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的功能的表现:“高义园”蜃阁虹桥赛列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55:47

 高义园位于天平山南麓。明万历年间,范仲淹十七世孙、进士、书画家范允临从福建弃官回乡,为追念先祖,傍山筑室,亭观台树,璀璨一时。引泉为沼,带以修廊,通以石梁,远望如蓬莱三岛。有听莺阁、呪钵庵、岁寒堂、寤言堂、繙经台、桃花涧、宛转桥、鱼乐园、来燕榭、芝房、小兰亭诸胜。此园皆依山就水面建,故其堂联云:“门前绿水飞奔下,屋里青山跳出来”。当时称名为“天平山庄”,时人俗呼“范园”。有《范园有感》、《过范园》诸诗记其事。如明末清初诗人徐崧写道:“犹思参议居园日,蜃阁虹桥赛列仙”。和范允临同时人,且亲至“范园”游访过的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描写其情景道:“园外有长堤,桃柳曲桥,蟠曲湖面。桥尽抵园。园门故作低小,进门则长廊复壁,直达山麓。其绘楼幔阁,秘室曲房,故故匿之,不使人见也。山之左为桃源,峭壁回湍,桃花片片流出。右孤山,种梅千树。渡为小兰亭,茂林修竹,曲水流觞,件件有之。竹大如椽,明清娟洁,打磨滑泽如扇骨,是则兰亭所无也”。
     范氏后裔又多次兴修。康熙年间,范必英念范允临复振祖泽之功,又在天平山庄建“参议祠”。乾隆七年(1742年),范仲淹二十七世孙范瑶等人又重建。一时,祠宇廊房,次第兴举,庄内诸胜,尽还旧观,并将天平山庄改名为“赐山旧庐”。乾隆南巡时,因赞赏范仲淹云天高义,取唐杜甫“辞第输高义,观园忆古人”诗意而题“高义园”,遂以为园名。清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军攻占苏南,高义园建筑遭兵燹。清军复辟后,范氏后人再次兴建。民国时期,范后甫又历时两年,使高义园、参议祠等面貌一新。

     1954年,园林管理处接管天平山,同年5月整修高义园,8月开放游览。1955年,高义园正殿因受白蚁危害而重建。1965年,天平山庄一度开办国营旅馆。文革中,高义园关闭,摩崖石刻全被凿去,碑石被毁,建筑失修。1976年后,高义园稍加整修,重又开放。1981年,整修高义园古建筑群。落地翻建乐天楼,改用钢筋混疑土梁架。重建恩纶亭、接驾亭。整治山前池塘水系,对开山采石重申禁令。1983年10月1日,高义园售票恢复游览。现依次有头门、仪门、御书楼、逍遥亭、正殿等五进,总进深约70米。环绕着庄前汇聚山泉的十景塘,还有“高义园”牌坊、接驾亭、御碑亭等附属建筑。总占地面积5.3公顷。亭台楼阁与青山绿水、古枫奇石相映成趣。


     高义园坊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三间四柱云冠冲天式白石牌坊。明间坊额碑题刻楷书“高义园”,两侧次间署小字落款“乾隆十六年辛未三月十八日赐”。柱脚以抱鼓石夹持。

                     民国9年(1920年)的老照片,坊周边原有石栏。


                                   文革前的明信片 




                  
     江苏省政府民政厅布告第十九号:吴县天平山为吴中名胜先贤范文正之墓道,布告当地民众,严守禁界,禁止凿山采石。中华民国十七年八月三日,厅长茅祖权

     御书楼始建于唐代。楼是重檐歇山顶,楼下是四面有回廊的四面厅,正中是“乐天楼”额,相传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来山游览,曾下榻读书于此,故以白居易之号为楼名,现正中有费新我书的“乐天楼”匾额。后改为白云禅寺藏经之处,故又名“藏经楼”。自宋仁宗御赐天平山于范氏,便改名“功德楼”。又因藏有范仲淹《义田记》等书,又名“藏书楼”。乾隆南巡,四次到天平,皆居此楼。因皇帝居住的需要,对楼进行了增胜修建,将楼梯由一增二,使其楼更雄伟。乾隆在此曾阅悉范氏《赐山旧庐记》、《义田记》,随即挥笔御书,其文刻碑后立于御碑亭,并称此为“御书楼”。厅柱有两副对联,一副为嘉禾范玉琨联:“万笏皆从平地起,一峰常插白云间”。另一副为祝枝山联:“老树阴浓新雨后,空山寂静夜禅初”。厅内屏门绘有《天平山全景图》及名人题咏。              

           




       中宪公祠”中宪是宋代“御史中丞”的别称,范仲淹次子范纯仁曾任此职,故称。

    逍遥亭与御书楼相平处。乾隆居此命美女于亭抚琴弄箫,供其逍遥作乐,故名。亭为歇山方亭,在正殿与御书楼之间,成轴线,构筑别致,驾临台上,与“御书楼”楼厅隔院相望,互为对景。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宗弘历首次南巡来到天平山。巡游中,乾隆帝雅兴大发,将天平山庄题名为“高义园”。同时,乾隆还题写了同名的一诗一坊一匾,诗为《题高义园》,坊为“高义园”牌坊,匾为五龙金匾。殿正中壁间嵌有乾隆御碑两块,上刻丁丑年(1757年)春二月,乾隆御诗《游天平十六韵》两首。五龙金匾高悬在高义园二百余年。文革中,天平山的泥水匠用纸筋将金匾和其它碑刻涂抹如墙。1981年重修天平山庄时,这块金匾才重见天日。现天平山庄所悬为仿品,金匾藏于苏州园林博物馆(下图)。           
    高义园的盘龙金匾外层金粉已经剥落,正中一颗鹅卵形夜明珠也早已不知去向。但是,横匾四周的五条游龙依然栩栩如生。上面一条五爪金龙,爪子前四后一,形象凶悍剽勇,暗寓皇帝龙身。其下四条金龙,外形似青色四爪蟒,爪子前三后一,形态为暴眼盆口,暗示满朝文武百官,显示了封建王朝的浩荡霸气。这类高规格的五龙御匾,在苏州已独一无二。


                                     恩纶亭是1981年重建的

                                          恩纶亭园门

    “范参议公祠”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范允临,字长倩,明万历进士,书画艺术家。曾任云南提学检事,后任福建参议,未到任即告归。捐田千亩,以助族人修葺庙祠之用,又筑天平山庄别业。族人感其德义,遂于康熙年间建范参议公祠,额即褒扬范参议。民国十年(1921年)重建。

    “岁寒堂”是范参议祠的享堂。硬山式,面阔三间,左右出两厢相对。

    “丕承前烈”意为继承前人大功业。《周书·君牙》第二十七:“丕承哉武王烈。”言周武王功业之美,大可承奉。此谓范仲淹的功业之美,大可承奉。“丕”即大。  


游后感言:高义园是苏州城外唯一没有遭到大规模破坏的建筑群。从上图民国的老照片可知格局依旧。

推荐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