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泓钰国际语言学校:浅析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金融证券-《商业经济》杂志-商业经济杂志社网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53:40

浅析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

作者:     发布时间: 2009-3-21 

[文章编号] 1009-6043(2008)09-0073-03

 

 

浅析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

 

裴 胜

 

(镇江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 江苏 镇江 212001)

 

[摘 要] 目前,中小企业长期以来难以摆脱的“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愈加凸显,进一步阻碍了其健康发展。应从各类政策、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中小企业等方面找出造成中小企业“担保难”的原因,针对不同情况,实施有效措施,解决“其融资难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

[中图分类号] F276.3    [文献标识码] B

“融资难”和“担保难”一直是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2002年国内只有担保机构848家,到2007年底就有了3729家,累计担保总额8051亿元,当年全国性担保机构担保资金总额1740亿元左右。通过开展担保业务,受保企业新增销售收入3425亿元,利税268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50多万个。担保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巨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如此,担保总量相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来讲依然是杯水车薪。统计显示,江苏一年的小企业贷款规模已达2000个亿,但是担保贷款仅467个亿,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特别今年以来,受银根紧缩、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大幅涨价、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群体更是经受着少有的严峻考验。总之,“担保难”是一个复杂的命题,笔者认为造成目前中小企业“担保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各类政策影响

各类政策对担保的影响是具有决定性的,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到中央各部委办局的政策对担保业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今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更为直接,也更为严重,在“从紧”的货币政策面前,中小企业长期难以摆脱的“融资难”、“担保难”困境进一步凸显,严重阻碍了其健康发展。据银监会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有约3000亿元贷款落实到中小企业,占了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300亿元,中小企业融资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今年有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全国约十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较去年同比减少15%。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发布统计结果显示,全国今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由此可见,今年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瓶颈尤为突出。

2.税务政策。作为以承担社会责任为主的非盈利性质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高风险、低收益”是这类担保机构的显著特点,依法纳税是担保机构应尽的义务,但沉重的税赋使其举步维艰。(1)营业税按营业额的5%征收。2007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255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免征营业税名单,免征期为3年,目前尚在免征期内的担保机构,仅占全国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总数的6%。(2)所得税按营业利润的25%征收。(3)按比例提取的风险准备金在所得税后提取。

尽管有一些部委及省、市为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发展,对所得税征收及风险准备金提取出台了相关的优惠,但普遍执行不到位。部委及省、市制定的优惠政策与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政策相悖,因此很难得到地方税务部门的支持。

3.其他限制政策。央行、银监会8月份联合下发《关于金融促进节约用地的通知》,要求银行在商业性房地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领域加强信贷合法合规审查,对规范房企贷款提出了五大项具体要求。由于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此类相关文件,诸多政策在限制金融机构的同时,也限制着中小企业担保机构。

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

银行是广大中小企业的“输血者”,银行贷款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但同时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的直接制造者。

1.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自身不足。一是贷款企业的规模结构严重失衡,据有关方面统计,占企业总量0.5%的大型企业拥有50%以上的贷款余额,户均4.42亿元。而与此相应,创造1/3GDP、占比88.1%的小型企业,其贷款余额不足20%。镇江市银监局不久前进行了一项以“小企业”为对象的金融服务情况调研,在被调查的50户小企业中,资金“存在严重缺口”的共28户,占56%。二是银行自身结构失衡。近年来,随着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造与战略转型,多数信贷机构的基层网点已从县域及农村撤出,致使以中小企业为放贷主体的中小金融机构有责无权、有心无力。三是制度制约较突出。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制度安排大都以大企业、大项目、大资金需求为工作对象和重点,从评级标准、风险分类、抵质押条件、收费标准等均较少考虑小企业自身及融资特点。今年国家发改委和银监会联合开展的小企业融资调研显示,小企业融资成本最低也接近10%,远超出大型企业的贷款成本。

2.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数量不足。除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等大城市,一般的二线城市都存在着金融机构稀少的问题,以镇江为例,仅有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大商业银行“安营扎寨”,至今尚未有其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落户镇江。金融主体越多,企业的融资渠道越广。在企业融资需求越来越大、大量企业资金“叫渴”的今天,仅靠“五朵金花”难绘如画风景,只有“繁花似锦”方可扮靓“经济春天”。

3.银监会风险提示影响巨大。2006年8月银监会下发关于担保机构的风险提示以后,各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防范风险的力度,提高了与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合作的门槛,除在担保资金数额上作出明确规定以外,在放大倍数上也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将一部分操作规范、风险控制较好的中小型担保公司挡在了门外。事实上,这部分担保公司在帮助中小企业融资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分担了银行很大一部分风险。这些机构在风险提示以后,有条件的想方设法增加注册资本尽力满足金融机构的合作条件,而没有条件增资的,担保业务就一直处于停顿状态;在放大倍数上的限制,直接导致担保余额急剧下降,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也造成了中小企业“担保难”。

4.贷款利率居高不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承担了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大部分前置工作,也承担了大部分风险,但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合作时的贷款利率非但没有下浮,而大多数都是执行上浮的贷款利率,直接压缩了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利润空间,加重了受保企业的负担。国家发改委5城市调研表明,超过八成的中小企业要高出基准利率获得贷款。

5.银保风险分担比例不合理。只有极少数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签定合作协议时明确风险分担的比例(一般都是2:8和3:7),绝大多数都由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承担100%的风险,这于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所起的作用和承担的风险极不相称。

6.银保合作条款有待商榷。某商业银行总行规定,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对单个企业的单笔担保额不得超过存放在该行保证金的10%,而无论是财政部还是发改委的文件规定均为不得超过担保机构担保资金总额的10%,地方商业银行作为分支机构无权改变总行规定,也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无法与该行合作。

7.宣传力度需要加强。有不少金融机构都在致力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占领市场,但很多担保机构对新的金融产品都不熟悉,更不要说缺乏金融知识的广大中小企业了。

三、中小企业担保机构

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自身不足也是造成“担保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1.担保机构数量不足,规模偏小。据统计到2007年末,江苏省共有316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119.7亿元,这些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最大的是2.2亿元,最少的仅有50万元,1000万元以下的有百余家,平均注册资本是3788万元,区域发展也不平衡.注册资本苏南平均超6000万元,苏中平均3500万元,苏北平均2000万元。由于规模小,能力弱,导致了两难:一是担保机构获银行认可难。在银保合作中,一些规模较小的担保机构因注册资本少,抗风险能力弱,不被银行认可。目前,几百万资金就能进入担保行业,造成担保业鱼龙混杂,无序竞争。从镇江市情况看,到今年上半年,共有中小企业担保机构18家,注册资本8.9亿元。目前正常运营并从事中小企业担保业务的仅7家,还有辖市(区)存在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空白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数量不足和担保能力不够已成为“担保难”的主要表象之一。

2.保费费率较高。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提高保费费率来消化税费支出和上浮的利率。尽管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普遍执行保费费率≤2%/年,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不仅仅要承担保费还要承担上浮的利率支出,融资成本过高,企业难以承受。

3.担保条件、反担保要求高。有不少担保机构为防范风险,仍在收取高额的保证金,中小企业实际得到的贷款数量不足,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多数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业务缺乏创新,还采取原来的资产抵押的方式来运作贷款,而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反担保物普遍不足。因此,中小企业难以通过担保机构获得贷款。

4.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担保是个风险集中的行业,因此需要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来防范风险。但目前还有许多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违规担保屡禁不止。

5.偏离主业,由于中小企业担保风险大、收费低,不能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因而很多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纷纷偏离主业,将有限的担保资金投资于股市、基金、短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债权和其他投资,以期获得高额回报。主业偏离也使得“担保难”进一步加剧。

四、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融资需求的主体,是“担保难”的切身体验者,但同时也是“担保难”的制造者之一,具体表现在:

1.缺少足够的反担保物。由于企业自身实力不足,缺少足够的反担保物,比较实在的资产比例很少。

2.骗贷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骗贷的情况仍时有发生,企业缺乏信用记录或信用不足,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对其评级不理想。

3.盈利能力低。有些企业从事传统行业,盈利能力比较低;经营不善,现金流不足,担保机构担心其还款能力;内部管理混乱,企业报表不能反映其真实情况,导致担保机构“惜保”。

4.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对于融资和担保的流程了解不够,对金融产品和担保方式了解不多,也是导致中小企业“担保难”的重要因素。

五、其他因素

因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牵涉面比较大,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担保的成败:

1.担保机构未建成担保机构征信系统。目前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主管部门还未建成担保机构征信系统,导致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对担保机构的经营状况、信用情况等了解不深不透,影响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2.未建立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承担的社会责任重大,风险高。目前绝大多数的地方政府还未建立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已经建立相应机制的,在执行又不到位;还有一些风险补偿带有明显的倾向,某省的财政风险补偿金规定只发放给有限责任公司性质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严重损害了以中心为名的事业性质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

总之,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是不争的事实,解决“担保难”是个长期的课题,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必须要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大胆实践,力争缓解“担保难”,促进广大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刘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