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先岁气,勿伐天和翻译:部分古钱知识--(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21:40:06

部分古钱知识--(1)

(2008-02-19 09:09:52)转载 标签:

古钱

钱币

历史

收藏

杂谈

部分古钱知识--(1)

西周     钱面:钱文“西周”二字横读,圆穿,小篆书,微现内外廓。
钱背:光背无廓。
背景:西周是战国时期周考王(公元前440年—公元前426年)分封靼诸侯国,西周开国君主桓公是周考王的弟弟—名揭,都城在洛阳西,周显王三年(公元前366年)周桓公在属地铸行“西周”钱,该钱铸行时间短,流通仅在河南、堠(本字为丝绕旁一侯字,声kou  音:抠)氏、谷城三邑,公元前255年秦取西周,即停铸行。
华书   24页   一级   12000元
东周     
钱面:钱文“东周”二字横读,圆穿,小篆书,微现内外廓。
钱背:光背无廓。比“西周”钱体更薄小。
背景:周显王三年(公元前366年)周桓公封其少子班于巩,号东周惠公,周惠公即铸行“东周”钱币,这种战国后期出现的圆钱,铸行时间短促,流通地区仅在洛阳以东的东周所有地域洛阳、平阳、偃师或巩四邑。公元前249年秦取东周,即停铸行。东周建都于巩。
华书   24页   一级   15000元
西周     
钱面:钱文“西周”二字横读,圆穿,小篆书,微现内外廓。
钱背:光背无廓。
背景:西周是战国时期周考王(公元前440年—公元前426年)分封靼诸侯国,西周开国君主桓公是周考王的弟弟—名揭,都城在洛阳西,周显王三年(公元前366年)周桓公在属地铸行“西周”钱,该钱铸行时间短,流通仅在河南、堠(本字为丝绕旁一侯字,声kou  音:抠)氏、谷城三邑,公元前255年秦取西周,即停铸行。本币比1-1-1-1币略小。
华书   24页   一级   12000元
半两     钱面:钱文“半两”二字横读,篆书,无内外廓,大方穿,笔划方折。
钱背:光背,方穿无廓。
背景:秦国统一中国前就铸“半两”钱,大小不一,轻重悬殊,要分清先秦半两、秦半两、汉半两的界限并非易事,据出土资料表明:先秦半两的文字微带隐起,笔化分方折及园折两类,大部分重四克左右。秦国统一中国后,法定半两名实同等,按秦代量制计算一斤约250克,半两重约8克,所以大多制作精好,文字规整,。重达8克的半两钱,大多铸于秦始皇时代,当时法令严酷,民间铜钱缺乏,钱币很重要。秦铸钱都为泥范,故相同的钱币不易找到。本币为秦晚期铸币。
华书   31页   九级   4元
半两     

钱面:钱文“半两”二字横读,篆书,无内外廓,“半”字倒,面四出纹。
钱背:光背。
背景:秦国统一中国前就铸“半两”钱,大小不一,轻重悬殊,要分清先秦半两、秦半两、汉半两的界限并非易事,据出土资料表明:先秦半两的文字微带隐起,笔化分方折及园折两类,大部分重四克左右。秦国统一中国后,法定半两名实同等,按秦代量制计算一斤约250克,半两重约8克,所以大多制作精好,文字规整,。重达8克的半两钱,大多铸于秦始皇时代,当时法令严酷,民间铜钱缺乏,钱币很重要。秦铸钱都为泥范,故相同的钱币不易找到。本币制作不规整,文字隆起较高,应为先秦半两。华书列在西汉钱中
华书传形倒两,无四出   32页   六级   300元
“古钱币图目补遗”一书传形倒两,无四出   81页500元
半两     
钱面:钱文“半两”二字横读,穿上下左右半两文字首尾相连,篆书,无内外廓,钱文隆起。
钱背:光背。
背景:秦国统一中国前就铸“半两”钱,大小不一,轻重悬殊,要分清先秦半两、秦半两、汉半两的界限并非易事,据出土资料表明:先秦半两的文字微带隐起,笔化分方折及园折两类,大部分重四克左右。秦国统一中国后,法定半两名实同等,按秦代量制计算一斤约250克,半两重约8克,所以大多制作精好,文字规整,。重达8克的半两钱,大多铸于秦始皇时代,当时法令严酷,民间铜钱缺乏,钱币很重要。秦铸钱都为泥范,故相同的钱币不易找到。本币为复式“半两”,华书定为西汉钱,但本币钱文隆起较高,疑为秦钱。
华书   32页   五级   450元
半两     
钱面:钱文“半两”二字横读,篆书,方折,穿上星纹穿下月纹。
钱背:光背。
背景:秦国统一中国前就铸“半两”钱,大小不一,轻重悬殊,要分清先秦半两、秦半两、汉半两的界限并非易事,据出土资料表明:先秦半两的文字微带隐起,笔化分方折及园折两类,大部分重四克左右。秦国统一中国后,法定半两名实同等,按秦代量制计算一斤约250克,半两重约8克,所以大多制作精好,文字规整,。重达8克的半两钱,大多铸于秦始皇时代,当时法令严酷,民间铜钱缺乏,钱币很重要。秦铸钱都为泥范,故相同的钱币不易找到。本币为西汉钱。
华书   33页   七级   180元
半两     
钱面:钱文“半两”二字横读,篆书,传形倒两,穿上一“上”字穿下俯月纹。
钱背:光背。
背景:秦国统一中国前就铸“半两”钱,大小不一,轻重悬殊,要分清先秦半两、秦半两、汉半两的界限并非易事,据出土资料表明:先秦半两的文字微带隐起,笔化分方折及园折两类,大部分重四克左右。秦国统一中国后,法定半两名实同等,按秦代量制计算一斤约250克,半两重约8克,所以大多制作精好,文字规整,。重达8克的半两钱,大多铸于秦始皇时代,当时法令严酷,民间铜钱缺乏,钱币很重要。秦铸钱都为泥范,故相同的钱币不易找到。本币脱谱。
五铢     
钱面:钱文“五铢”二字横读,篆书,穿上向左“君宜”二字,穿下向右“侯王”。
钱背:光背,大穿。
背景:公元前113年汉武帝铸“五铢”钱,统一货币,到隋朝七百年,基本行用不变,经历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出现了各种型态的五铢钱。“君宜侯王”五铢是一种吉语型的厌胜钱,是东汉时间铸造。本币的五铢二字多呈汉宣帝“五铢”钱的气韵。古人认为每天带这类附有吉语的铜钱,具有消灾避邪的作用。
华书   38页   三级   2000元     董书   2500元
五铢     

钱面:钱文“五铢”二字横读,篆书,无内廓,金旁省点。
钱背:同钱面。
背景:公元前113年汉武帝铸“五铢”钱,统一货币,到隋朝七百年,基本行用不变,经历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出现了各种型态的五铢钱。本币为合背钱。
华书   36页   六级   200元
五铢     
钱面:钱文“五铢”二字横读,篆书,有内外廓。
钱背:光背。
背景:公元前113年汉武帝铸“五铢”钱,统一货币,到隋朝七百年,基本行用不变,经历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出现了各种型态的五铢钱。
《中国古钱币图目补遗》   109页   40元
五铢     
钱面:钱文“五铢”二字横读,篆书,有内廓无外廓。
钱背:光背。
背景:公元前113年汉武帝铸“五铢”钱,统一货币,到隋朝七百年,基本行用不变,经历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出现了各种型态的五铢钱。本币为蜀五铢。
华书   49页   八级   40元
直百五铢     
钱面:钱文“直百五铢”四字直读,大宽篆书。
钱背:穿左“为”字。
背景:三国时期蜀国和东吴一样实行变相的通货膨涨政策,推行大面额的钱币。蜀国铸行的钱有“直百五铢”“定平一百”以及“直百五铢”的减称“直一”钱。
其中以“直一”和“世平百钱”为珍。“直百五铢”背铸“为”字者系纪地,指四川犍为郡铸,形制有阴文、阳文、光背、背字:一、1、二(为两竖)、川(为三竖)、十、八、田、吉、羊、日等希罕的有四出文。
华书   47页   七级   120元
永安五铢     
钱面:钱文“永安五铢”四字直读,篆书近玉箸篆。
钱背:穿上一“士”字,与穿口成为一“吉字,为吉字钱。
背景:北魏末年,魏孝庄帝永安年间(公元528年—公元530年),其后东魏、西魏都有铸造,故存世量较多,版别亦相当复杂。有四决、五下星、两柱、四柱、天柱、吉字钱;初铸样钱背内廓呈决文,铸文特别精美;背四决文的为令公百炉钱。
华书   56页   五级   400元
永安五铢     
钱面:钱文“永安五铢”四字直读,篆书,广穿。
钱背:光背。
背景:北魏末年,魏孝庄帝永安年间(公元528年—公元530年),其后东魏、西魏都有铸造,故存世量较多,版别亦相当复杂。有四决、五下星、两柱、四柱、天柱、吉字钱;初铸样钱背内廓呈决文,铸文特别精美;背四决文的为令公百炉钱。
华书   56页   九级   25元
永安五铢     
钱面:钱文“永安五铢”四字直读,篆书。
钱背:背四出文。
背景:北魏末年,魏孝庄帝永安年间(公元528年—公元530年),其后东魏、西魏都有铸造,故存世量较多,版别亦相当复杂。有四决、五下星、两柱、四柱、天柱、吉字钱;初铸样钱背内廓呈决文,铸文特别精美;背四决文的为令公百炉钱。本币为“令公百炉钱”是东魏高澄铸。
华书   56页   八级   60元
太和五铢     
钱面:钱文“太和五铢”四字直读,呈方折篆书体。
钱背:光背。
背景:北魏末年,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铸“太和五铢”,类似五铢钱,制作粗疏,因准许民间自铸,故铜质混杂,大小不一。“太和五铢”铸量有限,流通仅在京师洛阳一带,未成为北朝统一通用货币。
华书   55页   五级   450元
五铢     
钱面:钱文“五铢”二字横读,篆书。
钱背:四出,穿左右为“长宜子孙”四字,穿上下为四星。
背景:西汉钱有吉语文字,如“君宜侯王”“宜妇保子”“ 长宜子孙”等吉祥语,此钱文字精美,图案设计特殊,乃不可多见之物。
五铢     

钱面:钱文“五铢”二字横读,篆书,有外廓无内廓,制作精致。
钱背:光背。
背景:公元前113年汉武帝铸“五铢”钱,统一货币,到隋朝七百年,基本行用不变,经历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出现了各种型态的五铢钱。本币为小五铢。《中国古钱真伪鉴定》:西汉小五铢钱,有被叫鹅眼钱,形容它的体形小,这种钱较大的钱径1。2厘米、重0。7克;小型的钱径只有1。15厘米、重0。62—0。65克,这种币铸造整齐美观,文字明晰(38页)。
华书   39页   八级   45元
直一     
钱面:钱文“直一“二字横读,
钱背:光背。
背景:三国时期蜀国和东吴一样实行变相的通货膨涨政策,推行大面额的钱币。蜀国铸行的钱有“直百五铢”“定平一百”以及“直百五铢”的减称“直一”钱。
其中以“直一”和“世平百钱”为珍。“直百五铢”背铸“为”字者系纪地,指四川犍为郡铸,形制有阴文、阳文、光背、背字:一、1、二(为两竖)、川(为三竖)、十、八、田、吉、羊、日等希罕的有四出文。
华书   47页   三级   2000元
五行大布     

钱面:钱文“五行大布”四字直读,玉箸篆书,小字。
钱背:光背。
背景:北周武帝建德年间(公元572年铸,与布泉并行,该币大小不一,一般钱径2.7厘米,重3克,小的钱径2.3厘米,重2.1克,有大小大区别.
华书   57页   七级   140元
五行大布     
钱面:钱文“五行大布”四字直读,玉箸篆书,大字。
钱背:光背。
背景:北周武帝建德年间(公元572年铸,与布泉并行,该币大小不一,一般钱径2.7厘米,重3克,小的钱径2.3厘米,重2.1克,有大小大区别.
华书   57页   七级   140元
五行大布       

钱面:钱文“五行大布”四字直读,玉箸篆书。
钱背:穿上仰月,穿下和穿左为七星纹有连索,穿右为一大星。
背景:北周武帝建德年间(公元572年铸,与布泉并行,该币大小不一,一般钱径2.7厘米,重3克,小的钱径2.3厘米,重2.1克,有大小大区别。星经:北斗星谓之七政魁四星为璇玑,杓三星为王衡。两汉钱上发现有多种文字和图案,奉祀星座,以祈求吉祥。本币为吉祥钱。
董书   217页   800元
五行大布       
钱面:钱文“五行大布”四字直读,玉箸篆书。
钱背:穿上仰月,穿下和穿左为七星纹有连索,穿右为一大星。
背景:北周武帝建德年间(公元572年铸,与布泉并行,该币大小不一,一般钱径2.7厘米,重3克,小的钱径2.3厘米,重2.1克,有大小大区别。星经:北斗星谓之七政魁四星为璇玑,杓三星为王衡。两汉钱上发现有多种文字和图案,奉祀星座,以祈求吉祥,本币为吉祥钱,比1-1-6-2币略小,制作精致。
董书   217页   800元
五行大布       
钱面:钱文“五行大布”四字直读,玉箸篆书。
钱背:同钱面。
背景:北周武帝建德年间(公元572年铸,与布泉并行,该币大小不一,一般钱径2.7厘米,重3克,小的钱径2.3厘米,重2.1克,有大小大区别。星经:北斗星谓之七政魁四星为璇玑,杓三星为王衡。两汉钱上发现有多种文字和图案,奉祀星座,以祈求吉祥,本币为吉祥合背钱。
丁福保书:“五行大布” 合背钱  10元,是“五行大布”光背钱的20倍。
货泉       
钱面:钱文“货泉”二字横读,篆书,方贝。
钱背:光背。
背景:王莽是汉朝的贵戚,其姑母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公元9年王莽篡权自己作了皇帝,改国号为“新”,王莽历政13年,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铸行的铜质钱币21种,有六泉 、十布 、二刀以及货布 、货泉、布泉。王莽时代的货币因品种繁多,式样奇特,铸工精美,文字隽美而受到推崇。除货泉、大泉五十 、小泉直一。大布黄千外,其余都少见。
华书   45页   四级   1200元
货泉       
钱面:钱文“货泉”二字横读,篆书,圆贝。
钱背:光背。
背景:王莽是汉朝的贵戚,其姑母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公元9年王莽篡权自己作了皇帝,改国号为“新”,王莽历政13年,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铸行的铜质钱币21种,有六泉 、十布 、二刀以及货布 、货泉、布泉。王莽时代的货币因品种繁多,式样奇特,铸工精美,文字隽美而受到推崇。除货泉、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大布黄千外,其余都少见。居摄二年(公元7年)王莽推行新货币制度,保留五铢钱的同时,又发行包括金错刀在内的三种货币,有人对他讲“刘”字包括了“金刀”,王莽又改铸“货泉”。
华书   44页   十级   3元
货泉       
钱面:钱文“货泉”二字横读,篆书,穿上下分别为一寿钩。
钱背:穿上三星,穿左四星有连索,穿下四星,穿右七星。
背景:王莽是汉朝的贵戚,其姑母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公元9年王莽篡权自己作了皇帝,改国号为“新”,王莽历政13年,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铸行的铜质钱币21种,有六泉 、十布 、二刀以及货布 、货泉、布泉。王莽时代的货币因品种繁多,式样奇特,铸工精美,文字隽美而受到推崇。除货泉、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大布黄千外,其余都少见。居摄二年(公元7年)王莽推行新货币制度,保留五铢钱的同时,又发行包括金错刀在内的三种货币,有人对他讲“刘”字包括了“金刀”,王莽又改铸“货泉”。本币钱面寿钩喻义“寿”,钱背“星”,喻义“寿星”。本币为祝寿的吉祥钱。
董书   207页   2500元
泉泉       
钱面:钱文“泉泉”二字横读,篆书。
钱背:光背。
背景:王莽是汉朝的贵戚,其姑母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公元9年王莽篡权自己作了皇帝,改国号为“新”,王莽历政13年,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铸行的铜质钱币21种,有六泉 、十布 、二刀以及货布 、货泉、布泉。王莽时代的货币因品种繁多,式样奇特,铸工精美,文字隽美而受到推崇。除货泉、大泉五十 、小泉直一。大布黄千外,其余都少见。
丁福保书  55页  泉泉  20元   是方贝货泉的2/3  即1200元的2/3  800元
货泉       
钱面:钱文“货泉”二字横读,篆书,货字减单立人。
钱背:光背。
背景:王莽是汉朝的贵戚,其姑母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公元9年王莽篡权自己作了皇帝,改国号为“新”,王莽历政13年,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铸行的铜质钱币21种,有六泉 、十布 、二刀以及货布 、货泉、布泉。王莽时代的货币因品种繁多,式样奇特,铸工精美,文字隽美而受到推崇。除货泉、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大布黄千外,其余都少见。本币为减笔货泉,脱谱。
布泉       
钱面:钱文“布泉”二字横读,篆书,左右下角二决。
钱背:倒向同钱面。
背景:王莽是汉朝的贵戚,其姑母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公元9年王莽篡权自己作了皇帝,改国号为“新”,王莽历政13年,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铸行的铜质钱币21种,有六泉 、十布 、二刀以及货布 、货泉、布泉。王莽时代的货币因品种繁多,式样奇特,铸工精美,文字隽美而受到推崇。除货泉、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大布黄千外,其余都少见。本币为下二决倒向合背布泉。
丁福保书布泉(合背)20元是布泉(光背)的66倍。华书布泉(光背)10元,
按此折为  660元
布泉       
钱面:钱文“布泉”二字横读,篆书,左右上角二决。
钱背:横向同钱面。
背景:王莽是汉朝的贵戚,其姑母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公元9年王莽篡权自己作了皇帝,改国号为“新”,王莽历政13年,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铸行的铜质钱币21种,有六泉 、十布 、二刀以及货布 、货泉、布泉。王莽时代的货币因品种繁多,式样奇特,铸工精美,文字隽美而受到推崇。除货泉、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大布黄千外,其余都少见。本币为上二决横向合背布泉。
丁福保书布泉(合背)20元是布泉(光背)的66倍。华书布泉(光背)10元,
按此折为  660元
布泉       
钱面:钱文“布泉”二字横读,玉箸篆书,布方折,泉无顶。
钱背:光背。
背景:本币为北周铸币。北周保定元年(公元561年)铸,与“五行大布”并行,不再用五铢等重量名称,显然是一次币名的变革。
华书   56页   八级   40元
小泉直一       
钱面:钱文“小泉直一”四字直读,篆书。
钱背:光背。
背景:王莽是汉朝的贵戚,其姑母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公元9年王莽篡权自己作了皇帝,改国号为“新”,王莽历政13年,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铸行的铜质钱币21种,有六泉 、十布 、二刀以及货布 、货泉、布泉。王莽时代的货币因品种繁多,式样奇特,铸工精美,文字隽美而受到推崇。除货泉、大泉五十 、小泉直一。大布黄千外,其余都少见。
华书   42页   九级   10元
幼泉二十     
钱面:钱文“幼泉二十”四字直读,篆书。
钱背:光背。
背景:王莽是汉朝的贵戚,其姑母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公元9年王莽篡权自己作了皇帝,改国号为“新”,王莽历政13年,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铸行的铜质钱币21种,有六泉 、十布 、二刀以及货布 、货泉、布泉。王莽时代的货币因品种繁多,式样奇特,铸工精美,文字隽美而受到推崇。除货泉、大泉五十 、小泉直一。大布黄千外,其余都少见。
华书   42页   二级   5500元
中泉三十       
钱面:钱文“中泉三十”四字直读,篆书。
钱背:光背。
背景:王莽是汉朝的贵戚,其姑母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公元9年王莽篡权自己作了皇帝,改国号为“新”,王莽历政13年,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铸行的铜质钱币21种,有六泉 、十布 、二刀以及货布 、货泉、布泉。王莽时代的货币因品种繁多,式样奇特,铸工精美,文字隽美而受到推崇。除货泉、大泉五十 、小泉直一。大布黄千外,其余都少见。
华书   42页   二级   9000元
壮泉四十       
钱面:钱文“壮泉四十”四字直读,篆书。
钱背:光背。
背景:王莽是汉朝的贵戚,其姑母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公元9年王莽篡权自己作了皇帝,改国号为“新”,王莽历政13年,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铸行的铜质钱币21种,有六泉 、十布 、二刀以及货布 、货泉、布泉。王莽时代的货币因品种繁多,式样奇特,铸工精美,文字隽美而受到推崇。除货泉、大泉五十 、小泉直一。大布黄千外,其余都少见。
华书   43页   一级   15000元
契刀         
钱面:钱文“契刀”二字横读,篆书。
钱背:光背。
背景:王莽是汉朝的贵戚,其姑母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公元9年王莽篡权自己作了皇帝,改国号为“新”,王莽历政13年,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铸行的铜质钱币21种,有六泉 、十布 、二刀以及货布 、货泉、布泉。王莽时代的货币因品种繁多,式样奇特,铸工精美,文字隽美而受到推崇。除货泉、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大布黄千外,其余都少见。本币为二刀中“契刀五百”的刀柄,脱谱。
华书“契刀五百”   41页   五级   550元。
太清丰乐       
钱面:钱文“太清丰乐”四字左右上下读,篆书。
钱背:四出文。
背景:铸币年代不详,有将它列在五代十国时期,“丰乐”为吉语,“太清”为年号,该币实为罕见。“太清”为梁武帝萧衍太清年号,仅三年(公元547年—公元549年)。华书列在南朝梁国铸。
华书   58页   三级   2500元
定平一百       
钱面:钱文“定平一百”四字直读,
钱背:光背。
背景:三国时期,蜀国实行变相的通货膨胀政策,推行大面额货币,以五铢钱作为比价。“定平一百”就是其中一种。
华书   八级   50元
永通万国       
钱面:钱文“永通万国”四字直读,篆书。
钱背:光背。
背景:北周武帝宇文邑建德三年(公元574年)铸五行大布,以一当十枚布泉。北周静帝宇文衍大象元年则铸钱,以一当十枚“五行大布”。由于实行的虚价货币政策,所以“布泉”“五行大布” “永通万国”三种钱币后来亦逐渐减重。三种钱币文字相当流畅、秀美。“永通万国”有光背、合背、宽缘等多种。
华书   57页   六级   280元
大夏真兴       
钱面:钱文“大夏真兴”四字旋读,真书见隶书。
钱背:光背。
背景:东晋时匈奴贵族赫连勃勃于公元407年在陕西立国称“夏”。公元419年占长安后建立年号“真兴”,“大夏真兴”钱铸于此时。“大夏真兴”钱是集国号、
年号于一体的方孔圆钱,形制有王莽钱遗风,内外廓精好,面内廓为重轮。
华书   52页   一级   18000元
大夏真兴       
钱面:钱文“大夏真兴”四字旋读,真书见隶书。
钱背:光背。
背景:东晋时匈奴贵族赫连勃勃于公元407年在陕西立国称“夏”。公元419年占长安后建立年号“真兴”,“大夏真兴”钱铸于此时。“大夏真兴”钱是集国号、
年号于一体的方孔圆钱,形制有王莽钱遗风,内外廓精好,面内廓为重轮。本币比1-2-5-1币径略小。
华书   52页   一级   18000元
大泉五百       
钱面:钱文“大泉五百”四字直读,篆书,内廓为重轮。
钱背:光背。
背景:三国时吴国孙权在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开始在建业冶城(今南京朝天宫)铸造“大泉五百”,赤乌元年至九年(公元238年--公元246年)铸大钱
“大泉当千”,不久又铸“大泉二千”、 “大泉五千”,这种大面额铜钱,是一种变相通货膨胀的产物,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单轮、重轮钱价格比应在1:2.5—3。
华书   49页   七级   150元 (内廓单轮)
文信       
钱面:钱文“文信”二字横读,方穿,依孔势有“形四曲纹”,篆书,有内廓。
钱背:无内外廓。
背景:“文信”钱是秦始皇亲政前,文信君吕不韦所铸。秦始皇初年,吕不韦为秦相国,封文信君,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并垄断洛阳工商业。公元235年吕不韦饮鸠而亡。当时其宾客数千人窃其葬洛阳北艺山,看出当时吕不韦势力。“文信”钱是公元前230年—221年所出现的环钱。
华书   26页   二级   5000元
半圆     
钱面:钱文“半圆”二字横读,园穿,无内外廓,篆书。
钱背:光背。
背景:不详。
半圆        
钱面:钱文“半圆”二字横读,园穿,无内外廓,篆书。
钱背:光背。
背景:不详。本币比1-2-6-1略小。
明化       
钱面:钱文“明化”二字横读,无廓,方穿。
钱背:光背。
背景:“明化”又称“晏化”旧释很多,有“召刀”“明刀”“吕刀”“日月钱”,战国末年燕国所铸造的方孔环钱系列,有“一化” “明四”“明化”等,时在秦(公元222年)前后。该钱形制、重量与秦汉方孔小园钱近似,可视为园钱雏形。“明化”钱铸量多,存世量也较大。
华书   26页   八级   80元
明四     
钱面:钱文“明四”二字横读,内穿口斜,成斗型。
钱背:光背,内穿比钱面内穿小。
背景:“明四” 旧释“召四”。战国末年(公元前222年左右)燕国所铸造的方孔环钱系列,有“一化” “明四”“明化”等,“明四”,面文为四斜线,前人怎曾译“三”而非“四”。乃刀柄文,以此钱作刀币用,价值四刀,或谓当四枚“明化”。 “明四”形近“明化”,方孔无廓。
华书   26页   二级   8000元
明四     
钱面:钱文“明四”二字横读,内穿口斜,成斗型。
钱背:光背,内穿比钱面内穿小。
背景:“明四” 旧释“召四”。战国末年(公元前222年左右),燕国所铸造的方孔环钱系列,有“一化” “明四”“明化”等,“明四”面文为四斜线,前人怎曾译“三”而非“四”。乃刀柄文,以此钱作刀币用,价值四刀,或谓当四枚“明化”。 “明四”形近“明化”,方孔无廓。本币比1-2-6-4币略大。
华书   26页   二级   8000元
一化     
钱面:钱文“一化” 二字横读。
钱背:光背。
背景:战国末年(公元前222年左右),燕国所铸造的方孔环钱系列,有“一化” “明四”“明化”等,“一化”钱轻,制作粗陋,铸数及流通量均大于“明化”钱。
华书   26页   九级   15元
五     铢      
钱面:钱文“五铢”二字横读,篆书,铢字的“朱”字上下为园折,无穿廓。
钱背:光背,有内外廓。
背景:从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五铢”钱,统一货币,钱重与钱文一致,由此发端行用700年的“五铢”钱阶段,经历三国、魏晋、南北朝、隋朝,到唐朝建国后武德四年铸行“开元通宝”钱,取代了隋“五铢”钱,终结了中国钱币史上的纪重时代。在“五铢”钱阶段,出现了各种型态、钱径、轻重不同和各种不同纹饰的“五铢”钱。
华书   35页   九级   5元
幼布       
钱面:钱文“幼布”二字横读 ,篆书。
钱背:“唯吾知足”四字共同用方穿为口组成字。
背景:陈德溥《中国古珍币大全》一书将本币列在含有儒、佛思想内容的厌胜钱。另有人认为是清代一些文人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