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女儿是亲生的吗:“不懂汉语的中国脸” ——评华裔骆家辉任美国驻华大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7:01:45

“不懂汉语的中国脸” ——评华裔骆家辉任美国驻华大使

[谭中] (2011-08-03)

fieldset { width: 306px; border: 1px solid #990000; align: center;}legend { font-family: Arial,"宋体"; font-size: 12px; font-weight: bold; color: #990000;}

  2008年“非洲的儿子”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是史无前例的,现在又有美国参议院批准“中国的儿子”骆家辉担任美国驻华大使,同样史无前例,两者都是新时代的新鲜事物,足以使长期受困于“地缘政治范式”的人们头脑翻新。

  “地缘政治范式”的最大毒素是“民族利益”至上,又认为所有的人都受人种、血统背景束缚。提倡“世界大同”的“地缘文明范式”却认为人的天良可以走出狭隘的民族主义范畴,把国际秩序建筑在同舟共济、双赢共荣之上。“中国的儿子”当美国大使,就像“非洲的儿子”当美国总统那样意义非凡,值得庆幸。 

地缘政治范式下的中美外交

  美国MSNBC电视台每天都会数次播出一项广告,是“硬球”(Hard Ball)节目主持人麦修斯(Chris Matthews)抱怨有人说奥巴马总统“不爱美国”太不公平。他说:“这种批评在日本和中国是不会有的”。

  我对此的反应是:上面说的两个史无前例在日本和中国压根儿不会发生。中国如果真有“非洲的儿子” 担任国家主席,或者“美国的儿子”担任中国驻美大使,网上“愤青”的怨声不把天安门城楼震垮才怪!当然这些都是莫须有的废话。

  回顾历史,国家之间互相建立外交关系,互相在别国首都设立永久性的大使馆(使馆具有境外领土主权),发源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Peace of Westpahalia),它结束了欧洲“三十年战争”,开拓了国际和平共处的新篇章。

  然而,在“民族国”世界的“地缘政治范式”中,驻外大使馆扮演的是双重角色:一、增进双边来往与了解;二、刺探对方机密。使馆人员和他们的夫人,明里是晚会上跳舞、碰杯,暗里却搞不露面、不可告人的偷鸡摸狗。

  1793年英国派马嘎尔尼(George Macartney)为特使访华要求中英建立现代外交关系时,乾隆皇帝以“天朝”的傲慢拒绝,野蛮的英帝国主义为首的的西方世界用“炮舰”和清廷谈判,再加三次(南京、天津、北京)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就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已经决定了“先打扫屋子再请客”(先肃清美国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再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新政权拒绝理会赖在已经解放的南京不走的美国大使司徒雷登,毛泽东主席并在司徒雷登离开以后以“新华社评论”出面写了著名的《别了,司徒雷登》文章。

  如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杨剑教授通过《中国评论新闻网》发表了题为《来吧,骆家辉 》文章说:“从1949年中美关系‘别了,司徒雷登’到2011年‘来吧,骆家辉’,我们走过了62年。…中国人的实力和心态都做好了准备。美国人敢于送一个华裔的驻华大使来,我们当然有更大的雅量来表示欢迎。”

  怎么“非洲的儿子”奥巴马把“中国的儿子”骆家辉送到北京当美国的使节这种新时代的新鲜事物竟使中国知识精英与政府智囊紧张起来了呢?这是典型的“地缘政治范式” 的“膝反射”(knee jerk)呀 

“中国脸”大使的束缚与优势

  无独有偶,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研究员陶文钊认为,骆家辉作为第三代移民,“在美国土生土长”当然是“代表美国利益”,中国人和他打交道,“看到的是这样一张熟面孔,心理上还得有一种‘冷’准备”,也是同样的“膝反射”。

  陶文钊举了很多美国“中国通”当驻华大使的事例而得出结论说:“最懂中国的人执掌对华政策也不足以使中美避免冲突”“最懂中国的人即使做出了对华有利的建议,也往往不被美国政府采用”。

  《环球时报》对这一“膝反射”进行了一番分析。它说,一方面,美国传媒把骆家辉形容为“在中国最有名的华盛顿州产品”;另一方面,已经尝过被一张中国脸孔(骆家辉)“板着脸教训”滋味的中国人却有“被骆家辉‘杀熟’的担忧”。

  它问道:“当我们还在为‘离开的是会讲中国话的美国面孔(洪博培),来的是不懂汉语的中国脸’(骆家辉)感慨时,是否也可以考虑大方为骆家辉这样的华裔美国人的成功表示祝贺?”,回答是:“应当把它看做历练中美关系的好机会”可是,“骆大使对我们是好还是坏,现在并不到下结论的时候。”

  这些探讨牵涉到两个问题。第一,“中国脸”美国大使骆家辉必然会牵涉到“忠诚分裂”(divided loyalty),也就是说,人们会怀疑,中国脸是否必然有中国心。第二,会产生“凯撒的妻子”效应(Caesar's wife scenario),在这样敏感的位置上必须避嫌,因此“中国脸”可能比“美国脸”更强烈维护美国利益。

  所有这些探讨都是由于“地缘政治范式”的束缚。如果用“地缘文明范式”的新头脑来看,一张“中国脸”(实际上是“两张”,因为还有已于今年初上任的美国公使王晓岷)主宰北京美国大使馆,其历史象征意义巨大无比。

  比方说,将来中美两国外交活动(互换公文等)仪式上出现的都是“中国脸”,那岂不是最珍贵的镜头?!久而久之,中国的国际“形象”就国际化了。中美交往“形象”上国界的消失也会令那些一提到中国就想起张牙舞爪的“龙”的美国头脑潜移默化,那对增进中美之间的友谊与谅解就会一本万利了!

  韩非子说:“得万世之利,在今日之胜”。我看中美关系的千变万化还真不缺“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的胜景哩!骆家辉也许看不到、看不懂本栏内容,但我仍然要祝福他功德圆满,为中美两国造福,为世界造福。

   作者是从印度退休的华人学者,现居住在芝加哥 《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