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蛐蛐会斗:南京依三大模式推动社会共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46:20
作者:鞠靖
来源:南方周末
来源日期:2012-1-7
本站发布时间:2012-1-7 9:18:57
阅读量:16次
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抽屉TwitterFacebook

调还是不调?先做做“稳评”。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近日组织了一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事儿是这样的,近几年来,淮安市一直要求南京市将南京到淮安的汽车班线,从长江大桥北调整到南京市内客运站始发。“稳评”发现,这项调整可能引发桥北客运站职工上访,南京市交运局决定“暂缓实施”。
2011年12月29日,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在南京市委全会报告中称,2011年,南京市“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机制,来市去省进京上访总量下降,进京上访总量实现从全省排名‘前三位’到‘后三位’的明显转变”。
包括南京市在内,江苏省的“稳评”制度实际上脱胎于“淮安模式”。淮安在江苏最早试水“稳评”,其经验被总结为党政齐抓共管、明确评估标准、规范评估流程、严格问责制度、建立多元评估机制。
2011年6月,在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维稳工作的文件中,南京市委提出,进一步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机制,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实施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的必经程序和前置条件。
与江苏省统一实施的“稳评”办法相比,南京“稳评”特点在于要求组织专家、稳评员及属地群众对评估事项进行听证和论证,并要求发改委、住建局、国资委等重点部门,将“稳评”作为本条线行政许可审批工作的必备条件。
此前,南京市浦口区已组建了“稳评员”队伍。他们聘请企业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程专业人士、社区(村)干部、老党员、老干部等组成评估组。每个项目实施前,有针对性地选出5至7人参与该项目的“稳评”。
扁平化管理的“建邺模式”
2009年4月,南京市建邺区正式启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一委一居一站”,实现扁平化管理。所谓“一委一居一站”,就是社区党委、居委会、社区管理服务站。
“建邺模式”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社区主任事务过多;二是社区工作涉及部门太多,各自为政,效率低下。其核心是打破以往区、街道、社区的三级体制,责、权、利直接从街道下沉到社区。
具体地说,就是区委直管社区党委书记;单独编制社区财政预算,社区经费由区财政直拨;进入社区的公共管理与服务项目,必须做到任务、经费、人员和服务四个“同步下放”;同时,区委也将社区各类人员的考核权下放社区。
社区管理服务站是个新设机构,原来归属区和街道两级管理的十多个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一齐下沉到社区,管片民警、市容队员、环卫人员也都纳入服务站,接受服务站和原属部门双重管理和考核。在居民自治方面,大量具体事务交由居民自主解决。
这一模式在南京全面推开。杨卫泽在“一委一居一站”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办”——综治办,负责综合治理与和谐稳定。
江苏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到2015年,城乡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覆盖率达90%以上,有条件的地方力争实现全覆盖。
网格化管理的“仙林模式”
将辖区划网分格联动管理,被称为“仙林模式”,2010年6月起在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率先实施。其做法就像精细的数码扫描一样,将街道划分为多个网格,每人负责一个小网格,联合完成包括城市管理、公安联防、流动人口管理等10项职责,做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
仙林街道管辖面积23.17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部属、省属高校11所,新建商品房小区多、建筑工地多、驻区单位多,加上高校集聚,被认为“区内居民民主法治意识强、对政府期望值高”。
在实行网格化管理后,全街道被分成6个一级网格,下辖40个二级网格、1144个三级网格驻街单位,覆盖辖区25条道路、908家五小行业、1341个楼栋。
管理规定,每个一级网格每天明确1人全天候到网格值班巡查,每个二级网格负责人每天至少要到所在网格巡查2次以上,确保“小事处置不出网格,大事化解不出社区”。
一个典型案例是:三级网格咏梅山庄小区的一名负责人,巡查中闻到了刺鼻的煤气味,他立即报告街道一级网格负责人,很快各方协力排除了隐患。
实行这项制度的关键在于严格明确责任、落实考核。像高校这样的三级网格往往和街道科室一一对接;而购物广场这样复杂的三级网格,则以楼栋、柜台、商铺等为基本单位,细分到四、五、六级网格,定人定岗定责,确保管理无遗漏、服务无盲点。
由于二级网格的负责人基本上都是社区干部,网格化管理被认为“让干部走出办公室,沉入基层变为社工”。
实施社会管理网格化后,过去在南京城市管理考评中排二十多位的仙林街道,连续12个月在月度考评中位居前三名。它还被列入2010年南京市城市管理十大创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