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x970用400w电源:《蒙书讲义》(上)——《朱子家训》(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0:15:57
 

《蒙书讲义》(上)——《朱子家训》(1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05b800100eg8g.html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共和国六十年冻桐花时节,李里绘于青堤古渡。妒忌是指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超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别人有了吉祥可贺的事,不可生出妒忌心理;而别人遭逢祸事灾难,也不可生出幸灾乐祸的心。

 

 

    人往往有一种很不好的心理,看见别人比自己好就不舒服,看见别人比自己差又瞧不起。其实这都是由于没有看透人生宇宙的道理。天是最公平的,它绝不会让一个人什么都好,也绝不会让一个人什么都不好。瞎子失去了视力,老天便补给他灵敏的听力,瞎子的耳朵大多格外好,从古到今,许多琴师是瞎子,现在街头卖唱的很多也是瞎子。红颜多薄命,天才多早逝,口吃善著书,大器偏晚成。你太漂亮了,老天就让你命运坎坷,古今红颜没有几个逃脱得了这个命运。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四大美女,无一例外。你太睿智才高了,老天就减少你的寿限。汉代的大文学家贾谊,被称为汉代最有智慧的学者,即使董仲舒也比不上他,结果32岁便去世了。魏晋时的王弼19岁注解《周易》,横绝一世,21岁便去世了。唐朝的大文学家王勃14岁作千古名篇《滕王阁序》,26岁便去世了。现代天才诗人徐志摩也只活了34岁。你话说不清楚,老天就让你写得好文章,韩非子口吃,文章却是一流,与孟子、庄子、荀子齐名,并称庄孟荀韩四大家。大哲学家冯友兰、大史学家顾颉刚两位先生在北大讲课,听者寥寥,可他们的著作却对现代学术产生了不朽的影响。新文化领袖胡适之先生在北大兼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外文五个系的课,讲课时学生把教室挤得水泄不通,窗子外都是人,但胡先生的著作远没有他的讲学精彩。不少人成名时年龄比较大,近代画坛泰斗齐白石50岁才有小名,70岁成中名,90岁得大名。清末大翻译家林琴南成大名也是近50岁了。他的成名作——用古文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也是40余岁时完成。所以老天是最公平的,它不给你这样,一定会给你那样。另外任何事情都是利有多大,弊就有多大。做大官的,你看到他平日有钱有车,可是他的责任同样重大,有时觉都睡不稳。一个家庭子女多,确实热闹,可是矛盾自然也多。我外祖父曾经给我舅公写信说“有天伦之乐,必有家室之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明白了这些道理,心态一下就平衡了,还怎么会有妒忌、幸灾乐祸的心呢?

 

 

    当代高僧94岁的昌臻法师给我家写了一幅字“回头如意”,旁边写了几行小字:“古人常执玉如意,寓有知道回头乃能如意之深旨。人之常情,每欲万事如意,殊不知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此古今之所同然也。古谚曰:别人骑马我骑驴,向前看去我不如。回头又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大家细细体味一下昌臻法师这段话,心情自然就平和下来了。自己的心平和了,再看别人,再看世界,一切也都平和了。按照儒家仁者爱人的精神,对于有喜庆的人,我们应该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如同自己有喜事一般。别人有祸患,我们更应该同情帮助,如同自己有祸患一样,因为所有的人都是同胞,都是弟兄姐妹,都是天地这个父母所生,都应该相亲相爱,相互帮助。另外我们将心比己想一想,如果你有喜事,别人不是为你祝福,而是在旁边冷嘲热讽,你有灾难,别人不是关心帮助你,而是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你会作何感想呢?其实有喜庆希望别人分享祝福,有灾祸希望别人关心帮助,是人之常情。我们都用这种情怀来对待别人,我们自己也感到幸福,哪还会有幸灾乐祸与妒忌呢?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这句话是说:一个人做了善事,总想别人看见、知道,这不是真正的善;一个人做了恶事怕别人知道,一定是大恶。做善事绝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出于人的恻隐心,不忍人之心。

前面已经讲了,做善事是因为不这样做,自己的内心就过不去,就像看到一个瞎子要掉进井里,你不去拉他一把,你心里就过不去。如果为了让别人知道而去行善,那性质就变了,你做善事是为了名利,而善事只是你捞取名利的手段而已,这样的善自然不是真善了。真正的善是有人见没人见,哪怕被人责骂都要去做。比如路上见到一只又病又丑的土狗,看起来都很恶心,你去救它,有没有人看见你都会救,甚至别人都骂你神精病,你还是要去救,为什么?因为你同情这只狗,心痛这个生命,这种同情、心痛就是真善。

 

 

    人都会犯错误,但犯错误也有几种,一种是无意的,一种是有意的。无意犯的错误,知道错了可以改正;有意犯的错误,你是明知故犯,那就麻烦了。但明知故犯里边有一种是因为情绪使然。比如明知杀人抵命,可是你们两个闹矛盾,你因为一时太冲动,一气之下就将别人杀了,杀完以后你后悔万分,内疚自责,最后到公安机关自首,这种恶都不算大恶。去年我到贵州监狱去给犯人讲学,就了解到犯人里边有一部分人是因为一时冲动而犯罪的。但是有意犯错误里边还有一类,这些人心肠极坏,杀人放火盗抢奸淫都蓄谋已久,做了这些坏事根本没有一点自责愧疚,只求怎么逃脱,这样的恶就是大恶。一般能够承认改正的都不算是大恶。孔子说“过则勿惮改”,犯了错误不要怕改正。孔子的弟子子贡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是说君子犯错误,就像天上的日食和月食,人们都能清楚地看见。你犯错误别人看得清楚,你改过时别人也看得清楚,只要你改正了错误,人们仍然景仰你。一个人,不怕犯错,只要知错能改,便是好事。孔子的弟子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意思是说小人犯了错误总要掩饰,一开始犯了小错,遮掩过去,长此以往,小错一个接一个,最终便酿成无法挽回的大恶。所以一些贪官污吏在被抓以前都是堂而皇之、一本正经的样子,一但查出来,其罪恶都是惊人的。《中庸》里讲:“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就是指自己独处的时候要谨言慎行,有人没人一个样。人能做到有人没人一个样,自然不会因为没有人看见就不做善事,也不会因为没有人看见就做恶事。行善去恶都是完成自己人格的需要,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色指美色,即漂亮女子;淫心指邪乱的念头;报当报应讲;匿读nì,当隐藏讲。这句话是说:见到漂亮女子就生起邪心,后果将报应在自己的妻子或女儿身上;隐藏怨恨之心而对人用暗箭,将给自己的子孙埋下祸根。

 

 

    这段话是用因果报应的道理来告诫人们不要做坏事。因果报应是佛家很重要的理论,世界上一切事情都有因果。我们四川乐山乌尤寺客堂有副对联就是讲因果,非常形象有趣,联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佛教传入中国后,因果思想很快便在民间流行,像道教的劝世文《太上感应篇》就全是讲的因果报应,一开篇就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祸与福是没有定数的,都是人自己招来的,善恶的报应就像影子一样,随时跟随着人。其核心就是讲人做了善事有善报,做了恶事有恶报。读儒家圣贤书的人,不讲因果他也会行善止恶,但对于没有读过圣贤书的普通大众,因果思想是有很大用处的,他们会为了善报去做善事,会因为惧怕恶报就不去做坏事。见了美丽漂亮的女子而生出倾慕敬爱之心,这是正常的,也是高尚的,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但一见了美丽漂亮的女子就生起邪心,那就是低俗丑陋的。倾慕敬爱是对美的礼赞,是对天地造化的礼赞,就如看到了美丽的鲜花和奇瑰的山水而生出喜爱一样。邪心则完全与美无关,而是自私粗陋的肉欲。古代的小说中讲这种“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的故事相当多。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中刻画了一个叫蓝东洋的人物,头发把脸遮了一半,长期不洗澡,一件西装的领子被油汗浸透了,全身又脏又臭。他长年用没被头发遮住的那只眼睛到处阴森森地瞄,看到每一个女性想到的都是男女之事,简直丑恶得很。《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则不然,他和大观园里众多女子都很好,但他对这些女子都是一种欣赏、赞美与同情的态度,并无淫邪之念。宝玉的情怀是纯洁美好的,对女性尊重、真诚地礼赞与关爱,这正是宝玉这个人物在中国文化中的不朽价值。不管有没有报在妻女的事,我们见到美丽的女性都应该像宝玉一样怀着尊重与赞美的情怀。女性是美的化身,国父孙中山先生说:“世界少了女性,就少了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七十的善,百分之百的美。”所以不光是对美丽的女性,对所有的女性我们都应该敬重,我们对女性的赞美就是赞天地之化育。中山先生还说了:“人类在生育女人时,女人也生育了全人类。”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对人生、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因为认识看法的不同,经常会产生误会,误会不及时消除,就形成矛盾,日积月累就会形成怨恨。有了怨恨不表现出来,却想要报复,就用暗箭。所谓暗箭,就是用阴谋诡计来伤害人。这种暗中伤人的做法,其报应是在儿孙。古代讲因果报应的书中多有祸延子孙的。对于报应,我们应该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匿怨而用暗箭”这个问题要解决,关键是怎么对待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孔子教育我们“君子和而不同”,就是求大同存小异,尊重别人的习性。人与人有误会也是在所难免的,有了误会要尽量消除,不要将误会憋在心里。如果一时不能消除,也不要记恨,因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日子长了,你以行动说话,别人就能真正了解你。若是已经形成矛盾了,则应将心比己,推己及人,多予宽恕。如怀仁爱慈悲之心,则无矛盾可言。比如有人来问我,工作中老是有小人跟他作对,他看不惯,每与争执,心中怨恨不已。我就告诉他,小人不明大道,作了很多错事,已经够可怜了,你慈悲为怀原谅他,自己也就想通了。另外按照《中庸》里讲的,“赞天地之化育”,那么就更不会有怨恨了。所谓“赞天地之化育”,就是以赞美大千世界万物的心态来对待所有的人事。天地生万物皆是相生相克的,每一样事物都有它的道理,你能说天上的仙鹤就好,粪坑旁的苍蝇就坏吗?没有苍蝇就无法分解腐烂的秽物。你看你用赞美天地间万物的心态去看问题,哪里还有什么怨恨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