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拉稀排出时有空气:《千古才情万古对》之骆宾王灵隐对妙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8:20:54

骆宾王灵隐对妙句


    骆宾王(?—约684年),唐朝文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高宗时历官武功、长安主簿、侍御史,下狱。获释后出任临海丞。以诗名世,亦擅文。其诗擅长长篇歌行,内容多为悲愤之词,亦多个人哀怨,整练缜密,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后徐懋功的孙子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他曾为徐敬业作《讨武檄》檄文。
    武则天见后大加称赏,认为遗漏如此人才乃宰相之过。徐敬业起兵失败后,他与徐敬业一同逃往浙江杭州灵隐寺。徐敬业后来在南岳衡山落发为僧,骆宾王便在灵隐寺剃头出家①。自此,骆宾王遍游各地名山大川,终于死在灵隐寺。
    ①另据史载,骆宾王助徐懋功的孙子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以后,被李孝逸、魏元忠所率唐军大败,溃逃江都,想出海奔高丽,在海陵因风阻不得起航。部将王那相将他们斩首降唐,传首东都洛阳。
    骆宾王自幼就聪敏过人,很有才气,尤善写诗,被称为“神童”。
    骆宾王六七岁时就爱好诗歌,每天读几十首,边读边背,脑子里装满了名人诗句。
    他常常喜欢坐在池塘边或溪水畔朗诵古诗。有一天清晨,溪水清清,绿波荡漾,一群群白鹅和鸭子,尽情地在水面上漂游,活泼又可爱。岸边的石头上,坐着骆宾王。他一会儿手捧诗书朗诵一阵,一会儿把两只小脚伸进水里叮咚叮咚地打水玩,白鹅被他双脚撩起的水花吓得仰头逃跑,发出嘎嘎嘎的叫声。骆宾王看着漂游远去的白鹅,两只红掌不断地拨动,他目不转睛地观察着白鹅的一举一动,不禁叫了起来:“多有趣呀,好看极了!”于是,他经过一番琢磨,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妙笔神诗《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写这首名诗时,骆宾王年仅7 岁。
    唐代诗人宋之问有次夜游杭州灵隐寺,见寺内月光皎洁,松筠与泉石互映,树影婆娑可爱,但觉秋气逼人,微有寒色,便信口吟出半联:
    岭边树色含风冷。
    再想得半联,以便合成一副妙对,不料却苦吟不就。旁有一老僧见状,提醒他说:“风景只在口头,何用如此苦搜?”宋之问听了,不觉暗自吃惊道:“除了卢、骆、王、杨,我也要算做当今一个才子,怎么这老和尚开口就轻薄起来?”欲要呵叱和尚,又觉他说话虽若戏侮,而“风景只在口头”之言,却大有意思,便和气地问道:“师父莫不也会吟诗么?”老僧答道:“老僧诗虽不会吟,但这半联早已代郎君对就了也。”宋之问听他说“对就了”,暗笑道:“不知对些什么出来?”因问道:“既对就,何不念与我听?”老和尚遂念道:
    石上泉声带雨秋。
    意即山畔的树色充满清风的凉意,石上的泉声响着秋雨的韵律,上下联合在一起,寥寥14字,便把灵隐寺内的景致和季节特征都交待得清清楚楚,使读者恍如身临其境,踏着婆娑的树影,倾听着清泉的秋韵,陶醉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灵隐胜境之中。宋之问的起句不俗,老僧的对句尤妙。难怪这位颇以才子自傲的宋之问闻对大惊,忙躬身施礼,甘拜下风。
    原来这位老僧不是别人,竟是隐身佛门的“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
    在杭州灵隐寺的巢枸坞,有座韬光庵,据传是因唐代高僧韬光在此结庵而得名。游人来到这里,总喜欢登上观海亭,远望钱塘江入海的壮观景致,并吟诵亭柱上那副气势开阔、意境不凡的对联: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钱塘十景”之一“韬光观海”,即由此而来。说起这副对联,还有一段故事。
唐中宗年间,诗人宋之问有次从绍兴返回京城,路过杭州,又前往久负盛名的灵隐寺游玩。上次夜游灵隐寺,得了一副佳联,他一直忘不了那个指点他的高僧。是夜皓月当空,如同白昼。鹫岭(飞来峰)显得更加冷峭,寺中殿阁孤寂清幽。宋之问信步来到大雄宝殿前的长廊上,诗兴大发,禁不住脱口吟道:
    鹫岭郁岩,龙宫锁寂寥。
    苦苦思索对句,虽搜肠刮肚,终不如意。正在焦急时,忽抬头见一老僧坐在大禅床上,点长明灯。老僧见宋之问行吟之苦状,便问:“少年夜久不寐,吟讽甚苦,何故?”宋之问便如实相告。老僧让宋之问再吟一遍出句。宋之问便将出句吟出。老僧听后道:何不对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一时大为愕然,诧异这位老僧的诗才,十分佩服,深感老和尚所吟半联,实为难得的千古佳句。过后,他才猛然想起是上次见过的那位老僧。
    第二天,宋之问找遍灵隐寺的各个角落,寻访这位老僧,却已不知去向。及至问到知底细人,方才得知这位老僧乃是大名鼎鼎的大诗人骆宾王,且早已出门云游远去了。宋之问不敢隐瞒,如实告知于杭州知府。
    当时的杭州知府知道自己未能捕获徐敬业和骆宾王两个“钦犯”,是吃罪不起的。便找了两个相貌相似的人做替罪羊杀掉了,这才算搪塞了过去。
    后来,有人便将骆宾王的这一名句作为对联,书于“韬光观海亭”的楹柱之上,成为“钱塘十景”之一。
    由于骆宾王所对两句对联,将灵隐寺所处的地理环境与开阔远景一下子鲜明地展示出来了,宋之问才得以一口气完成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名诗:
    鹫岭郁岩,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山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冻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渡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