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犯罪电视连续剧:大学之道漫谈-邓三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21:09:13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  

习惯于依据感觉进行判断的人,对于推理的东西毫不理解,因为他们想一眼就能钻透而不习惯于探索种种原则。反之,那些习惯于依据原则进行推论的人则对于感觉的东西也毫不理解,他们在那里探索原则,却不能一眼看出。  

——[] Blaise  Pascal16231662)  

创新·教育·文化  

近年来,“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原创性”……,等说法常见诸媒体,也是人们日常话题之一,特别是在大学的研究生院里。这是很自然的,研究而无所创新,那算什么研究!有人说,中国缺少创新,毛病与教育有关,而教育又与中国的文化底蕴有关。  

举个例说,美国哈佛大学的校训:“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这就是欧洲的传统,美国的学术精神。这是从教育理念上、从根本上不迷信权威不泥于成说而鼓励创新的。我国则奉(对皇帝来说则是“封”)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两千年来,一开口或一提笔便是“诗云”、“子曰”,或某权威曰……,这能鼓励创新吗?!  

这个看法,我以为很有一些道理。不过,难道叫我们也把校训改为“与孔子为友,与老子为友,更与真理为友”吗?这是很可笑的,我就反对这种提法。首先因为这是套哈佛的老模子,“套”即缺少创意,以抄袭来倡创新,自相矛盾,岂非笑话。再则,把自己吹得与先哲为友,与国民心理不甚相容,给人以太过张狂之感。清末学者严复指出:“……其接物也,中国美谦屈,而西人务发舒。……其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论世变之亟》)。我看谦虚些也未见得必然压抑了创造性。自“五四”运动以来,“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难道不比“与孔子为友”来得更有火药味儿?但也未因之有更多的科学技术创新呀!这其中的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