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的名画达芬奇:陈鑫太极拳拳理精粹摘编(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1:46:53

陈鑫太极拳拳理精粹摘编 (一)

张志清

 

编者按:著名太极拳理论家陈鑫用毕生精力著书立说,以易理说拳理,全面阐述和总结了太极拳理论。为后人学习太极拳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理论指导,为太极拳的健康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陈鑫太极拳论内容极其丰富,是练习太极拳的指路明灯。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陈鑫太极拳著作,本人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分类摘编。现予发表,以便于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学习、研究。

 

1、无极太极,道法自然,立身中正,心静体松

太极者,生于无极也。阴阳由微于著,循环无端,即其生生之机也。

太极者,万物未生之始,阴阳初分之时,大莫大于阳,大莫大于阴,合阴阳两大之气,无以名之,古人名之为太极。

 

混沌之始,一物无有,而理与气未尝绝也。理为真宰,固不绝;气有数,数尽则混沌矣。迨混沌后,天地辟,无物不有矣。至有之之极,气数完,则又混沌矣。仍归元。此太极图也。前人于无可图之处而图之,名之曰太极。      

 

太极拳之道,“开合”二字尽之;一阴一阳之谓拳,其妙处全在互为其根。

 

一开一合,拳术尽矣。然吾身之开合,即天地之阖辟,天地之阖辟,即吾身之开合。人身一小天地,一而二,二而一也。合之即太极也。太极者,阴阳已具,而未形者也。阴阳者,太极既分之名也。动而生阳,则为开;静而生阴,则为合。故吾谓一开一合,而拳术尽之。

 

太极即周身,周身即太极。

 

惟无物不本于太极,无事不本于太极。故运动家因前人所言,一刚一柔,一动一静,一阖一辟,循环无间者,仿其形似运行吾身,而使太极之理与太极之气即吾身之五官百骸绘出一幅太极图画。然是太极也,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吾惟即吾身固有之太极,以运行吾身,其气机循环无间如同一圈。然自形迹观之,所运者,上下四旁皆是一个圈。吾固曰,太极拳不过一圈,然亦不过仿其形似而已。至于太极之理,行不可著,习不察终,身由之,而莫知其道之所以为道也。太极岂易言哉。

 

太极拳者,实本太极之理,自然而然者。借官骸以呈其象,非人力所能为者。圣贤以此理实行于人伦日用之间,拳家以此理实用于耳目手足之际,其保全身心性命之理以储其用行舍藏之理,道无二致也。

 

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故此拳不可以刚名,亦不可以柔名,直以太极之无名名之。

 

此拳之所以以太极名也。拳者,权也。所以权物而知其轻重也。然其理实根乎太极,而其用不遗乎两拳。且人之一身,浑身上下都是太极,即浑身上下都是拳。不得以一拳曰拳也。其枢纽在一心。心主乎敬,又主乎静。能敬而静,自葆虚灵。天君有宰,百骸听命。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百会中极,一体管键。初学用功,先求伏应。来脉转关,一气相生。手眼为活,不可妄动。其为气也,至大至刚。直养无害,充塞天地。配义与道,端由集义。浑灏流行,自然一气。轻如杨花,坚如金石。虎威比猛,鹰扬比疾。行同乎水流,止侔乎山立。进为人所不及知,退亦人所莫名速。理精法密,条理缕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藏于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中和元气,随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贯注。变化犹龙,人莫能测。运用在心,此是真诀。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内以修身,外以制敌。临时制宜,只因素裕。不即不离,不沾不脱。接骨斗笋,细心揣摩。真积力久,升堂入室。

 

动则生阳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根。果然识得环中趣,辗转随意见天真。

 

打拳每一势,阳气一动一周身,至于静,一静一周身。即心之一念动,阳气即周于一身;一念静,阴气即周于一身,无间断时。以全体论,背后为阳,胸前为阴;胳膊,手背为阳,手弯、肘弯为阴;面为阳,脑后为阴;上半体为阳,下半体为阴;膝为阳,腿肚为阴;左手、左足为阳,右手右足为阴;足面为阳,足底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此官骸阴阳之辨。

以中气之运于内者言之,引劲为阴,出劲为阳;屈为阴,伸为阳;收步为阴,足点趾为阴中之阳,足平踏为阳中之阴。

 

打拳,心中一物无有者,则最明。胸中包含一切,外面空空如也,内文明外顺柔,有离中虚象;气归丹田,理实气空,上虚下实,有坎中满象;四肢舒开,中气行得十分满足,气势盛足,有泰极象。气足难于转移,变化不易,有否之象。然以成手处之不虑,此大人处否而亨。二爻变而为坎,中气存于中也;五爻变而为离,虚灵含于内也。以虚灵之心养刚中之气,虽否何害!此所谓素患难行乎患难。不贪打人,物来顺应,故有休否之象。具此四德,拳术尽矣!

打拳上场手足虽未运动,而端然恭正之中,其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数,已俱寓于心腹之内。此时壹志凝神,专主于敬,而阴阳开合,消息盈虚,特未形耳。时无可名,亦名之曰太极。言此以示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

礼主于敬,乐主于和,能敬能和,然后能学打太极拳。

 

或曰:太极拳,一艺也。如子之言,立规太严,虽圣贤,用功不过如是。一艺之末,奚必然哉?余曰:不然。打拳,亦所以修身正卫性命之学也。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打拳之道,自始至终不外一个“敬”字。能敬则专心致志,自无鸿鹄之射绕乱胸中。

学者上场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下垂,身桩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穆穆皇皇,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故其形无可名,名之曰无极,象形也。
    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身必以端正为本。
  身法正者,身桩端正,无所偏倚,虚灵内含,故不惧他人推倒。
  不偏不倚,非形迹之谓,乃神自然得中之谓也。

身虽有时歪斜,而歪斜之中,自寓中正,不可拘泥。

间架即有时身法歪斜,是亦中正之偏,偏中有正,具有真意,有真意其一片缠绵意致,非同生硬挺霸,流于硬派。
    以心中浩然之气,运于全体,虽有时形体斜倚,而斜倚之中,自有中正之气以宰之。

静以待动。

太和元气到静时,不静不见动之奇。

能敬能静,自葆虚灵。
  至于身法,原无一定,无定有定,在人自用,横竖颠倒,立坐卧挺,前俯后仰,奇正相生,回旋倚侧,攒跃皆中(皆有中气放收,宰乎其中),千变万化,难绘其形。

天地间,人为万物之灵,而心又为五官百骸之灵,故一身之中,心为主。心一动则官骸无不顺从。

意者,吾心之意思也。心之所发谓之意。

躁释矜平,而后官骸所形自然中规中矩。

 

打拳心是主。脊骨是左右身之关键,腰是上下体之关键。腰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似上下两夺之势,其实一气贯通并行不悖。

 天君有宰,百骸听命。
  运用在心,此是真诀。

中和元气,随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贯注。
  动静缓急,运转随心。

运化全在一心中。

气不离乎理,理不离乎气。气非理无以立,理非气无以行。

 

此发令者在心,传令者在手,观色者在目。此心、手、眼三到之说,缺一不可。
  四体从心而运,官骸皆悦以顺从,而要皆以乾坤正气行之也。

拳虽武艺,得其正道(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无往不宜。

心为一身运行主宰。

妙机本是从心发。

 

心为一身之主,肾为性命之源,必清心寡欲,培其根本之地,无使伤损。根本固而后枝叶荣,万事可做,斯为至要。

 

每着全在心胸,用心太过,失之拘束;不用心,失之懈怠。是在有心无心之间,一主于敬,方能得乎中道,运劲咸宜,臀骨翻起,前裆合住,后臀自然翻起。腰为上下体枢纽转关处,不可软亦不可硬,折其中方得。


  拳虽小技,皆本太极正理。

心中一物无有,极其虚灵,一有所着,则不虚不灵,惟静以持之,养其诚以至动静咸宜,变化不测。

 

太极两仪,天地阴阳,阖辟动静,惟柔与刚。屈伸往来,进退存亡,一开一合,有变有常。虚实兼到,忽见忽藏,健顺参半,引退精详。或收或放,或弛或张,错综变化,欲抑先扬。必先有事,勿助勿忘,真积力久,质而弥光。盈虚有象,出入无方,神以知来,智以藏往。宾主分明,中道皇皇,经权互用,补短截长。神龙变化,畴测汪洋,沿途缠绵,静运无慌。肌肤骨节,处处张开,,不先不后,迎送相当。前后左右,上下四旁,转接灵敏,缓急相将。高擎低取,如愿相偿,不滞于迹,不涉于虚。至诚运动,擒纵由余,天机活泼,浩气流行。佯输诈败,制胜权衡,顺来逆往,令彼莫测。因时制宜,中藏妙诀,上行下打,断不可偏。声东击西,左右威宣,寒来暑往,谁识其端?千古一日,至理循环,上下相随,不可空谈。循序渐进,仔细研究,人能受苦,终跻浑然。至疾至迅,缠绕回旋,离形得似,何非月圆。精练已极,极小亦圈,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敌如诈诱,不可紧追,若逾界限,势难转回。况一失势,虽悔何追?我守我疆,不卑不亢。九折羊肠,不可稍让,如让他人,人立我跌。急与争锋,能上莫下,多占一分,我据形势。一夫当关,万夫失勇。沾连粘随,会神聚精。运我虚灵,弥加整重;细腻熨贴,中权后劲。虚笼诈诱,袛为一转;来脉得势,转关何难?实中有虚,人已相参;虚中有实,孰测机关?不遮不架,不顶不延;不软不硬,不脱不沾。突如其来,人莫知所以然;只觉如风摧倒,跌翻绝妙,灵境难以言传!试一形容,手中有权:宜轻则轻,斟酌无偏;宜重则重,如虎下山。引视彼来,进由我去;来宜听真,去贵神速。一窥其势,一觇其隙,有隙可乘,不敢不入;失此机会,恐难再得!一点灵境,为君指出。至于身法,原无一定;无定有定,在人自用:横竖颠倒,立坐卧脡,前俯后仰,奇正相生;逥旋倚侧,攒跃皆中,千变万化,难绘其形。气不离理,一言可磬:开合虚实,即为拳经。用力日久,豁然贯通;日新不已,自臻神圣。浑然无迹,妙手空空,若有鬼神,助我虚灵;岂知我心,袛守一敬!

 

我有一丸,黑白相和。虽是两分,还是一个。大之莫载,小之莫破。八卦九畴,纵横交错。今古参前,乾坤在先。尧舜孔周,约为一堂。我弄其中,琴瑟铿锵。孔曰太极,惟阴惟阳。是定吉凶,大业斯张。形即五行,神即五常。惟其能圆,是以能方。孟子弄此,有事勿忘。名为浩然,至大至刚。充塞天地,长揖羲皇。

 

天地运行,全凭阴阳二气。得天地之气以生,亦全凭阴阳之灵气,以为一身之辗转开合循环不已。故吾身之运行,亦同天地之运行也。然运行者官骸,而所以运行者太极之理。惟以理宰乎气。故吾身之运行,或高或低,或正或反,或迟或速,或隐或现,或大开而大合,或时行而时止,莫非一片灵气,呈于色象。真如鸢飞鱼跃,化机活泼。善观拳者,必不于耳目手足之鼓舞于迹象间者,深嘉赏也。故学者必先研其理,理明则气自生动灵活。非气之自能生动灵活,实理使之生动灵活也。知此而后可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