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怎么用apple pay:浅谈中国人的信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3:58:41

 

生与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生是偶然的降落,死则是必然的法则。孔子曾说:生死亦大。实际上他在表明一个态度,对于生与死的看法,也就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与价值取向。他又说:不知生,焉知死。对于生的研究,是儒学的全部内容,如何才能活得有意义进而有价值,是孔子要极力解决的问题。到了孟子,舍生取义与杀身成仁已经把这种学说推向了极致。为了信仰可以舍取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一个民族是需要精神食粮的,尤其是在危难之际,国难当头,有多少仁人志土,为了心中的信仰与理想,用鲜血为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孟子的这一论断为每一次民族革命的胜利做了文化的铺垫与基石。

   儒学只所以在中国几千年成为主流文化而长久不衰,是因为它是尊者的文化。它所面对的阶层是上层建筑,为了成全君子所描绘的道,多少人付出了血的代价,而所获就的只是少数人能够功成名就。在抚慰平常人的心灵面前,儒学则又嫌得是那么的苍白与无力。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句妙语解决了所有入世者的烦恼,使得一切都归于平淡与宁静。庄子发挥得更为透彻,他说:至者无己,神者无功,圣者无名。这是给成功者所提供的功成之后的至理,用更简单的语言来释解的话就是真正的成功者是把成功看做是过去,把所有的成绩都忘却,才能达到成功者的境界。

    儒与道作为中国文化的两大派系,它们的存在,在历史上虽有相互攻讦的实例,但从实用功能是说,却是并行而不相悖的。儒是表,而道是里;儒是进,而道是退;儒是动,而道是静。人生是短暂的,如何在这弹指的光阴中一面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一面又能从世俗之中解脱出来,成为精神上的主导者,能达到如此境界的大儒家也为数不少,北宋的横渠先生就是一位集大成者。他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至今让人读来都会让人心潮澎湃,这是其为人师表的一面。他还有另外一面,这从他的一首诗中便可知端倪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月影闲相照,林下泉水静自来。世事无端不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这首诗虽然写得是景致,但也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悟与理解,其中水心月影闲相照,林下泉水静自来或许便是横渠先生所追求的另外一种境界吧。

   儒学是中国人修身立命与报国齐家的根本,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只所以历经沧桑而能在风雨中挺立的不朽信念。但在我们追求人生价值的同时,有一种声音在悄然提示,在漫漫征途中,我们也要学会欣赏,要懂得自然的存在。于是,我们要学会用超世的思想去过入世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才不会显得枯竭与乏力,才会变得丰盈与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