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语录:经济学可为生活事业指点迷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34:59

经济学可为生活事业指点迷津

标签: 经济学  职场  董事长  性格  研究生  2011-10-24 16:23

     

    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财富增长的学问,因而它常常被经济学家用来指点江山评议政策,但经济学的功能绝不仅仅如此,它对于个人的事业进步生活顺心财富增长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甚至能为你的生活事业添砖增瓦出谋划策。当然,前提是你得懂经济学,并且能用它去感悟生活。

    还是从本人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说起。9年前,我刚加盟我现在供职的单位时,担任的是集团旗下管道燃气工程公司的总经理一职。我这个人从来都是做事一根筋,脾气比较急躁,认为在日常工作中只要对老板负责对企业倾心,就是一名合格总经理,对待员工的态度问题是细枝末节,因而,对待下属常常不分对象与场所,常常不顾他人感受与面子,声色俱厉毫不留情地批评他人,并常常用这样一句话为自己的言行辩护:领导批评你,说明领导对你有期望,如果那天领导不批评了,那你就真的无可救药了。由于方法不当过于苛求,导致许多部下同事对我纷纷退避三舍敬而远之。

    有一件事印象深刻,加上后来对经济学的学习,它彻底改变了我的工作方法与人生态度。有一天我的一位在地方担任领导职务的同学告诉我一件事:他和我的董事长在一起开会,我的同学因为熟知我的脾性,便向董事长打预防针,说徐昌生这个人是很有能力,但也很有个性,今后你们的合作中如出现使性子的时候,你可得让着点,千万别计较,大火来快去得也快。结果,董事长告诉他,说觉得我这个人脾气还算好,合作一年多,我从来没有跟他发过火。当同学陈述完这件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董事长的说法也太弱智了,我脾气再差,也不至于朝你董事长发火呀,我又没有吃错药!

    这件事并没有引起我的深入思考,且常常将这个例子炫耀给他人,以此证明自己的性格其实是张弛有度。对待部下同事的态度依然是我行我素,虽然领导也曾多次提醒暗示,自己也曾无数次下决心要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可是效果并不明显。及至因为工作方法问题而给自己的事业发展造成停滞不前之时,我才在8年之后重新咀嚼起这件事来,痛定思痛,一个疑问涌上心头,如果说我的性格急躁,常常对部下同事不能控制情绪,那我为什么与董事长合作十年却从来没有对他发过火呢?既然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那就应当是对任何人都会一言不合而火冒三丈,可为什么对领导对朋友甚至是对消费者的投诉,却从来都是温文尔雅耐心倾听呢?

    随着经济学学习的渐入佳境,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我之所以十年不对董事长发一次火,是因为我明白董事长决定着我的职位与待遇,我若得罪了他,我的未来将前途未卜;我之所以对地方领导毕恭毕敬,是因为我明白领导们大权在握,我若得罪了他们,企业将会在今后运营过程中困难重重;我之所以对朋友热情洋溢款待周到,是因为我明白我今天帮了他们,明天他们也会帮我;我之所以对消费者的斥责也春风满面,是因为我明白消费者的影响力巨大,如果失去了口碑赞誉并造成负面影响,那么企业就有由盛而衰的危险。一句话,当你的心中认可了对方的价值时,你对他的脾气自然就会由急躁而变得温和。

    由此,我大彻大悟,我之所以对自己的部下同事性情急躁,是因为我没有认识到他们的潜在价值,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人将来有一天可能会成为我的同僚,甚至成为我的上司,从来没有想过部下对你的负面评价会影响到自己的外在形象,从来没有想过他们有一天会因为不堪重压撒手不干会给公司带来损失,从来没有想到员工心情的压抑会影响到决策的正确执行。我之所以在工作方法上屡教不改,是因为内心里认为不改不要紧。当我对部下同事的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之后,自己对他们的态度也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很多人对我说,你变了!我知道,这是他人对我性格变化的肯定,我更知道,这种性格变化将不会是像过去那样反反复复风雨摇摆,而是会坚定不移矢志不渝,因为,我的内心对部下同事的价值评判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件事想通之后,我推己及人,结果成为了一个调解矛盾的高手,多次为亲朋好友调解所谓因性情急躁而引发的家庭矛盾。

    其实,当用经济学的思想来武装自己之后,我发现原来经济学与我们的生活事业密不可分,它既能帮助我们改变一些不良习惯与缺陷性格,也能帮助我们在职场上清醒地认识自己,还能帮助我们措置裕如地应付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比如吝啬与大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吝啬与急躁差不多,也是属于在长期生活习惯中养成的性格,改变它非常困难。但是,一个再吝啬的人,有些情况绝不吝啬,比如给自己孩子的教育投资,或者是在别人帮助下获得了利益之后再回馈帮助者。为什么在这两种情况下,吝啬的人却舍得去花钱呢?因为,给自己的孩子教育花钱,孩子长大之后是会给自己回报的;别人帮助自己得到了利益,自己再花一些钱觉得十分合算。也就是说,吝啬的人并不是不肯花钱,而是要在确定能够得到回报后才肯花钱,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表述就是,在收益确定的情况他们才肯投入。而大方的人则显著不同,他们愿意先投入后得收益,而且,这种收益可能来得更迟一些,有的收益可能要在一年十年甚至是在下一代人的身上才能体现,也有的根本就没有回报。有一个现象不容置疑,大凡能够成为企业家的人,一般都比较大方,在芸芸众生坚持先拿回报再付出的时候,他们能够先付出再求回报,结果他们特别能够笼络人心,从而成就一番大事。由于他们敢于面对收益的不确定性,也就是敢于面对风险,他们最终也就能得到比常人更大的回报,正所谓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如果我们不能对现象抽丝剥茧,往往会本能地认为是因为他们有钱才变得大方,其实,缘由恰恰要倒过来,是因为他们大方才变得更加有钱。如果再往本质里来表述,那就是大方的人所以能够比吝啬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比吝啬的人更具有长远的眼光,更不在意眼前的蝇头小利。当你的老公或者你的孩子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他们过分看重手中的钞票时,就应当坚持不懈地反复晓以前面的道理。

    性格之所以难以改变,是因为人在到了一定年龄和有了一定的经历之后,他们认识问题的方法已经成型固化。但是,性格的外在表现是言行,而言行其实是受思想支配的,因此,一旦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发生了改变,习惯与性格的改变往往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很多人在经历了重大挫折之后,性格会产生逆转,这些人的性格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会有天渊之别,其根本原因就是重大的变故促成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如果我们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经济学,使认识问题的角度与深度更上层楼,我们便可以不要等到重大挫折的出现而提前预警。

    再比如能力与升迁。职场上的人都渴望升迁,因为升迁就意味加薪,意味着财富的增加,升迁是职场上能力转变为财富的主要途径,所以职场人士基本上都处于求升若渴的状态。纵观职场上下,不如意的人太多,其中大部分人是因为对财富知识的认知模糊而导致自己行为的错误。经济学认为,平等自愿的交换产生财富,这是经济学的基石。我们到一家企业上班,就是用自己的人力资源与老板的货币资本进行交换,老板赚利润,我们挣工资,各得其所皆大欢喜。但这只是通俗地表述,准确地说应当是我们用自己的人力资源的劳动成果与老板的货币资本进行交换,你过来混日子谁会喜欢呢?也就是说,你要得到升迁加薪,你就必须要有确切实在的劳动成果,而不是以你自以为是模糊不清的工作能力为依据的。当你在一个单位工作几年没有升迁而心生怨言的时候,你最要紧的不是去埋怨老板,而是应当审视自己到底有多少工作成果,尤其是有多少超出你所在职位要求的成果。符合预期,只能说明你称职;超过预期,才能说明你可以提拔。当然,如果你坚信自己确有能力,而又没有什么骄人的工作成果可以展示,那就有可能是你站错了位置到错了单位,用脚投票也许是你最好的选择。市场经济就是这样铁面无私,你要想得到财富,首先就得给别人创造财富,否则别人就不与你交换,在职场上就表现为不对你提拔重用。

    也许有人会心中不服:我的确是有能力,但老板不给我机会呀!职场上这样慨叹的人比比皆是层出不穷。然而,前面已述,财富来自于交换,那么如何找到交换的途径就是完成交换创造财富的前提条件,没有机会没有条件你就得去创造机会创造条件。一件临时交办的任务,一个重要场合的即兴发言,一桩旁人视而不见的管理细节,甚至是一次坐在领导身边聚精会神悉心聆听的虔诚姿态,都有可能成为领导注意你重视你的原因。没有办法把自己的能力让领导知晓,这本就是缺乏能力的表现。举一个见惯不怪的例子,现在的艺术考试非常火爆,器乐老师1个小时数百元工资是家常便饭,但我们也常常发现,街头路边上常有衣衫褴褛的乞丐老者,二胡琵琶拉弹起来同样悠扬悦耳,但他们得到的最多报酬往往是人们不胜其烦而施舍的1块钱,两者收入差距达百倍之多。工作能力重要,交换的能力同样重要,没有交换能力,就意味着工作能力转化为财富的途径被堵死,也就等于没有能力,不明白这个道理,注定会在职场上山重水复迷失方向或者原地打圈踏步不前。

    经济学同样可以广泛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有一个例子比较有趣,虽事过境迁仍记忆犹新。我们集团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紧急实施了一项人才战略,以高薪酬高待遇引进了一批研究生,由于这些研究生的薪酬起点较高,结果引发了一些老员工的不满。有一个下属公司的中层干部前来向我咨询(表面上是咨询,实际上质询),他问:徐总,是我们这些多年奋战的中层干部的贡献大,还是新来的研究生贡献大?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当然是你们的贡献大。他再问:既然是我们的贡献大,那为什么我们的工资反而要低于新来的研究生呢?我旁边的一位管理人员随口应道:他们未来的贡献比你们大。中层干部不屑地答道:未来,未来他们早就跑光了。这位管理人员一时无语。看到这种情况,我耐心地向他讲起了经济学的价格理论:我们招人过来,其制订的基础工资并不是按照贡献来的,而是以一个合理的价格来招揽人才,没有优惠的工资待遇人家研究生是不会过来的。中层干部不服:那价格也得根据贡献来确定,用途越大价格越高。我说:价格是根据贡献来确定的吗?价格是根据供需来决定的。空气的贡献大不大?人没有了空气几秒钟就要窒息,十几秒钟就有死亡,空气卖多少钱一立方?不要钱。水的贡献大不大?水是生命之源,人可以十天不吃饭,但却不可以三天不喝水,可水才卖一块多钱一吨。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空气和水固然贡献非常巨大,但因为不稀缺,所以价格就不高。当然,供需与贡献也有关系,贡献越大的人需求就越大,就好比歌星与我们,歌星唱一支歌几十万,而我们到KTV里去唱歌却要自己掏钱,道理就是歌星的歌声更美妙动听更能引领潮流,需求越大价格也就越高。中层干部仿佛抓到了把柄,他说:那KTV里那些女孩子们的歌声也不怎么美妙动听,可我们请她来唱一晚上为什么要付200元呢?我笑了,那200元不是他们歌声的价格,那是青春靓丽的美少女陪你们这些50多岁老男人唱歌休闲的价格。我的解释引发了办公室在场同事的朗朗笑声。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学问,而财富的增长来自于人们平等自愿的交换,因此,经济学本质上就是一门指导如何高效交换的学问。经济学何以能够在我们的生活事业中大显神通?因为,我们的生活事业时时刻刻都处于不断的交换之中,就业是用自己的劳动能力与资本持有人交换,消费就是用自己的劳动成果与商品持有人交换,创业是整合社会资源生产出商品再与全社会交换,学习是用现在的投入与未来的收入交换,按揭是用现在的享受与未来的劳动进行交换,结婚是男女用自己的一生相互交换,交朋结友是以自己的资源与他人的资源交换,养儿育女是用现在的辛苦与将来的幸福交换……,正因为交换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所以经济学才显得如此战无不胜攻无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