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猪吃的干草叫什么: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38:22

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2010-07-02 17:24:00  作者:刘伟  来源: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浏览次数:294  文字大小:【大】【中】【小】

中职德育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指导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德育课不是中专的必 ...       中职德育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指导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德育课不是中专的必考科目,加之中职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主要不是政治思想问题,使得德育教学往往得不到学生的关注,其有效性也得不到保障。而部分德育教师自身对该课程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也使得中职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存在着一定问题。那么,如何在德育教学中提高实效性,以便达到更有效的教学目的呢?基于以上问题,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探究。
      一、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现在的德育课,往往是教师唱主角,或者教师唱主角的比重较大。总以为教师讲的越多,学生得到的就越多,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德育实践也告诉我们,人的德性的形成与发展不是靠“灌输”,它不是外界“给予”的,而是取决于主体自身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依赖于主体的学习、思考,最后落实在行动上,内化为自身的内在素质。因此,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置学生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根据课本的内容,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够使每个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接触所要讲授的理论观点并通过自身的理解牢牢掌握知识,从而增强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灵活处理,突出知识亮点
      教师要根据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差,纪律自觉性差,学习主动性差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德育教师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同时,每节课要在众多的知识点中筛选出1-2个知识亮点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所谓知识亮点,就是教学内容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它内涵丰富,意义深刻,实用价值大,是最容易吸引学生注意的知识内容。例如,在讲《哲学与人生》中“事物发展的永恒性及本质”一节时,教材涉及运动、变化、发展三者的关系、发展的实质、量变的含义、质变的含义、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及方法论要求等知识点。如果按照教材顺序来讲,一定很枯燥乏味,学生不爱听。为此笔者灵活处理教材,先不讲空洞的理论和条款,而是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学生打架斗殴造成轻微伤害的典型事例人手,引导出具体导致此行为的原因,然后归纳出量变的概念和质变的概念,再进一步讲解运动、变化、发展三者的关系,最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实际案例。通过灵活处理教材,知识亮点更加突出,知识条理更加明晰,学生接受知识更加容易,改变了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局面。
      三、以社会热点和学生的需要为切入点,找准学生关注的兴奋点
      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自身实际需要出发,选取合适内容向学生讲解,会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当讲到《哲学与人生》课程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时,笔者就可以结合不久前发生的“富士康员工跳楼风波”,让学生谈一谈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踊跃发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的发生看上去好像是外部矛盾导致的,其实有其内在的矛盾,也就是内因与外因是辩证的关系,两者是不能割裂的,只强调一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都是错误的、片面的。只要以社会热点和学生的需要为切入点,找准学生关注的兴奋点,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是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要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教师要让学生求之于知,激之于情,强之于志,悟之于理,践之于行,养之于能。在德育课堂上要解放学生的脑,让其自由思考;解放学生的口,让其自由讲,让德育课真正“活”起来。我们可以运用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方法:
      1、采用活动化教学方式。由于青少年在听课时存在着“以兴趣为主导”的倾向,对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比较排斥,因此教师在执教德育课时,可以使用图片、音像资料等教学工具,将枯燥的基本概念、理论渗透在具体的、有趣的实际案例中进行讲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应时代的潮流,改变过去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适时开展一些专题讨论,让学生通过对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事感悟对错,在潜移默化中校正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
      2、采用问题引导法。传统的德育课教学往往是教师根据教材提出问题,然后向学生灌输一个又一个结论或规律,既便学生发言,也是按教材上的知识进行重复述说。结果是学生只能机械地储存知识,而不能能动地运用知识。针对此症,我采取了“问题引导法”,即教师在讲课前先提出与本次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多数问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有的则是惟一的。学生可以通过语言、形体、图示等任何一种方式作答。如上《哲学与人生》,我在讲“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时,首先问学生:你心目中的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通过学生的讨论,我引导他们理解。学习有方,学无定法,没有最好的学习方法,只有符合自己年龄特点、符合学科特点及自己个性心理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在于,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总之,在德育课的教学中,教师作为一个设计者和策划者,不仅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而且要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案,选择最能发挥学生主动性和自觉性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