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毛幼体蜘蛛多少钱:太极杂说5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7:22:40

太极杂说51


太极网罗http://www.anshanbbs.com/archiver/?tid-3458.html&page=3



把陈式太极的拳路拆解开来看,与河南心意拳的很多单操动作惊人地相似!


l         追求对撑不好。太极拳是活的东西,也就是说宜适时地作出相应的鼓荡,而不宜刻意追求对撑。


l         拳艺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要有德行的问题了。无德之人终究是坠入邪道的。这方面从个人日常的言行就可以看出来。太极拳的舍己从人,引进落空也可以用再日常生活中,但其目的不是为了伤害别人而是为了柔化其暂时的疆劲,朋友之间的喂劲而已。对于言语不当的朋友,您可以适当的用一用太极的方法,千万不要沾火就着,回首就是直拳,这样的话对于我们的拳技是不会有提高的!


l         一松到底应与圆散配合,气势八面支撑。


l         开合不能绝对,开中有合,和中有开。每一点开即是合,合即是开。但首先应明白什么是开,什么是合。说是容易,做难。


l         棚劲涵盖八门劲法; 中定涵盖十三势. 它们有必然联系...


l         太极拳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武学,在于其拳理之精深。我认为理解拳理是分阶段和层次的。最初,当我忽然理解了“一举手作无数一举想”之时,我还以为我已解透了太极拳理。又练了不过数月,才深深地觉得自已象个井底之蛙。当我对拳理中的某一句话有了自已的见解之后,我一般听不进去他人的解释的,除非随着我的揣摩而又有所领悟。说到此处,我忽然想起了一句话:“...默志揣摩,渐至从心所欲...”而不是说“经师付提点,渐至从心所欲”。这已充分地肯定了,自己揣摩拳理的重要性。而恰恰有些时侯,练习者已达到了能够理解拳理的边缘,就象地下的种子即将破土而出,此时的师付就象一滴甘露,或是一阵春雨。豁然贯通,是需要时间的,是需要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去用心专研的。“轻灵”,说起来非常轻松,若没有三、五年的用心揣摩是难以达到的。而在这三、五年当中,练习者每时每该对它的理解都在发生着变化。“先求开展,后求紧奏”这句话,很早以前我就以为我已经理解了,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当我一边练拳一边揣摩“定之方中”这句话时,仿佛又有所悟。一般人正常走路,跨步一尺二寸左右。而尽力一跨可达二尺五寸。当然我们正常步行不会迈到二尺,这不符合自然之理。而“打拳如走路”,其自然之理已寓于其中,而对于一个初学走路的孩童,略跨一步已是尽力。对于练太极已有一段时日的人,可能会体会到,双足过开,变化不灵。而太极的下盘之稳恰恰不是站定马步,而是在运动中求虚实变化。


l         很多人只注重颈部的"虚灵",而且局部做得较好,如果别的地方不相应配好,只能适得其反,就象好大一棵树,仅开一朵花.


l         能随意便是高层次太极.随曲就伸示天真.


l         定之方中,说的是界限。腰顶是两个词。顶,顺项灌顶、虚领顶劲之顶。拳谱中说:“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纛是古代军中的大旗。强调腰为运动的主载和中心。把“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与上句和起来理解,或许能有些认识。核心在于,意气均匀,纯是用意,丝毫不可强为。


l         在《杨谱》中有一篇《对待用功法守中土》俗名“站桩”。现抄录如下共大家参考:

定之方中足有根,先明四正进退身。捧履挤按自四手,须费功夫得其真。身形腰顶皆可以,粘黏连随意气均。运动知觉来相应,神是君位骨肉臣。分明火侯七十二,天然乃武并乃文。


l         偏沉则随:劲纵和形横要同时动,即有离心力,也有向心力,偏向哪方都是随。


l         呼吸之气岂是内气?阴阳清浊之理,这个也是常理。太极拳的呼吸,更多的时候,指的是吞吐提放,是接劲打劲;决非鼻腔粗浮之气,……


l         论气

天地间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常有直而无曲者矣;盖物有对待,势有回还, 古今不易之理也。常有世之论捶者,而兼论气者矣。夫主於一,何分为二?所 谓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阴阳也。捶不能无动静,气不能无呼吸。呼则为阳, 吸则为阴,上升为阳,下降为阴,阳气上升而为阳,阳气下行而为阴,阴气上 升即为阳,阴气下行仍为阴,此阴阳之所以分也。何谓清浊?升而上者为清, 降而下者为浊,清者为阳,浊者为阴,然分而言之为阴阳,浑而言之统为气。 气不能无阴阳,即所谓人不能无动静,鼻不能无呼吸,口不能无出入,而所以 为对待迥还之理也。然则气分为二,而贯於一,有志於是途者,甚勿以是为拘 拘焉耳。


l         “千斤承受力”指,负重之船不触底(承受对方来力,脚上无主动蹬力)。


l         要和自心作朋友,不能做敌人,这是真正的心法。与自心作战,会让人不可自拔。唯有和解才是真出路。


l         关于四两拨千斤。首先要有千斤承受力,再做到无过不及,一定就“中定”了。


l         确实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没有不丢不顶之说。


l         太极拳为什么快?因为他可以做到处处意在人先,对方的意向全在自己的掌握中。“感觉找感觉”,如果没有练到此层,可能永远不会相信太极拳的快,见到了也不知其所以然。


l         推手是检验自己练的是否正确的好方法,注意只是一种检验方法。


l         头上中气似玄机,这个不能说;若是有人执意追求的话,不得了。


l         先而意动,即而劲动,再而形动。折叠是外形的动,是浑源劲其中之一。重叠是意、劲、形合成浑源劲。缠丝劲是在劲动时加上缠丝的神意。


l         两胯是通过韧带紧连着的,可以想象它们是分开的,象足或膝盖一样分开且可以自由做阴阳(前后、上下等)活动,只是幅度小些而已,这应该有助于理解开胯。


l         练太极拳就是这样,必须“形理”通融,理必须是大自然循环的道理。练身形也必须符合这个道理,不符合这个循环的道理,就会被大自然所淘汰。

道中情 发表于 2009-4-21 11: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