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吉他谱:什么是“文化”及“中华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0:57:54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 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 “文化” 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百度百科)

在下以为,所谓“文化”,就是指的以“宇宙观”为统领的“人生观”“价值观”,再由以上三观所派生的“道德观”。
以上各观,又指导形成了形而下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军事乃至具体的生产经商活动,等等等等社会生活的总合,这就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化。
因此,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潜藏着文化的内涵。
由此看来,文化的分门别类,比如中华文化、佛学文化、圣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等的区分,始于“宇宙观”的殊异。

所谓“宇宙观”,就是对宇宙及其万物起源的理解和认识。

中华文化的宇宙观,“易经”的义理给予充分地展现。诸位要问,那不是儒家经典吗?错,这是诸子百家都认可的一部原始经典。只不过由孔子作了《易传》,流转下来,又被朱熹编入四书五经,被后人误解为只是儒家经典了。当然,由于孔子的解读,作为儒家文化来说,自然是必须要承传的经典了。
中国古老的易经,所展示的宇宙及其万物的起源,来自亘古久远,无始无终,川流不息又周而复始的大自然,中国的先民用“道”来尊称这个大自然。中国的先民只知道,这个“道”她无声无息,无形无象,无味无嗅,无大无小,然而却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至。

至于道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国的先民无法得知,只知道她就是“自然”、“自自然然”、“自然而然”——原本就是这样——这就叫“自然”。这就是中华民族为什么崇拜自然、崇拜天的起源。

中华文化的宇宙观,告知人们,万物同是道之子,道是万物之母无须质疑。
因此对万物的一视同仁、公正无私,是道的基本“道性”;
万物平等,则是自然之道赋予万物的基本“物权”。

中华文化的宇宙观,告知人们,道对万物的管理,通过既定的宇宙秩序(天生烝民,有物有则)。万物自道始,在由上而下的空间,有条不紊,不容倒置。有如众星虽缀满苍穹,然而各有自己的轨道和空间,互不干扰、互不侵犯,若是超越轨道、横冲直撞,必定苍穹大乱,众星陨落则是必然。

万物位置固然高低不可逾越,然而高有高职、低有低任,各在其位各尽其责,则是道对万物管理的又一准则。
这说明万物在宇宙空间位置的高低,并不是永恒,《诗》曰:“天道靡常”。
能安于其位尽其责者,坐下去或者提拔到更高级的位置,担当更高级的职责;

不能安于其位忠心尽责者,要处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顺道者昌,逆道者亡”,就是道对万物唯一的处理法则。
中华民族在这种宇宙观的指引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越雷池半步。

唯有追随“道性”,崇尚“公正无私”,
形成了“天下为公”的政治观;
形成了“求道至上”的人生观;
形成了“义大于利”的价值观。
在这些观念的约束下,形成了以“仁、义、礼、智、信”为全德的道德风尚观。
中华民族为什么崇尚“和而不同”,而不尚“侵略扩张”;
为什么崇尚“仁道”,而反对“霸道”;
为什么“爱好和平”,又要“独立自主”;
为什么“尊老爱幼”,首先要“孝顺父母”;
为什么要“国富民又强”,还要“见利思义”“取之有道”……。
这一切一切的信念,都与“道”紧密相关,都来自与生俱来所崇尚的道的宇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