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39周羊水过多怎么办:中国淡水鱼总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36:04

中国淡水鱼总述

 

中国淡水鱼总述


  我国淡水鱼类约有800余种。其中,

鲤科属种最多,有4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二分之一;鲶科鳅科的属种也不少,两科共有2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四分之一;其它科如虾虎科、鳢科合鳃科等科共有2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四分之一。
  在我国的淡水鱼中,有些种类分布很广,几乎到处可见。如以水草为主要食料的
草鱼鳊鱼三角鲂赤眼鳟等;以浮游生物为食的等;杂食性的等;其他如花麦穗鱼、达氏蛇、银鲴、条鱼、棒花鱼、黄鳝、白鳝花鳅、泥鳅、鲶鱼以及常见凶猛鱼类乌鳢鳜鱼等;此外还有性情温和的肉食性鱼类翘嘴红鲌蒙古红鲌青鱼等。



草鱼图片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
草鱼的俗称有: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混子等。
英文名:Grass carp 。
我国重要淡水经济鱼类中最负盛名者当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鲢(Hypophthalmictu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世界著名的“四大家鱼”,虽均为我国特有鱼类,而草鱼以其独特的食性和觅食手段而被当做拓荒者而移植至世界各地。
草鱼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体形延长,前部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而无腹棱,头中等大较宽平,尾部侧扁。体被较大圆鳞,侧线在体中部,略弯曲。口端位,呈弧形,无须。下咽齿二行,侧扁,呈梳状,齿侧具横沟纹。背鳍和臀鳍均无硬刺,背鳍和腹鳍相对。体呈茶黄色,背部青灰略带草绿,偶鳍微黄色。已知最大个体重35公斤。草鱼性情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性贪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其鱼苗阶段摄食浮游动物,幼鱼期兼食昆虫、蚯蚓、藻类和浮萍等,体长约达10厘米以上时,完全摄食水生高等植物,其中尤以禾本科植物为多。
在自然状态下,成鱼以吃水草为主。喜食的种类有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浮萍等。人工饲养条件下,成鱼喜吃大麦、玉米、豆饼和人工配合饵料等。草鱼只能消化利用较柔软的草类细胞或被磨碎破裂细胞的原生质。因为它们消化系统缺乏纤维素酶,肠管也不很长。草鱼食量较大,日摄量可达体重的40-70%。草鱼栖息于江河及与江河相通的湖泊或水库中,在水的中下层和岸边取食水草,在池塘、江河中也常到水的表层来取食。

草鱼一般喜栖居于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具河湖洄游习性,性成熟个体在江河流水中产卵,产卵后的亲鱼和幼鱼进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通常在被水淹没的浅滩草地和泛水区域以及干支流附属水体(湖泊、小河、港道等水草丛生地带)摄食育肥。冬季则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草鱼因食性简单,饵料来源广泛,且生长迅速,产量高,常被作为池塘养殖和湖泊、水库、河道的主要放养对象。
草鱼广泛分布于我国除新疆和青藏高原以外的广东至东北的平原地区。自1958年人工催产授精孵化成功后,已移植至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



鲢鱼图片


鲢鱼又名白鲢、水鲢、跳鲢、鲢子。体侧扁、稍高,呈纺锤形,头大吻短,口宽、眼小,鳞很细,体呈银白色,腹部有肉棱。鲢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
(1)鲢鱼属中上层鱼。春夏秋三季,绝大多数时间在水域的中上层游动觅食,冬季则潜至深水越冬。
(2)属于滤食性鱼类。主要食物:鲢鱼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并喜吃草鱼的粪便和投放的鸡、牛粪。对酸味食物很感兴趣,对糟食也很有胃口。鲢鱼的饵食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除浮游生物外,还大量地吃腐屑类饵料;夏季水位越低,其摄食量越大;冬季越冬少吃少动。
(3)食欲与水温成正比。鲢鱼喜高温,最适宜的水温为23℃~32℃。炎热的夏季,鲢鱼的食欲最为旺盛。在北方7~8月份是钓鲢的好时机,秋分以后,天气渐凉,鲢鱼食欲有所降低,就难以钓到了。
(4)性情活泼,喜欢跳跃,有逆流而上的习性,但行动不是很敏捷,比较笨拙。鲢鱼喜肥水,个体相仿者常常聚集群游至水域的中上层,特别是水质较肥的明水区。
(5)胆子小怕惊扰。当受到惊扰或碰到网线时,便纷纷跳出水面越网而逃。
(6)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每年4~5月产卵,当年鱼可长到500~800克,三龄鱼体重可达3~4千克,最大个体可达到30千克。
(7)耐低氧能力极差,水中缺氧马上浮头,有的很快便死亡。



鲶鱼图片

鲶鱼为底层凶猛性鱼类。怕光,喜欢生活在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缓慢的水域。 在水库、池塘、湖泊、水堰的静水中,多伏于阴暗的底层或成片的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下面。春天开始活动、觅食。入冬后不食,潜伏在深水区或洞穴里过冬。鲶鱼眼小,视力弱,昼伏夜出,全凭嗅觉和两对触须猎食,很贪食,天气越热,食量越大,阴天和夜间活动频繁。 鲶鱼性成熟早,一般一龄即成熟。产卵期长江一带为4~6月,越往南越早,越往北越晚。产卵时成群追逐。幼鱼以浮游动物、软体动物为食,其中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虾类是它的美味佳肴。鲶鱼贪食易长,500克左右的幼鱼便大量吞食鲫鱼、鲤鱼等,最大个体可达40千克以上。



鲤鱼图片

鲤鱼是鲤科(Cyprinidae)中粗强的绿褐色鱼,学名Cyprinus carpio。原产亚洲,後引进欧洲、北美及其他地区。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杂食性,掘寻食物时常把水搅浑,增大混浊度,对很多动植物有不利影响。因此,常被认为是不受欢迎的,人们要花很大力量才能除掉它。
  冬天,鲤进入冬眠状态,沉伏於河底,不吃任何东西。春天产卵,雌鱼常在浅水带的植物或碎石屑上产大量的卵。卵在4?8天後孵化。鲤生长很快,大约第三年达到性成熟,在饲养条件下,可活40年以上。长度平均35公分(14吋)左右,但最大可超过100公分(40吋),重22公斤(49磅)以上。鲤常被养殖,以供食用,特别在欧、亚二洲,每水域能生产出大量的鱼。是家养的变种。鲤的两个养殖品种是镜鲤(mirror carp,具少数大鳞)和草鲤(leather carp,几乎无鳞)。黑鲫(Carassius carassius)是鲤的一个无须的欧洲近缘种。
  
鱼是在亚洲原产的温带性淡水鱼。喜欢生活在平原上的暖和湖泊,或水流缓慢的河川里。分布在除澳洲南美洲外的全世界。很早便在中国日本当作观赏鱼或食用鱼,在德国等欧洲国家作为食用鱼被养殖。背鳍的根部长,没有脂鳍,通常口边有须,但也有的没有须。口腔的深处有咽喉齿,用来磨碎食物。鲤鱼的种类很多,约有2900种。

鲤鱼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荤素兼食。饵谱广泛,吻骨发达,常拱泥摄食。鲤鱼又是低等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须靠消耗能量以维持恒定体温,所以需饵摄食总量并不大。同时鲤鱼与多数淡水鱼一样属于无胃鱼种,且肠道细短,新陈代谢速度快,故摄食习性为少吃勤食。鲤鱼的消化功能同水温关系极大,摄食的季节性很强。冬季(尤其在冰下)基本处于半休眠停食状态,体内脂肪一冬天消耗殆尽,春季一到,便急于摄食高蛋白食物予以补充。深秋时节,冬季临近,为了积累脂肪,也会出现一个“抓食”高峰期,而且也是以高蛋白饵料为主。因此初春。深秋垂钓鲤鱼,要以蚯蚓、河虾等动物性饵料为主。春季过后,随着气温升高,鱼的摄食量变大,饵的质量已不主要,数量则上升为第一位。因此在暮春、整个夏季、初秋的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里,鲤鱼都以素食为主。此时垂钓,应使用面饵、糟食等。
  鲤鱼虽属底栖性鱼类,但这并不是说它的活动区域一成不变。季候变化、水温冷暖。风力风向、气压高低、朔望更替、水质清浊、水流大小、水位涨落、水体溶氧、饵物环境等,都会随时改变鱼儿的活动区域,使它们常常进行较大幅度的位置移动,若在较大水域,这便叫做'
洄游”。鲤鱼同其他淡水鱼相比,有共同习性也有特殊习性。这些习性主要是由繁殖需要、索饵需要、趋氧生存需要决定的。
  喜草习性各种水草和水生植物滋生繁茂的水域,也是各种
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繁衍生息之所,鱼类可以在这里摄取到丰盛食物。水草茂盛处又是鱼类绝佳的排卵产床,每年春天繁殖季节,这类地方都是鱼儿的聚集之所。
  顶流习性一个池塘往往有溪流或渠水注人,它不但为塘内鱼儿带来大量新鲜饵物,而且进出水处又有较高的溶氧度,是鱼儿觅食摄氧的理想去处。所谓“顺风的旗,顶水的鱼”,道理就在于此。
  逐波习性水域宽阔的池塘,一遇风天,水面往往掀起较大风浪,风浪推动表层浮游生物和其他一些食物积聚于下风口处,这些饵物又被浪头打入水中,这一带于是成了鱼类的天然觅食场。波兴浪涌之处,水体溶氧度肯定就高(这与高密度养鱼池的增氧机道理相同)。基于上述两条,鱼儿便养成了随波逐浪趋下风的生活习性。
  向暖习性在自然水体温度较低时,很明显各类鱼都喜欢到向阳的水域活动觅食,很少到大片阴坡一侧和浓荫蔽日的水区活动,也不会长时间在水温较低的深水处呆着不动。初春与晚秋,背风向阳的浅水处白天在
  日照下较为温暖,鱼儿爱到此处来游大觅食。而早晚夜间温差大,浅水处水温亦下降快、降幅大,鱼儿便通常要龟缩到水体相对温暖的深水区去。随着昼与夜水面温度的升降,鱼儿也会随之日浮夜沉。相反在夏天高温季节里,早、晚、夜间浅水区凉爽宜人、鱼喜趋之。而白天随着气温水温升高,鱼儿则逐渐移向深水处。烈日当头、酷暑难耐的盛夏正午,鱼儿一般在池塘最深处龟缩不动。若循以上规律“找鱼”,基本便可觅其踪迹。
  合群习性除鲶鱼、黑鱼以外,大多数鱼类喜群居。“鱼贯而行”、“过江之鲫’”等成语就说明了这种习性。鲤鱼亦如此,这一方面是由相同的食性和生活习惯决定的,另外鱼类集群而动,也是出于防避敌害的一种
天性本能
  趋氧、趋静习性自然水体含氧量一般平均每升8-12毫克,当其降至不足1毫克时,就会引起多数鱼类停止摄食、“浮头”,甚至死亡。
鲫鱼鲶鱼等耐缺氧的能力相对强一些,鲤鱼则不行,一般要求溶氧度每升5毫克以上。水中氧气一是来自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再一个来自水面空气。无风天气溶氧慢,波浪大则溶氧情况好。哪一处缺氧,鱼便很敏感地向含氧高的水域转移。这就是鱼喜草、喜流、喜波、喜浅滩的主要原因。雷雨前气压低,天气发闷,鱼不咬钩;大雨刚歇天放晴,鱼则“疯咬”;上风头死水区鱼不爱咬,下风处波兴浪涌,鱼十分活跃;肥水塘如有外来新鲜水注人口,那里是钓鱼黄金带。…··所有这些现象说明的都是一个道理:溶氧高的地方鱼儿趋之若鹜。此外喜静也是鱼类明显的特征之一,鲤鱼也不例外。鱼类听觉发达,对声响尤其是一些突如其来、生疏的高强度声响极为敏感,听到后迅速转移远离声源。当然鱼类避声仅是一般而言,它们对某些自然声响——如瀑布声、风浪声、流水声、淘米洗菜声、昆虫落水声等非但不惧怕,反而很喜欢。若是高密度精养池塘,那么抛撒颗粒饲料的声音甚至会使鱼儿争相聚集。



鲫鱼图片

鲫鱼分布广,繁殖快,耐受力强,食性杂,喜爱群游,常栖息在杂草丛生地,到有腐殖质的水底觅食。鲫鱼胆小而警觉,稍有惊动即逃。同时,鲫鱼还常因气温的变化而游弋于不同水域,并随之改变其食性。它在产卵期也不停觅食,故一年四季从早到晚都能钓到鲫鱼。这就要求垂钓者,不但要选好钓位,而且要采取适宜的钓具和钓饵。



青鱼图片

中文名:青鱼
  英文名:piceus
  中国最大的青鱼标本,二零零五年在南京六合区金牛湖被当地渔民捕捞上岸,后制成标本。现放置在六合金牛湖生物馆,供游人观赏。该青鱼体长一点八六米,重达二百一十八斤。专家根据鳞片鉴定,其在金牛湖大约生活了三四十年,相当于人类七十岁的年龄。金牛湖生物馆另一大青鱼捕获于二零零四年,全长一点七四米,体重二百一十二斤。

体长,略呈圆筒形,尾部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部稍平扁,尾部侧扁。口端位,呈弧形。上颌稍长于下颌。无须。下咽齿1行,呈臼齿状,咀嚼面光滑,无槽纹。背鳍和臀鳍无硬刺,背鳍与腹鳍相对。体背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鳍均呈灰黑色。
  体圆筒形。腹部平圆,无腹棱。尾部稍侧扁。吻钝,但较
草鱼尖突。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前缘下方。眼间隔约为眼径的3.5倍。鳃耙15~21个,短小,乳突状。咽齿一行,4(5)/5(4),左右一般不对称,齿面宽大,臼状。鳞大,圆形。侧线鳞39~45。体青黑色,背部更深;各灰黑色,偶鳍尤深。
由于青鱼易于饲养,近年来被引种至美国南方。但是,据称青鱼在美国的繁殖已经越出了特定的养鱼场,在
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俄亥俄河和雷德河中均有发现。已成为美国渔业大害,当地政府甚至出价100美元一条悬赏捕捉青鱼。

青鱼习性不活泼,通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食物以螺蛳、蚌、蚬、蛤等为主,亦捕食虾和昆虫幼虫。,在鱼苗阶段,则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青鱼生长迅速,个体较大,成鱼最大的最大个体可达70千克。
  青鱼栖息的水层很低,一般不游近水面。多集中在食物丰富的江河弯道和沿江湖泊中摄食肥育,在深水处越冬。行动有力,不易捕捉。耗氧状况与草鱼接近,水中溶氧量低于1.6毫克/升时呼吸受到抑制,低至0.6毫克/升时开始窒息死亡。在0.5~40℃水温范围内都能存活。繁殖与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28℃。喜微碱性清瘦水质。主要摄食螺、蚬、幼蚌等贝类,兼食少量水生昆虫和节肢动物。日摄食量通常为体重的40%左右,环境条件适宜时可达60~70%。仔鱼体长7~9毫米时进入混合性营养期,此时一面继续利用自身的卵黄,一面开始摄食轮虫和无节幼虫;10~12毫米时,摄食枝角类、桡足类和摇蚊幼虫;体长达30毫米左右时食性渐渐分化,开始摄食小螺类。

生长繁殖
生长快,2-3冬龄可达3-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70公斤,长江中常见的个体重约15-20公斤。性成熟为4-5龄。4-7月在江河干流流速较高的场所繁殖,生殖后常集中于江河湾道及通江湖泊中肥育,冬季在深水处越冬。 
  长江青鱼首次成熟的年龄为3~6龄,一般为4~5龄,雄鱼提早1~2龄。雌鱼成熟个体一般长约1米,重约15千克。雄鱼成熟个体一般长约900毫米,重约11千克。繁殖季节为5~7月。江河水的一般性上涨即能刺激其产卵。产卵活动较分散,延续时间较长。产卵场分布于长江重庆至道士袱江段,支流汉水、湘江中也有,但规模不大。绝对怀卵量每千克体重平均为10万粒(成熟系数14%左右);经人工催产每千克体重约可获卵 5万粒。卵漂流性,卵膜透明,卵径1.5~1.7毫米,吸水膨胀后可达5.0~7.0毫米。精子排入淡水后一般只在1分钟内具有受精能力。胚胎发育适温18~30℃,最适温度26℃±1℃,低于17℃或高于30℃就会引起发育停滞或畸形。在水温为21~24℃时约35小时孵出仔鱼。初孵仔鱼淡黄色,长6.4~7.4毫米,略弯曲。青鱼苗在卵黄囊消失和鳔出现后,其头、背呈现“垲”状黑色花纹。生殖期间,雄鱼的胸鳍内侧、鳃盖及头部出现珠星,雌鱼的胸鳍则光滑无珠星。
  青鱼在“四大家鱼”中生长最快。江西湖口青鱼生长以1~4龄最快,5~6龄时平均每年增重3.7千克以上。雄鱼年增重比雌鱼平均少1千克左右。

垂钓方法
  青鱼是近底层
鱼类,与鲤鱼接近同层偏上。大多生活在中下层极少上浮到水面。为肉食性鱼类主食螺蛳、蚬子也食藻类、水生植物。人工饲养大都以豆饼、豆渣、各种糟为主。
  野环境中的青鱼,大都生活在江湖河泊和水库中,北京水域比较少。大多为人工饲养。



鳙鱼图片

鳙鱼(胖头、花鲢)鲤科。头大,占身体的1 / 3 。栖息在水的中上层,具有河湖洄游习性,平时生活在有一定流速的江湖中。性情温和行动较迟缓。食性与鲢鱼不同,一水中的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蛲虫类为主要食物,兼食多种浮游生物藻类。在长江中四年达到性成熟,4---7月,当水温达到18以上,江中涨水时开始产卵,卵漂流性。生长迅速,一年鱼可长到1--2市斤,一般三年鱼可以长到10斤以上。个体大,最大可达40公斤以上,经济价值很大,是我国四大经济鱼类之一。主要分布在全国除西北高原以外的各主要水系中。性喜素食气味,喜酸臭、香臭,比白鲢更喜腥臭。



泥鳅图片

泥鳅又名鳅鱼、泥鱼。它的品种多,常见有大鳞泥鳅、馒尾泥鳅、真鳅等。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食药两宜的滋补佳品。每100克泥鳅中含蛋白质22.6克,脂肪2.9克,钙51毫克,磷154毫克,铁3毫克,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A、B、B_2及尼克酸等。临床证明泥鳅有暖中益气、解毒攻痔等功效,对多种疾病如肝炎、痔疮、丹毒、疔疮、皮肤瘙痒等都有很好的疗效,故有"水中人参"的美誉。



黄鳝图片

黄鳝为底栖生活鱼类,也具有两栖动物的某些特性,它对环境的适应力较强,在各种淡水域中几乎都能生存。在自然环境中,黄鳍喜欢生活在湖泊、水库、沟渠、池沼、塘堰、水田等水域的浅水底层;水流较缓的溪流、江河缓流处也有黄鳝生活。黄鳝尤其喜欢生活在水质中性和偏酸性( pH 值在 6 . 5 - 7 . 2 之间)、腐殖质多的水域环境中,自然条件下,黄鳝常利用自然缝隙、石砾间隙和漂浮于水面的水草丛间栖居,也能在富含有机质的软泥中自行打洞穴居.黄鳝和其他许多谈水特种水产品一样,昼伏夜出,喜欢生活在清静的水域环境中。




  除上述全国的广布种外,各地水域中也有不少本地区的常见种类。我国东北黑龙江及其支流中的鱼类约有90种,其中鲤科鱼类约有50种。黑龙江由于地处
温带亚寒带,多产冷水性鱼类,经济意义较大的常见种类有哲罗鱼、细鳞鱼乌苏里白鲑北极茴鱼鲟鱼达氏鳇狗鱼及洄游性的大麻哈鱼等。此外尚有北方的特有种类亚洲胡瓜鱼北鳅、黑龙江杜文鱼 、杂色杜文鱼等。
  随着地理位置南移,江河中的温带鱼类越来越多,冷水性鱼类则逐渐减少。辽河水系约有鱼类70种,其上游尚有北方种类;黄河水系约有140种,长江水系约有300种,二者的冷水鱼类极少,除常见的
、鲢、鳙、、赤眼鳟、胭脂鱼等重要经济鱼类外,还有鲥鱼等特有种。
  黄河、长江水系的上游和西北高原的一些河流,由于地形的原因,鱼的种类很是特殊,如鲤科的裂腹鱼属有13种,裸裂尻鱼属有8种。本地特有种有
花斑裸鲤、新疆重唇角、中华锯倒刺鲃及白甲鱼等。
  
珠江水系的鱼类资源丰富,共约260余种,除全国广布种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鱼,如波鱼属、大海鲢等,华南地区特有的种属如鲮鱼、傜山鱼、四须盘、直口鲮唐鱼华南鲤等。
  我国西南部的高原河流,如
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许多地段水流湍急,鱼类资源一般。如鲤科的野鲮属、东坡鲤属、鲮属等,鳅科的平鳍鳅属、沙鳅属、科的外口鮡属等,这些都与印度缅甸越南泰国的种类相同。另外裂腹鱼属、裸裂尻鱼属,巴鳅属都与西北高原的种类相同。
  四大家鱼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淡水鱼王
  虹鳟鱼,鲑科,是鱼类珍品。因体侧有彩虹般色素带,故名。它原产于北美洲的河流、湖泊和太平洋沿岸的水域中,经过人工驯化饲养后,成为世界上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素有淡水“鱼王”之称。
中国淡水鱼分类
  不同时期,不同著作中统计结果差异较大。据最近出版的《中国脊椎动物大全》和正在编印的《中国动物志》粗略统计,分布在中国的淡水(包括沿海河口)的鱼类共有1050种,分属于18目52科294属。其中纯淡水鱼类967种,海河洄游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68种。在这一千另五十种鱼类中,大体可分属下列四大类:
  1、圆口类:这一类鱼是最原始的鱼形脊椎动物。鱼口没有真正的上下颚,口器形成吸盘,过着寄生或半寄生生活。身上没有真正的脊椎,祗有脊索。

  从进化的时期而论,圆口类首先发见于中奥陶纪,在
志留纪及下泥盆纪最为发达,至下泥盆纪则渐趋绝灭,仅有少数种类遗留至今。在我国淡水中,仅七鳃鳗属的3个种生活于东北地区黑龙江至辽河诸河流中。
  2、软骨鱼类:软骨鱼类从上泥盆纪发现,至石炭纪最为发达,随着再继续进化以成为现代的鲨类与鳐类。此类鱼全身骨胳均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这是一群低等的真正鱼类,现生软骨鱼类几乎都是生活在海洋中,仅有极个别种类生活于淡水中,其中赤魟除大量生活于海洋外,有一小群体定居于我国广西
南宁龙州的西江水系左江中,从其进化史看,赤魟为海产鱼类。据古地质考证,广西原为海洋,由于地壳的造山运动,均在新生代上第三纪上新世末期,当海水退出广西而被"陆封"定居于内陆水体中。
  3、软骨硬鳞鱼类:此类鱼属硬骨鱼类,但骨胳系统为软骨性。体表鳞片表现为骨质菱形的原始鳞片,尾鳍为歪形,肠内具螺旋瓣。原始软骨硬鳞鱼类出现于泥盆纪,在地球上生存了相当长时间,到中生代大部分种类绝灭。现生的鲟鱼类出现于
白垩纪,现在生存的种类不多,仅分布于高纬度的北冰洋区,我国淡水中生活着白鲟科的一种和鲟科2属8种。
4、真骨鱼类:这是现生的普通习见、真正的鱼类,为现代最蘩盛的鱼类,中国的一千另五十种淡水鱼类中,除少数种(13种)外,几乎都属真骨鱼类。中国的淡水鱼类以鲤形目为主,尤其是鲤科鱼类约占总数的一半。其中
鲱形目1科3属5种,鲑形目6科17属32种,鳗鲡目1科1属2种,鲤形目6科170属740种,鲇形目10种27属110种,鳉形目2科3属4种,颌针鱼目1科1属4种,鳕形目1科1属1种,刺形目1科2属2种,鲻形目1科3属7种,合鳃鱼目1科1属1种,鲈形目12科51属110种,鲉形目1科4属8种,鲽形目3科3属5种,鲀形目1科2属6种,总数为15目49科1037种。
  

真骨鱼类出现于
侏罗纪,在白垩纪时,古代真骨鱼类进化为现代真骨鱼类其形态结构起了较大变化。头骨的上下颌普遍缩短,高级类型的上颌骨特化为没有牙齿的骨棒,牙齿集中到前颌骨上,尾鳍变成了完全对称尾或称正形尾,内骨骼高度骨化,奇鳍和偶鳍均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形状,腹鳍也常常由腹部移到紧挨头部,鳞片变得很薄,呈圆形。真骨鱼类的内外结构均具备了完善的水生适应构造,从白垩纪开始,沿着许多的辐射适应的路线发展,使它们成为地球表面一切水域的生活者。

淡水鱼的营养价值
  ●鳙、
鲢鱼提供健康所需脂肪酸
  鲢、鳙鱼是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其肌肉中含有大量的n-6必需脂肪酸和抗动脉硬化的n-3系列脂肪酸。 浮游植物是脂肪酸的最初来源,而鱼类的脂肪酸组成受饵料中脂类的影响。如果在鲢、鳙鱼中能将饵料中的18碳n-6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去饱和并延长为20碳和22碳去饱和脂肪酸。摄食浮游生物的鲢、鳙鱼富含20碳5烯酸和22碳6烯酸,草鱼、鲤鱼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 试验证明:常食鲢、鳙鱼对人体健康有益,可预防动脉硬化,尤其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
  ●鳙鱼头豆腐汤能健脑
  鳙鱼头豆腐汤,不仅汤浓味鲜,而且食之对补脑益寿颇有好处。常喝鱼头豆腐汤之所以能健脑,关键在于鳙鱼头和嫩豆腐均为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二者均含有丰富的健脑物质-卵磷脂,该物质可增加记忆、思维和分析能力,让人变得聪明。
  营养学家对鳙鱼头做过化学分析,表明鳙鱼头是众多鱼头中的上品,其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脑的发育极为重要,可增进大脑细胞活跃,使判断力增强。因此,常吃鳙鱼头豆腐汤不仅可以健脑,而且中老年人常吃还可延缓脑力衰退。
  ●吃鱼吃出健康来
  鱼营养丰富,食之有味,对人体有保健功能。人们爱吃鱼,但鱼的种类多,不同的鱼具有不同的保健功能,并不是人人清楚。这里介绍几种常见淡水鱼的保健功能。
  鳙鱼,有暖胃养血、祛头风、益脑髓之功效,对月经不调痛经及风邪所致的头晕眼花和产后头痛、头晕有一定的疗效。
  草鱼,有暖胃平肝祛风等功能,是温中补虚养生食品。
  鲮鱼,具有健筋骨、补中开胃、活血引气、逐水利湿的作用。
  鲢鱼,有温中益气、暖胃、润肌肤等功能,是温中补气养生食品。

淡水鱼的观赏价值
  世界最早饲养的观赏鱼—金鱼
  
金鱼是世界上最早开发的观赏鱼,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观赏鱼之一。金鱼原产于中国,最早发现其观赏价值而饲养可追溯到宋朝初年,人们在天然水体中发现野生的红鲫鱼,将其移入鱼池中饲养,使其繁殖后代,并开始选种和培育,经历了近八百年的时间,通过池养、盆(缸)养等阶段,逐渐家化成为现代品种繁多的金鱼家族。
  

金鱼的品系大体可分为草种、文种、龙种、蛋种和龙背种五大类。
  1.
草种金鱼

又称金鲫种。它是金鱼的祖先,外观体形似鲫鱼,身体扁平纺锤形,背鳍正常,尾鳍单一。
  草种分两型,一类短尾为金鲫型,另
一类长尾燕尾型。
  2.
文种金鱼

一般身体较短,各鳍较长,又背鳍,尾鳍分叉为四;眼球平直不突出。名贵品种有鹤顶红珍珠虎头等。
  文种分六大类:头顶光滑为文鱼型;头顶部具肉瘤为高头型;头顶肉瘤发达包向两颊,眼陷于肉内为虎头型;鼻膜发达形成双绒球为绒球型;鳃盖翻转生长为翻转型;眼球外带有半透明的泡为水泡眼型。
  3.
龙种金鱼

日系黑龙睛

玛瑙眼

外形与文种相似,不同处为眼球凸出于眼眶外。自古以来视龙种为金鱼正宗。龙种金鱼有50多个品种,名贵品种有风尾龙睛、黑龙睛、喜鹊龙睛、玛瑙眼葡萄眼、灯泡眼等。
龙种分七型:光顶光滑为龙睛型;头顶部具肉瘤为虎头龙睛型;鼻膜发达形成双绒球为龙球型;鳃盖翻转生长为龙睛翻鳃型;眼球微凸,头呈三角形为扯旗蛤蟆头型;眼球向上生长为扯旗朝天龙型;眼球角膜突出为灯泡眼型。
  4.
蛋种金鱼

金鱼蛋种 鸳鸯水泡金鱼蛋种 蓝蛋凤 金鱼蛋种 红凤尾珍珠翻..
金鱼蛋种 狮子头
金鱼蛋种 花狮头
金鱼蛋种 银狮头


外形与鲫鱼有较大差异。体短而肥,眼球不凸出,背部平直无背鳍。名贵品种有红蛋、绒球蛋、凤蛋、水泡眼狮子头等。
  蛋种分七型:尾短为蛋鱼型;尾长为蛋凤型;头部肉瘤仅限于顶部为鹅头型;头部肉瘤发达并包向两颊,眼陷于肉内为狮头型;鼻膜发达形成双绒球为蛋球型;鳃盖翻转生长为翻鳃型;眼球外带半透明泡为水泡眼型。

5.
龙背种金鱼:外形与蛋种相似,不同处为眼球凸出于眼眶外。名贵品种有朝天龙、龙背、龙背灯泡眼、虎头龙背灯泡眼、蛤蟆头等。

朝天龙

龙背球

蛤蟆头
  龙背种分七型:尾短为龙背型;头顶具肉瘤为虎头龙背型;鼻膜发达形成双绒球为龙背球型;头呈三角形为蛤蟆头型;眼向上生长为朝天龙型;鳃盖翻转生长为龙背翻鳃型;角膜凸出为龙背灯泡眼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