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愿 百度云:永远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58:19
第四章  永远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在新的世纪,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时代意义。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结合新的历史实际,继续坚持谦虚谨慎、不骄 不躁的作风,并使其进一步得到保持和发扬,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顺利地推向前进。

  一、民族传统美德,党的优良作风

  (一)“满招损,谦受益”——古人的修身养性之道

  为人谦虚、处事谨慎、戒骄勿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中,是追求个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事之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人论及人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利和不这样做的弊的思想和言论不胜枚举。有的是教人做谦谦君子而戒骄狂之态,如“人道恶盈而好谦”、“尊者有谦而更光明盛大”、“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讲做人应该远离自满、保持谦虚、任劳任怨、淡泊名利,尊贵的人因其谦虚而更加令人尊敬;有的指出骄傲自大的危害,如“贪满者多损,谦卑者多福”、“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大嚼多噎,大走多蹶”、“骄淫矜侉,将由恶终”、“矜物之人,无大士焉”、“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唐代吴兢在《贞观政要·政体》中记载着唐太宗一段话:“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失败。”这些是警示人们如果骄傲自满必将招来祸端;还有的是教人要正视自己,有自知之明,多听他人意见的,如“人不求备,检己若不及”、“自知者为明”、“虚己而乐闻”、“君子受言以达聪明”、“贤者宠至而益戒”、“有兼听之明,而无矜奋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等。   以上论述,既有见之于《诗经》、《周易》,又有见之于《论语》、《老子》;既有春秋战国时代的圣贤名言,又有汉唐宋明时期的智者警句,其理念历时千年而不绝,绵延四方而弥坚,足见其已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灵魂深处,渗透于中华民族血液之中。谦虚谨慎、虚怀若谷,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东方民族优秀人格的化身,而且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它又越来越上升成为一种治国论政之道。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在西方也是诸多名人智者所推崇的道德品格。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说:“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 坚信知识就是力量的英国思想家培根先生说:“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谋的人,多半是结局很不幸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谈到自己的科学发现时谦虚地说:“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滨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块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了一个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他还讲:“如果我所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德国思想家歌德说:“在我的漫长的一生中,我确实做了很多工作,获得了我可以自豪的成就。但是说句老实话,我有什么真正要归功于我自己的呢?我只不过是有一种能力和志愿,去看、去听、去区分和选择,用自己的心智灌注生命于所见所闻,然后以适当的技巧把它再现出来,如此而已。”俄罗斯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愈小。”高尔基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反对任何自我吹嘘和炫耀。对于自己的学识和贡献,爱因斯坦谦虚地说:“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到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是那么多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可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即使在崇尚自我、张扬个性的西方国家和民族,也是一种美好的人格力量和思想品德。

  (二)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整个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在她的成立、发展、壮大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的继承,汲取了一切中华传统精华,剔除了糟粕,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现了一个新的升华,达到了一种更高的境界。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种优良作风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中国共产党缔造者和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同志多次谈到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1945年1月10日,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会议上讲话时指出:你们有许多的长处,有很大的功劳,但是你们切记不可以骄傲,你们被大家尊敬,是应当的,但是也容易引起骄傲。如果你们骄傲起来,不虚心,不再努力,不尊重人家,不尊重干部,不尊重群众,你们就会当不成英雄和模范了。同年4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开幕式中,针对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形势,向全党同志发出号召: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现时,为着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在将来,为着团结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只要我们能够这样做,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政策,只要我们一致努力,我们的任务是必能完成的。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谆谆告诫全党,面对很快就要到来的全国革命胜利,面对人民群众的感谢和欢呼,面对资产阶级的捧场和喝彩,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会骄傲自满,可能会经不起糖衣炮弹的攻击,可能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建国后,毛泽东同志同样关注党内骄傲思想的产生和蔓延。1950年9月25日,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在向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致祝辞时说:只有决不骄傲自满并且继续不知疲倦地学习,才能够对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续做出突出的贡献,并从而继续保持你们的光荣称号。1956年11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指出:“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他接着又指出:“但是要谦虚。不但现在应当这样,四十五年之后也应当这样,永远应当这样。”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也一再强调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邓小平同志讲: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改革开放初期,有人企图批判和否定党的一些优良传统,邓小平同志对此尖锐指出:现在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期,有人居然对这些庄严的革命口号进行“批判”,而这种荒唐的“批判”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抵制,居然还得到我们队伍中一些人的同情和支持。每一个有党性、有革命性的共产党员,难道能够容忍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吗?邓小平同志总结了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五种精神,指出仍有大力发扬的必要。他说:“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搞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扬这些精神。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邓小平同志还讲: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就是努力把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还需要五六十年的时间,如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算起要用上百年的时间。我们要坚持党几十年来最好时期的传统,就是要艰苦奋斗、谨慎办事、兢兢业业。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中指出:虚心倾听各方面的批评,接受有益的意见,常常是艺术家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动力。应当说,这种虚心倾听各方面的批评,接受有益的意见,对于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也是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动力。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任务,更是多次要求全党同志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1995年6月30日,江泽民同志在优秀县(市)委书记表彰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正确看待工作中的成绩。他说:个人的工作有成绩,首先应归功于人民,归功于党……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1997年12月22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时,要求党的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不但要有坚定的、正确的理想信念,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能力,而且要有良好的思想作风。高中级干部要率先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作风,廉洁勤政,艰苦奋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谦虚谨慎,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高中级干部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要有自知之明,要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有一种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1998年7月17日,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向各级领导干部提出八条要求,其中第五条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江泽民同志说,成绩越好,越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兢兢业业,把工作做得更好。2001年初,江泽民同志总结概括了党在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形成的精神,提出了包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在内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善于总结经验,坚持真理,纠正错误,谦虚谨慎”。“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不骄不躁,继续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发工作”。2001年8月21日,江泽民同志在山西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把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作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2年12月5日至6日,党的十六大刚刚闭幕不久,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就来到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全党同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一定牢记“两个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是我们党始终强调、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而且,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是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越是强调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三)历鉴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老一辈革命家陈毅同志曾经做过这样一首自勉诗:“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鉴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古今中外,因成功、胜利和成绩面前的洋洋得意和骄傲自满而身败名裂、家败国亡的事例并不鲜见。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率众起义,浴血奋战十几年,终于推翻了统治中国276年的明王朝。然而,起义军进京后,沉沦于尽情享乐,陶醉于胜利喜悦,忘记了吴三桂和虎视眈眈的清军。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率军仓促迎战失利,被迫退出北京,从此兵败如山倒。1851年初,洪秀全提出了要建立一个“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世界。1853年,他们在《天朝田亩制度》中宣布:“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由于顺应了历史潮流和民意,太平军势如破竹。但是,定都南京后,洪秀全沉湎于极度享乐之中,杨秀清和韦昌辉等将领居功自傲,争权夺利。原来同生共死的兄弟姐妹因锦衣玉食、荣华富贵而彼此疏远,因争权夺利而相互猜忌、同室操戈。定都仅三年,就发生了杨韦内讧和石达开出走,太平军迅速削弱。在帝国主义、满清朝廷双重镇压下,太平军于1864年终告失败。大顺政权、太平国由盛而衰,李自成、洪秀全由胜而败的悲惨结局,一个共同的原因是:因暂时的胜利而骄傲,因相对的和平而麻痹,因私欲的膨胀而腐败,因权力的纷争而倾轧。郭沫若先生曾经专门写了《甲申三百年祭》的著名史论,对此进行剖析。毛泽东同志在《学习时局》中,特别要求全党都要认真地读一读这本论著,“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的错误。”历史昭示我们:一个革命者,一个革命的阶级,如果在取得政权后,天下太平,大功告成的自满情绪滋长,贪图安逸、害怕艰苦的享乐情绪蔓延,就会使原有的革命性丧失殆尽,或使革命事业遭受挫折,或使政权得而复失。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这样的教训也是很深刻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党领导的工人农民反帝反封建运动风起云涌,在这个暂时的胜利面前,党的主要领导骄傲麻痹,对革命斗争的艰难曲折估计不足。当反动势力突然挥舞屠刀对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实行血腥屠杀时,我们党毫无戒备,因此牺牲了一大批优秀分子和革命中坚的宝贵生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在白色恐怖中创建并坚持巩固了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但是,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团认为全国革命高潮已经到来,要红军离开根据地去攻打大城市,争取革命在一省或数省的胜利,结果造成了惨重损失,红军力量和根据地丧失大半,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的战略转移。长征途中,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拥兵自重,把党的许多革命家共同创建起来的红四方面军视为自己的功劳和政治资本,狂妄自大,向党闹名誉、闹地位、闹独立性,最终闹得众叛亲离,叛党而去。建国后的短短两三年内,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了国民经济,打败了美帝国主义的进攻,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国一派凯歌高奏,形势大好。在这种情况下,骄傲自满、贪图安逸的情绪和现象在党内和党员干部队伍中滋长蔓延。毛泽东同志敏锐地洞察七届二中全会的预见变成现实,及时领导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严厉惩治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中滋生的骄奢腐化行为,处决了刘青山、张子善,实践了党中央进京“赶考”立下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诺言。在党的七届四中全会报告中,刘少奇同志深刻指出:“党内相当多的一部分干部滋长着一种极端危险的骄傲情绪,他们因为工作中的若干成绩就冲昏了头脑,忘记了共产党员所必须具有的谦逊态度和自我批评精神,夸大个人的作用,强调个人的威信,甚至把自己所领导的地区或部门看做个人的资本和独立王国。如果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刚开始,就已经出现了这种骄傲的、不能接受批评和监督的人们,那么几年以后,十几年以后,他们就要骄傲成什么样子呢?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数的事例,表明胜利者的骄傲怎样害着他们的团结而得了可悲的结果。”值得警醒的是,这样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甚至还很严重。成克杰、胡长清等高级领导干部的腐化堕落,就是很说明问题的反面教材。事实说明,即使我们的事业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就,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句话。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愈是发展,成就愈是伟大,共产党员就愈要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时刻牢记历史的警示,永远不犯胜利时骄傲自满的错误。

  二、谦逊虚心“四个正确对待”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中装着人民,心中装着党的事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清正廉洁,兢兢业业,对党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负责,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正确对待自己

  吾日三省,严于律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早在古代就为许多仁 人志士所倡导和推崇。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礼记·坊记》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说的是要多把功劳和成绩记在别人头上,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和过失,那么就会得到众人的敬服。《庄子·天下》中说:“君子不为苟察。”讲做人不要苛刻地要求别人以显示自己的精明。唐代张九龄主张人相处要“推心置腹,开诚布公”,要“记人之长,忘人之短”。唐朝名相魏征曾经在上疏中写道:“君子扬人之善,小人讦人之恶。”魏征还讲:“尽己而不以尤人,求身而不以责下。”要求为官者要尽自己的职责而不怨天尤人,多反省自身而不责怪属下。唐代韩愈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讲的就是待己要严格全面,待人则宽厚重信。上述古代圣哲之言论,至今闪烁着启迪智慧的思想火花。

  古人尚且有如此律己待人之道,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人,更应该做到这一点。刘少奇同志一向强调共产党员要加强自身修养,他说,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把工作做得对,做得好,这是他应尽的义务。他应该防止自满和骄傲,力求不犯错误和少犯错误。他还讲:在学习中,无论什么人,一定要放下“包袱”,去掉骄傲,才能够学好。周恩来总理一生以其谦虚谨慎赢得了中外人士的敬慕。他曾经说:“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的错误。这可不是卢梭的《忏悔录》,而是要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我们现在有些党员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做得并不是很好。他们不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而是宽以待己、严于律人,看待同志总是一无是处,什么都不如自己,事事都是自己高明正确、完美无缺。这样的人,哪怕是自己身上的红肿之处,也要赞为艳若桃花的,更无从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无情地解剖自己了。应当说,这种人和这种现象,在我们当今的党员干部队伍中,在不少的地方和单位,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甚至还很严重。面对新世纪、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努力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各有优点,各有不足。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多想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克服。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长足的进步和不断的提高。

  终身学习,不断提高。好学上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崇学识、多学益智为我国历史上众多贤人志士所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不知义理,生于不学”,说的是人不学习就没有知识,不懂道理。所谓“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则是说晚年学习求知虽然好像仅仅是蜡烛的亮度,但总是要强过暗夜里的毫无光亮,学习,什么时候也不晚。古人还讲,学习要勤奋努力,持之以恒。所谓“学不可以已”,“学自勤中得”,“业精于勤,荒于嬉”,“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等,就是这个道理。

  重视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总是不断地强调学习问题。每当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转折关头,在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重要时刻,我们党总是把加强学习和教育干部的问题突出地提到全党面前。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要“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邓小平同志讲“学习是前进的基础”;江泽民同志多次要求全党同志“学习、学习、再学习”,并提出要创建“学习型社会”。正是这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使得我们党能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地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地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领导人才,从而保证了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注重学习是改革建设实践的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就是学习改革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和本领。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参国际竞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向我们发出挑战;随着知识经济到来,知识、信息以越来越快的节奏涌流,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及时进行知识补充、更新,我们就会很快成为“文盲”、“科盲”,就会很快落后于时代,不能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学习是全面的、系统的。最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完整准确把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并紧密结合实际进行钻研和理解,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更好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要努力学习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学习反映当代世界的新知识,使我们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习要紧密联系国际局势的新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以及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特别要注重研究那些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典范。学习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勤读书、勤思考的习惯,切不可借口工作繁忙而放松乃至放弃学习。领导干部还要努力成为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典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的重要决定因素。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创新精神,在学习和吸纳前人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化建设更快地向前发展。

  (二)正确对待同志

  虚怀若谷,广开言路。古人讲:“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有谔谔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谀臣者,其国亡”;“拒谏者塞,专己者孤”;“身之将败者,必不纳忠谏之言”。《孟子·告子下》中说:“也也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说的是人们要善于听 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不要偏听偏信,要求为官当政者要多听忠良之言,少听阿谀奉承,做人哪怕仅仅是有自以为是、听不进好话的轻微表露,就会让别人退避于千里之外。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要心胸开阔,襟怀坦白,光明磊落,虚怀若谷,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批评和意见,特别是逆耳之言。我们的党员干部如果心胸狭隘,气量狭小,专横跋扈,独断专行,处事霸道,无容人容事之宽宏大量,只愿意听阿谀奉承、溜须拍马、顺心顺耳的话,容不得别人有不同意见,听不得批评和反对之声,那么天长日久,必然会成为脱离群众、脱离集体的孤家寡人。从而导致这样那样的失误和失败,使自己走上歧途,也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和危害。这样的事例,在历史和现实中并不少见。

  虚怀若谷、广开言路,应该成为我们党员干部的一项基本修养和素质,具备了这样的修养和素质,小而言之则有益于自己的为人处事,大而言之则有益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关乎国家社稷的兴衰安危。

  相互支持,注重团结。正确对待同志,就要同志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谅解、相互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列宁同志讲: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团结。毛泽东同志说: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保持长期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胜利,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正确指引,靠的是党的高度团结统一,靠的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顽强奋斗。而且,江泽民同志还把“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概括为近13年来“十分宝贵的经验”之一。团结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搞好团结,关键是同志之间、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谅解,相互支持。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带头,充分尊重信任班子成员,副职要支持配合“班长”的工作。领导班子同心同德、搞好团结,才能把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团结起来,一心一意干事业、谋发展。对待同事要诚心诚意、谦逊虚心。三国时期吴国会稽太守淳于式妒忌大将陆逊年纪轻地位高,就悄悄地向皇帝孙权写了一封夸大事实的告状信。孙权把信拿给陆逊看,陆逊看后却极力称赞淳于式。孙权奇怪地问:“他在背后告你的状,你为什么还在背后赞扬他?”陆逊答道:“如果我和他相互攻击,就会不利于团结国家的安定,我恐怕也不是一个正派的人了。”赵国时期的廉颇、蔺相如的“将相和”,至今传为美谈。古代类似的事例很多,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数不胜数。

  搞好团结,并不是不要批评,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我们讲的团结是有原则的,对于消极和错误的现象,对于在班子和同志之间挑拨离间、搞两面三刀、拉山头结团伙的人和事,都要之进行坚决的斗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团结。

  总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做到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谅解,要唱响“团结就是力量”,主要领导同志要把一班人团结好,领导班子要把广大干部和群众团结好。

  (三)正确对待组织

  党员永远是党组织的一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可能工作有不 同,职务有高低,环境有优劣,但是无论如何,都是党组织的一员,都要遵守党的纪律,遵守党的章程,行使党员权利,履行党员义务。在这个问题上,任何党员都是平等的,党内永远没有也不应该有任何超脱于组织之外、凌驾于组织之上的特殊党员。  回顾党的历史,坚持组织高于一切,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是我们党防止和减少失败和挫折,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党的十六大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 党章还指出:“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各个组织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这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组织原则。我们党还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既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又要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  成绩归功于党。 “我是一党员,更应献至诚。个人太渺小,党 群才万能。念我数十年,庸碌愧声闻。今后几时期,正路再遵循。”这是老一辈革命家陈毅同志在他63岁生日时写下的一首诗。一个在革命战争年代戎马生涯、浴血奋战,立下了赫赫战功的人,毫不居功自傲,而是把一切成绩归功于党和人民,“伴随人民党,幸得长期培养”。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陈毅同志丝毫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吃老本、求享受,而是仍然想着为实现“世界大同日”,努力再努力,加油再加油。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和热情?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努力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精神,真正做到永远保持清醒头脑,永远不居功自傲。  著名民主人士周谷城在同毛泽东同志讨论成败关系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失败之母。”成功之前,人们总是谦虚谨慎,谋事惟恐不周,行动惟恐失误。而当取得成功之后,面对着喝彩、鲜花、笑脸和掌声,有些人便开始头脑发热,“免疫力”下降,认为自己有多了不起,功劳全归自己,忘了别人的帮助,忘了奋斗过程中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特别是当手中权力增加、地位提高的时候,有些人更是飘飘然、醺醺然、昏昏然,忘乎所以,说话办事把握不住分寸,夹着的尾巴露了出来,以前没有的毛病惯了出来。悲剧的种子恰恰在成功时悄悄埋了下来,而且渐渐发芽长大,在人的头脑里作怪,或满足于过去的成功,认为已经取得了成功,从此便天下无事,于是小富即安、小进即满,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或骄傲自满起来,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甚至把良言当成恶语;或视线模糊,认不清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结果在发展的时代大潮中掉了队,在新的转折关头迷失了方向。由于“经不住成功的考验”,结果是“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往往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落得个灰溜溜的下场,更有甚者身败名裂乃至丢掉了性命。  总之,共产党员无论担负什么工作,都是党组织的一员。我们个人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都不可能离开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帮助。没有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没有党组织的关心和支持,没有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配合,个人本领再高,也成不了什么大事。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居功自傲,不能把工作成绩当成向组织讨价还价的条件,更不能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成绩越大,越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兢兢业业,把工作做得更好。这些年,有的人工作有了成绩,就忘乎所以,拒绝组织的教育和监督,结果摔了大跟头,这方面的教训务必时时记取。 (四)正确对待群众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自觉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始终做人民的公仆,始终置身于群众之中,而不要高居于群众之上,游离于群众之外。  正确对待群众,就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带领群众、教育群众。我们党所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事业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凝聚群众的力量,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我们的事业才能有群众基础,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无往而不胜。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就是要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时刻挂在心上,对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地认真地帮助他们解决,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从而增强党的凝聚力,使广大群众我们同心同德,共同奋斗。要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向群众说明白、讲清楚,把党的主张化做群众的自觉行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引导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要加强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群众学文化、学法律、学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通过教育,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生产力水平。  正确对待群众,就要自觉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由于认识过程的复杂性,认识活动受到主观和客观各种条件的制约,无论是政党还是个人,不犯一点错误是难以做到的。列宁说过:聪明人并不是不犯错误,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聪明人是不犯重大错误同时又能容易而迅速地纠正错误的人。中国的情况非常复杂,党的领导也不可能做到没有任何失误。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正确对待群众,就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共产党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是人民把权力交给了我们,我们理应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支持不支持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理应把权力的运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就要增加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群众只有了解我们在想什么、做什么,自己的切身利益有什么关系,才会对我们要办的事情感兴趣,积极参。我们也才能从人民群众的监督中获取智慧和力量。在接受监督的过程中,群众肯定会经常向我们提出各种批评意见。这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我们应当虚心接受,正确对待,切不可漠然处之,更不能打击报复。

  三、居安思危,谨慎施政

  (一)领导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此都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是中国传统官德重视和强调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为官者在安定的环境下,应当充分注意和考虑到可能会存在和出现的危险。《左传》中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说的就是安定时要想到危险,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新唐书·魏征传》中说:“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要求当政者要常想危亡混乱的原因,才能保持长治久安。唐代的吴兢在《贞观政要·政体》中记载着魏征另外的一段话:“自古失国者,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唐朝的李隆基由中唐之兴到安史之乱,再好不过地说明了这一点。〖BF〗《孟子·告子下》中讲:“生于忧患〖BFQ〗而死于安乐也。”说的也是这 个道理。在生活中往往也是这样。走崎岖山路,身处险境时,思想高度紧张,格外谨慎,分外小心;走平敞坦途,身处安逸时,思想容易麻痹大意,精神松懈,放浪形骸,从而埋下了事故和祸端的隐患。所以,自古以来就有“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创业难,守业更难”的说法。早在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列宁就指出,共产党执政后如何巩固政权将是“新的异常困难的事业”,“这是一场严峻的考试”。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把进京执政比做“赶考”,向全党鲜明地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是因为,在战争年代,处在极其艰难和极为恶劣的环境下,面对强敌的围攻杀戮,要求得生存和革命胜利,全党上下必须要团结一致、同甘共苦、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艰苦奋斗。革命胜利后,夺取了全国政权,处在了执政的位置,远离了纷飞战火,没有了枪林弹雨,生活水平提高了,工作条件改善了,人们就容易陶醉于胜利,沉湎于安乐,消闲于灯红酒绿、歌舞升平,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则被淡忘,党的传统、群众利益、党纪国法置之脑后,抛却九霄云外。斗志松懈,意志消沉,纪律松弛,作风散漫,贪图享受,结果造成了事业的失败甚至政权的丧失。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变色、国家解体的深刻教训,值得我们永远吸取。  认清时代特征,强化忧患意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名言。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先忧后乐”是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品格,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绝不能淡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无数的仁人志士忧国忧民,艰难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如果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坐享其成,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清朝后期,当政者不能认清世界大势,固执地认为当时的中国仍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没有丝毫的忧患意识,结果是经济社会发展陷于停滞,西方国家的发展差距迅速拉大,最终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同志经常讲,落后就会挨打,就会被开除“球籍”。周恩来总理多次告诫全党,要从清王朝的教训中引为鉴戒,不要当“八旗子弟”。邓小平同志在分析我国的国力世界发达国家的国力之后,针对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事业还不发达的状况,反复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告诫全党同志,要忧国、忧民、忧党,并向全党推荐《落日的辉煌》一书,要求党员干部要认真读一读,吸取大清帝国从兴盛辉煌到衰败没落的教训。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已由1949年的世界第13位,上升到目前的第6位;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1995年和1997年,分别提前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1979年到2000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达95%,增长速度居全世界之首。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虽然经济总量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但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因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特别申明: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这些事实告诉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需要几十年及至上百年的奋斗。当今世界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履行这个庄严使命,必然经历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如果我们共产党员缺乏强烈的忧患意识,就看不到前进道路上的曲折性,就会在突如其来的困难面前不知所措,进而难以带领人民群众去战胜各种困难,难以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发扬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五种革命精神”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荣使命。

  (二)慎始敬终,科学决策

  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最重要的是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这是根据党在新的发展阶段的伟大历史任务对全党同志提出的新要求。

  “体察民情”,就是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亲身体验群众感情,掌握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了解群众的疾苦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管理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使党人民群众的感情不断加深。  “了解民意”, 就是要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如实反映群众意愿。事实表明:了解、顺应和实现群众意愿,我们的事业就发展;无视、违背甚至挫伤群众意愿,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导致失败。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应在了解民意、顺应民意、实现民意上多下功夫,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充分倾听群众的呼声,在决策和管理上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

  “集中民智”,就是要通过各种渠道、形式和程序,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共同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越是加快发展,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越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鼓励群众为改革发展献计献策,及时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善于从人民群众中发掘无穷无尽的精神宝藏。

  “珍惜民力”,就是要在改革发展的决策和管理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努力减轻群众负担,努力提高决策和管理的效率和效能,杜绝任何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防止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当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总之,越是事业成功,越是成就显著,越要谦虚谨慎、头脑清醒,越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地为群众谋利益。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永远保持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保持党的生命力、凝聚力、战斗力。  改进工作作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党的作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作风不正,形象好不了,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切不可小看了作风问题。我们要完成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好的作风,否则正确的路线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党的工作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希望全党上下要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  这些年来,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党风还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表现在工作作风上,主要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搞形式主义,要害是只图虚名,不务实效。有的干部做工作,不去认真领会中央精神,也不去了解实际情况,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喊口号;有的沉湎于文山会海、应酬接待,不能深入基层;有的热衷于沽名钓誉,哗众取宠,应付上级,应付群众;有的搞各种名目的所谓“达标”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实则劳民伤财;有的只说空话套话,不干实事;有的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以致酿成恶果。工作部署了,没有抓到底,口号提出来了,没有落实。结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实效。官僚主义作风,要害是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有的干部无所用心,有的作威作福、欺压群众,引起了干部和群众的强烈不满。列宁曾把官僚主义称为党内最危险的敌人,指出:“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形式主义害死人。现实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干扰党的大政方针的贯彻执行,影响党的事业,损害人民利益,挫伤群众的积极性,破坏党群、干群关系,败坏党的形象和社会风气。《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当前,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能不能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关系到能不能改善党和政府的形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一个关系到党的生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形式主义作风和官僚主义作风,是我们党的一大祸害。全党上下,全国上下,必须狠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各级领导干部要时时处处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坚决贯彻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做好工作,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紧迫问题,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症,必须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起。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己不正,焉能正人”;“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个地区、部门、单位风气的好坏,大都和那里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作风有关。很多事实说明,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作风好,那个地区、那个部门的风气就正,即使有歪风邪气,治理起来也容易得多。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自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慎始敬终,科学决策。古人云:“君子慎始,差之毫厘,谬之 千里。”任何一项工作和事业的推进,难的是“始终”,最可贵的也是“始终”。“有始有终”是成就任何事业必不可少的条件。唐太宗在执政之初,记取隋炀帝贪暴而亡的教训,比较认真地实行“偃武修文”、“戒奢以俭”等政策,为“贞观之治”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唐太宗也逐渐滋生了役民纵欲、骄奢享乐的思想,“虽忧人之言不绝于口,而乐身之事实切于心”。对这种变化,头脑清醒的魏征深感其危险,接连写出《十渐不克终疏》、《十思疏》,劝谏唐太宗,指出历来的统治者“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唐太宗察纳雅言,闻过即改,终于创造了了不起的“贞观之治”。尽管历代统治者对《十渐不克终疏》、《十思疏》称赞有加,对“贞观之治”推崇备至,但是在治理国家中极少有人能够做到“善始善终”。在“有始无终”的表象中,则贯穿着“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由此,人们更加感到“善始善终”的困难和可贵。  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共产党人,除了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私利,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执政观,因而从本质上说,党领导的人民政权能够跳出政权兴亡的历史周期律。但是,理论上的认识并不能自动转化为成功的实践。1942年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孔夫子提倡“再思”,韩愈也说“行成于思”,那是古代的事情。现在的事情,问题很复杂,有些事情甚至想三四回还不够。当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有些事情同样要反复地思考,反复地研究。应当说,我们党已经有了良好的执政之“始”,取得了骄人的执政业绩。但这一切都已经成为历史,不应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包袱,而应该成为追求更高目标和更大胜利的动力。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开辟新境界,努力创造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特别是共产党执政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着眼于实现党的伟大历史使命,江泽民同志郑重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且强调,“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慎始敬终,体现在各级领导干部的实际工作中,首要的就是要做到科学决策。领导者的根本任务是决策。决策的正确否,在很大程度上有时甚至是在根本上决定着工作和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领导干部要务必高度重视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决策的正确率。既要防止盲目拍板、急躁冒进,又要防止优柔寡断、丧失机遇。二者虽然表现各异,但殊途同归,结果都是祸国殃民,浪费国家和人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领导干部要做到科学决策,首先要力戒盲目随意和急躁冒进。这是一个特别突出和急迫的问题。这样的事例,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可以说是屡有出现。50年代末期的“大跃进”,导致了严重的浮夸风。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亟待调整、整顿。然而在“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却提出了要建立多少个大油田、大钢铁基地等过高的发展目标,结果欲速则不达,反而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干部,上项目办事情之前不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往往是先拍脑门上马,再拍胸脯保证,最后是拍屁股走人,留下的是一堆“半拉子工程”甚至“豆腐渣工程”,往往给国家和地方财政乃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领导干部要做到科学决策,还要防止优柔寡断,坐失良机。我们强调谨慎施政,绝不意味着要缩手缩脚、畏首畏尾,优柔寡断、丧失机遇。列宁同志曾经讲:当可以获得革命一举成功的机会出现在面前时,不去果断地抓住机会去夺取革命的胜利,那是只有傻子才会做出的事情。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时曾谈到,我们已经丧失了几次很好的发展机会,延误了发展的步伐,拉大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指出: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我们党全面分析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深入研究和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的大格局、大趋势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判断。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国际经济合作竞争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等等,既有挑战,更是新的巨大发展机遇。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认清形势,趋利避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领导干部要做到科学决策,既防止急躁冒进,又防止优柔寡断,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急躁冒进和优柔寡断虽是两个极端,但根源都是主观武断。主观武断的领导者往往是高高在上、官气十足,自以为比群众高明,工作中不调查、不研究、不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常常导致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江泽民同志强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而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正确。新的世纪,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领导干部都要破除“惟书”、“惟上”心理,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提高决策水平,努力提高执政本领,真正做到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稿件来源: 《“两个务必”教育读本》

(责任编辑:北冥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