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婴儿拉果冻状大便:基于精神分析内部发展的客体关系心理治疗流派的理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2:54:58

  抑郁症患者对客体的“抛弃”(与哀悼者丧失客体不同),涉及一个自相矛盾的心理事件: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被抛弃的客体以被认同的形式保存下来。所以在对客体的认同中客体的阴影就落在了自我上……

  在抑郁症中,自我并非被客体的光芒而改变,而是更黑暗地被客体的阴影所改变。阴影这一比喻暗示了抑郁症患者与被抛弃的客体去认同的体验是单薄的、二维的而非生机勃勃又强有力的。丧失客体的痛苦体验因为抑郁症患者与客体产生认同短路。由此,她否认了与客体之间的分离;客体就是我,我就是客体。丧失客体的事实就这样不复存在;一个外部的客体(被抛弃了的客体)被一个万能的内部客体(与客体认同的自我)所取代。

  在对丧失客体的痛苦作出反映时,自我被分裂成两个部分,从而组成了一个内部客体关系。在这个关系中,一部分被分裂出来的自我(批评执行体)愤怒地(以暴怒和狂郁的强度)攻击另一部分分裂出来的自我(与客体认同的自我)。虽然弗洛伊德并没有这么说,但是我们可以说,内部客体关系之所以产生,就是为了逃避丧失客体的痛苦。这种逃避通过一个在无意识里“和魔鬼的交易”而实现:抑郁症患者为了逃避客体丧失的痛苦而换来了更具厄运的经历,她因为切断了与广大外部现实的联系而显得毫无生机。在这个意义上,抑郁症患者抛弃了她大部分的生活——那个有众多客体存在的世界里的三维情感生活。

抑郁症患者的内部世界很强有力地为她那种想要抓住客体的愿望所塑造,而她抓住客体的方式则是以一个想像出来的替代品——那个与客体认同的自我——来替代客体。在某种意义上,对客体的内化,使得客体永远成为抑郁症患者的俘虏;与此同时,也使抑郁症患者永无休止地成为客体的俘虏。

  如果我们说精神分析揭示构成问题的内部状况。那么,就精神分析而言,症状就是掩饰真实问题的谎言。迄今为止在我的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案例中发生过的由患者制造出的众多的美丽的谎言——继发性获益、逃入健康、反移情见诸行动、情色移情、移情性神经症、被认出的病人、症状是美丽的、症状甚至是精致的。在治疗情境下说出关于欲望的真理,他者、欲望、压抑,一切无意识皆由欲望产生。患者说“为了治愈哮喘而接受精神分析”;或者说“我接受精神分析是为了成为精神分析师”;再或者“妈妈因抑郁自杀,我就紧张焦虑至今、我需要精神分析打破母亲的咒语”;“自从离婚后,我就罹患抑郁,所以我接受精神分析”;这些都是对的。因为这样说至少比说“我无法思考、所以接受精神分析”;“我生活在自我欺骗当中,所以接受分析”;或者说“我把自己的生活弄得很糟糕,我不像外表那么坚强和讨人喜欢,所以、我接受精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