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生物图片大全: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临界点学习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06:14

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临界点学习法”

 平等思维唐曾磊

 

在我的《学习智慧》那本书中专门讨论过努力密度的问题。

我们如果要是把一壶水,在现在这么冷的天(零下16摄氏度)露天放在外面,用一支蜡烛来烧,也许这壶水永远开不了。不要以为我们对水加热它就会开的,因为它还会散热。有可能烧着烧着还结冰呢,只要是加热的速度不如散热的速度,那它就有结冰的可能。

如果加热的速度很慢,比如需要几年时间才能烧开这壶水,这壶水烧开也就没有意义了。如果一位同学需要参加大学考试20次才能考上大学的话,那他就可能永远考不上了,因为你不可能给他20年来考大学的。

所以说,努力有密度问题。比如说,我们烧这壶水,如果5小时烧开,我们现在就甭喝了。而是,它必须在35分钟或者10分钟左右烧开,对我们才有意义。所以说努力要有密度,就是必须是在一段时间内,达到一定强度的学习。而不是今天学了10分钟,明天又学10分钟。这样的积累是没有累积效果的。

很多家长和孩子可能会说,我们并没有每天学10分钟,而是学好几个小时,应该算是加强密度学习了,为什么成绩还是没有提高?

这里我说的学习时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时间,而是最有效的学习时间,一个学生用在学习上(可以类比的是一个成人用在自己事业上)的可以达到学会的三个标准的真正有效的时间。

每一次学习都要有一个深度问题,浅尝辄止无济于事。短时间的学习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在于,学生做题目都是在从浅入深的,做相对较浅的题目不会提升自己,但却一定会耽误时间。比如每天一个学生有两个小时做数学,往往一个半小时都用在做低于他的水平的题目上,用到真正提高自己水平上的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这样的学习时间效率当然不会高。

在我的博文《每次做到能力的顶峰——提高的秘诀》中,我曾举过锯木头的例子。当我们在锯木头的时候,一开始要空拉几下,一直拉到那个临界点上。这时候再拉一下,甭管下移多少,只要往下走了,就在真正对锯木头起作用了。如果到不了那个临界点,你在那儿锯啊锯啊,也许锯了半天,但只要没到临界点,这个工作就是无效的。

所以说有很多学生,你看着他忙忙活活的,一会儿打开这本书,一会儿打开那本书,但每次的操作都没有真正走到自己学习的临界点上,所以他的学习效率都是不高的。

一个学生的学习如果总是停留在一个很浅的层面上,接触不到临界点,他就在一直做着无用功,成绩当然不会提高。

人的水平提高最好的方法是在临界点上提高。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在临界点的学习。

临界点学习法中的临界点有两个方面:

一是从学习内容上有个临界点,就是学生学习的时候一下子进入到自己模模糊糊,没有把握,认为会却又做不好的地方,去解决这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解决了,就是在把自己能力的临界点向前推进了一块儿。

二是从学习时间上有个临界点,就是学生每次学习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进入比较好的学习状态,要尽快地进入到临界点状态上去学习,并在临界点状态上保持长时间的学习,学习效果就真正提上去了。

例如在我们的“学会”辅导班上,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学习蛮有意思的,觉得学习很有收获。只要老师会引导,不论孩子做什么方面的题目,都会得到很大的收获。当每次做题目都会有很大收获的时候,学习就会有兴趣了,所以很多学生会主动连续几个小时学习。一个题目学下来以后,他就会发现,与此相关的内容基本都会了。相关的练习题看一个会一个,学习自信心明显提升。这个工作,背后就是培养认真的能力。如果不是有认真的能力,一个题目去做两天,没有人做得下去的,更不用谈收获。

收到这样的效果,关键就在于我们会帮助孩子尽快地进入到临界点的状态来学习。进入到临界点状态后,最有效的学习操作当然就是按照学会的三个标准来学习。这在我们过去的文章中已经有很多介绍了,在此不再多说。

希望各位家长和同学都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临界点学习的实质并用以帮助自己好好学习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