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写比喻句:二四、欲时思病 利来思死 (进德修业 消灭幻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6:09:35

二四、欲时思病 利来思死 (进德修业 消灭幻业)zjkzxd
----《菜根谭》读后之二四九

 

  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蜡。故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而长道心。

[注释]

      饴:用米、麦制成的糖浆,糖稀。王充《论衡·本性》:“甘如饴蜜。”

      道心:据《朱子全书·尚书》:“人心,人欲也;道心,天理也。”

[译文]

  色情的欲望像火焰般炽热,可是当一想到生病时的情形,兴致就会像一堆死灰;功名利禄像蜜糖一样甜蜜,可是当一想到死亡时,味道便会像咀嚼蜡丸一般无味。所以如果一个人能常常想到疾病和死亡,那么就可以消除虚幻的追求而培养一些修行了道之心了。
【读后】
    死,好不好?没有说好的。骂人最狠的话,莫过于是咒人死了。最简单明了的,“去死”。一些对老人不孝不敬之徒,爱骂“老不死的”。假若你要是遇到不大讲理的司机,会听到“找死啊”。网络上有一段话,也不可当真,但是也能说明问题。江苏一位8旬老人和奥迪车主发生争执,对话如下:车主:“老瘪三,找死啊,当心我撞死你!”老人:“青年人,别动不动就出口伤人!”警察过来协调,车主:“找死也不挑个好日子。”最后老人说了句惊人的话:“小伙子做人低调些,我开苏制T-34坦克那会,恐怕你爹都还没出娘胎呢!”所有人沉默。
    死,固然不好;但是,常思死,倒也没有坏处。人的欲望,莫过于饮食男女。正常的欲望,是必须的;不吃不喝,人得死;没有男女之欲,人得绝后。但是,一旦超出正常需求,就走向反面。被物欲色欲毁掉人生者,往往是后悔莫及;当然也不排除至死也未醒悟者。
    对于人生,伟人、名人、哲人,都有高见。后人本可从中学习领悟。但是,人们却难以做到。于是,以病去欲、以死去利,成为一个“药方”。
   人要生的有意义,死的很自然。就得懂得“酸甜苦辣咸,均是人生味”。苏东坡有诗云:“饮酒不醉最为高,见色不迷是英豪;世财不义切莫取,和气忍让气自消。”都是对人的提醒。有网友写到:“殡仪馆中慢步行,奇花异草各纷呈。 长桌警语摧人醒,短凳格言启后生。死后为名求热泪, 生前图利忘亲朋。红尘看破谁能到,一曲哀歌都在听。”
   人想到死,还不如到殡仪馆去看看。其实,人只要良心未泯,在那里都可以有所收获。每去那里一次,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那里,是人生的最后一站,是人生的终点站。不论穷富、不论贵贱、不论高低,都得到那里去。即使咒骂他人去死的人,也逃不脱到这里报到的结局,或许比别人还早来。
   当然,在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的情况下,在死的“待遇”上有很大不同。活着时有钱,可以吃喝的好些,甚至挥霍;死的时候,也要比穷人奢侈、待遇特殊。比如,不用排队等候火化,挤在穷人之前化作青烟;可以隆重地多放些鞭炮礼炮,热热闹闹的离开这个世界等等。但是,谁也逃脱不了死亡。人两手空空而来,也得两手空空而去;即使有万贯家产陪葬,也无济于事,也花不掉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