕不起来。”在谈及斯大林设想用“产品交换”的形式建立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相互交往的全民所有制社会,并以这种方法进入共产主义时,胡耀邦说:“我怎么也想不通,斯大林的道路和形式有实在的可能性。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单纯的农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似乎很难几倍、十几倍地增长。在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情况下就更困难”。
 ——摘编自《中国改革》杂志2009年第7期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苏联整个农村长期富裕不起来”?(4分)胡耀邦致信毛泽东是针对当时中国农村哪一经济体制的弊端?(1分)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这一弊端是如何解决的?(2分)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对我国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何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并举出相关史实论证你的观点。(3分)
 例:观点:国家经济的管理应主要采取经济手段。
 史实:王安石用经济的办法管理财政,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38.(32分)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作为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决定》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利工作,必须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1)运用政治常识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做到科学治水。(12分)
 
 
 
 
  材料二  四川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治水兴蜀,大兴水利。“十二五”期间,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核心目标,总投资将近1000亿元,完成都江堰等已成灌区的渠系配套建设。届时,四川省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将提高到334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从目前的3840万亩增加到4840万亩,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约50亿公斤,相当于目前全省粮食产量的14%,从而完成“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目标。
 (2)结合材料一、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0分)
 
 
 
 
  材料三:2300年前,李冰父子率众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都江堰水得上工程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形成相互依存的体系,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3)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都江堰水利工程给我国水利建设的启示。(10分)
 
 
 
 
 39.(6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某日东亚等压线(单位:百帕)图,图中虚线为锋线。
 (1)此图所示季节为____(冬、夏)季,此时韩国南部沿海地区的天气状况:________。(4分)
 (2)写出不同季节图中①地发展农业的主要障碍。(8分)
 
 
 
    (3)图中②阴影区域为我国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包括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区域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试分析其发展的有利因素。(8分)
 
 
 
  问题探究一:隋唐文化与东亚文化圈
  材料二:隋统一之后,成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周边国家积极学习中华文明的成果,最终形成了以中华文明为基础的东亚汉文化圈。隋唐以后,东亚汉文化圈并非中国一个国家创造的文化,而是东亚国家特别是东方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与中国共同创造的文化。东亚各国在接受汉文化的同时,根据本国的需要而有所取舍,并未失去其文明的个性。而华夏文明也从周边各国获得了新鲜的文化血液。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
    (4)请用史实说明“隋唐统一之后,成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3分)据材料一,概括东亚汉文化圈的特点。(3分)
 
 
 
  问题探究二:大国博弈与朝鲜半岛多舛命运
  材料三:
    (5)观察三幅历史地图,指出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幅地图中大国博弈对朝鲜的影响。(6分)
 
 
 
  问题探究三:东北亚冷战风云与日本外交
  材料四: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在世界事务中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1971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已经秘密访华,而日本仍鼓吹“两个中国论”,使其对华政策十分被动,成了“赶不上公共汽车的亚洲孤儿”。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6)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为什么日本在世界事务中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2分)这种状况在什么背景下发生了变化?(1分)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为改变其十分被动的对华政策采取了什么重大外交行动?(2分)
 
 
  材料五: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半岛经历多次核危机,南北双方时有纷争甚至冲突。自2010年11月23日发生朝韩双方在延坪岛互相炮击事件后,美日韩加紧军事演习,东北亚局势更加紧张,中俄坚决主张要对话不要对抗,要和平不要战争。
 (7)运用政治常识知识,分析说明应坚定不移地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的理由。(10分)
 
 
  材料六:2008年12月,中、日、韩三国共同签署《中日韩合作行动计划》,为东亚区域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2009年4月,中俄两国签署《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2010年,“东西伯利亚一一太平洋”原油管道中国支线(即中俄原油管道)开通运营,不仅满足了能源输出国与进口国的多元化战略需求,同时也为东北亚区域合作提供了助推剂和新的契机。
 (8)运用联系观点。分析东北亚地区各国应如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以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