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庭雨杜御风新婚之夜:论道教性命双修的内炼体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37:51

摘录~性与命杂志第十三期 (2003.03)
作者 :李远国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道教养生家提出的性命双修的思想,是建筑在形神统一的生命观上。一般而论,性命和

形神是两对可以相通的概念。性与神是相通的,均指人的心性、精神、意识等;命与形也一

致,是指人的生命、形体。但由于时代的先后与观念的演变,称谓和内涵也就有了相当的差

异。在汉唐时期的养生家,多称"形神共养"。

  唐宋以后的内丹家,则多称"性命双修"。从思想内涵上看,汉唐养生家的形神共养理论

缺乏完整性,方法上比较零碎单调。而宋元内丹家的性命双修的理论,却非常完整,方法上

也相当系统丰富,从而达到了十分精微的程度。

  关于"性命"二字,儒、释、道三教各有不同的理解,道教内各个宗派亦有各自的看法。

就道教内部而言,一般地讲,"性"指心性。理性,又调之"真意"、"真神"等;"命"指生命、形

体,又谓之"元精"、"元气"等。内炼心神为性功,外炼精气为命功。元代全真派大师丘处机指

出:"金丹之秘,在于一性一命而已。性者天也,常潜于顶,命者地也。常潜于脐。顶者性根

也,脐者命蒂也,一根一蒂,天地之元也,祖也。"【注一】故丹家千经万论,只此性命而是


  南宗初祖张伯端说:"道家(指他以前的传统道教)以命宗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释氏

以性宗立教,故详言性而略言命。"在他看来,性命本不相离,道释本无二致。"彼释迦生于

西土,亦得金丹之道,性命兼修,是为最上乘法,故号曰金仙。傅大士诗云:'六年雪岭为何

因?只为调和气与神。一百刻中为一息,方知大道是全身。'锺离正阳亦云:'达摩面壁九年,

方超内院;世尊冥心六载,始出凡笼。'以此知释迦性命兼修。"【注二】

  从《悟真篇》来看,这确属张伯端的主张。该篇七绝第一首即批评禅宗之徒说:"饶君了

悟真如性,未免抛身却入身,何以更兼修大药,顿悟无漏作真人。"谓单修禅宗不如兼修内丹

。至于佛教下乘禅法,更被斥为下乘。《悟真篇序》曰:"唯闭息一法,能忘饥绝虑,即与二

乘坐禅颇同,若勤行而之,可以入定出神,"其最高功果也不过达到内丹派所谓五等仙中最下

等的"鬼仙"。

  张伯端自认己家之说为性命双修,故无所偏,最为圆满,乃得三教先圣性命真传的正宗

。究其实际,则是直承魏伯阳《参同契》之说。内丹以人身精气神为三宝,精气属命,神属

性。从《锺吕传道集》、《灵宝毕法》看,五代锺离权的丹法,从修命入手,循序渐进。至

吕洞宾、陈抟,受佛教禅宗影响,倡性命双修。张伯端继承了这一思想,更加强调性命必须

双修,以此融合三教。

  白玉蟾再传弟子萧廷芝,发挥张伯端性命之学。他说:"夫道也,性与命而已。命者有生

也,性者万物之始也。夫心者,像日也;肾者,像月也。日月合而成易,千变万化而未尝灭

焉,然则肾即仙之道乎?寂然不动,盖刚健中正纯粹精者存,乃性之所寄也,为命之根矣。

心即佛之道乎?感而遂通,盖喜怒哀乐爱恶欲者存,乃命之所寄也,为性之枢纽矣。吁!万

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继曰复命,穷理尽性而至于命,则性命之通毕矣。"【注三】

北宗对于性命的看法,和南宗基本上一致。如王重阳说:"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注四】

但因其贵性,故对性的议论甚丰。他们多以性来指人精神的先天本原或不变不动的本体,名

之曰"真性"、"真心"、"元神"等。并谓这一真性不生不灭,本空本净,为超脱生死的可靠根据

。王重阳说:"是这真性不乱,万缘不挂,不去不来,此是长生不死也。"【注五】丘长春说

:"吾宗所以不言长生者,非不长生,超之也。"【注六】尽管南北二宗在一些看法与修持次

序上有所不同,但皆以性命双修双了为第一要义。

  元李道纯融二宗之说,著《性命论》一篇,详论双修要旨。他说:"性者,先天至神,一

灵之谓也。命者,先天至精,一气之谓也。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见解智识出

于心也,思虑念想,心役性也;举动应酬出于身也,语默视听,身累命也。命有身累则有生

有死,性受心役则有往有来。是知身心两字,精神之舍也,精神乃性命之本也。性无命不立

,命无性不存,其名虽二,其理一也。"这就把性命、身心之说融和一处,佛道二家贯通一体


   他还批评了传统的"缁流道子",谓其分性命为二,各执一边,互相是非,"殊不知孤阴寡

阳皆不能成全大事。修命者不明其性,宁逃劫运?见性者不知其命,末后何归?仙师曰:炼

金丹,不达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真性不修丹,万劫英灵难入圣。诚哉言欤!高上之士

性命兼达,先持戒定慧而虚其心,后炼精气神而保其身,身安泰则命基永固,心虚澄则性本

圆明,性圆明则无来无去。命永固则无死无生,至于混成圆顿,直入无为,性命双全,形神

俱妙也。"【注七】道教内丹家性命双修之旨,于此可谓披露无余。

  明代丹经《性命圭旨·元集》有"尽性了命图",并以日月的运转来说明性命双修的道理

。书中说,丹田元精好比是日,心中元性好比是月,日光自返照月,"盖交会之后,宝体乃生

金也。月受日气,故初三生一阳者,丹即居鼎,觉一点灵光,自心常照,而无昼夜,一阳生

于月之八日,而二阳为矣。二阳者,丹之精气少旺,而元性又少现。自二阳生之于望,而三

阳纯矣。三阳纯者,是所谓元性尽现而如月之圆也。月既圆矣,十六而一阴生。一阴者,性

归于命之始也。自一阴生,至于月之二十三,而二阴为矣。二阴者,乃性归于命三之二也;

自二阴生于月之三十日,而三阴全矣。三阴全,乃性尽归于命也。方其始也,以命而取性;

性全矣,又以性而安命,此是性命双修大机括处。"

  可见,性命二者乃同一本体的两方面的功能,所谓"本一而用则二也"。这种从性命角度

认识人体生命现象的方法,是道教传统哲学的重要特征。

  道教所独具的这种性命双修双了的养生学,和西方传统的养生学比较,有一个完全不同

之处。那就是道教养生学不是单纯讲寿命、讲延年益寿的问题,而是整个人生修养万法,借

这个方法,去完成人生的最高修养境界,即到达"天人合一"的大同世界。在西方养生家看来

,健康长寿是养生学的唯一目的,故在他们的论著中仅仅局限于对体质与力量的论述,而不

涉及心性与道德的修持。如被誉为西方养生学开山鼻祖和运动医学的创始人、古希腊的希波

克拉第,著有《论养生》四卷,从养生法的原理到处方,论述得很全面。又著《论健康时的

养生》,不仅阐述了饮食养生,而且从普通人到锻炼者如何确定运动处方都谈到了。这些著

作的内容相当丰富,都是以饮食养生为中心而论述了涂油、按摩、洗澡、呕吐、绝食、睡眠

以及运动等的处方,却没有一处谈及道德的修持。【注八】

  在道教养生家看来,健康长寿只是手段,是工具,而不是目的;同时,也只是养生学的

一部份,叫作"命功"。此外,尚有一部份,即是心性修养、道德修养、人格修养,叫作"性

功"。命功就是延长寿命的方法,这就相当于西方的养生学。修命还须修性,道教养生家们拿

性功贯串命功,所谓"修得一分性,保得一分命"。彻始彻终,不离心性修养与心性锻炼。故

凡言修命,必曰修性,两者须臾不离。因此,与西方养生学相比较,道教养生学的内容更为

丰富,其中有关心性、道德的修养,更为西方养生学所无。

  与中国佛教、儒家的养生学相比较,道教养生学又多一个"命功"。儒家历来重视心性的

修养,《大学》讲修齐治平,以正心诚意为起点;《孟子》讲求放心,不失其赤子之心,毋

失其本心,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易经》讲"洗心退藏于密";宋明理

学家讲复性、合性、主性等;以及佛家讲明心见性,定慧双修,止观双运等,大都是心性养

之事,而罕言炼精炼气之术。

  其次,道教养生学讲性功讲命功,不是截然划分为两途的。它是互相关连互相影响的,

或从修心起步,或从炼精下手。炼精、炼气、炼神、还虚,都是紧密连按的一段段工夫,道

教气功养生学以性命双修为一大原则,性功命功为内大纲领,又以炼心、炼性、炼精。炼气

、炼神为五大要法,清、虚、静、定为四字功诀,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内炼体系。

◎注释:

一、见《大丹直指》卷下。

二、见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49。

三、见《金丹大成集》。

四、见《重阳立教十五论》。

五、见《重阳授丹阳二十四诀》。

六、见《长春祖师语录》。

七、见《中和集》卷4。

八、详日本岸野雄三《古希腊希波克拉第养成生法》,吕彤节译,人民
体育出版社1984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