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鲨藏宝图有什么用:小青龙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17:30

 小青龙汤

请大家从该方的原文阐释、组成配伍、量比用法、适应病症、临床应用、个人经验、各家论述等方面展开讨论。

1,原文《伤寒论40条》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方十。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臣亿等谨按小青龙汤,大要治水。又按本草,荛花下十二水。若水去,利则止也。又按千金,形肿者,应内麻黄。乃内杏仁者,以麻黄发其阳故也。以此证之,岂非仲景意也。)

2,原文《伤寒论41条》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有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方十一。(用前第十方。)

3,原文《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二十三)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者,温粉粉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半夏半升(汤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4,原文《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方见上及肺痈中。]

5,原文《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

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十一)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丸大) 大枣十二枚
上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小青龙方见咳嗽门中。](十五)

6,原文《金匮要略*妇人杂病》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 此贴被书剑一生在2008-11-25 20:28重新编辑 ] 我辈知努力??中医当自强 Posted: 2008-11-18 19:27 | [楼 主] 许先生 开坛元老
级别: 总版主


精华: 76
发帖: 15606
威望: 74 点
金钱: 47 元
贡献值: 6674 点
性别:男
年龄:58
在线时间:4367(小时)
注册时间:2007-06-08
最后登录:2010-04-04
小 中 大

 

名方运用--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白芍9克,制半夏9克,细辛3克,干姜6克,五味子3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温服。服后覆被取微汗出。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稀白,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制方要义:本方所主为表寒里饮证,系患者素体阳弱,津液不能布化,寒水内停在先,复感风寒,肺郁表闭,寒饮内动,即所谓的“外寒引动内饮”。因风寒闭表,外见寒热无汗、头身疼痛;里饮内动见喘咳,痰多而清稀、舌苔白滑;如饮邪外溢经脉肌肤则可见身痛肢重、头面浮肿等。本证治疗当表散风寒,温化里饮,即表里同治。由于患者寒饮在内,素体阳弱津乏,故解表化饮中又当顾护气津。方中主用麻黄、桂枝相伍,发散风寒,宣通肺气;辅以干姜、细辛、半夏温肺通阳,化饮祛痰;佐以芍药益阴敛营,五味子温敛肺气,兼制君臣药之辛散温燥;更用甘草甘缓益气,调和于辛散与酸收、解表与温里之间。

  效用特点:本方是治疗外寒里饮证的要方,其在立法上散寒化饮,表里兼治;配伍上采用辛散温通,佐用酸收、甘缓,即寓助卫护营于温通发散之中,具有温散而不伤气津的特点。全方以“温通布散”为作用特点,有温肺化饮止咳喘、解表散邪退寒热、振奋心阳除胸痹、通阳行水消肿满等效用。值得注意的是,方中细辛通启少阴(肾)之阳气,善散深伏的水寒之邪;干姜温肺暖脾,尤能温化寒饮;五味子酸收,既防姜、辛之燥散耗伤气津,又能敛肺而止咳喘。此三味相配,温化痰饮、止咳平喘,不伤气津,即所谓的“姜辛五味”药法,为治疗寒饮咳喘的常用药对。

  临床应用:本方在《伤寒论》中用治太阳伤寒兼里有停饮的咳喘,在《金匮要略》中用治溢饮、支饮及妇人吐涎沫,提示前人使用本方以里有寒饮,饮邪上迫外溢为其关键。现代临床本方被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老年性肺气肿、肺心病、百日咳、过敏性鼻炎、卡他性中耳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等病。

  用方原理:三焦主水液代谢,其中肾为阳气之根,主化气行水。肺为水上之源,主通调水道;脾为湿土之脏,主运化传输,所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水饮多为阳弱不化津液所引起,与肺、脾、肾三脏的输化不及有关。饮具有流动不居的特性,可外溢于经脉关节肌表而为肢体沉重、关节疼痛、肌肤水肿;内流于脏腑如心肺胃肠)而见心悸、咳嗽喘逆、呕吐痰涎、肠鸣泄泻,或停聚于腔隙如内耳、胸胁、腹腔)而发为头眩耳闭、胸胁满痛、大腹肿胀等症。本方温肾而行水气,暖脾而运水湿,温肺而布津液,使表里三焦通畅,津液布化,水行饮消,诸症得解。

  临证经验:

  1.根据原方证的病机变化增减:如表闭甚,里饮郁而化热,可在小青龙汤中加入适量石膏清热以兼顾,此为“小青龙加石膏汤”。如外无表证,但痰饮郁结而见咳逆上气,咯痰不利,喉中有水鸡音,则于方中去桂枝,甘草易为大枣,加射干、紫菀、冬花开结化痰、温肺下气,变解表化饮为宣肺祛痰,下气止咳,此为“射干麻黄汤”。

  2.根据病证加减: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肺炎等属素有停饮,复感风寒,见寒热无汗,咳喘痰多,可选加紫菀、款冬花,或杏仁、苏子;肺郁化热见热甚、苔黄脉数,加生石膏、射干。支气管哮喘属于寒痰阻肺见咳喘胸满,加橘红、炒枳壳、炒莱菔子。老年性肺气肿兼下元不足,见咳喘短气,腰膝酸软,加人参、补骨脂、当归。小儿百日咳属于风痰稽肺,见喉痒咳甚,咯白色泡沫痰,加百部、制僵蚕、蝉衣。②肺源性心脏病及急性心衰肺水肿属心肾阳虚、寒饮凌心犯肺,见胸闷心悸,减麻黄量,增桂枝、甘草用量,或加黄芪、丹参;见尿少身肿,加车前子、炒葶苈子、大枣。③过敏性鼻炎属肺脾虚寒,偶感风寒即见喷嚏频作,清涕不断,伴鼻塞声重,可加辛夷、防风、制苍耳子。卡他性中耳炎属饮聚耳窍,见眩晕、耳痛耳胀、舌滑脉弦,重用半夏,加石菖蒲、制地龙、虎耳草。④其他:慢性肾炎属肺脾虚寒,因外感风寒而见形寒肢冷,水肿或水肿加重者,可选加制附子、炒白术、茯苓、益母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寒饮留聚胃肠,见腹痛畏寒、肠鸣泻泄,桂枝易肉桂,加白术、茯苓。胸腔积液见胸痛,或胸满气急而无明显热象者,可选加苏子、炒莱菔子、白芥子。

  王文鼎老中医运用本方颇有心得:方中姜、辛、味三药一般等量用之;麻黄选用亦很有分寸,如初病表实用麻黄,次用麻黄绒麻黄捣烂去粉末留用),后期喘而汗出用麻黄根量可达30克,);桂枝与白芍配伍,新病初期两味等量,病久渐虚则白芍倍桂枝量;寒饮郁热之寒热兼夹见口干思饮,但饮不多者加石膏,喘甚加杏仁,咽痛加山豆根。

  总之,本方使用当以寒饮内停见喘咳、痰稀量多、舌苔白滑、脉弦滑为主要依据。寒饮兼有表寒者最宜,虽未兼表证者也可用,但单纯的表寒证者则不宜。痰热内停见咳痰黄稠、苔黄脉数者则忌用;阴虚内热见干咳少痰,口咽干燥,苔少脉细者当禁用。(谢 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 祝大家都成为铁杆中医 Posted: 2009-04-15 08:58 | 1 楼 杏林一枪 级别: 版主


精华: 2
发帖: 114
威望: 5 点
金钱: 1083 元
贡献值: 349 点
性别:男
年龄:39
在线时间:120(小时)
注册时间:2009-03-17
最后登录:2010-03-31
小 中 大

 

  顶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贡献值:+1(许先生)
  • 南新安余发展中医门诊 Posted: 2009-04-15 11:35 | 2 楼 许家栋 级别: 分区版主


    精华: 4
    发帖: 211
    威望: 9 点
    金钱: 1390 元
    贡献值: 741 点
    性别:男
    年龄:31
    在线时间:199(小时)
    注册时间:2008-08-11
    最后登录:2010-04-03
    小 中 大

     

    鼻窒(鼻窦炎)《鸠摩智学经方系列》86
          王*芹,女,28岁。081102
          鼻塞,黄涕,鼻涕内流两年;头昏沉,记忆力减退,嗜睡乏力,面色晄白,手足易冷,腰时痛,溲可,大便两日一行,质可,月经色暗红有块,量可,周期经期正常;
        脉沉细,舌淡白嫩根白略腻;
        六纲辨证:少阴+饮
        方证:小青龙汤
        处方: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15      制附子20    细辛15    桂枝15
                  白芍15      干姜20      五味子15    炙甘草15
                  生半夏15
                                                六剂;
    二诊;主症及上述伴随症状皆大减,疗效满意;
        脉沉,舌淡红胖苔薄白;
        原方续进六剂;
    三诊:症状未曾反复,续进六剂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