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万圣节特惠时间:有爱就有痛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1:35:08
------------------------------------------------------------------------------------------------------------------------------ 有爱就有痛苦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1-9 12:07:00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舍卫城里有一位婆罗门居士,他所钟爱的独子死了,使他深受打击,因而丢下工作,茶不思饭不想,常常到他儿子的坟前思念悲泣,几乎就要崩溃了。  这天,这位婆罗门居士漫无目标地走着,正好来到祇树给孤独园,就进去拜见佛陀。  佛陀见他精神萎靡,魂不守舍的样子,便问他原因。  婆罗门居士将他失去爱子的事,悲伤地向佛陀诉说了。  佛陀听了,回答婆罗门居士说:  「正是这样啊,居士!如果有了爱,就跟着有忧、悲、恼、苦,愁戚、哭泣。」  「瞿昙!怎么这样说呢?瞿昙!你应当知道,如果有了爱,就有快乐啊!」  佛陀再三地说,婆罗门居士再三地反对,然后不满地离开了。  婆罗门居士走出祇树给孤独园,看到一群人正在路旁赌博,心想:赌博人大多比较聪明,我来请他们评评理。  结果,那群赌博的人都同意婆罗门居士的看法,认为如果有了爱,就有快乐。婆罗门居士听了很满意,点头离去。  这件事,在市井小民的茶余饭后里传开了,还传进王宫,到了波斯匿王的耳里。  波斯匿王也质疑佛陀的教说,就去问末利皇后。  末利皇后是虔诚的佛弟子,深知佛法,所以回答大王说:  「是啊,大王!正是这样啊,大王!如果有了爱,就跟着有忧、悲、恼、苦,愁戚、哭泣。」  「末利!当弟子的,一听到传言中老师怎么说,就附和了。沙门瞿昙是你的老师,所以你就跟着附和。」  「大王!不相信的话,你可以自己去问世尊啊,派人去也可以。」  于是,波斯匿王派一位名叫「那利鸯伽」的婆罗门,去问佛陀。  佛陀告诉那利鸯伽婆罗门说:  「那利鸯伽!我问你,如果有一个人,他的母亲去世了,或者父、兄、姊、妹去世了,是不是会哀伤崩溃呢?所以,可见得如果有了爱,就跟着有忧、悲、恼、苦,愁戚、哭泣。  从前,这舍卫城里有一对恩爱的新婚夫妻,只是不久后,夫家家道中落,为娘家所嫌弃。有一次,妻子回娘家,娘家的人逼她改嫁,丈夫知道了,不愿意妻子被夺,结果,丈夫杀了妻子,然后自杀殉情。那利鸯伽!从这件事也可以知道,如果有了爱,就跟着有忧、悲、恼、苦,愁戚、哭泣。」  那利鸯伽婆罗门将佛陀所说的,带回去禀报波斯匿王,证实了末利皇后的说法。  这时,末利皇后更进一步地为国王作了解说:  「大王!你爱你的儿将毘琉璃吗?」  「爱啊!」  「大王!如果毘琉璃有个三长两短,那你会怎样呢?」  「末利!如果毘琉璃有个三长两短,我会愁戚、哭泣、忧苦、烦恼、懊悔。」  「大王!所以,有知有见、全然正觉的世尊会说:『如果有了爱,就跟着有忧、悲、恼、苦,愁戚、哭泣。』  大王,同样的,你的爱臣尸利阿荼、爱女婆夷利、爱妃雨日盖,或者领土迦尸与憍萨罗有了无常变化,你也会愁戚、哭泣、忧苦、烦恼、懊悔的,由此更可以证明:『如果有了爱,就跟着有忧、悲、恼、苦,愁戚、哭泣。』  大王!你爱我吗?」  「爱啊!」  「一旦我有个三长两短的,大王会怎样?」  「末利!那我一定会愁戚、哭泣、忧苦、烦恼、懊悔。」  「大王!想想这些情况,就不难知道确实是『如果有了爱,就跟着有忧、悲、恼、苦,愁戚、哭泣』了。」  「太精彩了,末利!太不可思议了,末利!世尊智慧的洞察与所见,是多么地深彻啊!  来吧!末利!帮我把礼敬前净身用的水拿来。」  于是,波斯匿王起身,漱口、洗手脚,整理衣服,露出右肩,向佛陀所在的方向合掌行礼,然后三称「礼敬世尊」。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271.html)------------------------------------------------------------------------------------------------------------------------------
索达吉堪布:心恶,身边就会有恶魔推波助澜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2-1-9 13:55:00 
 
      我们务必要切记,心善的话,一切都会好;心如果不善,形象上做再多善事也不重要。

   关于心善一切都会好,汉地的《德育古鉴》中讲过一则故事:从前有个人叫元自实,他对缪材有恩,可缪材却忘恩负义,做出很对不起他的事情。元自实感到愤恨不平,天未亮就带着刀,准备要去杀死缪材。

  路上经过一座庵堂,庵主轩辕翁是位有道之士,很早就起来诵经。他见几百个奇形怪状的鬼跟着元自实,每个鬼的手中都持有刀斧,杀气腾腾,样子非常凶恶。没过多久,元自实又回来了,轩辕翁看到这次跟随他的,都是头上戴着金冠、身上佩有玉佩的神人,手持香花幡幢,露出祥和愉快的表情。

  轩辕翁深感讶异,就上前询问元自实原因。元自实说:“姓缪的忘恩负义,我正要前去杀他,但到了他家门口,我突然心想:他虽对不起我,但他妻子儿女却是无辜的,况且他还有老母在堂,我若杀了他,岂不是等于杀了他一家吗?因而于心不忍,念头一转,就回来了。”

  轩辕翁将刚才所见告诉了他,并恭喜道:“你的所作所为,神明都已知道了,你将来必定会有厚福!”元自实听了这番话,更加精进认真地行善,后来考取了功名,官做到宰相。而缪材却颓废身亡。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心若是特别恶,旁边就会有许多恶魔非人推波助澜;若是产生特别善妙的念头,比如普利一切众生的大悲心,对上师三宝的恭敬心、清净心、欢喜心,那不但自己过得快乐,周围气氛也会变成和谐。所以对这个道理,每个人务必要有一种认识。如果你的心能常常处于利他状态中,即使不看病、不吃药,四大也会十分调和;倘若时时产生强烈的害他心,那身体肯定不会健康,而且动不动就发脾气、摆脸色,让旁边的人也很不舒服。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在做一件善事之前,首先要详细观察自己的动机。如果动机是善,那不用问别人就可以去做。倘若是为了与人竞争,或者装模作样、贪图名誉,就必须认真加以纠正:能变成善心的话,便可以接着做;假如不论怎样也无法扭转,则还是延缓为好。《佛遗教经》亦云:“纵此心者,丧人善事。”所以,心态若没有调整好,表面上做的善法再大,也没有真正的功德。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284.html) ------------------------------------------------------------------------------------------------------------------------------净空法师说故事:教书堕十九层地狱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2-1-9 13:39:00   
  
 教书堕十九层地狱  对于佛的教诲,佛经里面的道理,修学的方法,果地上的境界,没有搞清楚,就免不了怀疑,甚至于不能接受,这些都是有原因的。总的原因,老师没有把你教好,没有尽到责任,『教不严,师之惰』。老师要是没有尽到责任,会堕十九层地狱,这个故事是从前李炳南老师常讲给我们听的。他说,从前有一位大夫(我们称医生为蒙古大夫),看的病人都死了,以后堕地狱,被阎王判堕十八层地狱。他天天喊冤枉:『我是好心,我的医术不行,我是误杀,不是有心杀的,不应该堕十八层地狱。』在那里又哭又闹又跳。跳的时候,听到下面有声音说:『老兄,你不要跳了,灰尘都落到我身上。』他想:『难道底下还有十九层吗?』他说:『是!我在十九层。』他问:『你是做什么的?』他回答说:『我是教书的。』教书误人子弟,比庸医杀人的罪还重,这不能不负责任。你没有教好,没有带好,决定脱不了关系。 但是亲近一个好老师,自己要是好学生,师资道合,才能成就。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学习的态度,遇到好老师,老师对他也没法子教,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你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真正好老师会全心全力指导你,这在佛门称为『法器』。你有条件接受圣贤大法,他不会舍弃你;他要是没有尽到责任,就要堕十九层地狱。如果做学生的不具备这个条件,老师就没有这个责任,他不会造这个罪业。所以,学生要找好老师,好老师也要找好学生,这个缘真是可遇不可求,强求不得。(节录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15-14-10)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278.html) ------------------------------------------------------------------------------------------------------------------------------ ------------------------------------------------------------------------------------------------------------------------------ 大安法师:往生到极乐世界后恶业最终会怎样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1-9 12:05:00
居士: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后,恶业种子不起现行,那这些恶业最终会怎么样呢?   法师:首先须了解何谓恶业。恶业是吾人虚妄心识鼓动身口意三业造作出来的,故知恶业乃缘生法,无有自性。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愿力所流现的法性土,阿弥陀佛曾发“国中无三恶道愿”,所以往生者虽有三恶道的恶业种子,但毕竟不起现行。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的实际果报。往生到极乐净土,便能得阿鞞跋致,显发实相的性德,便能忏除恶业的种子。诚如普贤行法云:“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造作五逆十恶重罪即将下阿鼻地狱的众生,临终遇善知识教令念佛,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证知一俟往生,所有罪业种子蒙佛菩萨教诲加持,便如熔炉片雪,得以消除,业尽情空,疾证佛果。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270.html)------------------------------------------------------------------------------------------------------------------------------ 大安法师: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1-6 11:23:00    
 【都言念佛是愚夫,得作愚夫亦已夫。龙树辩才还拙否,文殊智慧是虚无?主人底事凭居易,公据何人问大苏?寄语聪明宜念佛,阎君应不爱之乎。】                             —— 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第二句“得作愚夫亦已夫”,你真正能成为一个愚夫愚妇,就了不起了。孔子也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句话用在净土法门方面很贴切。净土法门有两种人最容易契入,第一种是上根利智之人,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他们知道,简单之法具有着大智慧,当下信受。所以净土法门是佛无问自说,向声闻人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说,在菩萨里面向文殊师利菩萨说。为什么?上根利智之人能当下担荷。    再有一种能够信受的人,再就是愚夫愚妇。“我什么都不懂,但是听说阿弥陀佛大慈大悲,能够救度我们,我就靠上你了,拉住你了,抓住不放了。”这就能解决问题,因为信根扎得很稳,这就是大智若愚。就怕那些不上不下的,对这个法门最难信。能读点书,能够讲点名相概念,但没有大智慧,同时他又不肯降低到愚夫愚妇去自我定位,所以才常常半吊子水咣当响,最后还不如愚夫愚妇。    清代有位居士,彭绍升居士,应该说在我们这类的人群当中,他属于上根利智的了。他的家族都是大官员,自己也考取了进士,对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都很通达。在信受了净土法门之后,他说了一句话,“从今以后我要到厨房、灶下去做愚夫愚妇,老实念佛。”    修净土法门,你只要老实下来,就能得到利益;如果一天到晚以躁妄心去打妄想,就得不到。    上一篇:大安法师:为何精力专注就昏沉,妄想多时却精神?
下一篇: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4280.html)------------------------------------------------------------------------------------------------------------------------------ 大安法师:王痴头往生极乐
 
 发布:修身心 []   日期:2011-12-22 14:51:00     
  
清末的时候,有一个很笨的人,笨到什么程度呢?生活不能自理,他有个老母亲给他料理生活。他老母亲去世之后,他整个的就没有办法,睡在一个破茅棚里面。大家看到他可怜,给他一点钱,他连钱都算不清楚,一文钱、两文钱,算不清楚,讲话也讲不清楚。基本上就是处在一个饥寒交迫,活不下去的情况。当时有个道士叫王道人,就怜悯他,可怜他,收留他做弟子,到道观里面去。就叫他王痴头,愚痴啊,愚痴到极点就叫王痴头,给他这个名字。每天就让他打扫卫生,到山上砍柴,传了他一个修行方法,就是念阿弥陀佛。晚上,让他一支香,一边拜一边念。这个王痴头开始连“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都念不清楚,念了前面两个字后面四个字念不清楚,后面两个字念清楚了,前面四个字念不清楚。就“南无阿弥陀佛”都念不全的,所以经过很长的时间训练,他把六个字念得像那么回事了。但是他烦恼重,一念就打瞌睡,就要睡觉。所以他的师父王道人等他睡觉时,就准备一根长竹竿,他要瞌睡了就敲他几下。“你已经愚痴到这个程度了,你还昏睡,赶紧修行!”就打他。他在师父的逼迫之下,白天干活,晚上就是磕头、念佛。就这样慢慢地、慢慢地他就念。这样念了三年。三年哪!有一天他师父看到他就想打他,这时候王痴头发话了,他说:“师父啊,你现在可打不得我了。”他说,“你枯坐了十八年都没有消息啊,如果你能像我这样修行,那早到西方去了。”还竟然教训他师父了。他师父觉得今天怎么回事啊?第二天,这个王痴头登上了山上的峰顶,面对西方,合掌,往生了。往生之后火化还烧出了几颗舍利子。这是一个这么愚钝的人,他的成就。他的成就就是愚不可及,他什么想法都没有,他就专,就是拜佛念佛,感通阿弥陀佛,他在山顶上合掌面西往生了,比他的师父高出很多。这叫愚不可及啊!所以我们念佛,为什么现在得不到消息,就是心不专,行不勤,这山望着那山高。念念佛又觉得听说哪个法门好啊,哪个修行方法又能马上开悟,哪个方法持个咒能够消很多业障,听说还能即身成佛,得这个神通,他一听这些心里就动摇。今天张三明天李四,帐帐不清,路路不了,所以他就修行几十年,一头雾水,没有消息。我们说,“心专则佛易感,行勤则业易精”,一定要把这个落实到我们的净业修持里面,这样就决定能蒙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加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万修万人去。 摘自大安法师《抚州讲彻悟禅师语录-3》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688.html)------------------------------------------------------------------------------------------------------------------------------放生天鹅时,天鹅哭了!万物皆有灵!请爱护生命!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1-3 8:22:00     
     成为高贵的人    要成为高贵的人非常简单,不是只有圣人或圣洁的人才能做到;只要让动物们自在地生活,我们只要做到这样,就已经很高贵了,立刻就很高贵。    所有的动物都会在心中称赞你,为你祈祷,你会更长寿,你的快乐会加倍,你的健康会更有保障,你的爱会不断扩展,然后你就成为一个伟大的众生了。 
    您见过天鹅流泪吗?右边的那只天鹅知道获救后感动得落泪了!万物皆有灵!    天鹅,被誉为神鸟,姿态优雅,性情温和,忠贞不二,灵性十足,自古以来都是纯真与善良的化身。也许您见过天鹅的优美身姿,但您见过天鹅流泪吗?我看到了!近在咫尺,非常清晰,就像珍珠一样!那是第二次放生天鹅,共有两只,纯白,壮健,从偷猎者到层层商贩已被倒手数次,辗转流落到我们手中。据说本来有三只,一只最大的已被饭店买去,成了人们的腹中餐。 两只天鹅每只都在25斤左右,尽管身陷囹吾,又经长途颠簸,但依然身姿优雅,精神和体力都很充足,一点不显困顿。它们的身躯被捆在编织袋中,无法动弹,但长长的脖子仍能伸转自如,摇曳生姿。而看我的眼神,非常安静柔和,没有半点恐惧和绝望,给人感觉就好像两个柔美的小姑娘,一片天真,温顺可爱,似乎知道我是来救她们脱困的!     驱车长途跋涉,来到一大型水库边,打开车门,开始为它们念诵放生仪轨。我们念仪轨一般都会找一安静地点,关掉手机,避免干扰,一气呵成,这次也不例外。念到“一心奉请,十方慈父,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一句时,鸟贩子小马凑我跟前小声说:“看,天鹅被你们念得流泪了”。我白他一眼,心说:“这小子,忽悠谁呢?”继续念,刚念两句,另一师兄大声喊:“是真的,天鹅真的流泪了”大家停止念诵,凑到跟前一看,果然,其中一只,眼中流出了眼泪,乳白色,泡沫状,整个眼睛都模糊住了。 那一刻,所有人都被震撼和感动!时空仿佛定格,人和天鹅都寂然无声,只有彼此间性灵的默默沟通。。。。仿佛离散经年的亲人,轮回之中,阔别多劫,因缘遇合,今又重逢!    无始劫中,我们曾经互为父母子女,曾经互为恋人夫妻,彼时也曾相偎相依,也曾情深意重。。。。。无奈轮回路险,我今幸得人身,安享福报,而他们却以沦落异类,任人宰割,然而形殊体不殊,昭昭佛性却从未有过丝毫改变!如果她们是您的娇妻,您还忍心对它们刀斧相加吗?如果她们是您的爱女,您还忍心把它们烹煮啖吃吗?无缘不聚,无债不来,别再让曾经的亲人受苦流泪,别再为自己造下无边罪业!世间万物,本是一体。停止杀戮,放生念佛吧!
    念完仪轨,为天鹅解开编织袋,亲手为她拭去眼泪,天鹅的唇吻前端有一圈黑边,后端鹅黄色,和一般的家鹅不同,摸上去软软的,她很配合,并未挣扎,再摸摸它的长颈,作为告别,然后抱起她扔进水库。水面已结冰,天鹅伸展翅膀很稳的落在冰面上,回到熟悉的环境,她显得很兴奋,但并不著急逃走,而是慢慢踱著方步超深处走去,一边走一边回头望,似乎在等另一只。
    赶紧放了第二只,也是慢慢腾腾朝同一个方向走去。天鹅不急我们却有点急了,一位师兄忍不住朝她们身后扔了一粒土块,可这两位大小姐还是一步三回头,不慌不忙。大约三分钟后,两只天鹅以走出十几米远,逐渐会合,前面一只开始慢跑,然后逐渐加速,冲刺几步后,突然腾空而起!后面一只也紧跟著振翅高飞,越飞越高,直上云霄!
    我们先是愣住,接著忍不住兴奋得大跳大叫,两只天鹅似乎也不愿就此离去,在我们头上几百米的空中一边盘旋转圈,一边大声鸣叫,声音高亢明亮,充满喜悦,十分动听,好像在回应我们!那一刻忽然很羡慕她们,真想能和她们一样,翱翔天外,飞越万里。。。。。盘旋了大约十分钟,两只天鹅在空中越来越小,逐渐远去。。。。。。    无比欣喜这一世的因缘际会能救她们于屠刀之下!无限祝福她们永不再遭遇笼网毒害,天高任鸟飞!无比希望她们享尽天年,命终之后,皆能往生极乐世界!更充满期待能与她们在极乐世界重逢,花开见佛,证无生忍,乘愿再来,共利众生!或许有的师兄会因为天鹅是国家保护动物,而质疑我们的做法,认为我们应该举报,交由公-安或林业部门处理。我在网上发布“无辜的獾”一文后,就有这样的跟帖,对此我只想说以下几点:
一、我们放生多年,与相关职能部门和形形色色的野生动物贩子都打过交道。您能想到的,人家N年以前就想到了,但为什么这种情况屡禁不止?这里面情况很复杂,水也很深,您的想法不错,都是出自善意,但在现实生活和实际操作中,我只能说“很傻很天真”!二、对物命来说,“救命才是硬道理”!按照您的想法和程序去做时,那些物命早已落入饕饕者口腹多时了。种种质疑、种种理论、种种常识在即将被杀的生命面前都是那么苍白无力,毫无意义!放生就是当下第一念慈悲心,其他第二念、第三念都已是妄念!多年经验,早已证明,最直接最有效的救命办法,只能是放生!!三、我认识的某开发商,有事请托某领导,三番五次请吃饭都不出来。后来和某大酒店联系弄来只活天鹅,领导听说有天鹅肉吃,才来了兴趣,答应赴宴。一只天鹅做好大概一万元左右,那顿饭花了两万多。请托的事当然也水到渠成。这种事,天天发生,在所多有,所以,列位看官,不是我们哪天来了兴致才放放天鹅,多数时候你有钱也救不到!我们所放的不过是九牛一毛,多数美丽优雅如仙子的天鹅早已被残杀、去毛、红烧、清炖!能落入放生人手中的只是极其幸运的一丁点!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 。天地平等生发万物,而人为万物之灵。六道众生,只有人道和畜生道众生在同一空间显现,在同一世界共存!作为天地的长子,我们没有尽到责任与所有兄弟姊妹友好相处,和谐共存,而是在时时刻刻恃强凌弱,对她们任意虐待屠戮!    人类,应该是世间万物的兄长和守护神,而不是暴君和终结者!永远忘不了那只天鹅眼中的泪水,晶莹圆润,凄美而又温暖,就像珍珠一样!我会尽毕生之力去保护她们,保护一切弱小无助的生命,就像保护自己的母亲和孩子一样!美丽的天鹅,不要再哭泣!——龙树初发心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3932.html)------------------------------------------------------------------------------------------------------------------------------ 索达吉堪布:幸福美满的背后隐藏着虚妄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1-12 16:04:00     
 
        天界中的太阳天子、月亮天子,因为前世做了很多善事而转为天人,他们发出的万丈光芒可普照一切世界。明朝一如法师等撰著的《三藏法数》中也专门讲过,通过布施、持戒、行持善法,可转生为太阳天子和月亮天子。他们的身体自然发光,照耀整个宫殿,宫殿的光芒反射到水晶或火晶的基底[原注:月亮由水晶构成,会让人感到清凉;太阳由火晶构成,有发热的作用。]上,依此而遣除整个世间的黑暗。(当然,这不是我们肉眼的境界,下界众生看不到上界的威光。)         《阿含经》和《毗奈耶经》中还说,他们的寿命相当长。可是福报用尽之后,他们也有死亡的时候,死后甚至会转生到暗无天日之处,变成海底的水生动物、岛屿夹缝里的动物,伸手不见五指,长年累月住在黑暗中。与自己前世能照亮世间相比,如今漆黑一片有天壤之别,这样一来,自然会对轮回生起厌离心。    同样,当今社会上,有些吸引成千上万个人的大明星、大歌星,舞跳得特别好,歌唱得极为动听,财富多得令人羡慕,不过这并不值得骄傲,轮回是无常的,这一辈子这么威风,下一辈子也可能会变成乞丐或盲人。        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说:“如梦富足醒时无。”就像梦中的财富一样,醒来后什么都没有了,“是故三界诸有情,莫贪有乐修菩提。”因此,最好不要贪执虚幻不实的三界圆满,而应一心一意地修持菩提。     大家要明白,所谓的幸福圆满,背后隐藏着虚妄,就像纸老虎一样,表面上特别厉害,实际上都是假的。如果通达了这个道理,修行一定会成功。否则,对色声香味的执著非常牢固,在此基础上想修持大法,不会有什么成果。这方面要用自己的智慧来观察。【摘自《亲友书讲记》】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613.html)------------------------------------------------------------------------------------------------------------------------------大安法师:有虚伪心,修行永远得不到利益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1-2 8:45:00  
我们这个世间众生修行的一个普遍的现象,不真诚,虚伪。虚伪是凡夫众生都具有的。所以修行一定要有真实心。 《观经》讲发三种心,就能往生,首先就讲至诚心的问题。善导大师对至诚心有一个很详细的诠释:就是一切众生修行,一定要身、口、意三业所修的,无论是读诵经典的知见,还是一门深入的行持,都要从真实心里面去做。厌离娑婆,一定要身也表示厌离,口也表示厌离,意也表示厌离,真实地去厌离。不得外显贤善精进之相,外面表现他很善,很有德能,很精进修行的样子。但里面是怀着虚假、欺骗的心理,充满着贪欲,充满着瞋恨,充满着邪伪,奸诈百端,充满着奸诈。修行人直心是道场,而他整个的就是用机心,用机心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觉得他多么厉害,多么会玩手段,奸诈百端啊!这种贪瞋邪伪的恶心,你还很难去化解他。刚愎自用。所表现的就是虽能修点善法,但里面却夹杂着贪瞋邪伪的毒,这就叫“杂毒之善”。 杂毒之善是不能有效果的,甚至会产生很负面的作用。就好像这一杯饮料,本来是很好,但掺杂着一些敌敌畏在里面,你还敢喝吗?所以这杂毒之善又叫虚假之心,跟真实之心就离得很远了,不真实。如果他不真实,他用这杂毒之善的心去修行,纵然他修行非常精进,日夜十二个时辰都如救头燃的修行,他能不能生到净土呢?“此必不可也”。善导大师给他一个绝对不可能。为什么?因为我们念的这个名号,以及要求生的西方极乐世界,全体是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行菩萨行的时候,从他真实心里面所流现出来的。法藏菩萨在他无量劫的修行当中,他身、口、意三业所修的行持,乃至一念一刹那之间,都是从真实心里面出来的。所以他所施设的净土、建立的名号、给予的功德利益都是真实的。我们讲感应,你真实才能感应真实,虚假不能跟真实感通啊!所以为什么我们这个愿往生的心一定要真实,因为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净土的大愿是真实的,我们也一定要用真实愿往生的心跟阿弥陀佛真实摄受的愿来呼应。你不能用求人天福报的心去感通的。所以一定要真实。这一点确实也是我们的病根,我们修行佛法得不到利益,就是因为我们内心充满了机心、奸诈。这也是娑婆世界众生的常态。 《法华经》里面剖析娑婆世界众生,有几句话:“人多弊恶”,这个世界众生大部分都很弊恶,心性陋劣,不持戒,具有恶的倾向,怀增上慢,贡高我慢,功德浅薄,自己的福德智慧都很浅薄,但是还认为自己了不起。“瞋浊谄曲”,充满着瞋恨的心,对一些事情非常谄媚,内心非常弯曲,见到自己的上司什么的就像巴儿狗一样的,见到下属就非常盛气凌人,怀着谄曲的心。再就是“心不实故”,内心不真实。所以为什么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处得那么辛苦,那么矛盾无常。你看一个个都戴着虚假的人格面具,有几个能够真心交流的呢?十句话都很难相信他其中的一两句话,你看人就活在这种自欺欺人的颠倒里面。所以我们中国文化现在才体会到孔子为什么特别强调“诚”,就是对我们的虚假而施设的一个药方啊。一定要真诚,你有真诚才有智慧。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遥想当年菩萨戒在开始的时候,昙无谶尊者过来,他是一位戒律非常通达的大德。当时有一位道进比丘想向昙无谶尊者求菩萨戒,昙无谶尊者就说了句话:你们这个地方的人,心多谄曲,又无刚节,难道还有求菩萨戒的人吗?就这样说。道进比丘听到这话当下生起大惭愧心,他自己就忏悔,向弥勒菩萨求忏悔,最后他真的感得了菩萨戒戒体。一感得之后他就去找昙无谶尊者,昙无谶尊者一看到他,马上起身去迎候他了,说:你不简单啊,你已经得菩萨戒戒体了。由此可以看到,这样的毛病是很深重的,以至于真谛三藏想把菩萨戒的律藏传到中国都传不过来,律藏一上船,船就往下沉。所以如果我们修行人不能扭转这种虚伪的心,修行就永远得不到利益。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3824.html)------------------------------------------------------------------------------------------------------------------------------

------------------------------------------------------------------------------------------------------------------------------

谁有资格「酒肉穿肠过」

徐足之

。。。。

延寿大师对出家众说,“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若饮酒如屎尿相似,便可饮酒;若见端正男女如死尸相似,便可行淫;若见己财如粪土相似,便可偷盗。” 原来可以“行世间逆顺事”的,唯有法身菩萨!执“空”理而费“有”事,自宋至今,这样的修行人仍然存在。修行人如不得明师指引,必是盲修瞎练。不但无功,反而增过 。

永明延寿禅师是这么说的:“深嗟末世诳说一禅,只学虚头,全无实解,步步行有,口口谈空,自不责业力所牵,更教人拨无因果,便说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生遭王法,死堕阿鼻,受得地狱业消,又入畜生饿鬼,百千万劫无有出期。除非一念回光,立即翻邪为正;若不自忏自悔自修,诸佛出来也无救尔处!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若饮酒如屎尿相似,便可饮酒;若见端正男女如死尸相似,便可行淫;若见己财如粪土相似,便可偷盗。饶尔炼得至此田地,亦未可顺汝意在!直待证无量圣身,始可行世间逆顺事。

永明延寿禅师说:“千经所说,万论所陈,若不去淫,断一切清净种;若不去酒,断一切智慧种;若不去盗,断一切福德种;若不去肉,断一切慈悲种。三世诸佛同口敷宣,天下禅宗一音演畅,如何后学略不听从,自毁正因反行魔说!只为宿薰业种,生遇邪师,善力易消,恶根难拔。岂不见古圣道:见一魔事如万箭攒心,闻一魔声如千锥劄耳,速须远离,不可见闻。各自究心,慎莫容易。久立珍重!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600.html)

------------------------------------------------------------------------------------------------------------------------------------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入魔道。  ———济公活佛。

(我们是不是自己觉得自己就是一活佛呢?)

-----------------------------------------------------------------------------------------------------------------------------------

------------------------------------------------------------------------------------------------------------------------------------


大安法师:只要有了信愿持名,就一定能往生吗?
 
 发布:清凉雨 []   日期:2011-12-29 18:32:00                              居士:如何正确理解和实践“信愿行”?只要有了信愿持名,就一定能往生吗?    法师:往生的条件是信愿行三资粮,这三者是有机的整体,由信启愿,由愿导行,由行落实信愿。   信要深,深信极乐世界的真实存在,深信阿弥陀佛具有救度我等凡夫的威神愿力,虽然我们烦恼厚重,但不会障碍阿弥陀佛的救度。深信我与阿弥陀佛同体,阿弥陀佛悲心不舍任一众生,当然也不会遗弃我这个苦恼的浪子。   愿要切,深心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以般若正观觑破世间的幻相,一心系念极乐妙严,净业行持中有烦恼习气是正常的。凡夫的心都是不清净的,在烦恼的中间只要信愿持名,就好像在水火二河中有一条四五寸宽的白道(所谓贪欲如水,嗔恨似火),走在执持名号的白道上,就能得到释迦、弥陀两土世尊的加持,能令我们从娑婆此岸到达极乐的彼岸。   因为这是阿弥陀佛对十方众生庄重的承诺,是阿弥陀佛十劫以来成就的大愿,惠以众生的真实大利。我们同阿弥陀佛有着一个神圣的协约。我等众生只要信愿持名,阿弥陀佛决定度脱我等到极乐世界。   换言之,阿弥陀佛只要我们“南无”,即全身心交托,这“南无”(归命)就含摄信愿持名。阿弥陀佛就帮我们解决一切问题。信愿能感通弥陀大悲愿海,持名顺应弥陀因地“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的愿心,证知我们只要信愿持名就能往生!无须其他任何条件,我们应随顺佛语,生如是决定信心。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3466.html)------------------------------------------------------------------------------------------------------------------------------ 大安法师:持戒念佛,本是一门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1-7 19:52:00  
原  文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若以持名为径,学律为纡,既违顾命诚言①,宁成念佛三昧?多缠障垢,净土岂生?夫如海无涯,岂不广大?保任解脱,岂不简易?故一心念佛者,必思止恶防非;专精律学者,方能决定往生。而一心念佛,现在绍隆僧宝,临终上品上生。法门之妙,孰过于此!只一大事,何得乖张,取笑识者?                        ——蕅益大师《重治毗尼事义集要》注 释  ①顾命:言临将死去,回顾而为语。喻指释尊临涅槃时的教示。 译 文  持戒与念佛,本来就是一门。净心持戒为因,净土庄严为果。若以持名念佛为捷径,修学戒律为纡曲,既有违释尊临涅槃时留下的以戒为师的顾命诚言,又如何能成就念佛三昧呢?业障尘垢重重缠缚,净土岂能得生?戒律如同大海无有边际,岂不是法门广大?持戒就能保任解脱烦恼,岂不简易?所以一心念佛者,必定思惟止恶防非;而专精于戒律者,方能决定往生净土。而一心念佛,现世则绍继兴隆僧宝,临终上品上生。修持法门之妙,还有哪一种能超过持戒念佛的呢!只此一大事,怎么能在其中强做分离,而贻笑于有见识者呢?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102.html)------------------------------------------------------------------------------------------------------------------------------ 大安法师:哪怕吃亏上当也要真诚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2-31 9:31:00   
 
居士:学佛和做人贵在“真诚”二字,可是怎样才能算真诚呢?    法师:做人要有真诚心,如果带着虚伪的心来做人做事,就很难长久,迟早他人会发现。没有人愿意和虚伪的人打交道。孔子了达众生虚情假意的劣根性,所以提出的修身八条目中就有“诚意”一条。真诚方可参赞天地之化育,不诚无物。 学佛更是要有真诚心,至诚才能感通!正直心、质朴心、真诚心才能够趋近于道,与道相应;而谄曲心、虚伪心都离道甚远。挟带虚假心修行一辈子,也终归是“泥牛入海无消息”。尤其是净土法门,是靠感应道交得佛力加持带业往生的,如果这一念求往生的心不真诚,就不能感通佛力。阿弥陀佛的法身遍一切处,愿力是真诚心流现出来的,我们也得要用真诚心去感通。所以我们一定要真诚。 但是要做到真诚很难。在我们众生的阿赖耶识里面,虚假的种子太多了,有时不经意的时候,就会打妄语,就有自欺欺人的倾向,所以我们要对治自己的烦恼。要把真诚的德行作为目的价值,而不是以工具价值去对待。比如现在国人讲道德,常常是把道德作为工具、手段去讲,你真诚,就能得到什么利益。如果是为了教化中下根器的人,作方便劝导是可以的。但对真诚的目的价值,也得高扬出来,无论得不得到利益,我们都要真诚,真诚有超越利益的目的价值。净业行人在世间,得树立真诚的风范,哪怕吃亏上当也要真诚,“至诚就能感通”。吃亏上当一辈子,最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捡了一个大便宜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3634.html)------------------------------------------------------------------------------------------------------------------------------ 大安法师:四十八大愿对凡夫众生的意义所在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2-29 13:46:00    
 
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我们还能够在这里静下心来,聆听四十八大愿,讨论四十八大愿缘起、性相、因果、境界,这都是我们在座的诸位多生多劫善根深厚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对于佛菩萨的境界,一种超然的存在,尤其是佛心,佛的愿心,这些都不是我们地球文化所认知的对象,也不是靠我们的逻辑思维所能揣摩和研究得出来的。这桩法界大不可思议的事情,经由释迦牟尼佛向我们传达,才让我们知道了这回事。但我们凡夫要从内心真正有所领悟,能够相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在座的诸位,都读过四十八大愿,甚至有的人都能背下来。但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对四十八大愿到底了解多少,有怎样的信心?有时候常常感觉到,它就像油和水的关系。浮在水面上的油,很难入到我们的内心去。这就涉及到我们的认知具有与生俱来的局限性。五蕴的业报身,使我们的眼界狭隘;业障深重,所以清净、慈悲、平等的甘露妙法很难渗透到内心。 在《庄子·逍遥游》里谈到“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是一个认知上的问题。何以“小知”不知道“大知”呢?有鲲鹏,它水击三千里。“垂翅”,翅膀垂下来,“若垂天之云”,借助风可以一飞到九万里遥远的地方。而对于在蓬篙之间跳跃的那些小鸟、小寒蝉来说,它们无法理解鲲鹏的志向,“你看我在这蓬篙里面飞翔,我多么的满足呀,多么的快乐呀。你飞得那么远去干嘛?有什么值得你追求的吗?”他不理解。 “小年不及大年”,寿命短暂的不理解寿命长的状态。晨生暮死的菌类,不了解初一、十五的不同。一只春生夏死的昆虫,它不知道冬天的境界。一个井底之蛙,不能想象浩瀚的大海。 所以我们在凡夫的见闻觉知当中,对一个超然的存在是非常隔膜、生疏的。即便听了以后,也是听而不闻,入不到内心去。我们在读诵四十八大愿的时候,是不是有这种感觉呢?有时候好像能够读进去一点,有时候觉得整个是一个不可琢磨的东西,就像一个孩童站在海岸上眺望大海,看不到边际,水天一色,莫名其妙。当我们有一个我能看和所看的时候,我们怎么样也契入不进去。然而当我们是这个大海的一滴水的时候,当我们就是整个大海的时候,我们才可能默契于心,否则真的是不得其门而入。 而四十八大愿又正是净土宗的核心,是西方极乐世界建构的蓝图,是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心、大平等心、大智慧心、大善巧方便的高度的结晶,是直接针对苦难的众生救度的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如果一个念佛人,不能了解四十八大愿,应该说他对于念佛法门还没有登堂,更免谈入室。所以四十八大愿我们需要反复的去研讨,去思维,去领悟,把它作为我们建构信愿的一个重要的下手之处。这个下手之处就是在最核心的地方着手,在木板最厚的地方钻孔。这个孔钻通了,弥陀的悲心、净光就透现出来了。我们跟悲愿光明就能够沟通,就能产生清净的信心。所以它对于我们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3429.html)------------------------------------------------------------------------------------------------------------------------------
大安法师:对净土宗见地的方便开示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2-29 13:49:00  
 
居士:请问法师!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见地、修证、行愿是修行的整个过程吗?如何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法师:净土宗也讲见地的,各宗各派都有见地的问题。见地就是我们的知见所能到达的一个地步。    我们对净土法门事理因果的了解所引发的信愿,就是净土宗的见地。没有这种见地是很难产生信心的,是很难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心。如果没有深刻理解娑婆世界的苦、空、无常、无我的本质,没有了知西方极乐世界就在我们一念心性当  中完整具足,没有明知涅槃的常乐我净的事相上的表达,没有对真空妙有的中道智慧的把握,没有有这些见地,是不可能产生真正的信愿的。没有这些见地你的信根就很难建立。没有信根就不会有力量,于是就会怀疑,就会动摇。所以净土宗是非常重视见地的,见地就是信愿,而能否往生的关键取决于信愿。见地、修证与行愿是密不可分的。你见地到什么程度,也就是你信到什么程度,你的愿才能恳切到那个程度,你执持名号的功夫才能到达那个程度,这就是净土宗修因证果的完整表达。    然而净土法门见地的建立,主要是仰信佛语。比如,能确信释尊所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  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并依信愿,执持名号,即是以佛知见为己知见。老实持名念佛就是佛的第一弟子。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念兹在兹。要把我们所见闻觉知的一切境界都作为往生净土的增上缘。一切逆的境界,能成就我们厌离的心;能让我们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向往的心;能增强我们对阿弥陀佛欣慕的心。顺境逆境界都是成办我们往生的好境界。念佛人乃人中妙好人,斯语不虚。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3430.html)------------------------------------------------------------------------------------------------------------------------------ 大安法师:临终三大要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2-26 16:16:00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随业流转。今既得闻如来普度众生之净土法门,固当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资粮,以期免生死轮回之幻苦,证涅槃常住之真乐。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言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果能依此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住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渐渐进修,必至圆成佛果而后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属助念之力。能如是行,于父母,则为真孝;于兄弟、姊妹,则为真弟;于儿女,则为真慈;于朋友、于平人,则为真义真惠。以此培自己之净因,启同人之信向,久而久之,何难相习成风乎哉!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  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皆为障碍,致受祸害,以故不应生一念系恋之心。须知自己一念真性,本无有死。所言死者,乃舍此身而又受别种之身耳。若不念佛,则随善恶业力,复受生于善恶道中(善道即人、天,恶道即畜生、饿鬼、地狱。修罗则亦名善道,亦名恶道,以彼修因感果,均皆善恶夹杂故也)。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志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且莫疑我系业力凡夫,何能以少时念佛,便可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当知佛大慈悲,即十恶五逆之极重罪人,临终地狱之相已现,若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此种人念此几句,尚得往生,又何得以业力重,念佛数少,而生疑乎?须知吾人本具真性,与佛无二,但以惑业深重,不得受用。今既归命于佛,如子就父,乃是还我本有家乡,岂是分外之事。又,佛昔发愿: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故一切众生,临终发志诚心,念佛求生西方者,无一不垂慈接引也。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况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是至极快意之事,当生欢喜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慈悲,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如此委曲宛转开导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此系为病人所开导者。至于自己所应尽孝致诚者,亦唯在此。切不可随顺俗情,求神问医。大命将尽,鬼神医药,岂能令其不死乎?既役情于此种无益之事,则于念佛一事,便纷其诚恳,而莫由感通矣。许多人于父母临终,不惜资财,请许多医生来看,此名卖孝,欲世人称我于父母为能尽孝。不知其天地鬼神,实鉴其心。故凡于父母丧葬等事过于张罗者,不有天灾,必有人祸。为人子者,宜注重于亲之神识得所,彼世俗所称颂,固不值明眼人一哂,况极意邀求,以实罹不孝之大咎乎?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  前已开导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绝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继长念,即向来以念佛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以故家中眷属,同应发孝顺慈悲之心,为其助念佛号。若病尚未至将终,当分班念。应分三班,每班限定几人。头班出声念,二三班默持。念一点钟,二班接念,头班、三班默持。若有小事,当于默持时办,值班时,断断不可走去。二班念毕,三班接念,终而复始。念一点钟,歇两点钟,纵经昼夜,亦不甚辛苦。须知肯助人净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报。且莫说是为父母尽孝应如是,即为平人,亦培自己福田,长自己善根,实为自利之道,不徒为人而已。成就一人往生净土,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议。三班相续,佛声不断。病人力能念,则随之小声念,不能念,则摄耳谛听,心无二念,自可与佛相应矣。念佛声不可太高,高则伤气,难以持久;亦不可太低,以致病人听不明白。不可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则病人不能随,即听亦难明了;太慢则气接不上,亦难得益。须不高不低,不缓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令病者字字句句,入耳经心,斯易得力。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又宜念四字佛号。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家中眷属如此念,外请善友亦如此念,人多人少均如此念。不可一起念,歇歇又念,致令病人佛念间断。若值饭时,当换班吃,勿断佛声。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念三点钟,然后歇气,以便料理安置等事。当念佛时,不得令亲友来病人前问讯谕慰。既感情来看,当随念佛若干时,是为真实情爱,有益于病人。若用世间俗情,直是推人下海,其情虽可感,其事甚可痛。全在主事者明道理,预令人说之,免致有碍面情,及贻害病人,由分心而不得往生耳。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  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可洗澡、换衣或移寝处。任彼如何坐卧,只可顺彼之势,不可稍有移动;亦不可对之生悲感相,或至哭泣。以此时身不自主,一动则手足身体,均受拗折扭挒之痛,痛则瞋心生而佛念息。随瞋心去,多堕毒类,可怖之至。若见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佛念便息矣。随情爱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脱。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于一心念佛;所最贻害者,莫过于妄动哭泣。若或妄动哭泣,致生瞋恨及情爱心,则欲生西方,万无有一矣。又,人之将死,热气自下至上者,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为堕落相。故有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之说。然果大家至诚助念,自可直下往生西方,切不可屡屡探之,以致神识未离,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烦痛,致不得往生。此之罪过,实为无量无边。愿诸亲友,各各恳切念佛,不须探彼热气,后冷于何处也。为人子者,于此留心,乃为真孝。若依世间种种俗情,即是不惜推亲以下苦海,为邀一般无知无识者,群相称赞其能尽孝也。此孝与罗刹女之爱正同。经云:罗刹女食人,曰:我爱汝,故食汝。彼无知之人之行孝也,令亲失乐而得苦,岂不与罗刹女之爱人相同乎?吾作此语,非不近人情,欲人各于实际上讲求,必期亡者往生,存者得福,以遂孝子贤孙亲爱之一片血诚,不觉其言之有似激烈也。真爱亲者,必能谅之。  顶圣眼天生等者,谓人气已断,通身冷透,唯头顶独热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眼天生者,若眼及额颅处独热,则生天道;心处独热,则生人道;肚腹独热,则生饿鬼道;膝盖独热,则生畜生道;脚板独热,则生地狱道。此由人在生时,所造善恶二业,至此感现如是,非可以势力假为也。是时若病人能志诚念佛,再加眷属善友助念之力,决定可以带业往生,超凡入圣耳。不须专事探试征验,以致误事也。至嘱至祷!  ——印光《印光法师文钞》【按】  临终助念,关涉往生之大事,吾人当谨遵印祖开导而行。仔细周全,竭尽全力,帮助一众生往生即成就一众生成佛,可不勉哉!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3113.html)------------------------------------------------------------------------------------------------------------------------------ 大安法师:六字真经堪读诵,谁言名字假非因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2-23 14:00:00  
 
    【六字真经堪读诵,谁言名字假非因。即名显体方称妙,托境观心易入真。蜾蠃祝儿终肖父。蛣蜣丸粪亦遗尘。劝君早发西归愿,臭秽何容恋此身。】                                 ——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南无阿弥陀佛”是六字真经,有时候称为六字大经王。一切大、小乘经典都是对六字的注解,大、小乘一切行门都是从六字流出。六字就是实相,就是法界,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心。所以我们就应该至诚恳切地去读诵这六字真经。这六字里面包含的义理、境界非常深邃,如果我们不了解的话,就可能会轻视,轻忽。有人就说:“这六个字不就是一个名字、名号嘛!这个名字从唯识的角度来说,它是假的。我们宗门下说名字是指向真理(月亮)的手指,是工具。要借助这个文字的手指,指向那个实相的月,所以这个名字的假法,不是成佛的真因。”从通途的教理来看,他质疑得不错。     但是净土法门在这个名字和实相方面,却有一个深刻的辩证关系。“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的名字,它就是实相的音声化,不是一个假法。借这个名字就能显示法性之体,就是一真法界的全体大用。这一点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和盘托出。“称如来名”,这个如来名是实相身,也是为物身。实相身,就是一切实相的功德都在名号里面。既然是实相的显现,你念这个名号,实相的功德就会显现。同时在这个名号当中,阿弥陀佛把度化众生的一切方法、光明、善巧都融进去了。所以这句名号就大不可思议,叫妙音——实相的音。称念这个名号就能显现法性之体,就能把阿弥陀佛的全体功德彰显出来,这就叫妙。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境界,也不是一般的境界,它是从阿弥陀佛的愿心显现出来的。全体的境界就是涅槃常、乐、我、净的表达。所以观察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是观察实相的心,西方极乐世界真如法界的这种功德,你去观察,就是以真如熏无明,就能打开我们被烦恼、执著所禁锢的如来藏性。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791.html)------------------------------------------------------------------------------------------------------------------------------ 大安法师:一切境缘,正好念佛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2-23 13:58:00  原  文   《弥陀经》言:若人念佛,临命终时,必生彼国。又《观经》言:念佛之人,生彼国者,莲分九品。盖此念佛法门,不论男女僧俗,不论贵贱贤愚,但一心不乱,随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间无有一人不堪念佛。若人富贵,受用现成,正好念佛;若人贫穷,家小累少,正好念佛;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念佛;若人子逆,免生恩爱,正好念佛;若人无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无常,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光景无多,正好念佛;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若人处闲,心无事扰,正好念佛;若人处忙,忙里偷闲,正好念佛;若人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若人聪明,通晓净土,正好念佛;若人愚鲁,别无所能,正好念佛;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道,悟须佛证,正好念佛;普劝诸人,火急念佛。九品往生,华开见佛。见佛闻法,究竟成佛。始知自心,本来是佛。                                  ——莲池《云栖法汇》 译 文  《佛说阿弥陀经》言:若人信愿持名,临命终时,必定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言:念佛之人,往生极乐世界,分为九品莲华。只因念佛法门,不论富贵、贫贱、贤良、愚痴,只要信愿持名,一心不乱,随其念佛功夫行持的大小,悉可获得九品往生。  如此看来,世间各色人等都堪可念佛:若人富贵,种种资生受用现成享受,正好念佛;若人贫穷,家小拖累少,正好念佛;若人有儿子,祖宗祭祀得以托靠,正好念佛;若人没有儿子,一身孤单自由,正好念佛;若人的儿子孝顺,安然享受供养,正好念佛;若人的儿子背逆,由此免生恩爱,正好念佛;若人无病,趁着身体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死亡,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寿命光景无多,正好念佛;若人年轻少壮,精神清爽利落,正好念佛;若人处身闲暇,心中无事干扰,正好念佛;若人处事忙碌,忙中挤出闲暇,正好念佛;若人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若人在家,深知家是火宅,正好念佛;若人聪明,通晓净土教理,正好念佛;若人愚笨迟钝,一无所能,正好念佛;若人奉持戒律,戒律是佛所制,正好念佛;若人读诵佛经,经是佛所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道,悟道须佛印证,正好念佛。普劝一切人等,十万火急念佛。九品往生极乐世界,莲华开敷亲见阿弥陀佛,见佛闻法,究竟成佛。伊时始知自心,本来是佛。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790.html)------------------------------------------------------------------------------------------------------------------------------  印光大师:汪含章夫人往生记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2-22 10:42:00  
道之在人,如水之在地,无处不有,苟不加穿凿之功,则其水决难发现。众生心性,与佛无二,由无明锢蔽,致佛性功德,莫由显现。故华严经云,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如来一代所说,皆为对治妄想执着之法药,而念佛求生净土一法,尤为圆顿直捷,以其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自法流震旦,一切四众,由念佛而往生西方,彻证本具佛性,以圆成觉道者,不知有几千万亿也。汪含章夫人者,江易园居士之德配1也,宿根深厚,赋性淑贤,其事父母,奉翁姑,相夫教子,律己持家,皆足为闺阁法。而且居心仁慈,故于惠施贫乏,救放生命,每每行之。此诸善举,悉由勤俭而得,使其好逸妄费,将有自顾不暇之虑,况能济人利物乎哉。易园多年职任教育,唯欲培植真正人才,不惜心力,为之讲授,积劳成疾,于民国八年,卧病不起,医药罔效,势甚危险,有友人以息心念佛相劝,渐获痊愈。既又遍阅佛经,方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不可思议之事,且悲昔之不知,幸今之得闻也。于是劝其父母,与其夫人,并及儿女,同修净业。由是夫人虔持佛号,兼诵弥陀普门大悲等经咒,决志求生西方。去岁十月有疾,当痛苦时,辄发大愿,愿速往生,见佛闻法,证无生忍之后,乘佛慈力,回入娑婆,度苦众生,心极恳切。月晦2之夕,语侍疾者,楼上佛堂,木鱼声甚清亮,屋床壁间,皆金字经,光明照耀,汝曾见闻与否。又三日前,其姑梦金光满室,光中菩萨,不计其数,意谓其媳之病,当速痊愈。须知此皆净业纯熟,净境现前之象。至次日十一月朔3未时4,结跏趺坐,念佛而逝。逝后神色端严,了无死相,通身悉冷,头顶犹温。先时两腿肿胀,不能动屈,及至将逝,遂如平时,故得跏趺而逝,如入禅定也。易园率其儿女,并诸道友,至诚念佛,助其往生,过五句钟,方始安置。设祭待客,概不动荤,村人欲送公祭5者,易园止之,令每日来一班人,念佛一期,约二句钟。一则免人虚费,二则实益亡人,三则曲引诸人,同种善根,四则冀开风气,普播佛恩,实为丧事最善新例,凡有信心者,各当依行焉。殡殓6之后,易园以书寄普陀法雨寺,并汇百圆,祈光相宜7为作佛事,以祈未往生则即得往生,已往生则高升莲品。光令念佛堂十六人,打一佛七,又为开示念佛法门之利益,与易园居士之真诚,诸师闻之,悉皆竭诚尽敬。至三七日,其姑祝曰,媳逝多日,生西也未,愿托梦见告,以慰我心。是夜其子有朋,梦信报纷至,乃取一信,往楼上佛堂看。见佛堂中悬一大灯,光明四彻,远逾电灯。开函见画一张,中有大红莲华,华有台座,华下列小字两行,不复记忆,周围有众多小华,华下之水,其色如银,此日即法雨佛七圆满之日也。得此数征,可知决定往生。夫众生之心,与阿弥陀佛之心,觌(dí)8体相同,若以信愿忆念相感,必致弥陀慈悲誓愿摄受。故此间发心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七宝池中,即生一朵莲华,倘精进不退,则其华渐见广大,待至其人临终,佛与圣众,即执此华,接引往生。宋荆王夫人9,笃修净业,姬妾使侍,无不率行,有一姬妾,无疾化去,夫人夜梦亡妾,殷勤致谢。又引其西行,见一宝池,其量广大,中一大华,光明殊胜,妾曰,此夫人生处也,其中周围所有之华,皆蒙夫人教,及展转相教以发心者。夫人醒已,悲喜交集,未几,值诞生日,念佛立化。有朋所梦,与此相仿,但汪夫人无荆王夫人之功夫,及化导之权力,故其境远逊。而有朋未到净业纯熟之时,故只见其画,不能亲见其境。以如是因,感如是果,因不虚弃,果无浪得,于此益信。愿见闻者,各共勉旃。 【研读】道在人心,如同水在地中,无处不有,如果不用穿凿挖掘的功夫,那么这个道水就很难发现。众生的心性,与佛没有二样,由于无明的禁锢遮蔽,致使佛性功德,不能显现。所以《华严经》中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如来一代所说的教法,都是为了对治妄想执着的法药,而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尤其圆顿直捷。因这个法门,是以果地觉海,为因地行心,所以能得因行该彻果海,果觉通彻因源。自从佛法流传到中国,一切四众弟子,由念佛而往生西方,彻证本具佛性,以圆成佛道的人,不知道有几千万亿。汪含章夫人,是江易园居士的妻子,宿根深厚,天性贤淑,孝事父母,侍奉公婆,相夫教子,律己持家,都足以成为妇德法则。而且她存心仁慈,所以对于布施贫困,救放生命,每每都去行持。这些善举,都是由她的勤俭而得,假使她好逸恶劳,浪费奢侈,将有自顾不暇的忧虑,何况能够救济他人,利益众生呢?江易园多年从事教育工作,一心只想培植真正的人才,不惜劳心劳力,为学生讲课,积劳成疾。在民国八年,卧病不起,医药无效,形势很危险。有友人劝他静心念佛,渐渐得以痊愈。接着他又遍阅佛经,方才知道佛是大圣人,他的教法有不可思议之事,而且悲伤过去不知道佛法,庆幸现今得以听闻。于是劝导他的父母,以及他的夫人儿女,同修净业。从此,他的夫人虔诚执持佛号,又念诵《阿弥陀经》、《普门品》、《大悲咒》等经咒,决志求生西方。在去岁十月生病,在病痛之时,就发大愿,愿速得往生,见佛闻法,证得无生法忍之后,乘佛慈力,回入娑婆,救度一切受苦众生,发心极为恳切。月底的晚上,告诉旁边看病的人说,楼上的佛堂,木鱼声很清亮,屋子、床账、墙壁间,都是金色文字的经文,光明照耀,你有没有看到听到啊?又者,三天前,她的婆婆梦见金光满室,光明中的菩萨,不计其数,心里想着媳妇的病,恐怕快要好了。必须知道这都是净业纯熟,净境现前的瑞象。到了第二天,十一月初一未时(下午一点到三点),结跏趺坐,念佛而逝。神逝之后,神色端严,没有一点死亡之相,全身都冷,头顶还是温热。先前两条腿肿胀,不能动弹屈伸,等到将要往生,于是如同平时一样,所以能够跏趺而逝,如入禅定啊!江易园率领他的儿女,以及诸多道友,至诚念佛,帮助她往生,过了五个钟头,才开始安置其它事宜。所用的祭品,接待宾客,一概用素,村里人想要送公祭的,江易园制止了,令他们每天来一班人,念佛一期,约二个钟头。第一,免除他人的虚礼浪费;第二,真实利益到亡人;第三,委曲方便引导大家,同种善根;第四,希望开启这个风气,普遍散播佛恩,实在是丧事最好的新例,凡是有信心的人,各自应当依照而行啊!入殓出殡之后,江易园写信寄到普陀山法雨寺,并汇来一百圆,请我看看如何合适的作一场佛事,来祈祷未往生,即得往生;已往生,高升莲品。我令念佛堂的十六人,打一个佛七,又为他们开示念佛法门的利益,与江易园居士的真诚,诸位法师听了之后,全都竭诚尽敬。到了三七这天,她的婆婆祝祷说:媳妇去逝已有多天,生到西方没有呢?希望你托梦告诉我,来安慰我的心。这天夜晚,她的儿子江有朋,梦到报信的纷纷而来,于是取出一封信,到楼上的佛堂拆看。见到佛堂中悬挂的一盏大灯,光明四方照彻,远远超过电灯的光亮。打开信函,见到一张画,中间有一朵大红莲华,花下面有台莲座,莲花下面列了两行小字,记不得了,周围有众多的小莲华,莲华下面的水,颜色如同白银,这一天正是法雨寺佛七圆满之日。得到这些征兆,可以知道夫人决定往生。众生的心,与阿弥陀佛的心,全体相同,如果以深信切愿忆念来感佛,必定致使阿弥陀佛慈悲誓愿的摄受。所以娑婆世界发心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七宝池中,就生出一朵莲华,倘若精进不退,那么这个莲华,渐渐就会广大,等到这个人临终,佛与圣众,就执持这朵莲华,接引往生。宋朝荆王夫人,笃修净业,姬妾使女,没有不相率随行的。有一位姬妾,没有生病而往生了。夫人夜晚梦到这位亡妾,向她殷勤致谢。又引导她西行,见到一座宝池,周量广大,中间有一朵大莲华,光明殊胜。亡妾说:这是夫人所生之处,其中周围所有的莲华,都是承蒙夫人教导,以及展转相教而发心念佛人的莲华。夫人醒来,悲喜交集,不久,正值她的生日,站着念佛往生了。江有朋的梦,与这个相似。但是汪夫人没有荆王夫人的功夫,以及化导众生的权巧之力,所以她的境界相差很远。而江有朋没有到净业纯熟之时,所以只见到一张画,不能亲自见到宝池莲华的境界。以如是因,感如是果,因不会白白浪费,果不会白白得到,对于因果的道理更加相信。祈愿见闻者,各各共相勉励。 1【德配】旧时尊称人妻。2【月晦】谓月尽,多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3【朔】每月初一。4【未】地支的第八位。古代十二时辰以十二支为纪,未时相当于午后十三时至十五时。5【公祭】公共团体或社会人士为向死者表示哀悼所举行的祭奠。6【殡殓】入殓和出殡。7【相宜】合适。8【觌】见;相见。9【荆王夫人】《龙舒净土文》:元佑间荆王夫人与婢妾精修西方。唯一妾懈怠。夫人斥去其妾。悔悟精进。久之谓他妾云。吾今夜当生西方。是夜异香满室。无疾而终。明日同事之妾告夫人云。昨夜梦化去之妾托致起居云。夫人训责我修西方。今已获往生。感德无量。夫人使我亦梦。乃可信耳。其夜夫人梦见亡妾。叙谢如前。夫人云。西方可到否。妾云。可到。但从妾行。夫人随之。见池塘广大。红白莲华大小相间。或荣或悴种种不同。夫人问云。何以如此。妾云。此皆世间发念修西方人也。纔发一念池内便生莲华一朵。若愿心精进则华日日敷荣。以至大如车轮。若愿心退转则华日日萎悴。以至殒灭。次见一人坐莲华上。其衣飘扬散去。宝冠璎珞庄严其身。夫人问云。何人也。妾云。杨杰也。又见一人坐于华上。妾云。此马玕也。夫人我当生何处。妾引行数里许。遥望见一金坛。金碧照曜。妾云。此夫人化生处。乃上品上生也。夫人既觉。访问杨马所在。则杰已亡。而玕无恙。是知精进不退者。虽身在娑婆之内。其神识已在净土矣。后夫人于生日秉炉焚香。望观音阁而立。子孙方具献寿之仪。已立化矣。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647.html) ------------------------------------------------------------------------------------------------------------------------------  大安法师:知道自己的念头—念佛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2-21 13:45:00    
 
在东林寺我们常常会有百万佛号闭关出来谈体会,这一两年我只要在寺院,我都参加谈体会的这样的一个交流。在谈体会的时候,真的是:参加这种修行活动的人,他就直接体会到这种名号功德给他的一种自性的作用太大了,直接跟弥陀名号,跟弥陀光明,跟弥陀的所有的德能来照面来互动,马上我们众生所有的烦恼习气、我们的业障就会清清楚楚地现前。一方面有佛的果地上慈悲的加持力,另一方面我们因地的所有的病灶哇,病毒哇,业障啊,都现前。一个是药,一个是病,马上这个药倒下去就产生作用。这很神奇呀,比如说,我们平时散念念念佛,我们都不知道心里是什么念头,直接地,它有个什么?我们一念佛,特别清净念佛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心里在打什么念头。 知道自己打什么念头这很重要啊。我们原来学哲学,讲哲学的主体性——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实际上我们搞来搞去都是名相概念,自我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因为我们从来没有一念回光返照:我们有没有个自我,自我是什么构成的?最终这个自我归结要在念头上,你的念头你都不知道,你怎么去谈自我呢?那么我们佛法修行呢,修道就是修心,心就是念头。我们首先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首先要知道我的念头是什么:你连念头都不知道,你认识不了自我;你连念头都不知道,就不知道自己多么罪恶;你连念头都不知道打什么妄想,你想要去修行,想要对治,就好像派兵要剿土匪,你连土匪藏在什么地方你都不知道,你怎么去剿土匪?所以先知道自己的念头是很重要的。 好,这个念佛,特别是闭关念佛,它首先直接地知道自己的念头。而且不仅知道当下的念头哇,我们就是从生到死的所有的做的坏事啊,都现前了,都照面了。原来我们做的一个坏事,或者无论是意识、不意识的,他都有一个想法把它隐藏起来的这种本能,所谓的隐私嘛,但是你在念佛当中都藏不起来,你最见不得人的事情都现前了,照得清清楚楚。你才知道我们今生乃至多生多劫我们是什么情况啊,这是在直面自己啊,你不能逃避的:这是你做的所有的行为,这是我们打的所有的念头,都在阿赖耶识里面储存了档案哪,这个档案是永不消失的,这个档案储存在那里面一定会结果的。所以我们今生的际遇、我们的命运,包括我们身体健康,都是阿赖耶识的念头决定的。 那么念佛直接就面对这个生命生存的念头来照面,它当然就有消业障的巨大的功德啊——消业障啊。我们常常听那些念佛的人说,哎呀,他看到满房间都是蛇:他只能自己看到蛇,别人看不到。他害怕自己被咬,他就想出关。我们接下来都会鼓励他:“你这是业障现前,你赶紧念佛,你出关干吗?出关了你还是回避不了这个所有的毒蛇,这个毒蛇就是你心里阿赖耶识的业力种子的现前嘛,你得要赶紧念佛。”他就惭愧心念佛,至心念佛,两天以后没有了——全房间的蛇都没有了。或者他在关房里面念佛,忽然全身地燥热,他身上出来一种非常难闻的味道,他也受不了。这时候他就反省,那种味道都好像是鱼的味道,他真的想起来了,他原来十几岁的时候曾经用那个毒药毒了很多池塘的鱼——毒死了,这个业障它也翻起来了,他至心念啊念,味道消失了。所以这个讲消业障,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讲:这个通途法门每个法门都有消业障的功能,或者有的法门、有的忏悔的方法可以消淫欲的罪业,有的可以消嗔恨的这个业力,有的可以消这个杀生的罪业,有的消这个嫉妒的罪业,但是对于诽谤大般若的罪业,这些方法都忏悔不了;唯有念佛三昧不仅能够消前面所有的罪业,而且能够消这个诽谤般若经典的罪业。所以念佛消业障的这种功德很大,我们是在这个念佛的体会当中,非常明显地体会出来。所以念佛三昧称为一切三昧当中之王,叫宝王三昧。 念佛就能够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念佛就能像后面说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念佛就具有着佛的这种气氛、这种信息、这种法身的功德、这种般若智慧光:念佛就跟阿弥陀佛产生非常亲密的关联。所以是这样一个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单刀直入:用我们恳切的能念的心,我们能念的心也是一真法界,也是实相,所念的佛号也是实相,也是一真法界。所以常常我们总是会比喻,这个念佛法门这种三昧就像以空印空、似水投水,是同时的,是能交融在一起的,是母光和子光光明能够融汇的。所以它直接地就在那种佛性的最核心的部分——无量光、无量契入嘛,阿弥陀佛是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就是实相,就是佛性,寂照不二,寂照一如,就在这里来把我们的佛性、因心——果觉因心把它交融在一起,这样就能有效地契入到三昧。三昧这个正受、正定——正忆念一种境界,刚才讲一心不乱,这个《阿弥陀经》讲,若一日到若七日念佛,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一心不乱从天台的教理来分,有事一心不乱,有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是要断见、思惑,断见、思惑得事一心不乱,就能得到定。进一步地侵断尘沙惑——尘沙惑就是非常细微的,就是进入变易生死的这个过程,尘沙,“尘”就是微尘数,“沙”就是恒河沙,有这么多的那种惑。进一步侵断,侵断能够破一品无明才得到理一心不乱。这个理一心不乱呢,就能得慧——般若智慧。那么无论事一心还是理一心不乱,这实际上对我们现在五浊恶世的凡夫是很困难的,我们大多数众生都是带业往生到凡圣同居土的这种情况。得事一心不乱就往生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土,得理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土,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大部分都是凡夫——不仅我们这些凡夫众生,智者大师和蕅益大师所示现的这种品位,也是生在凡圣同居土。 好,从中我们看到这个大势至菩萨他讲的“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大势至菩萨是多么恭敬慎重地接纳,而且当下信受,依教奉行。   
 上一篇:大安法师:明了因果和轮回的真理就能改命
下一篇:大安法师:念佛如何才能感应道交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569.html)------------------------------------------------------------------------------------------------------------------------------ 净空法师说故事:不见他人过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12-30 15:19:00   
 不见他人过  在历史上我们看到舜王的故事,他的父亲、后母及弟弟,一般人说这是最坏、最狠毒的人,可是舜没有看到他们的缺点,只认为他们对我不好,一定是我自己有过失。他不见别人过,只见自己过,天天反省,天天改过,最后他的父母、弟弟心态都转变过来了,也对他很好。『家和万事兴』,家一和就感动邻里乡党,也感动当时的尧王将两个女儿嫁给他,王位也让给他。什么原因?人和。我们今天是只看到别人的过错,没有看到自己的过错,我们不是修普贤行。普贤行比大乘菩萨行还高,因为他看一切众生真的是自己的父母。父母哪有过失?都是自己的过失,是自己得不到父母欢心。 从这个例子仔细思惟,我们喜欢批评别人,说实在话就是自己本身的过失,哪有资格说人家?到本身没有过失的时候,看到一切众生都是父母,都是佛菩萨。大乘《戒经》里面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不是比喻,是实的话,慈悲心是从这个地方生出来的。如何孝养、如何恭敬、如何对待,都是方便。所以,我们提倡修行的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三福的前两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是根本。什么是佛法?最简单的答案,『孝亲尊师』就是佛法。因此,佛法彻始彻终就是修孝道与师道。(节录自《太上感应篇》19-12-149)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3579.html)------------------------------------------------------------------------------------------------------------------------------ 净空法师说故事:八载寒窗读楞严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12-30 15:18:00    八载寒窗读楞严  我们在《影尘回忆录》里看到,倓虚法师在没有出家之前,和一位姓刘的好朋友,也是一位学佛的居士,在一起读《楞严经》,就是『八载寒窗读楞严』。《楞严经》能否体会、能否有悟处,另当别论,但是八年读一部经,纵然没有悟处,也有了一点定力,就凭这点功夫,就能帮助鬼神。 当时他们几个人合伙开了一间中药铺,有一天中午,没有什么生意,刘居士便在柜台上打瞌睡。打瞌睡时,出现的境界似梦非梦,但是又很清楚。看到两个人到店里来找他,这两个人是他的冤家,在过去为了债务纠纷打官司,他赢了,那两个人输了;输了以后,他们上吊自杀,事后他非常后悔,心里也感觉很难过。以后学佛,对因果就更清楚。看到这两个人不像有恶意,所以心也就比较平静。这两个人走到他面前跪下来,他说:『你们两个来找我,有什么事情?』这两个鬼说:『求超度。』于是他又问:『你们要我怎么超度?』鬼说:『只要你答应就行了。』他说:『好!我答应你们。』说完之后,便看到这两个鬼魂踩着他的膝盖、肩膀生天了。这两个人走后,又来两个,一个是他过世的太太,一个是他过世的小孩,也跪着求超度。他点点头答应了,也看到他们踩着他的膝盖、肩膀生天了。什么仪式都没有,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由此可知,超度要有功夫,没功夫不行。不是念几遍咒、念几部经就行了,那个力量太薄弱。我们自己修行没功夫,要超度自己的祖先、冤亲债主,用什么方法?读经、念佛,但是数量要多。念一卷经的力量太小,没什么用处,要发愿念一百部经,这一百部经是为他而念的;念一千部经,这一千部经是为他而念的。这个有功德,而且力量很大。有功夫的,像刘居士一样,八载寒窗读《楞严》,这有定功,所以他念一卷经、念几声阿弥陀佛,就有这个力量。我们没有这个力量,只有念一百部、二百部、一千部,专门为他念。就像《地藏经》上所说的,七分功德,念的人得六分,他得一分。但是这一种为超度而诵经、念佛,一定要有期限。这一千部经,我要一百天念完,一天念十部,这样才行。不能说我给你念一千部,遥遥无期,想到就念,没想到就不念,那个没用处。这当中的道理,都在《地藏经》上。(节录自『金刚般若研习报告』9-23-022)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3578.html)------------------------------------------------------------------------------------------------------------------------------ 大安法师:受持读诵和一心称名的关系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2-26 16:15:00    居士:上品上生应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净土法门者,应如何受持读诵大乘经典?请问受持读诵和一心称名的关系?   法师:首先读诵大乘经典的目的是什么?是生起我们的信愿。如果你的信愿还不是太具足,可以多看点佛经,知道一些理路。如果信心逐步增上了,还是要以念佛为主。六字大经王,阿伽陀药,万病总治,念佛的功德比念经的功德大。印祖曾经有过一段开示,对净业行人来说,要以九分的时间念佛,一分的时间看经。如果刚开始你还做不到这样的份量,那就一半对一半,一半的时间看经,一半时间念佛。以后慢慢地过渡到三七开,七分的时间念佛,三分的时间看经。你不要一天到晚看经就看得津津有味,一念佛就觉得枯燥乏味,一定要进行个转换。最后要达到一念佛就念得很欢喜,非常好乐念佛,情不自禁地去念,那就很好。怎么转换呢?要有一个突击的做法,有时间可以参加一下十天百万佛号闭关,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念够一百万后,你就能尝到一点佛号的味道,如果尝到了,就欲罢不能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3112.html)------------------------------------------------------------------------------------------------------------------------------ 大安法师:为何精力专注就昏沉,妄想多时却精神?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1-6 11:22:00    
 
居士:我每当精力专注能念佛时就会昏沉,反而是妄想多时却很精神。请问法师,这是怎么回事?   法师:众生都有这种情况。有一个偈子叫:惺惺寂寂,寂寂惺惺。就是你在寂——宁静的时候,还能有观照的这样一个观力,也就是惺惺,心很清醒。同样,你在观的时候,也还能有止。这就是修行,就叫定慧等持、定慧双运。 但是凡夫众生有一个修行上的障碍,他一止的时候,就昏沉;一清醒的时候,就掉举,也就是妄想纷飞。所以寂寂昏沉飞,惺惺就乱想飞,这也不对了。一定是惺惺里面有寂寂,寂寂里面有惺惺,这个是需要经过心性的训练的。 所以当我们专注佛号的时候,能够孤名历历,把这句佛号念清楚、听清楚,这里面就有止观在里面。念佛号不会念五欲六尘,这就是止。这句佛号念出来,我知道自己念出来了,也知道自己听进去了,形成一种心、口、耳之间的内循环,这就是观。止与观,寂寂与惺惺这之间的这种关系,要慢慢体会,慢慢训练。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4279.html)------------------------------------------------------------------------------------------------------------------------------ 净空法师说故事:痛苦快乐源于一念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2-1-1 13:16:00  
  
 痛苦快乐源于一念  往年我有一位校友到大陆去探亲,听说大陆同胞喜欢黄金,就买了很多戒子、项链、手镯,准备送给亲戚朋友。进入大陆之后,在车上全部被扒手扒光了。他也没生烦恼,『我送给我的那些亲戚朋友,跟送给小偷没有两样,反正都是送人』,心开意解。亲戚朋友是同胞,小偷也是同胞,给哪个不都一样吗?念头一转,这个心多么自在,这叫福量。如果斤斤计较,『这是我的家亲眷属,那不是我的同胞』,你就烦恼了;生烦恼,东西也追不回来。所以,学佛的人念头一转,多么自在!何况学佛的人都相信因果报应,因果通三世,『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定的?自己造作的业因定的。真的是欠钱的还钱,欠命的还命,真正通达明了事实真相,才知道这个世间要想占人的便宜,没这回事情。说哪个人吃了亏,也没有这个事情。这一生我占他的便宜,来生他占我的便宜,就抵销了。这一生他吃了亏,来生我要吃亏。理事都清楚,我们的心就平静了,才真正懂得如何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要与性德相应,万万不可与自己的烦恼习气相应;与自己烦恼习气相应,就是《地藏经》讲的『无不是业,无不是罪』。真正通达明白了,这个人才不会造业,才不会造罪。(节录自《华严经》12-17-0392)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3784.html)------------------------------------------------------------------------------------------------------------------------------文荼王的丧妻之痛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2-1-10 14:24:00     
        佛陀曾经这样教导比丘们:  「有五件事,所有的人,包括女人、男人;在家或出家,都应当时常拿来自我警惕:   我会变老;我不能免于变老。   我会生病;我不能免于生病。   我会死亡;我不能免于死亡。   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有离我而去的时候。   我所做过的恶业,终究是会由我来承担。  这样,可以警惕以年轻力壮、没病痛、能活着、能拥有、心存侥幸作恶而自豪的人,免除他们的沉迷与行恶,引导他们走向出世的修学之路。」      ※        ※        ※  摩揭陀国阿阇世王登基后第八年,佛陀入灭了。      ※        ※        ※  摩揭陀国的文荼王,对他的第一夫人跋陀十分宠爱。  有一天,跋陀夫人去世了,噩耗传来,让文荼王哀痛不已,整天不吃不喝,不理朝政,憔悴邋遢地守着跋陀夫人的遗体,还交代他的亲信侍从官披亚卡,将夫人的遗体浸泡在麻油槽中防腐,以方便他时时看望。  披亚卡特别去订制了一个大铁槽,按文荼王的意思办了,但心想,这样下去实在不是办法,应当帮国王找一位可以亲近的沙门或婆罗门,来帮国王拔除心中的忧郁之箭。  那时,尊者那罗陀正好在摩揭陀国的首都华氏城游化,住在一位长者的竹林园中。尊者那罗陀是一位博学识广,辩才无碍,善于教化的大阿罗汉,深受当地人的敬重。  于是,披亚卡向文荼王禀报,建议国王去见尊者那罗陀。  文荼王同意了,差遣披亚卡先向尊者那罗陀求见,展现了当时王者敬重沙门、婆罗门修行者的风气。  尊者那罗陀也同意了,愿意随时接受文荼王的来访。  文荼王一行人庄严的车队,来到了竹林园外,大家下车步行进入园内,见到了那罗陀尊者。一番问讯礼敬之后,尊者那罗陀说了:  「大王!不要因为那些像梦境、泡沫、雪堆、幻影般无常不实之事起忧愁,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沙门、婆罗门、天、魔、梵等,世间一切众生,有五件事最不可得。哪五件事呢?那就是:让我不老、不病、不死、所拥有的不失、不灭,这是世尊的教说。  大王!一般不曾听闻这个道理的人,当他老了、病了,遇到亲人死了,所拥有的失去、坏灭了,他不去想这些情形又不是只有自己才如此,是一切众生都一样的,因而忧愁、苦恼、哀痛不已,甚至于搥胸号泣、食不知味、憔悴邋遢、反应迟钝而陷于迷乱。如此一来,徒增亲友的担忧、怨敌的欢喜。这就像中了浸泡过毒液的忧愁之箭,全然是自寻烦恼。  又,听闻世尊教化的贤圣弟子们,他们深知一切众生都无法避免老、病、死、失去、坏灭,如果自己因此而忧愁、苦恼、哀痛,搥胸号泣、陷于迷乱,只是徒增亲友的担忧、怨敌的欢喜,赔掉了自己的健康,甚至于因而丧命而已。能这样思惟,便能拔除那浸泡过毒液的忧愁之箭,解除生、老、病、死的灾患苦恼了。」  对尊者那罗陀的这一番教说,文荼王听进去了,便询问尊者那罗陀:  「这个法门的名称是什么?应当如何修?」  「这就叫作除去忧愁祸患法门,应当从每一个念头的思惟来修。」尊者那罗陀回答说。  「真是如您所说的,是除去忧愁祸患的法门。为什么呢?因为我听了以后,所有的愁苦都解除了。」文荼王作了这样正面的响应,同时,邀请尊者那罗陀,能常到王宫教说,以使国家人民多多获益,并且劝请尊者能将这个法门广为教化流传,使之永存于世。  最后,文荼王表明要归依尊者那罗陀。  「大王!不要归依我,应当归依佛。」尊者那罗陀说。  「谁是佛呢?」文荼王问。  「大王!迦毘罗卫国的悉达多太子,出家学道,修道成佛,号释迦文,是您应当归依的佛。」尊者那罗陀说。  「现在释迦文佛在哪里?离这里有多远呢?」  「释迦文佛已经入灭了。」  「怎么这么快就入灭了呢?如果释迦文佛还在世上,不论多远,我都要去见释迦文佛。」  然后,文荼王起身,合掌长跪,发愿今生归依佛、法、僧伽,愿为在家佛弟子。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3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