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 go tensorflow:大道真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09:05

大道真詮 目錄
皇母懿旨
昊天玉帝玉旨
太上道祖 序
鴻鈞老祖玄玄上人 序
南屏道濟古佛 序
第一回 原意(無極)
第二回 初基(無極)
第三回 貫一(一本)無極
第四回 太極
第五回 兩儀
第六回 四象
第七回 八方
第八回 含因
第九回 人生
第十回 萬法
第十一回 唯心
第十二回 萬殊
第十三回 唯物
第十四回 生死
第十五回 自在
第十六回 惻隱
第十七回 慈悲
第十八回 喜捨
第十九回 因果定律
第二十回 思想觀念
第廿一回 教化修持
第廿二回 執著固化
第廿三回 五行生剋
第廿四回 命理人生
第廿五回 矛盾對立
第廿六回 時空生滅
第廿七回 輪迴交替
第廿八回 生老病死
第廿九回 苦空無常
第三十回 悲歡離合
第卅一回 喜怒哀樂
第卅二回 得失心態
第卅三回 陰陽相待
第卅四回 天地造化
第卅五回 宇宙演化
第卅六回 收圓回歸
北極玄天上帝 降跋
南宮孚佑帝君 降跋
九天司命真君 降跋
南天文衡聖帝大主席 降凡例
皇母懿旨
玉帝玉旨

註:歡迎翻印 廣種福田

本堂主席 關恩師登台      丁丑年八月十五日

  詩曰:丁丑年八月十五 懿敕道場接天旨

     渡化迷黎闡聖道 歸引眾生彰真理

聖示:今夜欣接無極皇母懿旨降堂,諸神佛、諸賢生及

   無極大道院眾靈修士,排班候駕不得失儀。命本

   堂福德正神,濟公活佛於十五里外接駕,命本堂

   天上聖母,觀世音菩薩於十里外接駕,不得失儀

   有誤!為師暫退!

無極駕前許飛瓊仙姑 降

  詩曰:無極降旨懿敕堂 崇心崇德為眾彰

     大道真詮普善機 渡化回歸靠自己

聖示:今夜恭承皇母懿旨降堂來頒示,神人俯伏不得失

儀!

    懿旨開讀

  欽奉

無極皇母大天尊懿旨曰:

  母居瑤池聖地,虞觀眾原兒降凡後,即迷失自己本

性,故難以回歸於無極仙鄉。實令為娘十分哀傷,屢屢

倚門盼望眾原兒回歸。尤以當今叔世,風俗丕換,善風

更移之際,無法真正回復自己本性佛體。致諸天仙佛時

時降鸞闡述真理,無非引渡原兒歸鄉。

  今懿敕道場崇心堂立堂乙載,真能替 為娘體心關

懷善澤!實令感動之!故特再降著天書乙部,題其顏曰

「大道真詮」。盼以真理引返眾原兒回歸,真正能替自

己又替眾原兒,立標杆作模範,以成就作為歸引自我的

成長,與彰顯佛性為依歸。

  命派南海古佛為主著仙師,三界高真仙佛為陪著仙

師,逢鸞期上課,星期五扶鸞著作,以完成為主,不限

時日。盼諸原兒戮力同心,共為「大道的普化,更以真

詮(理)成就眾原兒之歸返」。旨到之日逢鸞期開著,

完竣後論功行賞崇心諸原兒等。

  勿負母意 欽哉勿忽

天運丁丑年八月十五日戌時於無極大道院 懿敕崇心堂

 

本堂副主席麻仙姑恩師 登台

  詩曰:昊天玉旨降道場 祟心善緣今開張

     大道真詮渡世迷 引歸眾生學真理

聖示:續接 昊天玉旨降堂,命本堂濟公活佛、福德正

   神於十里外接駕,命本堂天上聖母、觀世音菩薩

   於五里外接駕。其餘神人及無極大道院眾院修士

   亦同,排班候駕,不得失儀,為師暫退!

欽差大臣 徐降

  詩曰:昊天玉旨傳真理 玉皇大帝慈德意

     懿敕道場再接旨 大道真詮普天機

聖示:今夜帶旨到堂宣讀,神人俯伏,不得失儀。

    玉旨開讀

  欽奉

昊天玉皇大天尊 玄靈高上帝玉旨曰:

  朕居九五至尊,觀世道民心,能以真理作教本,實

屬不易,朕掌五教昇降權衡,虞觀證道神佛,皆能體天

心,代天宣化,實令 朕欣慰良多。今觀懿敕道場崇心

堂開堂滿壹載,立功立德實堪稱揚,更能暢真理引渡眾

生回歸,朕心大悅,再賜旨一道,命由南海古佛為主著

仙師,三界高真仙佛為陪著仙師。不限時日完成為主,

題其書曰「大道真詮」。以真理作依歸,引渡眾原靈而

回歸,以慰 皇母慈盼之泣心。

  冀望崇心諸神人,共為「大道之宏揚,真詮之擴展

。」作為依循之歸返,完成之日。朕特賜功勳,以賞著

作苦心也!矢勤矢勇!勿怠勿忽,盡心盡力而廣渡眾生

勤學真理而歸返。

  另示:崇心開辦「無極大道院」之聖務,今由 上

蒼正式黃榜註籍,以引渡九二原靈而回歸,並以彰顯眾

生自性佛體為至要,崇心聖務於丁丑年八月十五日,正

式受上蒼德澤廣蔭也!希神人奮力勇往直前,引歸原靈

而成就之!

  勿負朕意,欽哉勿忽。神人叩首謝恩。

天運丁丑年八月十五日中秋夜於懿敕道場崇心堂

 

 

太上道祖道德天尊 降序     丁丑年八月十八日

  詩曰:無極大道著天書 懿敕道場真誠殊

     崇心堂中闡真理 大道真詮渡迷途

聖示:今夜降來為-「大道真詮」乙書作序。

      序

  大道者-自然而然的運行,乃天地的樞扭,眾生萬

物的依循所歸。能行持於大道者,必須能以無私又無為

作基礎,才能將大道來闡揚,亦成就無量的眾生來回歸

也!

  真詮者-乃天地真理所依循,人生於世中,能以真

理作為修持的基礎與規範,必須具備不變的真理,放諸

四海皆準也。否則在人世間能用道理而行事,乃眾生所

具備之方向,如此不僅是以真理再加道理,相輔相成而

成就眾生,實是當今時代所必須要有的準則。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倘道弘人必是人不慈,聖人

曰:萬物以芻狗,必因人之不慈所致。倘人行仁慈德性

,必可在天地間有生存的空間。大道真詮-必可彰顯自

我修持的本來,又能作為依循與指標,乃是眾生所期盼

也!大道之弘揚,真詮之擴張,必因人之所作所為而抉

擇!可行之!可成之!如此一切必有所依皈也!

太上道祖道德天尊降序於無極大道院懿敕崇心堂

天運丁丑年八月十八日戌時

 

鴻鈞老祖玄玄上人 降序

  詩曰:鴻濛未開天地間 鈞是上天原靈顯

     老水還巢今復在 祖上傳承真詮開

聖示:玄玄上人降來為「大道真詮」乙書作序。

      序

    玄者天地玄奇之幻 玄又玄者宇宙開展

    上德無私真正行持 人間有愛大同無邊

    大為天地之所互倚 道真理真人心更真

    真必難以成假而滅 詮釋真理可行成就

  能於天地間所行之任何事,皆離不開人間之有情世

界,因人是有情眾生,也是動物的一種。故一切皆可在

人之有情世界中作一選擇!欲輪迴,欲超脫,必觀自己

用心多少,努力多少,成功即有多少,眾生乃天地精華

孕育而成。落凡後,不知如何能再歸返無極仙鄉,必須

自我來了脫,自我來成就,否則在於象界是無法達至回

歸於自我的本性。

  回歸於無極仙鄉,必須自我本性的佛性(自性)能

彰顯,才是自我能成就。否則在於象界中難以歸返氣界

,而在氣界若用秉性是否能適合自我的本身。在於氣界

又來轉換理界,而達至無無明之境界上。又能成就無思

、無念、無想、無觀、無我的自由自在,又如來又如去

。必是自己能成就之,回歸即有望。否則任憑象界的輪

迴,難以清澈之時,氣界又無法淨靈之時,如何能歸返

理界,才是此生必須要了知的要務也!

  大道真詮彰真理,以天地德澤宇宙萬物合一,而成

為個己的自性佛體,才是成就此生必須要有的準備。

鴻鈞老祖玄玄上人降序於無極大道院懿敕崇心堂

天運丁丑年八月十八日戌時

 

南屏道濟古佛 降序

  偈曰:南開大道又著書 屏障功德真特殊

     道道路路皆能通 濟世公德必自弘

     古代真理今再傳 佛化世間以善端

     降來崇心著作序 大道真詮渡迷沉

聖示:哈哈!哈哈!老衲又來也!

   崇心再著天書緣 大道真詮真是鮮

   道理彰顯能再現 眾生有幸樂無邊

   天地德澤堪稱綿 能為蒼生渡善緣

   老衲心歡喜一片 祝汝善功德非淺

   若能真心把道延 必可成就樂天沿

   如此定可轉功遍 遐邇傳佈真理篇

   崇心崇德著天箋 再把真詮來推演

   自然可成真理宴 懿敕道場功無邊

   真心真意把緣顯 成就眾生德澤添

   無私無偏再加勉 道理真理弘大天

   自性佛性人心遠 著作完竣添善緣

   必可成就眾善賢 勿使遭逢輪迴愆

   德澤豐富道心堅 回歸無極面母顏

   真修實練可返天 堪嘆人生苦來厭

   回歸功滿樂悠閒 不再輪迴返世間

   大道真詮渡無邊 成就眾生歸本原

   好好好好真正好 妙妙妙妙真是妙

   大道真詮好又妙 妙又好來好妙妙

南屏道濟古佛降序於無極大道院懿敕崇心堂

天運丁丑年八月十八日戌時

 

第一回 原意(無極)

南海古佛 降          丁丑年八月廿五日

  偈曰:南海開拓大道伸 古佛降著真詮誠

     著書闡理揚教化 初因原意無極恩

  大道者-萬物所依賴不變的真理,能受天佑地護,

必是眾生所能具有的善德,是可擔承之!倘若僅是芸芸

眾生不能入於修持的道程中,也僅在於現世內,或累世

來輪迴而已。倘是能具足修持的善德因緣,而不能-真

修實煉的將個已來改造,必難以在現世中有任何的成就

!若僅是為修持而修持,為行功立德而行功立德。也僅

是作為下世再修持的合因而已。因此若能打破為修持,

為行功立德之作為,必定要將個己之心態修整,立於不

變初衷之境地。才是在此世入於修持所應具備的條件。

然而在現世中,因受外在所影響,故難以開展個己所應

為及該作的事務。

  人立於天地間受天佑地設,能立三才之弘揚,必須

己之德性,才能成就個己又能福祉利於眾生。在萬物中

僅人具有思考能力,能得天獨厚的立於天地間,立於宇

宙中。然人只是滄海之一粟而已,若以天地之恒長久遠

,又以宇宙之永恆相互比擬之時,人只是微乎其微,不

足相互比較。因此在於天地人中,因有天佑地護,而人

居其中,必是個己能行自我的提昇,自我的轉化,自己

的含因改造。才是此生中必須具備的要務。人生存於世

間中,往往剛愎自用,而將個己原本具足的自性拋棄,

偏向外尋求,求取更迷濛的外象,如此必受外境所左右

,也難以成就自己本來的自性,即受外境來主導,個己

應行及該行的一切作為,皆因人的左右個己之自性,難

以展現出來,故時常迷障了自己而不知也!

  眾生於凡塵中來修持改造自己,入於宗教中,因前

導主事者之所作所為,皆不明是否利個己,還是利眾生

,因而個己於此世之作為,皆無法了知上蒼及原來三教

(五教)聖人之原意及修持方式。故所傳承及今皆摘章

取義,變質良多,亦非原意,更難以週全,全部修持的

方式與過程。往往將外在不適個己修持改造的方式,加

諸於自身,因而不但不能回復天真的自性,而時常束縛

個己早已具備的自性的彰顯,即在於此世中無法達至個

己本身所具備的初心,即原來的自性,因此不但迷失了

自己,又迷失回復先天的道路。

  大道真詮-所能倡導與提供的,必須以真理而成就

眾生,倘仙佛已將真理來示知,而眾生我行又我素之時

,如何讓自己能成就之!若仙佛顯現於自己面前。眾生

是否能具足超越的本質,還是讓聖神仙佛一而再,再而

三的點醒,如此而言是眾生自己無法超越,還是聖神仙

佛之不慈,即可了知!因在初原中,一切皆是不變之本

來(質)。立於此不變的本質之後,在凡塵中必受自境

根與外境塵接觸所影響,即有思考的空間,因而迷失了

初原之本質即自性,然而以思考之空間,即是一切的開

端,若是往良善好的方向去行使去作為,即成為善德之

徵也!倘是往惡劣之方向去行使之時,必遭逢業障與橫

逆來磨,即是不善之徵!即惡殃也!

  由初原之開端而起之時,一切皆受外塵境所影響,

因此自境根,即受到外境的塵界來影響,故難以打開個

己本來之先天。更是受外界來左右,難以回復自性,因

而自性若不能彰顯,不論大道何等殊勝,真詮(理)何

等超越,皆是無法回復自性佛體,因而眾生皆具的本來

即是佛性,又如何能開展,必受時空所影響、所主導、

所左右而成為一切動原的開端也!一切的因因果果即由

此來接續。即是道家所云: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

分四象,而成八方,即種種的一切……,而由此來開展

。如此回歸,才是大道真詮著作的原意也!

  今將大道真詮來開著,眾生若能細細體悟,無極生

太極生兩儀生四象生八方之過程,回歸於原點-即無極

,較容易著手也!冀望大道真詮之開著,可警醒現世眾

生來回歸來成就,否則一昧往前再輪迴而不知脫離輪迴

的漩渦中,回歸於自己的佛性彰顯。吾佛願常觀世間音

聲,尋聲渡化有緣有心眾生而成就之!

 

第二回 初基(無極之二)

元始天尊 降           丁丑年九月一日

  詩曰:元初無極降太極 始至初地返真機

     天道無私回初基 尊降懿敕道場起

  大道者-天地所共遵循的法則,自然而然的孕育萬

物,能在於大道中,無私又無為。真正為萬物眾生來造

福祉。是為大道所共循者,亦萬物所具備之基本。而能

立萬代而不悖。在於初基中,必須了知如何行使,如何

去作為個己的立足點!才是初基所具備的。人居於凡塵

,故曰-象天(界),更受宇宙、天地、日月,星辰的

定位而護蔭。而天地能護佑萬物眾生,不受善與不善所

影響,皆一體而護佑,乃天地之大公無私,而人能在初

基中,打好基礎,才不會偏差!因此初之基乃是萬物眾

生及人類之本原,是必須要了知之本來。如此能立於天

地間,萬物眾生所能共存、共榮、共生,是人類必須具

備的慈悲本性。否則因人為萬物之靈長,恃靈長智慧而

產生排他,以欺萬物之舉動時,必淪於恃長而欺物。人

之所長,因有智慧思考,又人之作為可改變天地的造化

,是否能以初基的慈悲善性,而德澤於萬物蒼生,是萬

物眾生之幸!亦是蒼生之幸也!

  倘人之不慈時,若以人類個己恃強而欺弱,然上蒼

有好生之德,必是要以萬物眾生共榮共存共生,具皆生

活於地球空間中。而人類必須要有的本質,即善之原。

否則若以人類之強勢,偏差思想作為而欺凌弱小之時,

必讓萬物眾生(動物)等,皆蒙受其害。然而天地之德

澤乃是好生之德與養生之德。天護地養更是眾生皆平等

,亦是萬物皆平等如此非僅是人類而已,不思萬物眾生

皆具平等自性,即佛性。因在其他萬物眾生中,部份淪

於披毛帶角,淪於四腳落地,落於飛禽走獸,如此是因

緣所具,是不善所致,然其本來之性亦皆具備,如何能

在淪於受苦難來磨時,人類能以慈悲惻隱之心,來成全

,來愛護萬物眾生。必須在教育傳承中,在於宗教信仰

中去教化人類,仁人愛物,愛屋及烏,眾生平等,才是

人類所應行的慈悲本份。倘若恃人類之強勢力量,加諸

於弱勢的萬物眾生,是否天之不慈,或是人類之不慈,

必可了知!

  人類有始以來,皆以強而欺弱,更以強勢人力,而

將弱勢萬物眾生祭以口腹。以圖個己口慾之私,無視於

眾生萬物之弱勢,因此此生受害。下世或輪迴中,再來

冤冤而討報!然而必須了知慈悲與惻隱之心,乃人之初

基。否則若以萬物之不慈,聖人以萬物為芻狗之時,何

來能彰顯人之本性,即佛之性,因眾生是自性佛性皆平

等。更不能以強勢而侵害之!人之所作所為皆離不開,

因果循環的定律。然而此世人欺物,下世淪轉物欺人。

殊不知當今世人所行所為皆悖離了,天地德澤的護蔭。

僅知有人類而不知有萬物眾生!因而皆以強而欺弱,然

而弱亦有強時,何能了脫此束縛,不能謂之現在我極強

極盛,物極必反,盛極強勢皆偏離中道。因此「物極必

反之理」,則是天地所循環,所交替互用。人若能以中

庸之道而行人世,必可在人道中,所行所為皆能合乎-

中庸。因此一切的根本皆是不離於此。否則朝代之交替

中,何者強勢,迄今尚有何強可存之,語焉:

  「秦始皇帝造長城,強勢欺弱民心騰,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昔年秦皇人。」

  是否古代之強,皆難以存在當今,是否能以中庸而

立萬世。又焉:

  「儒家孔聖中庸行,德化三千教萬民,

   儒宗傳揚數仟年,澤潤蒼生億萬千。」

  人行中庸必能成就萬事萬物之準則,人之初基乃一

切之根本,即中庸之道,更是人類所依循與具備的,即

是如此。何來汝爭我奪。

  「笑看人生幾千秋,爭得奪來皆汝求,

   回首再觀罪猶在,帶業入冥己身囚。」

  人生之根本在於中庸,在於初基。初之基不分善惡

,不分對錯,不分好壞,不分是非,僅是如如之真我,

一切皆以自性而行事。由無無明之中,能明無無明之真

如。因此一切皆由初之基之無明,開起人生因緣之開端

。如何去行持,即是由開端後,經過了人生的分判,而

成就一切善惡因緣的造就,如此欲善、欲惡、欲是、欲

非、欲對、欲錯、欲好、欲壞之中即可了知人生因緣的

初始。

  初基的奠立,必須由無明的初立,即真如中而行持

,才能轉換一切不良業因的造就。人生如此,萬物亦如

此,皆不受轉迴而埋沒。人之初基若不能走向善德之初

始中,往後必受業果來消磨人類的業障,然而人之初基

,是十分重要。人類由初生而至蓋棺中,每一環節,每

一時刻皆是初基的開始,能否轉變必觀經驗與人生歷煉

來左右,盼望眾生,皆能以初基而成就萬物眾生,即可

達至圓滿而無憾動也!

 

第三回 貫一(一本)無極之三

靈寶大天尊 降         丁丑年九月初八日

  詩曰:靈山勝景凡人修 寶德天品任自求

     天道教化傳千古 尊降貫一一本就

  人生於世能由貫一而入於初始的根基中,必須先以

貫一而立,方能貫一而起動。然由一本散萬殊,萬殊再

歸一本,乃由人生的開端肇始,才能展開人的因本而立

。因本中具備先天的本源,又受前業來影響,故在於此

生中,必須在一以貫之,才能回復先天的本性。人來自

於無極,由無極降至太極,而生兩儀,再生四象,生五

德而再入於八方後,才有種種的因緣起始。人在於現世

的一切,皆是受外塵境所影響,故難以見至自己的本性

。因一本散萬殊所致之後,其本能擴散於天地間,皆難

再回歸於一本,此即受一本而動,又一以貫之才促成如

此!

  人生於世的種種過程,因人有肉體,致使欲見我之

本來,皆難以真正回歸於本性中,更是向外擴展。如何

能在擴展中,將外境接收的不良,轉換為善徵。在本性

的導引中,難以進入個己的自性-即靈山。因而即受外

境來左右靈台的清澈。致使靈明的本性,更受外在的引

誘,而難以回復自我-原來的自性-即靈山-即靈台。

然而一以貫之是當今必須要了知的任務,人是從先天而

來,但無先天氣質,故無法容於先天。即受氣稟而影響

,即再入於氣天,而眾生也無氣天的氣質,即迷失五神

通。又落於象天中,不知在象界中,只是凡人而已,不

論修持多麼高深,靈通多麼高強,也僅是凡塵中的眾生

而已。因受凡軀所影響,受四大假合而左右,更難發揮

真正的神通力。

  眾生可知在凡塵中,不論有那位神通力高強無比,

到最後亦難以脫離黑白無常的拘捕。因此欲用神通力入

於氣界,是否具備有其氣質-即聖軀。如此必須經由四

大假合,生住異滅,地水火風的結合,才可以在氣界而

有所作為,否則僅是再輪迴的種籽而已。一本散萬殊-

人的功能若具足五神通之法力時,必須配合者-具足更

深厚的德性,德性比法力更超越。才不會因具足五神通

力而造業,因而相輔相成,不但不會迷失於神通力境上

,更可以在氣界及象界來去自如。否則僅是凡(煩)仙

一個而已。

  必須了悟人在世間是無常的組合,何時結束此生的

一切,皆難以明了,僅在於是否利用五神通力,造就眾

生的福祉。或是利用五神通利益眾生,能同天地(氣界

)相互結合,不必等歸返(結束),更可來去自如。即

是人世間的地仙,欲入於天仙亦必是較容易。否則一本

散萬殊之時,早已受業因來造就自己,又使自己迷濛而

入於輪迴中。因此凡軀若能善加利用,必可不因造業而

陷害自己,因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別人是無法替代自己

。然而有時人也無法做自己的主人之時,即成傀儡,如

此活在人世間,必無法來達成改造自己或造福眾生。因

此必須了知,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才可以在人世間行持

自己應行的本份。否則即難以改造自己而成就自己。

  眾生因受前業的影響,才有今生,而今生又是下世

的造因者,即是含因所具備的演化者。人是否能改變自

己不良的含因-即是業因。而不入於下世,則可在現世

中將自己來成就。倘若將自己置於前世-即今生(是下

世)。是否下世即來生,也是今生。必可以在一本中初

立而不造業因,即是含因。才能改變不良能成就於下世

(即是今生)。然而一以貫之,必可以在人世間保持永

不退轉的善德因緣。因此必須要了知,人生是每一世,

每一世的連結而已。而一世又一世其間隔,又是人生所

難以了知,並非是歿後,即馬上就出世,那有那麼簡單

之事,如此因果定律法則必無法彰顯。有時必觀因緣成

熟,尚須等到數拾年、數佰年、數仟年,才能再有機會

出生為人。

  如此不能把握當下現世,如何有來生即可再出世,

又能快速輪迴,因此一以貫之必須常保善德因緣的長遠

綿綿,才是人生於世必須要有的思想觀念。一本散萬殊

,萬殊歸一本,一以貫之乃中庸之道,即是人生的過程

,必須促成善德因緣來成就於永恆無限,否則人生中何

者能長遠,何者再輪迴。必須借由一本而散萬殊,再起

動人生的因緣,而人生因緣,如何回歸於一本——無極

的由來,才是回歸所具備的思想觀念,與行為動作了。

今降來著作「大道真詮」,望崇心諸賢生能為無極大道

院再奮力勇往直前,更廣渡原靈來回歸,乃為師所盼也

第五回 兩儀

南海古佛 降          丁丑年九月廿三日

  偈曰:南屏道場著天書 海上馳騁亦特殊

     古遠陰陽兩儀分 佛降大道真詮述

  人生於世,能於人世中必有陰陽之分,故而無極生

太極,太極生兩儀,即有對待,即有乾坤,即是兩儀。

其乃在先天中,因未曾初動,在於尚未發動前,即未分

陰陽。因在先天無極,尚未有凡聖之分,僅是於如如茵

茵的本質上,即是原始真靈的本來。亦是自我本性的初

始,因而落於氣界,即分陰陽,乃於陰陽相互對待中。

一切萬物才有開展,雖是如此乃在於先天上,是不分汝

我,不分彼此,不分陰陽。亦無對待,亦無兩儀,亦無

男女,皆是如茵的本質,而一切尚未開展前,即是自性

、佛性的發原地。

  太極而分兩儀,因有對待,即有陰與陽。而人類萬

物於現世中,必須具備如此,才可以生存於當今的空間

中。因時間加空間,更能展現當今生活之必須也!在於

遠古的時代中亦是如此,而現今時代的眾生,較能具足

福份與福報。此乃皇天所賜,亦為當今宗教善氣所致,

乃因台疆蓬萊仙島的眾生皆具的共同福報。雖是如此,

倘不能實際實行的修持,必難有善氣,亦難有福報福份

之所臻。因而福報福份即可由眾生的善共業-即善氣而

達成。

  兩儀的造就中,因兩儀而分陰陽,若孤陰必難生,

孤陽必難長,因在於兩相造就而成為家庭。亦由社稷的

組合而成為國家,一國之興衰皆互相牽連著,相當大的

善惡共業。能福澤於家庭,才可以福澤於社稷,才可以

福澤於國家,因此陰陽必須調合,才可以生生不息。才

可以興長萬物,但在萬物皆受情慾而傳延後代,倘不如

此,何來有接續的傳延。因而人生中必須具備陰陽-即

男女而成就於自己,成就於家庭社稷。

  眾生皆父母所生,承其先天的含因,即是種子而有

今身。倘不能承先啟後,即在於現今中流失與喪失傳延

的本質。僅落於孤陽不長,孤陰不生,即就是單獨一個

。若是如此何來傳延後代的生生不息,眾生可否細思祖

上先前亦是如此。在兩儀中須陰陽之互合,而成就後代

的傳延,若不能經過此階段,必難有生息的機會,倘孤

陰孤陽能以個己而成就福澤於萬物眾生,必須以自性佛

體而澤於萬物眾生,若是無法達成自性佛性的彰顯時,

必難有脫離輪迴的束縛,因此眾生若經過宗教修持的淨

化所影響,欲達成此目標,福澤於眾生必較可能。若不

能福澤於眾生時,僅是自己了脫,自己成長,自己脫離

輪迴的漩渦中,必是大智慧者才可以達成。否則亦是種

下來生再修持的因緣而已。

  氣界因有兩儀,故有陰陽,其成就即是生息的資本

。若陰陽未互合之時,即無法成就,若陰陽能互合之時

才可以有所成就。必知兩儀是八卦的原頭,若不能了知

根原,在人世間亦難了脫,因此原之頭必須了悟,如何

來,如何去,才可以在當今時代中作一了斷!才是真正

的修持者。陰陽兩儀而分四象,再分八卦,不論先天八

卦或後天八卦,皆是兩儀所衍化,而兩儀則是一切萬物

的原頭。若由陰陽之分別,落於象天才有男女之分。亦

在於氣界雖有陰陽之分,但已較象界來的模糊,雖不分

男女,皆一視同等,一視平等,即無男女之別。而象界

眾生即分別的十分清楚,如此是為傳延所趨也,但亦無

可厚非。因在人世間若能修待至自性佛體之時,根本都

不必分陰陽。眾生觀其外表有男女陰陽之分,其實內性

早已是圓陀陀,光明明的靈氣而已。至此已超脫陰陽界

限,而回歸於清淨的本體,光明的本來。如何達成此目

標,僅在於如何用心於當下(世)的修持及作為而已,

才是真正回歸於自性佛體。若兩儀往下之時即由先天而

降至氣界,即分陰陽進而成就一切萬事萬物的開展,眾

生是如此,萬物是如此,仙佛也如此,每個個體皆是如

此而行之,即由兩儀而分出一切萬事萬物的因緣。

 

第六回 四象

太上道祖道德天尊 降      丁丑年十月初一日

  詩曰:太上道祖降蓬萊 道德天尊敘本在

     大道真詮揚四海 著作四象歸本來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皆在於傳

承中有其特殊之使命,因而不論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中

,皆是由太極而衍伸,因此兩儀生四象乃一切源動後的

根始,乃在於四象而後,即有萬殊之分差,人類生存於

世中,因兩儀-即有對待。亦在於兩儀中,分汝我,分

彼此,雖是如此在先天之上,即因剛初發動。一切尚保

持清純的本來,亦尚未有一絲絲的沾污與蒙垢。然在於

四象起始中,一切皆未遭逢外境的左右,即在於如如之

中,因初始一切尚未有任何的氣習,因而能以清純較無

瑕疵之處,更給予先頭源始之本初,作為一切開端的伊

始也!

  四象而後-即有東南西北,即分世界。因在現象界

中人類必須通過四方,方有足地之處。在於象天中即有

四季之分「春夏秋冬」。然人類生存的空間上,必須是

如此,倘在於南北之極地中,因常年處於不適人類生存

的空間,欲生活於當地,必須有適合於當地所有生物,

才可以存活於極地,因此較不適合人類生活的空間,亦

在於四象中皆分為如此,故在於現象界中的一切皆受四

方而左右。皆受四季而影響,春耕、夏長、秋收、冬藏

,即是人的一年,倘若將人的一年比喻為人的一生,是

否人類僅能生存一年之時,眾生落凡後即無任何可以更

改與轉圜之處,因此上蒼之鴻慈即在於人類的生存空間

,每每將每年的結合,而成為人的一生,有者極短暫,

有者短暫,有者中等,有者長遠,有更超長,因此人類

的生存空間中,必須要有四季的分明,才是在於人類中

,必須要有的過程,因在:

  春耕(生)-即一切萬物的開始,若無春之生,何

來能長成,而萬物皆必須經過此歷程,才可以成長茁壯

  夏長-經過發芽之生,而入於成長的過程中,必須

要有養份與水份的互相滋潤,萬物如此,眾生亦如此,

否則何來成長為欣欣向榮的盛茂。因此才有萬物與眾生

存活之空間。

  秋收-即因通過了夏長的過程,才可以促成萬物有

茂盛的繁衍。然人類必須藉用食物鏈的組合,才可以長

養眾生與萬物,必須在夏之成長後,即會遭逢生住異而

入於滅。然秋之收,亦不代表即完竣,即在於秋之豐富

,能儲存於時間與空間中,才是長養一切萬物的根本。

若無秋之收,何來有四季與人生的更迭,然必須透過秋

之收圓(藏),才是一切萬物再重新出發的交替點。

  冬藏-冬之結束,即生住異滅中藏而已,並非已入

於滅之中,因在滅尚未完全損壞迨盡之時,必有其用處

,即曰「天生我才必有用」。人類如此,萬物如此,若

以人類而言。冬之藏是否正比喻已將垂老之長者,是否

人生的一切歷鍊皆來得豐碩果盈,正是如此才可以促成

在尚未敗壞之前,更能利於萬物與人類。冬之藏若已進

入滅盡之時,必再轉換為初春後-再起而又是一年的更

迭,然人生是通過如此的過程,一年又一年的組合,人

類的生存空間,倘人類之一生僅是縮短為一年之期時,

也只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而已,是否應警惕人類

的無常過往。

  人類是由無常的組合中必須要作的準備,否則眾生

若能明白無常何時來臨時,必須了知人類的過程中,是

由無常的組合,才可以成就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正符合一年及人類的一生,即是如此。四象而分四季,

四地而兆萬民萬物,乃天地之鴻慈,因而生生不息,由

四象的明顯差異所形成,眾生若能了知四象的演變過程

。即了知此世來該如何行,如何為,才能在於此世中作

一有用的成就,否則僅是下世或下一年的再組合而已。

因此人類必須了知四象的繁衍的過程,才能運用於四季

的交替。而四地-東南西北,而分八方東南、東北、西

南、西北,如此四象分八方,更是造就萬殊的起頭也!

  眾生若能了知人類必須要有的過程,春生、夏長、

秋收、冬藏即在四季亦是四象中成就萬物與眾生。因此

方可以生生而不息,否則一本散萬殊是不能成立的,然

萬殊亦在於冬藏後即滅盡中,而再回歸於一本。再返回

太極歸無極中,如此生息萬物有其特殊的使命,眾生必

須了知才可以回歸於無極的原來處。

 

第七回 八方

燃燈古佛 降          丁丑年十月初五日

  偈曰:燃開心燈培善德 燈心無影本心澈

     古昔倍教揚八方 佛化凡塵歸自我

  無極生太極而有兩儀,再分四象進而八方演繹,人

居凡塵中,必須要以凡塵的世務作為基準點,才可以開

創本身的因緣。在於兩儀之後生四象,再以八方而成就

於現今世界,然在眾生心中因入於八方之後,即一本散

萬殊,從此即開展人生因緣的創進力。因在凡塵中,必

須通過四象之後才有八方。然八方謂之東西南北、東南

、東北、西南、西北,而八方皆有其殊勝的定位與功用

。因在四象之後,尚欠缺每個角落的接合點,才形成八

方角度的接續,更在八方的定位中,可以讓眾生適合生

存於當今世間上,故方向的定位才可肇於其他,因在八

方之後,即開展人生的因緣,從此即是人世間的種種了

  眾生能生存於當今時代中,因八方的接合點,每個

方位皆有其特殊的角度與功用。然八方之原來,是由先

天八卦而轉換先天氣質,再由先天八卦之八方,而演繹

成為後天八卦,即可占卜天地之造化,及眾生與萬物之

造化。再由造化中可了知眾生於生存的空間中,有陰睛

圓缺的種種,也就是人生起起伏伏的過程,由八卦可知

人的運勢處於何種階段,是旺運,是運衰,是平順,是

阻礙,即可由八方之轉換,必可由八卦中了知禍福得失

,即明白人生現階段及往後中是處於如何了。但在先天

的定數是如此,可由眾生的心態與作為,可以改變先天

定數,因此謂曰「成事在天,而謀事在人」。必可以了

知,雖然上蒼定數中早已成定局,可由人類之作為而改

變,因此雖言上蒼定數,但人為可以改變之,才符合「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必是人間之座右銘,處於

現今時代中,更是如此。

  天地造化,而人可以啟化,因天地造化所形成的基

本原則中,天地皆有不變之定理與定數。亦可由人為而

改變,欲善、欲惡、欲福、欲禍,皆不是蒼天所定,而

是人為因素,大方向不可更改,小細節可改為之!如此

宗教教化中,必讓蒼生有所依循,才是「天生地養,而

人自活」。天生萬物以養萬民之際,倘眾生能導向善德

方向去行使之時-蓮花佛國即可現於當下。若以惡禍方

向去行使-陰森地獄亦現於當下。如此所造成的差謬何

其大。眾生欲禍惡,欲福善,必可因人為因素而改變,

才是處於當今時代所必須。然人類心中都欠缺了光明的

照耀,亦是減少了火熱的溫暖,如此必須點燃心中的那

一盞佛燈——燃燈,來照耀自己,照耀芸芸眾生,才是

回歸於自己本來之佛性。

  八方的天地間,皆是眾生生存所依賴,又在於八方

的國度內,有諸多的宗教導引善德因緣,而入於修持的

行列。但不保證每位修持的眾生皆可回歸,有時必觀自

己如何行持於天地間之正理-即是真理。才是讓眾生回

歸於自己的本來,在於八卦所顯現的禍福得失中,皆可

見到眾生的未來,也就是未卜能先知-其為定數。但皆

可由眾生所作所為而更迭-就是移天地之造化與定數。

才是轉換禍福的因由。八方提供眾生生存的空間,在人

類生活的地球中,亦由東、西、南、北、東南、東北、

西南、西北的定位,而引八卦的乾坤艮巽兌離震坎,各

據一方,才有人類禍福的轉換空間,更促成人類在於存

活的交替點中,開創了因緣和合的起始。

  八方之後即是萬殊了,如何回歸於先天的本來,還

是更墜落於人類生存的交會,變成眾生的因緣。皆是可

由八方來了知,由八卦來顯示,即是人類生存的空間,

才有萬物的生存,必可以在人類生存中,如何去了知本

來,是否再作為人生的真理,還是以方便來修持,而虛

度了人生。是否因方便法門的顯化,而讓眾生走了一大

段路後,才發覺不對了,欲回頭早已錯失了良機,也就

喪失了自信心的再出發,倘能回頭尚有可轉圜的餘地,

最怕是修持中,因固執自己,難以轉化,到頭來原來此

世可回歸的自我,即更再迷失,是否可以作成修持的轉

捩點,才是眾生及修子所依循的本來也!

 

第八回 含因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降     丁丑年十月初八日

  偈曰:南無本師傳佛法 釋迦牟尼渡天下

     佛法揚傳遍大千 降來著作含因瑕

  眾生因落於凡塵之後,原來承受先天本靈,降凡之

後又受凡塵的氣稟,而展開了人類的生活。因在先天之

中是如如純真的本來,在於凡塵必受時間與空間的影響

,故一切的作為皆受前因(前世因)所左右。然在於剛

剛落凡之初,乃無前因及無含因,必在於先天之中的本

因,才是造成在此世中的作為,而追溯自己的本因。是

否能以前因形成今世中,所有的世務來開展,因在剛落

於凡塵,故其本質亦未遭受現世境所影響,亦無其他的

氣稟。

  人因落凡後,一世世的累積,即存有含因。但在先

天之中,因是無明的初始,即受無明來左右,來影響,

因無明是一切的初因,即是含因的本來,人因剛落凡故

無明亦跟隨其左右,否則任何人皆是不能在於現世上,

有任何經驗通過一切外在的考磨來影響。因此人之含因

,則一世世的累積了種種的因由與因素,必難以了知落

凡後該如何來行持於現世種種的作為,如此乃是眾生於

無明與未知的經驗皆欠缺,即在一次次因無經驗而遭逢

橫逆與不如意之中,必形成了種種突發狀況的對治。而

現世生活所必須即因無明與未知,就是欠缺經驗的累積

,乃是人世間生活必須的過程與借鏡,才能在於當今世

上去成就自己,該如何作為而成現世生活的經驗累積。

即在一次次的考磨之中,必影響自己心態的轉換,而累

積成為經驗,如此含因即成果,而果未了結之前即經驗

,而經驗未成之前即是含因。

  由含因追溯而往上即是無明,但在現世中能回溯於

無明之中較困難,乃因當今眾生皆是向前(錢)觀看。

少有人向內追溯既往,因此含因未動之前,必是一切待

守而已,遇緣而成為因緣和合的組合,必須要有助緣才

能達成。否則是很難成就。含因尚未啟動之前,必在待

守之中,因待守尚未遭逢外在引動,更無法成果。如此

含因是前世的累積,及此世的作為才有一切善惡禍福的

組合。即在於未動之前而不入於此世及下世而成果。但

在尚未引動含因之時,一切皆受八識-阿賴耶識的儲藏

,才可能在此世或下世轉換含因的趨向。人生於世所作

之好與壞,必有關下世種種的作為與組合,此生若能將

不良氣稟拋除與清除殆盡,即無惡因入於此世及下世,

也不受惡果來磨,倘在於人世間來行持大乘菩薩行的覺

有情的境界,必在於此世及下世不但不入於人世,更能

替自己造成下世成就的果實,而入於佛與菩薩的境界。

  人生必須通過累世的堆積,因此累積了累世的含因

,不論好與壞皆受到前因所影響,即今生造逢受業報來

成就,是好是壞,不必觀前世,在於今生即能了知前世

是如何!因此含因所形成的種種善惡好壞的因緣,僅在

於待守之中而已,必須要有因緣的促成,才可以開展而

成為果報。又因人為的因素,必須是經由人的思考加行

動,才會形成善惡好壞的果報。但眾生皆不知在於含因

的初動中,可因人的思想與作為而影響,可將不好的惡

因轉化為善果,又可因人的行動與作為,往往將原本良

善的含因而變成惡果。因與果的循環當中,好因必得好

果,惡因必得惡果,乃不變的定理,倘若通過宗教的薰

陶與淨化之後,往往人的含因可因有修持,而改變不良

的含因而成善果,眾生因依自己的角度,往往將原來善

良的含因,而改變成為惡果,如此的心態與作為,皆受

他方的善惡因緣而左右之!

  因此人生在世必須建立真正的信仰道路!將修持真

正落實於人世間,不必觀看在修持中有多麼高深。必可

在於人世中,是否能將真理真正落實於人世間,才能將

不良含因來轉換,才可以在今生中成就自己,否則含因

欲成果報之時,必須藉緣來引動,才可能成為果報,因

此含因的轉換由無明的初始之中,而一世世的累積到當

今世上,眾生是否能了知已往累積了多少世,是否可以

轉化含因而成就自己!

 

第九回 人生

大成至聖先師 孔降       丁丑年十月十一日

  詩曰:大成天界傳儒生 至聖揚理佈眾生

     先師登鸞述人生 降來崇心勉諸生

  在於人所生存的地球中,因受天佑地護,而長養萬

物眾生,而人的世界中,必須具備有此身軀。才能行使

於獨自的個體,又因獨自的個體能融合於大眾,才有此

生的一切行動。然在於當今世上若具有此身軀,必須具

備大因緣才能得之,倘在於獨自的個體包裹,不向外去

結緣去攀緣之時,必是個獨自漢。若能因孤獨而成就自

己之時亦為自了漢即是「緣覺」。在於眾生皆具大資本

-即身軀。能行世於天地間,行世於人世間,即必須具

備有人的身軀,才能真正開展一切有緣與無緣的組合。

  人生所必須經歷的種種過程中,必要能以身軀才可

以行使,才能有作為,果若不具此身軀,必屬於聖神仙

佛或是幽靈而已。必在於人生的世界能利用此身軀,作

為一切因緣開展的基礎-即是本質。因人的身軀僅是此

生能有用而已,若入於他方世界,是否尚具有人身,或

只是動物身。然其皆在於他方世界所具備的,即非人的

世界,只是靈的世界而已,而靈的世界必具有五神通,

而人的世界少有具備如此的神通力量。因此人生於世必

須有身軀,才能同外界結合,又因個己是個獨立的個體

,若不能經由組合而成為家庭之時。必難以成為社稷,

必難以成為國家,有國必有家,有家必有陰陽的組合。

有陰陽的組合,必有獨立的個體,即是芸芸眾生,的自

我單獨一個而已。

  人生在世須經過生活經驗的累積,不論遭逢了酸苦

甘甜皆是人生的歷練過程,因在人世中必須藉用自己所

經歷的過程,與他人經驗成敗好壞的累積,才能應用於

人世間。如此在人世間種種的因緣和合中,必要具備有

如此的經驗,才能開展因緣的起始,若眾生不能通過個

己獨立,與他人的組合是息息相關之時,必難以成為團

體。因此人生的生存過程,必須藉用他人的經驗,轉變

成為我個己的經驗。才可以減少在人生之中的過錯。更

能奠立良善的福德,能作到此境地,才是改變人生的含

因最主要的作為,否則在人世間中,因眾生來到此世界

時,皆無法有豐富的經驗,或是他方經驗,必定在自己

所行所為之中,時常因經驗之不足而碰壁之後。才會感

到他人的經驗的藉用,是多麼的可貴,人生中若不能以

他人的經驗,而作成自己修改的方針。必難在人生之中

有真正的順境。定時常遭逢困境來磨此身,因此人世間

的因緣組合之中,必可了知人是通過他人經驗的藉與,

才是真正達到自我成長的過程,每個人皆具有此經歷,

才能開展人世間善惡好壞的組合。

  眾生皆是通過如此的過程,若不能以此生有用的身

軀,作為有利於自己的修持。絕不僅是在人世間為生存

為三餐而忙碌(盲路),因此眾生必須能以此身(生)

而真正用於改造自己。才能自己作自己的主人,否則忙

碌(盲路)於日常生活,必難將個己投入於修持的位階

,更來轉換並成就自己。因在眾生皆迷於顯化之時,難

有利於個己人生成就的經驗。如此是上蒼之失,還是眾

生自己之失,必可了知。

人可通過人生(身)的組合,將自己投向光明與黑

暗的未來,因此欲如何選擇,必是自己能善用此生(身

),才是能對得起自己。否則上蒼欲眾佛子,下凡來引

渡眾生,自己都不能回去了,何曾還有普渡眾生之弘願

否?因自己都迷失在人世界中,何來能成就自己,還是

欲仙佛來引渡。崇心的立堂即是要以真理來教化眾生,

讓眾佛子皆不迷失在於凡塵中,否則上蒼欲三曹普渡的

過程,即會遭到下凡佛子皆迷失於凡塵,而無法歸引。

因此崇心的立堂絕非偶然,乃上蒼早已訂定的聖命!

  人生中必須能以真理教化眾生,當今時代入於儒家

思想較多,但能行儒家精華者,稀矣!願天地蒼生皆有

情!入於大乘菩薩行的覺有情的世界,則是希哲、希賢

、希聖也!

 

第十回 萬法

下元水官大帝 降        丁丑年十月十五日

  詩曰:下元開起人世間 水官至誠德無邊

     大帝著作萬法起 大道真詮普眾緣

  眾生於凡塵中,必須以自心作基礎,才能開展因緣

和合的起始。故心所呈現的是由一本散萬殊,而萬殊由

萬法而成就眾生的善惡因緣。如此是眾生必須具備的本

質,乃是由心所成就也,然在人間是通過心的念頭來轉

換,才有成就與行動的組合。因人是由心所引動,故心

的發動可成就萬緣,而萬緣又是萬法唯心所促成。乃因

眾生皆是受此來左右。因在於心之朝向所成與所敗,兩

相比較中,一切的作為,必須有「心」的主導,才是萬

緣、萬法的拓展也。

  萬法於人世間中,必須人能行持,否則觀仙佛僅是

靈光圓體一團而已,如何有真正的實體,因此在人世間

,必須有實質的肉體,才能成就一切善惡因緣的起動,

而萬法是通過眾生的所作所為,而成為自己與他人結合

的基本,是經過含因的演化而成果。眾生皆在於自己落

凡後,不知自己是如何行持方向,又在於人世間的經驗

與因緣和合的基本中,能以自心而成就自己及眾生,皆

有其特殊方式的作法。而萬法唯心是一切原動的展現,

故一切原(緣)動不能成就之時,必會在因緣和合中,

無法達至萬法的起始。因在人世間必須藉用人的肉體(

即身軀),而一切動植物亦有相互關連,乃因在人世間

是食物鏈與事務鏈的組合。若不經由食物與事務的組合

之時,請問眾生於人世間所行的是何事務。

  能在於世間生存,乃是因緣與使命相互交替,在人

類必須通過任務與使命,才能真正開展人類的生存過程

,而如此才是生生不息的原動力。倘若僅憑藉著原動力

之時,不能更加擴展即無衝勁力量,也不會將人世間再

進化、再成長。因此人生於世中,必須具備衝勁力量,

才是推展人類的進化力量。否則一切若停頓於不動之時

,又如何以科學創造眾生福祉。因在人世間,現今已處

於開創人生演化,最殊勝的時光,古遠所沒有,現今都

已具足了。往昔無法見至之事物,及今一切皆具備。而

處於現今時代眾生,是否會因更方便,而感到欣喜,或

者是更落寞。乃在於科技所創進的世界中,因萬法而生

萬物,一切都以物質而觀,顯少有從心靈的教化做起,

來善導眾生,因此現今眾生雖處於物質、科技文明的時

代中,但卻減少了心靈踏實及真實的人生。都是被物役

所使,難有使物役而增心靈滋長的借與,然如此並非眾

生所願意。皆因自己難有心靈落實感,僅知有物役(慾

),即難以轉境,時常被境轉,即是被物役(慾)來轉

,是否如此?

  現今眾生皆倚靠電力及車輛,與種種舒適又方便的

生活環境,少有回歸於自然,因在眾生皆喜愛順境,難

以承受逆境的折磨,來轉化物役。倘若有朝電力、車輛

及種種舒適,又方便的生活環境皆不能顯現時,或是停

擺了(當機)之時,不知眾生如何度過此生。即因過於

舒適又方便的環境,即在順境中,難有逆境的沖激,是

否也就減少了心靈的滋潤,其結果是心中忐忑不安。很

難真正向內心去觀看心靈中,所能滋潤與成長的資糧。

必在凡塵受物役(慾)所迷,也就迷失了自己的本來,

即影響自我成就的發展。正因是如此,眾生皆由萬法所

展現的一切而迷失了,也不知自己心靈的回歸點!

  眾生皆由己心成就萬法,而萬法成就萬物,乃是相

輔相成的結果,即是順境!但若由一本散萬殊之時,如

何由萬殊再回歸一本,乃萬殊、萬法、萬物,皆是由人

所造就。更是由上蒼演繹而來,此乃是在於當今上蒼給

眾生生存環境更加舒適,而眾生何來能了知上蒼的原意

否?必在於能了知才能感恩。否則在凡塵,亦僅是芸芸

眾生一個,下世還須再來輪迴,能否還具出生為人的資

本,必可因人在凡塵所作所為而抉擇!

  上蒼演繹,萬法唯心,萬殊唯物,必要能以三者交

互相輔相成,才能在人世間有番大作為。否則若流於芸

芸眾生之時,必難在人世間了脫輪迴的漩渦。又該如何

回歸於原來的回歸點,因萬物眾生得到上蒼所眷顧,非

僅是人類而已,尚有諸多難以用肉眼可觀之的微細眾生

,必因在人世間有大慈悲、大願力、大智慧來開展在凡

塵的一切作為。才是真正替天下眾生作一依循,更是作

為人生萬法唯心,萬殊唯物的著眼點!

  倘若不能以此作為基礎,必在人世間僅是再作下世

輪迴的過程而已,因上蒼生養萬物眾生時,必以人為基

本,更開創世間種種的善德因緣。倘人類倚強勢而殘害

其他生靈-即萬物眾生之時,必是人類之不慈,又因人

類不慈,逞其能力殘暴加害萬物眾生。上蒼必借力來警

醒,以達收斂之效,若再無法阻止,而上蒼必來收復人

類。有云:「人定勝天,乃天欲人類成就之時才用之。

」否則若以人定勝天,現今科技發達,仍有諸多難以用

科技、用邏輯,所能解釋,能印證的,更有諸多難以了

知。必因人定勝天,乃天所允之,才是正理,否則若以

區區人類,欲同上蒼爭強鬥勝,如何能成乎否?

  因此人類必須用善德因緣,來開展人類的福祉,創

造萬物共生欣欣向榮。相互相輔共成世界,共成人世間

,才是真正替上蒼造福萬物眾生,如此不具福德,福德

已隨之,不具善報,善報已來臨。僅取抉於人類的作法

而已,希望天下眾生皆能創造利於萬物,為萬物所倚靠

也!

 

第十一回 唯心

亞聖孟夫子 降         丁丑年十月十九日

  詩曰:亞洲渡化靠全德 聖賢無私自我澤

     孟聖降來崇心堂 夫子著作唯心峨

  萬法立於當今世上,皆以當今世上的所作所為而影

響自我行持的方向,因在於現象界中,必須要有「我」

之存在,才是於「自我成長」的著重點。能給予當今眾

生於生活的條件中-自我成長,自我改造。必在於能以

個己而成就自己的因緣,才能給予當今眾生能有一依循

的規範。必在於能以我-而合天地眾生。才是真正達成

自己於當今社稷所引動,作結合才可能開展自我心中的

作為。形於外-皆是由因緣和合的起始中,才是成就自

己成長的原動力。

  眾生通過了萬法而成就世界,乃因眾生所作所為皆

離不開自我,即是個己之「私」,而成就於「公」-即

大眾。在於萬法唯心所造,又萬殊唯物所引,必能成就

萬物眾生及個己的自我中,才是成就個己的成長「私」

之中也。因萬法必由眾生的心態加作為而抉擇,其因是

由個己之「私」,而合於大眾之「公」。才是眾生必須

以「私而就公」,方能成為社稷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因

在萬法之中,眾生皆以個己心態的作為,而成就萬物。

試思當今時代處於科技文明,智識豐碩的現世中,是否

能以經驗成長的借與,替天下眾生而謀福祉,才是替自

己與眾生,必須要有的態度也。

  凡塵中皆以個己及眾生的心性,作為成長處世的原

動力,即在過程中,因眾生的起心動念,必經由人的思

想觀念,而將原本不可能的靈感與實際相互結合。才是

由眾生心態思想,而成為萬物與萬法的促成。人能因個

己的思想成就,自己靈感目標的原動衝勁力量,才能在

凡塵有一番作為。不論成功與失敗,皆有靈感後,由試

驗與經驗的過程中,促進其所思靈感,所想的目標。由

一次次的試驗過程,經驗的累積,反覆失敗中,記取前

次失敗的教訓,奠立改進的因素。如此可由一次次失敗

中,求取成長與成功的原動力與基石。因而萬法唯心,

萬殊唯物,若不能通過如此的過程。請問天下的眾生,

何能真正的成長否?

  因眾生有發明與創造的機緣與動力,又在機緣與動

力中,以試驗加經驗的過程,才能由改造與改進,累積

成功的果實,若是不能經由如此的過程,何能讓現今眾

生有福報來享,請問在於中土歷史上有記載,僅五千餘

年而已。由遠古迄今,是否當今眾生最具福報,又能以

當今時代中創造更豐盛的福祉,厚蔭天下眾生,是否如

此。由此可見生長於此時代的眾生,福份都能具足,但

在內心中都欠缺了心靈的滋潤,常會感到「我此生來人

世間作什麼?」。除了日常生活的必須以外,都欠缺了

心靈成長的滋潤,必常遭逢自己心靈一份落寞感。如何

破除此份「心空的空虛」是否可以用「虛空的心靈」的

心境來轉化空虛的落寞,才能在人世間成就自己,否則

何來讓眾生在此世中成就自己,還是要留待下世再來成

就。

  眾生皆由萬法唯心的成長,給予自己成就的機會,

必因自己能了脫自己,自己能淨化自己,才是在人世間

通過宗教的薰陶。倘若不能以個己而成就自己及眾生之

時,是否下世尚有為人的含因否?若「萬法唯心」,而

此心必須經由宗教的修持,與自我的淨化。轉變在於凡

塵的種種含因,而成就自己成長的過程,人必須要有此

基本的作法,才是真正作為為人的本質,若不能經過宗

教的教化,與修持而達至自我的成長。如此萬法唯心則

不存在,僅有萬殊唯物而已。

  處於現今中「唯心」是宗教修持所倡導,而凡塵皆

由萬殊「唯物」而立人世間,如此宗教修子必時常犯到

,直接跳開人道這一環中的處世規則。必時常遭逢人道

所欠缺的作為,即在人道中,無法達至圓滿。因此有諸

多修子皆謂考磨與考程,必由此可觀之!不論修持與否

?必在人世間要以人道處事。決不可跳脫人道,所必須

要有的基本條件與作為,否則遭考程,必是難以避免的

  若眾生與修子,皆能先以人所行之道-即是人道,

作到盡責完善之時,何來考程!何來考磨(魔)。因此

宗教謂之考-必是由心自己召,何來上天給其考,試思

自己可明瞭矣!

  萬法唯心人已造 何苦上蒼來給考

  人道盡責皆完滿 不愁天道歸自好

 

第十二回 萬殊

南海古佛 降          丁丑年十月廿二日

  偈曰:南海古佛著天書 大道真詮啟誠舒

     理筆扶鸞闡教義 普化凡塵揚萬殊

  眾生因落凡塵後即開展了在人世間的作為,本由無

極降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化四象,四象生八方之後

。即由一本(無極)而散萬殊,而萬殊即是開展人類與

萬物生息的原動力。因在象界必須具備於此,才能有實

質的作為,才是在人世間有擴展的空間,乃因象界必須

透過人類的思考與作為,才能在人間同萬物相生相息。

因此一本散萬殊之後,即由人類向外的開展,更在於人

類之作為中,有其特殊的使命,應是造福萬物與眾生-

即是其他動植物的保護。果若不能造福萬物與眾生時,

不僅有人類而已,因人類是食物鏈加事務鏈的組合。倘

人間不須飲食養活眾生之時,何來給予蒼生存活的空間

,若萬物(動物)與眾生不必飲食而存活之時,如何有

生息的資本否?

  因萬物眾生皆必須通過飲食,才能存活於人世間,

而此存活的資本即是食物鏈的組合。細觀眾生與萬物皆

是由食物的組合,才能生生不息,若是不能飲食之時,

必難有存活的機會與資糧。因在萬物眾生必須藉由食物

鏈的組合,才有事務鏈的興起,若是萬物眾生不須飲食

之時,即無事務鏈的作為。因而「民以食為天,而萬物

眾生-動物皆是如此」。不論天上的飛禽,地上的走獸

與家畜,世間的人類皆離不開如此,是食物鏈的組合,

故云:「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才有一切的事務鏈的

作為。因在天上的飛禽,地上的走獸,家養的禽畜,皆

由食物的供給,給予自己能養命與成長的原素。

  而食物的供給,必由眾生的思考與作為,而決定該

如何取向,該食何食物(物產),因此食物的發揚在人

類而言,上蒼即藉重人類的思考力量,原本具有的五穀

雜糧的存在,又因人類口慾之不足,而視其他萬物眾生

為食物鏈的組合,即由五穀雜糧而轉化口味與口慾的遷

就,本來由飲食而成為殘殺萬物與動物的生命(身軀)

,而養活自己口慾的貪圖,如此乃世人之不慈,因生命

的進化乃是萬物眾生共存共生共榮的作為,非是以人類

強勢殘殺其他萬物眾生。而遠古時代,因生存於穴居的

處所,而動物相侵殺害之不仁,人類以養命護生加以殘

害,及今遠離穴居進化至都市發展,因此由殘殺保命而

進化人類,移植五穀雜糧,護佑眾生以養萬民。

  於當今時代中,因眾生必須藉重於生存的食物與口

慾,也因現今所能發展的空間與物產,皆已漸遠離殘暴

的殺戮之行為。因在科技所證明,顯示人類若多殘害萬

物眾生,以血腥養活人類之時,必難以較五穀雜糧、瓜

菜蔬菜而來得較理想。因此現今提倡素食亦較容易,因

在人類應以不殺生,不見殺,不為我殺,聞其聲不忍見

其亡的慈悲惻隱之心,而成就道場與當今世界。在人類

必須具備如此的觀念與作為,才是為上蒼所提倡的-「

戒殺放生」。天之大德乃好生,地之大德乃育生,人之

大德乃放生,此三足鼎立即能成就人類的慈悲。若人類

倚強勢而殘害其他眾生之時,是人類之不慈,而食物鏈

的組合,亦由人類所必須以食而養活自己。

  眾生必須愛護其他的動植物-即萬物眾生,才能長

養人類的慈悲惻隱心,否則一昧賤殘其他萬物眾生,若

自己遭逢相同的命運之時,是否會感同身受,或是無動

於衷否?因在萬殊之後即是實質的人世間,而每一動植

物-即萬物眾生,皆有其特殊的使命,皆有其生存的空

間與權利。然而人類不可倚強勢而殺害其他眾生(動物

)。若是如此則是不仁,即有違天之大德。天之不仁以

萬物為芻狗,人之不仁以萬物(動物)為食物之時,請

問何來人不能食人,而欲食其他萬物眾生,乃是人之不

仁,或是天之不仁即可明白也!

  萬殊之後即是實質的眾生,因在於萬物眾生皆有其

生存的條件與權利,人不可倚人之強勢,而剝奪萬物眾

生生存的條件與權利。「天生我才必有用」並非只是對

人類而已,而是萬物眾生皆有相生相合的作用。每一種

萬物眾生皆有人類智識,所無法了知的使命。皆不能以

人類有限的眼光而觀之,應以天地長養萬物眾生平等而

對待,乃是人類世界必須了知的一環。眾生是否可以了

知現今時代,有多種食物必須通過微菌的培植,更能有

利於人類的新陳代謝,更有諸多的養份供給人類及萬物

眾生。若欠缺時則會造成人類及萬物眾生的損失與戕害

。如視萬物眾生為不仁而加以殘害之時,必要了知上蒼

亦視人類為不仁,同會遭天忌更遭災厄。倘人類能以個

己之慈心,向天地借其大愛而護之,上蒼亦給予人類更

豐盛慈悲心的報酬。

  因此在萬殊之後,即是一切因緣和合的開展,在人

類世界中必須通過如此的過程,才能真正達至上蒼長養

萬物眾生之慈悲心!人不論處在任何環境,富貴貧賤,

任何處所,食物鏈的組合,祇要能溫飽即可,何須多殺

生以貪圖自己口慾,而將其他萬物眾生祭以五臟廟,而

增加自己的罪孽,如此是為不仁與不智之舉動!應多愛

護天下有情的萬物眾生,人類的仁慈心,可感化天地,

賜予更長遠的福壽康寧,富貴吉祥。若一昧殘害其他萬

物眾生(動物)之時,必會遭逢身弱多病或短壽之報而

痛苦,自己遭逢相同的果報!提前結束自己寶貴的生命

   天地德仁慈悲心 長養萬物歸己鄰

   世人知曉天地義 必是慈悲仁德性

  以此偈供世人-「戒殺放生長養慈悲心」,願世人

了知上蒼本意能廣結萬物眾生緣與深思也!

  今著作大道真詮第十二回「萬殊」崇心著作大道回

歸-給予眾生依循的指針。上蒼嘉勉有加賞之!好好的

為大道普化而作見證,皇天不負諸賢生也!

 

第十五回 自在

虛空上人 降         丁丑年十一月初三日

  詩曰:虛空無極降臨來 上人登高步鸞台

     大道真詮引迷航 降來著作真自在

  人生於世經由生死,而欲達至涅槃大樂的境界中,

必須要具備有實質功德的開展,及自性彰顯才可能成就

。否則在於人世間若僅是茫茫鈍鈍的生活,何能於生死

關頭中達至涅槃大樂的境界中。人生必須通過三際空間

的組合,才能有過去,現在,未來的流程,因此三際的

組合是必須要有的基本觀念。人若在於凡塵不能承受苦

難來磨之時,又造成在人世間無法了脫輪迴的漩渦,如

此人生於世上必須同外界的結合,讓此身軀去感同身受

,去體會人生的經驗作為資本的累積。

  在凡塵中不論任何一件事務皆有其特殊的意義與使

命,僅在於人世間是酸甜苦甘的結合,若僅有酸苦來磨

之時。必讓眾生無法了脫困苦逆境,若一昧僅有甘甜來

享,即是順境,而此順境若太平順了,即容易迷失於凡

塵,甚且容易造罪在順境中,自己有諸多業因與業障,

來影響自己下世再輪迴的種籽。然而若一昧皆在逆境中

,亦難給予眾生有成長的原動力。因此順逆兩境皆在人

世間通過了酸甜苦甘的組合,才有人生起起伏伏的過程

,而造成自己在人世間有諸多的經驗。更是在眾生中如

何破除自己在人世間的迷思,然而一切皆有其特殊的含

意與使命,一切皆由人世間經驗的組合。而達至每一件

事務的興滅。即是生死自在,而自在生死,人是如此的

過程中,一切都來自於人自己所感召,而絕非上蒼來給

其考驗。因生死於人間必須要有的過程,一切皆受其生

住異滅的輪迴交替,才促使在人世間有生必有死。

  生之喜悅,死之悲傷,是否在人世間即是有情的眾

生,如此是無可厚非,因在人類皆喜愛自己所樂意承受

的順境及一切,皆厭惡自己不樂意承受的逆境及一切。

因此即有分別心,然而在於人世間必須要通過生與死的

興滅,而生與死亦非僅是人類的壽元(命)而已。一切

有情眾生的生命循環,皆在生與死的交替中,才能有輪

迴的交替,人生於世是一切生死(滅)的過程,不論動

植物皆有其生死(滅)的含因與運作,而人類更是不能

免除的此一過程。才能在於人世間應有的運作。

  生與死-生與滅,是否能自在洒脫,還是緊緊掛於

胸懷,而無法放下心來作自己的主人。更是讓生滅(死

)來左右否?然而人必須在生死中,不論壽元與一切事

務皆是如此,由因緣的開展即生之初。至緣盡緣滅(死

亡)。如此是結束了,也是無法再有相同的時間與空間

的來臨,更是因緣中已死亡-即結束,即滅亡的過程,

因此人生是否能自由自在的將一切視為緣盡緣滅的組合

。還是把它當作回憶,而時常掛於心懷中,不能坦蕩蕩

的放下來,即是抱持著永遠不放,即被過往物境來磨,

如此是宗教修子不應有的作法,因一切緣盡緣滅,不能

自在而逍遙,是將自己原來可以回歸的本質而埋沒掉了

,如此必遭受過往曇花的消逝。眾生皆是如此把過往視

為最珍惜,而不知未來中,尚有諸多必須借重於往昔經

驗而開展的事務。如此在凡塵中即可時常看見有諸多皆

生活,於往昔歡樂與痛苦的漩渦中,如此在凡塵是應該

如何來作,才能給予自己有成長的一面,若不能將過往

推掉,因往昔已逝而非實體,如此必難有在人世將經驗

,作為自己改造的資本。

  自在又逍遙,逍遙又自在是在宗教中,必須要有的

基本態度,「若不能逍遙之時,必要自在。若不能自在

,必須逍遙」,才不會在宗教修持中,給予自己落入痛

苦的深淵內。是否如此才是真正快樂的修行人,否則若

為修行而修行的人,皆難以達至涅槃大樂的境界。生死

亦看不穿,榮華富貴亦看不透,才造成心有所求,有所

追尋,而無法為自己在人世間作一個快樂的修行人。即

是「自在逍遙,生死自在,自在生死」,一切皆「緣來

又緣去,圓來又圓去,源來又源去」。是否能在人世借

用,才可以達至涅槃大樂,否則心放不下,是否能自在

?還是不能自在,皆是自己來感受。

  修持是必須要有真正的自在,不論「緣來緣去,圓

來又圓去,源來源去」,皆是自己能如來又如去,如去

又如來。正是如此,才是真正修持應有的態度。眾生落

凡後,即受物境來左右更受影響,而無法達至自在逍遙

,了無牽掛,皆可由自己應是怎麼作,即可以了知人生

不論修持與不修持之人。若能將「緣來緣去」,應用於

一切事務,皆能「圓來又圓去」,是否已能圓融自己,

又能圓融別人。才能在人世間通過因緣的圓滿,而自在

洒脫回歸於源來的地方。即「源來又源去」,如此不論

降至任何一個地方,皆能滿圓,才是真正作為因緣開展

的原動力。否則不能達至如此的境界,欲涅槃大樂,即

有死亡即滅盡的恐慌。如此不能逍遙又自在,自在又逍

遙。因而必須了知:

  來時無牽又無掛 去時圓融又能化

  緣來緣去本自在 圓滿即可歸本來

  以此偈,同眾生共勉之!一切無掛無礙,來來又去

去,去去又來來,了無牽掛,即能自在,即能逍遙快樂

似神仙也!

 

第十七回 慈悲

上元賜福天官大帝 降     丁丑年十一月初十日

  詩曰:上元賜福天官帝 大道真詮醒眾迷

     回歸自性返無極 降來著作慈悲諦

  人生於世中必須具備了惻隱之心,才能展現慈悲的

作為,人能因慈悲而施捨自己所喜愛的物品,能成就於

眾生,即在自己有福餘兩德澤於無福之人。因此慈與悲

是現今修子與有善德眾生,皆具備的本質。人來自於無

極而降至太極生兩儀之後,即由現世展開了自已在人世

間,種種因緣的組合,才能開創自己的好與壞,更由人

世間種種的因緣,而成就自己個人在人世間以惻隱之心

,引動慈與悲的念頭。人有惻隱才有慈悲,才能甘願施

、甘願捨,亦在於人間中作一福田的造就,也就能同萬

物眾生的基本因由也!

  「慈」所顯示-是自己所能深切體悟的感受,又慈

是由自己所該行、應行的本份,能以慈立於人世間。必

須先要具備有惻隱-方能有慈之展現,否則若不經由惻

隱而欲達至-惡之本性,必較難為之!因慈是萬物所具

備的本質,因能有慈,方能以善良的本性,立足於人世

間。更由「慈」之展現而成就於萬物,如此慈的本質必

須能具備「自心」上行下效的傳承。又用慈的本質來開

展人世的因緣組合,因此慈的本質必須要有良善的展機

與方向,才可能呈現於自我的要求而不偏於邪惡。

  「悲」的展現-因人類與萬物能深切體悟自己所作

所為經驗的事務中,以遇到挫折與橫逆來阻時必難以了

脫。即由他方或別人經驗與體悟,能展現自己的悲心-

即是感同身受,相助助其脫離困苦與橫逆,因而「悲」

是以自己之所作所為而成就於周遭的人事物,皆能受其

恩惠感召,而成就於自己能脫離困厄的阻擋。「悲」所

展現的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寫照,能以「慈加悲

」才是應用於惻隱本質的作為。如果不能用「慈」與「

悲」去面對現世眾生之時,何來能給予現今眾生於生存

的空間與條件中,去改造在人世間中所犯到的錯處,即

由含因的改造,而達至「慈悲喜捨」的位階上。才是將

慈悲善用於人世間。

  慈悲的本質,是將自己的福餘,而施捨於欠缺的眾

生,因此能通過慈悲喜捨,才能襄助欠缺福報眾生的佈

施。能甘願施、甘願捨,更能歡喜施、歡喜捨,必是滿

心歡喜的真誠佈施,無帶任何的企求。必有歡喜得(德

)歡喜福,又能甘願施,才有甘願得(德),得之失之

!「明裡去,暗裡還」乃是天地的定律。此捨之所失,

必在他方能有所得!因在凡塵中一切皆是互相對待的,

此方甘願施、甘願捨,即能歡喜施、歡喜捨。必可由上

蒼來賜福,然在因果定律中,早已是不可破除的天律,

必有甘願德(得),甘願福,歡喜德(得),歡喜福,

如此欲眾生施捨無有企求,施捨必要不求回報,達至真

正不為功德而行無畏的功德。即在無所求中,上天早已

明瞭其佈施,施捨的本意,能給予真正無為之報酬,豐

盈而滿載!

  慈悲喜捨,即是捨自己的所愛,自己的福餘!給予

無福與福薄之眾生。在於凡塵中,上蒼給予每位眾生皆

是相同,皆一視平等,無復那位較多,或那位較少。僅

是眾生自己所感召,而加減又乘除的計算中。為何有人

能於出生後,即長享福德善報。又在於自己的作所所為

中,加減乘除的將上蒼原本付予自己,所賜的本質來加

添與減少,才會造成在人世間為何有人能長享榮華富貴

,又有人衣無遮體,日無一餐,如此是人為或天來阻擋

,必可明瞭,實乃自召感承!

  能慈必能悲,能悲必即能捨,感同身(深)受,人

生於世中,自己所感召而行持,絕非上蒼所賜予,皆在

自己所能得(德),所能捨中去成就自己的福澤與福報

,及業因與業障來成就,自己在於凡塵的福禍得失,如

此欲如何成就必須在人世間作一修整與改變!否則因果

定律是能否轉圜,即看自己如何為,而在因因果果中,

人若能以慈與悲,而成就萬物眾生,必能相同受上蒼來

成就自己。雖言上蒼來成就,實乃自己成就自己的福田

福澤福報也!如此可讓眾生有所遵循,而不為惡!即可

在慈悲中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境,替天下眾

生能廣造無量的福田。

  慈悲喜捨-皆由自己之所能,將自己的福餘,而德

澤於無福之人,因在大圜之下,天地中的眾生皆是上蒼

所化,一體母心的所愛,僅在於降凡後,即是不知如何

歸返於原來的自我處,才讓自己流浪於輪迴的漩渦中,

一世世反覆的形成自己無法了脫的障礙。因此上蒼設教

的原意,必讓流浪於生死輪迴的眾生,能有所體悟,有

所改造。能了知如何回歸於本來的居住處,即自性的原

來點。如此惻隱加慈悲,才能有喜捨的動作,否則在人

世間皆迷惑於凡塵而無法了知自己的本來,才讓諸天仙

佛,方方闡教,處處開堂,欲眾生來回歸。吾主掌賜福

總樞杻,冀盼天下眾生皆能以慈悲喜捨而無所求,不為

功德而行之。「上元天官」必可賜福於有行持的大德者

,即是自召,自得(德)的福田福澤福報。如此是上蒼

來賜福,還是自之所為,必可自己了知!皆盼天下眾生

自己能給予自己來賜福,「上元天官」亦樂觀相助賜予

大福報也!

 

第十八回 喜捨

述聖子思夫子 降       丁丑年十一月十三日

  詩曰:述言大道頒天下 聖理傳揚渡迷瑕

     子思夫子降來堂 著作喜捨此生駕

  能在凡塵中以慈悲又能喜捨者,必定能了悟人生於

世,僅不過是過眼雲煙而已。能在人世中具足福份者,

才能施捨於人,否則自己都不具福份。何來能捨己之福

,而濟助他人,如此能以自己之福餘,方能給予他人受

惠。然在於凡塵中,若不能捨己所愛,而固持於己所有

,必難有放下心來作一調整,若是抱持著此身我所有,

此生我具足。殊不知在於天地定律中,能捨即能得(德

),若不能捨即僅有自己所享而已,難以分享喜捨他人

,更無法明瞭天地之造化,乃是眾生共有之福澤。若能

將己餘福分享喜捨他人,即能實德(得),若不能分享

濟助他人之時,僅待於眼一合,鼻息之不來時。不知世

上何種物品能帶走否?能隨自己所欲所為,將自己此生

在世上所擁有的一切來帶走否?一切皆困難也!僅是自

己滿身的罪孽及福德而已。殊不知人出生之時僅是個赤

裸裸的身軀,兩手空空都沒有帶半點東西,如此人在凡

塵所長享的榮華富貴,亦不過是前世及累世所修的福份

而已,今生若能享,又不再造福田,如此此生歿後,是

否下世尚有再具足相同的福報否?

  在能捨即能得,必須具備「德」之長養滋潤,方能

得(德)之,若不能喜捨必是把持不放。天底下那一種

物品是自己所能長遠擁有的,而一切皆是借看、借用、

借擁有而已。更在於福份享受完竣後,即由他人來取得

、來接收、來享受。若是抱持著一切世界之物,而能不

入於造業之處,是難以了知也!因人類即是如此的動物

,一切皆有個「我」的存在,也就沒有「他人及萬物眾

生」。又人必常抱持在凡塵的一切物品、財產、田地、

嬌妻等種種……,一切皆是自己此生辛苦所賺來的一切

。又是具有此福份,即認為個自本領所致,不知如此乃

是因緣和合的際會能擁有而已,而此生能享受凡塵的一

切財產,物品種種……,皆是上蒼來賜予,亦即在凡塵

中,把上蒼所賜予的,再作更大的發揮、更大的施捨,

有捨才能有得(德),有德(得)才能有福報,否則一

切世景中的物品,皆是藉看,藉用而己,人生於世是否

能突破此藩籬,不固執抱持自己擁有。才是開展更大福

報的因緣,因此施捨更多,看是施捨卻是明裡去,而暗

裡加倍奉還,乃天地定律也。

  歡喜擁有自己所喜愛的物品,皆在凡塵中能具足福

報才能長享之!不論在凡塵中貴為天子或庶民,皆是前

世因今世果而成就,如此是自己所感召之福報,絕非是

上蒼欲給誰人較豐厚,給予個己較苛薄。皆是由慈悲喜

捨而成就之福份!因此能捨即能得(德),有捨才有德

(得),滿心歡喜,真誠佈施,更有滿心歡喜佈施德(

得),「德者得也,得者德之本也」!倘若認為自己在

凡塵中,自己能具足此世福份者,又一毛不拔之人,皆

是下世的困苦者,或是轉生披毛戴角而入於他方世界,

以償「天地之大公,而引私,己私必須合大公」。才能

在凡塵中給予中庸之道,中庸者-不偏不倚,不過份、

不短少,即是過與不及皆難以達至中庸之道。能以中之

行者即天地之道,過與不及皆非正道也,然能-合天之

大道,必在人世間,以中庸之行者。

  人因落凡塵,不知前世因,今世果,亦為自己的福

份所享而迷失,在於凡塵中原本應有的大作為。即將此

生之福份而利於天地眾生,而給予天地眾生最多,最大

者,其所造之「大公」者,天地必給予更多、更大的「

大私」-具足福澤福田福報也!人若不能慈悲喜捨僅一

昧認為我所有,我所得,是否在一段時間之後,即不見

先前的福運來臨,「即如點燈,燈油不加添,何能長享

光明人生」。古諺:「十年風水輪流轉,十年河東,十

年河西。」人皆離不開此,誰人能長久保持福份於永遠

,皆不能具足也!因在凡塵是眾生皆有-「我所愛,我

所得,我所有,更難割捨」,抱持著不放。傳給後代子

孫是無可厚非之事,倘若後代子孫能享德澤福份之時,

更可再造福澤於人世間,更能光宗耀祖。若子孫不賢孝

之時,縱任有金山、銀山亦僅是敗家子一個。天地定律

皆是有情而利益眾生,若出賢孝之後代子孫,不但能保

持祖上之德澤福份,將此世所留傳之一切財產、物品善

加珍惜,更能造福世上眾生,能捨即能得,真捨得即真

大德(得),是否如此,為何上蒼欲大德(得)者,能

長享榮華富貴之道理,即在於此,「積善之家,必有餘

慶也!」

  眾生在凡塵中,必須具備惻隱之心,才能有慈悲而

觀看眾生之疾苦,因而才能喜捨自己之餘福,而成就無

福的眾生,有捨必有得,有得必能具足福份福田福報。

正是如此在人世間才是真正可以開創福運的來臨。現今

時代因果報應皆縮短時空,先前必須很長一段時間可見

之報應,現今皆能提前可見之,福報亦是如此。必觀人

之心態與起心動念中,而決定福報的多寡,行善如此;

作惡亦如是!眾生能真心大捨,必能大德(得),若不

能真心大捨,必難有大德(得),中捨者得中德,小捨

者得小德,正是如此?捨一而得萬報,是行善所具備的

基本定律,才可能在人世間造就善德因緣之福運,盼眾

生皆是大捨者,必是大德者,必是大喜捨者,喜捨而喜

德(得),才能有福運來臨,橫逆皆不來阻擋,汝說如

何否!願慈悲喜捨之眾生,皆是福田、福運、福報、福

澤、福份之具足者,祝賀也!祝賀也!

 

第十九回 因果定律

南海古佛 降         丁丑年十一月十七日

  偈曰:南海開展大道伸 古佛弘揚道場成

     大道真詮啟教化 因果定律轉凡塵

  眾生於凡塵中所作所為皆離不開「自造因」,而成

為「自來果」,如此乃是前因成就果報,然而在於凡塵

中每一件事務,每一個作為,皆有前因才能形成果報。

因為有前因才會有自己的思想觀念,而形成了動作與作

為,也就成就一件事務的好壞,而更是前因與後果的果

報的形成。因此眾生在於凡塵中,每一件事務皆受個己

思想觀念,而成為一個體系的組合。倘若沒有自己的思

想觀念,何來能成就一件事務的啟始與好壞,然而在於

眾生皆受到前因的影響與束縛。但在於前因欲形成果報

之前,人的行為動作皆可影響與改變果報的好壞。如此

善因必得善報,惡因得惡報,此為不變定理,但可以因

人的所作所為,而改變善因成惡報,惡因成為善報,皆

在於自己的思想觀念與經驗加作為而抉擇也!

  因果定律乃不變的真理,眾生在於自己所作所為中

,時常受外境來左右,如此「善因得惡報」乃在於自己

的前因是善德,即由善德起動,而入於人世中應該如何

行,有時人的思想觀念與抉擇的錯誤,必會影響善因成

惡報,可常見之於宗教修子。尤以天道中,時常能見之

!乃在於受前人的教化藩籬中,常把自己固化了,以為

天底下,僅是天道最殊勝、最高超。殊不知在三教同宗

,五教同源的教化過程,雖然天道能得上蒼來印證。為

渡化的正統教脈,絕對可以切信之事,乃因善德因緣的

修持中,有些道脈的主事者,皆不明瞭眾生平等,大道

平等、宗教平等,絕非那一個宗教,可比擬三教聖人所

立的教義規範,而來得較真實、較實在。若修子認為我

所修持的宗教,比別教來得更是至高無上的,此皆受自

我愩高,最大、最殊勝的虛榮心而錯覺。才讓自己漠視

了宗教平等,修持平等,更讓自己入於善因的修持,而

沒有善報,如此乃天之不慈,遂是人為因素,必可明瞭

  善因得善報,惡因得惡報,是不可移改的真理。為

何又會有善因得惡報,因宗教修子漠視了其他宗教的特

殊處,也在於修子皆往上看,而不往下觀之緣故,常讓

自己在修持的過程中,因受前人教導的束縛與訛傳。亦

難以擺脫。原本入於宗教修持是件快樂與欣喜之事,為

何修持了一大路程與時間後,每每受到外境的折磨與橫

逆阻擋。皆謂之「天之考其心志與作為,天來考磨(魔

)。」其實皆在於自己之「我心而使」「我心之作為而

定」。若言天之考程,必可明瞭其來龍去脈,或是自己

感召而受考。因此在宗教修子如此作為,尤以天道修子

皆謂正理!

  但其實並非如此。為何會有善因而得惡報,在於宗

教真實的修持,無畏的犧牲奉獻,真誠的佈施!該作該

行皆有做到亦皆有付出,是否仍未做到滿盈否?為何仍

無法改變得善報與順境,減少業障來磨否?乃在於自己

所行所為,不明瞭以眾生平等,宗教平等,修持也平等

,每一自性也皆平等。而每一個宗脈修持皆有其殊勝處

,也能適合每位眾生自己所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宗教信

仰與修持方式。然而不論多麼殊勝,多麼高超,多麼最

至高無上,最好與優秀,只有我能超生了死,其他皆不

能,尚要輪迴,如此已悖離了宗教平等,皆非正理,因

而眾生入於此宗教,即已悖離修持的真義,更難有修持

平等的觀念。皆受愩高、忤慢、虛榮、耀心,而將修持

平等的真義,自性彰顯來遮住了,如何能在修持的過程

中,突破修持平等的觀念,而達至修持無礙的境界。

  惡因得善報!乃是在凡塵無修的眾生中皆無受考、

受磨之觀念,因在人世中,僅知困難來臨,橫逆來阻之

時,如何用平常心與凡人的方法去突破困難點,如果再

加上有一點善惡觀念,是非對錯之心,必會想辦法去改

造與轉變目前的困境。即在於人世間用人的方式作修整

的方法與動作。因此原本「惡因得惡報」之人,即因有

善惡是非之觀念,能在於原本不可為中,更不會再造下

世的含因。然而在「因能成果,而果又成因中」反覆不

斷的交替,永無休止。因此「人生中是以善惡皆有報,

只爭來早與來遲而已」,是為正確的思想觀念,才能在

人世間作此生命的改造者!而不會入於反覆果成因,因

成果的輪迴中。

  若是入於宗教中而無法改變前世不良的含因之時,

請問:修持何用,若僅為修持而修持之時,是無法了脫

此生的困境,更讓自己善因得惡報,然而有諸多宗教修

子皆是如此,因而即退卻了原本欣喜進入宗教修這條路

。更在自己障礙了自己此生改造的因本與動作!也讓自

己阻礙再精進的力量,將自己人於萬劫不復之境地。如

此善惡因緣,因果定律是不可抹滅之真理,否則再至高

無上,再最大,再優秀與殊勝之修持環境中。皆不是自

己所能達至親身印證的過程,而只是充其門面,充其人

數。謂之我現在是宗教修持者!我即可受到仙佛聖神的

護佑,能逢凶化吉,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如此皆謂仙

佛可保佑,殊不知人為的思想固化,何來能扭轉惡因,

是自召還是仙佛不惡悲呢?

  因果定律-人為因素可以改變,絕非是一成不變,

人之所作所為可以扭轉惡因成善報,可以改變善因成惡

報。皆在於自己之心態與思想觀念而決定之!人若是能

將自己入於眾生平等,宗教平等,修持平等中,即不會

產生了,在人世中的我慢、愩高心,漠視了其他宗教之

特別處。

   勘受善因成惡報,實乃自己來感召,

   皆非仙佛來給考,才能了脫困難報。

  人是可以改變含因,更在人世間才能行使的大作為

,否則一昧皆謂:「須受一指而能超生,求道才可回歸

無極仙鄉」如此是謂謬言,那因果定律又放在何處,試

思即可明瞭!天地間之仙佛回歸都有其教化的處所與職

責,與點化的精進所在。不是在人世間的一指而即可回

歸無極仙鄉,如此是不平等的修持觀念,必會帶給自己

不正確的觀念,讓自己造罪與造業而不知。盼此文能醒

宗教修子之迷思,不論佛、道、天道及目前任何新興宗

脈,皆一體如是,才可在因果定律中,真正了脫人世輪

迴的交替點,否則在人世間一昧的不能警醒之時,至蓋

棺論定之後。原本可以回歸的宗教修子,一下子即入於

無間地獄,而親嘗在世不平等心所感召之報也!望能深

切能悟,大道平等、宗教平等、修持平等,才是真理也

 

第二十回 思想觀念

東斗星君 降          丁丑年十一月廿日

  詩曰:東天開啟大道傳 斗量功德自己專

     星君降來懿敕堂 思想觀念作本章

  人生於世因因而得果,在凡塵中皆受因果定律來左

右,其真正的問題點,即在於自己的思想觀念是最為重

要。不論有修與無修之眾生,皆是如此。能在現世中行

使事務,乃是做人皆有其根本與資糧,也是自己的前造

因而有後得果。但如果沒有人的思想觀念,就無法形成

業報的牽纏因素,在人世間是由自己之造因,也是自己

承受其結果與報應。如此「其因其果,自得而受報也」

任何人皆不得替代,亦無法擔承其業報的牽纏,如此而

言「因因而得果」是作人世間的真理,有其真正的作為

與使命!

  人皆受前因而成為果報,其在於人為因素中,必受

思想觀念而左右與影響。如此欲好、欲壞、欲善、欲惡

、欲是、欲非、欲對、欲錯,皆由人為的思想觀念去發

展。才有行為與動作。即如佛家所云:人的意識,經過

末那識的分判,再入於阿賴耶識的貯藏,即是「種子因

」。而此種子因巧遇因緣和合之後,即形成了人之思想

觀念,加上先前的經驗累積,必能分判是否該行與不該

行的抉擇,與發號施令而成為行動的原主導者,之後即

是行動力。因在於人有思想觀念,才可能在人世中作一

改變與調整,果若人沒有思想觀念之時,意識、末那識

、阿賴耶識皆無法連貫,更無法能存在,即如現今眾生

所言:「人之頭腦是思考中樞。」如此必須能通過思想

觀念的組合,才能將一件事務作一有系統的分判,該如

何行,該如何作為,必在人世間通過頭腦加思考的調整

,即是思想觀念的組合,才能有所行動,有所作為也!

  人因思想觀念必須配合往昔的經驗累積,才能達至

將往昔的經驗來借與。必須在人世間要用頭腦,去思考

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因此人世間的所作所為,皆受人

的經驗累積而決定,該行與不該行,才是行動最主要的

來源,倘若不能經由往昔經驗的累積。在人世間必少有

行動,皆怕唯恐作錯了,而又無前鏡可借與之時,因而

無法放下心來真正行動,即在一次次的失敗中,求取前

次經驗的組合,調整了腳步,再向前行,因此必是在「

因中尚未成果,果又未能再成因」如此不但不會入於因

中造果,果中又造因。其實成功與失敗,皆是人為思想

觀念所影響,所左右,才能在人世間中有作為與行動!

  思想能成事實,即是因成果,而事情的成功與失敗

,即是得與失之分別。人在凡塵中,有思想觀念才能有

所作為,是正與歪,必由人的思想中作一調整。須在思

想中,才能有進入的觀念,而此觀念在人的思考中,常

常會遇到瓶頸與困難點,如何求取改進的方法,而將失

敗再一次次作重新調整腳步。再重新作出發,因而有諺

:「失敗為成功之母」此乃現世中的名諺。人皆是由失

敗中求取改進的方法,而達至成功的條件與作為,因此

人的思想觀念若能建立良善與好的方向。即可由人的思

想理路,而達至行動都往良善與好的方面去行使與作為

,其結果即是善因得善果。若往惡壞方面去行使之時,

即產生了不善與邪惡的思想觀念,加上行動與作為,即

受惡報來牽纏與困擾。

  人為萬物之靈長,也能在人世間可以把往昔經驗,

作一思考理路的調整,皆可以在人世間能以本性來行事

,因在「人之初,性本善,而人之行,善本性」中,人

之所作所為,更離不開「好」的開端,良善的行持作為

。為何會產生不良與邪惡方向的結果,皆是人為因素,

思想觀念加行動作為中,無法達至先前經驗所導引,才

會有「善因得惡果」如此人的思考理路,即是觀念中最

重要的一環。如何形成良善的導引,必須用智慧來開創

人世的生活習性,加上一切行世皆能符合天理良心,即

良能良知,才能在意識往外發號施令中,而不會產生不

善與邪惡的指令,即不會受到惡果來磨及困擾自己與他

人之舉動!

  一個人在人世間欲如何,皆由人的思想觀念中,而

達至每個人所作所為,不論好與壞皆是自己所造成,別

人無法來影響。因為人為因素的左右,而又受情感發洩

所導引,才有人之作法與作為,是人在世間才可能的行

動。果若其他萬物眾生是否能具備此一條件,必可了知

,人的思想觀念是在人世間才能有所行動,才能有所作

為,若把人類與其他萬物眾生相互比擬之時。是否能有

此作為,試思即明人為萬物之靈長的含意,應往良善與

好的方向去行持,才是正確。才可以造福自己與造福萬

物眾生,人之好壞,可以影響人在世間中的一切,不論

修持與否皆是如此也!

  思想能往良善與好的方向,必能造福自己,更能造

福萬物眾生,而「人之初,性本善,人之行,善本性」

必須以此而引動自性來行事,不用稟性來做人。才能利

己又利人,利人又能利眾生。能否以宗教修持的教化方

式,來改變自己往昔不良的含因,才是自己在人世間,

作自己的主人,否則若是渾渾愕愕,濛濛懂懂之時。皆

難以離開輪迴預設的陷阱,望眾生皆是聰明人,而不再

入於陷阱中,能跳脫輪迴,替自己與眾生,真正來了脫

,才是在人世間能有真正的大作為。否則每年的輪迴,

每月的輪迴,每日的輪迴,何時能了脫,汝能知道否?

 

第廿二回 執著固化

南斗星君 降         丁丑年十一月廿七日

  詩曰:南贍部洲著天書 斗寬宇宙成自主

     星光執著固化定 君降道場普眾出

  執著者-乃眾生必須有的原動力,因在於能「執」

的過程中,任何人都無法離開於此。不論經商、家庭、

修持,做人皆是如此!倘無「執」即沒有「著」。因有

「執持力」,才能「著一定點力」,故才有「執持」而

「著於一事項」。其根本的問題點,乃是由「執持」力

,才可能導入「著相」之中的相續,因有執持力加上動

作,方能開展一切的作為。若無執持力之時,必難成就

一件事務之持續與成長。而在「執」之中,才是將事務

置於開展的動力。因此「執」者-必須要有「著」-更

是執持力的平衡點,固執不分善惡,更是一件事務的基

礎加作為與動作。倘若無執之時,一切的事務皆難有開

展,因此持續之執持力,必須要能一股作氣,才可以將

一件事務開展於因緣和合之中,促成其在人世中成長也

  著即非是持續之執持力,因「執」方有「著」,執

著是動力加定位而相續成就。執之動力加著之定點力,

即是執著所必須通過的過程與方式,人因有執著,故認

為一切事務,是我自己所觀、所為、所作才是正確。而

他人皆非,即是我是而汝非,我對而汝錯,才有執著。

信仰宗教亦是如此,在於目前宗教中,不論任何一教之

修子,皆是如此,認為我所信仰的宗教,執持的真理,

是為至高無上的,其他皆是下等次之,僅我所學、所信

仰、所追求才能脫離輪迴之束縛。

  在五教聖人皆是慈悲與博愛的,但在於後傳者,僅

以為我所信仰至高無上,同其腳步,一步一步向前,即

可成仙作佛,成聖為神。殊不知有「狀元老師,而沒有

狀元學生」。若欲成狀元學生之時,是否具備了相同的

含因與本質,加上心態與作為的結合,才是有「狀元老

師,更有狀元學生」是否如此!否則僅認為在現世上,

標榜我之最大、最高、最殊勝,能否符合宗教平等,修

持平等,信仰也平等。五教聖人其設教之初,亦無與他

教互相比較,亦無彼此,亦無分別,亦無高低之分。而

聖人設教本意,即無分別心,皆是平等,不分汝我,不

分高下。僅是後傳者強加附會,為拉攏信眾,而劃蛇添

足之舉動也!如此能不執著否?難矣!難矣!更難也!

  「執著」是信仰之原動力,而「固化」即是難以轉

變,其原本已經滿盈的知識領域中,即難再添加任何其

他方面的知識,更難有智慧再成長與結合,即是固化最

主要的原因所在。因在固化中已經難轉變其思想觀念,

早已鞏固了,然而在固化中,即形成僅有我之存在,而

沒有他人之存在。是否固化已經形成了障礙,是無法了

知的。如果無法超越自設之藩籬,即將自己來圍起來,

將他人阻於自設的籬笆外,如此能同他人共為合相互親

近否?難也!難也!正是如此-「執者」是原動力量,

「著者」是定點而不一樣。「固者」守其成,不同外界

相互結合,「化者」才可能將籬笆拆除。

  因而「執著固化」,即是將「著」與「固」來轉化

,否則「著」於「固化」即難轉變,因漸成化石了,如

何將漸成化石來破除,來轉圜、來柔軟,才是「執」持

力量的相續,否則著於定點,固守成規,即難轉化。是

否正是如此,乃是宗教修子最常容易犯到之毛病。然而

經商也是如此。執著固化即墨守成規,難有更新、更大

的作為。處於當今時代中,有那一種行業,可墨守成規

而一成不變。皆是日新又新,日變又變中,才不會入於

固化,更無法再繼續成長。尚是淪於遭到時代而淘汰,

落得經商失敗。是否有感,固化必難以成就柔軟的韌性

。又家庭亦是如此,家庭中夫妻倆方,倘有一人執著固

化之時,相處於同一屋簷下,必給對方增加諸多無謂的

困擾,乃阻礙了夫妻情感的成長。也給家庭帶來難以和

樂圓滿。如此固化了,即無情趣的滋潤,家庭若能永遠

保持在幸福和樂中,應是互相溝通、相互關懷、相互體

恤,而不處於對立固化中。方能執持著夫妻與家庭大大

小小的情感交流。是否應是如此,才能容於當今社會,

更是家庭相互扶持的原動力。否則若一方已固化了,另

一方必難有轉圜之餘地,如此也正是當今社會所流行的

,尚未深入瞭解夫妻情義,即草草的收場,而不離婚,

那是才怪也!

  思想觀念的轉化,是現今眾生,應具備的條件,若

能在思想觀念中不固化,而是執持著於定點中,將其發

揮淋漓盡致,才能開展宗教信仰、教化修持、經商營業

、經營家庭之原動力。否則杯水已滿,何能再加添入其

他新鮮有用的資糧。然而能「執持」力,「著於」定點

,不使「固於」不動,即能「轉化」,否則執持於不動

之定點,著即難轉化,即是固定於此處,即難有轉變。

執著固化-是現今修子最易入之漩渦中,如何脫困才是

真正達至平坦,平等的信仰觀念。因而可以轉化柔軟的

宗教思想。才能在經商中保持一份原動力,更能促進家

庭的和諧與溫暖,才是現今眾生能在人世間,以宗教教

化作基礎。否則教化與修持,必難有不變之本意也!

  盼眾生皆能在教化修持中,時常保持著不執著固化

的思想觀念,才能在修持與教化中,能成就自己又能成

就他人及眾生,正是如此才可以替自己真正超越輪迴之

漩渦裡,因能常保思想觀念之創進力,才能有執持力,

才能有成就感,好好的修為自己,即是超越的資本也!

 

第廿三回 五行生剋

北斗星君 降         丁丑年十二月初一日

  詩曰:北天開起振道基 斗量功德靠自己

     星著五行生剋理 君降道場揚善氣

  無極-太極-兩儀-四相-八卦之後,即產生了五

行相生相剋。以致於形成對萬物有起始、有伏落,然起

始與伏落中,皆是起伏必須有的交替。「十年風水輪流

轉,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三年一運好壞照輪。」

乃因天地中的眾生每位在於先天內,皆是相同,皆是平

等。亦是由平等中每位經由累世之後,即形成了累積與

減少,更形成福善與禍惡之分野。因在人世間每位眾生

皆受天佑地護之慈仁,乃天地之大公與大德。萬物與眾

生皆受天地來眷顧,無分彼此,無分汝我,更不分高低

與誰能得較多寡而定論。

  眾生與萬物皆是有形、有質的物體,因而受到五行

-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而左右。在於金生水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如此相生中形成

了生息之相成,乃是經由五行而成就於萬物與眾生。雖

是如此,因五行之排列,而成為十天干、十二地支之後

,即組合了六十甲子之形成。即因在於相生中,成就萬

物與眾生的興旺榮耀,其本體乃受天地所護佑。即因如

此,更在相生中而成就萬物與眾生的累積與結合,因而

生生不息,其最大的原動力,即在於生息之輪迴中。

  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其在

相剋中,因眾生與萬物皆受刑剋來左右,雖然能興旺榮

耀的成長,其間即受相剋所影響,故而五行皆於凡塵中

,才能相生相剋,但在氣、理兩界中,即不受其限制,

因凡塵才有兩儀,即陰陽才有相對。才有生剋,因而有

福必有禍,有禍必有福,有苦必有甘,有樂必有哀,皆

受相對之影響。故在凡塵中,才受制於五行之輪轉,也

形成六十甲子之轉迴,即在於六十甲子之中,才具備起

與伏之交替。

  五行生剋能應用於人世間,能了知生剋之道理,必

可以在生剋之交替中,替自己找尋一條逢凶化吉之道。

即能明瞭吉凶禍福之前,先作打算與防止。必能在五行

之吉凶而轉圜,明白凡塵中的生剋問題,因此生生不息

,息息相剋。乃陰陽五行所必須具備的思想觀念。為何

有人行善而不能獲得善報,為何有人作惡而未遭惡果,

皆在時辰未到之故,並非未報。果若如此必是時辰未到

,故方未報,皆受五行與六十甲子之交替,而形成互輔

作用。然而「善惡有報」乃天地不變之真理,無法改變

之。倘若已之行善作惡未受善報與惡果,是否自己之行

持,未能即刻達至滿盈,或是逢運未來所致,因而善惡

皆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世人行善是否應把持長遠,

而不必將心操之過急也!

  五行之中,必以地理風水而定論,人能於世,積德

為先,善德才能具足福報,凡塵之人皆言積德最後,乃

是謬論。因在「因因而得果」中,善與惡皆是人世間所

行所為。上蒼僅是將汝自己所行所為,而作一綜合之判

斷作依據,是賜福報,還是遭禍惡-皆是人為自召。上

蒼絕不會無緣無故加諸一人福報或禍惡,乃是由人為因

素之所作所為而決定,若是如此,才符合因果法則之循

環,乃天地之正理也!

  五行因循之相生與相剋,皆在於人世間通過地理風

水,而決定其福報與禍害,乃是人為個己感召也!上蒼

按其累世,前世加上今生所行所為,而給予「福地」因

而「有福」之人必居「福地」而福者乃人世間所行所為

的善德、功德、陰德而成就之。人之福報、福份、福運

、福澤、福田,若能具足之時「福人必居福地」而「福

地必有福人居」如此善惡皆有報,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

。若作惡之人未遭逢禍惡之時,乃累世、前世、今生及

祖上之德蔭而形成。尚在享受福報、福份、福運、福澤

、福田,若未能再加添,俟其福份享盡之時,必遭逢惡

禍來磨眾生可於現世中,觀看很多的現世報,即是如此

。若五行生剋之道理能明白,即不會在善惡因果中,而

未能得善德與惡禍之報。更形成對天地與因果定律,而

產生懷疑。其最主要是時運未到,福運未來,其實在上

蒼中早已註定,在何時殃盡而享福報,是否能長遠保持

時常行善、日日而行善否?

  若福報來之時、福運具足了,亦觀其個人心態的組

合而定,若是未能明瞭真理。而再將福報、福運應用於

自己本身,來作為造福更多眾生。若個人一昧來享福,

請問不再增添福報、福運之時,一個人的福份能有多少

否?是否自己造惡比造善而來得較多,為何行善而無法

具足福份之本源否?即能了知也!自己所作所為,只是

累世、前世、今生及祖德之傳承而已,若能自己知福而

再造福,更能珍惜此生天地所賜之福份,必能以五行生

剋,而達至造福的本源,才是此世所應具備的,您說如

何!

  今降來著作「大道真詮」深感諸生能一體真心,犧

牲奉獻,可感可慰也!五福可臨門而來,自己珍惜之。

哈哈!

 

第廿四回 命理人生

中斗星君 降         丁丑年十二月初四日

  詩曰:中土能生逢巧運 斗看自我悟成因

     星盼眾生能回歸 君著命理人生運

  五行八卦之演化,而將眾生之命運,在於風水地理

中而改變,眾生之宿命與先天含因,皆由自我來改造,

自己來行使。絕非上天對任何一位眾生有厚此薄彼之作

為。乃是眾生在凡塵中,因受五行-金木水火土,及四

大-地水火風的左右,才有「運與命」相互結合。因而

在命運中必須要了知的「命」乃先天,「運」乃後天。

能因人的思想觀念加作為,而改變先天的命,及後天的

運。「命與運」是左右眾生於此世的立著點,必須有運

加命才能促成,在凡塵中才能同外界因緣和合的起始,

因而「運」能改,而「命」不能改,原在於落於塵土之

時,一切早已註定了,「命帶骨用刀削不落」,而後天

之運必因人的思想觀念,加作為才能改變之!

  命理之風行與指引;在凡塵中有諸多的派別,皆是

由一方的觀看一個人的命與運而已。倘先天的「命」早

已註定不可能變更的,不論透過三元、三合、五行、八

字、四柱、面相、手相,及紫微斗數、骨骼、通靈,及

種種不一而足的神算中,有之更能善觀氣色,任何一方

之分差,在於對人的命理神算,僅能觀看一方而已,是

無法觀視全部。倘先天之命,早已註定後,眾生若是好

命,即不用努力奮鬥,必能得之,此乃謬論。因在凡塵

眾生皆是凡人(煩人)。既然出生為人,必須要有運動

加奮鬥,才能形成在人世間不會變成朽木也!人因有動

因,才能有緣合之互輔,任何對命運預測,善觀人生禍

福窮通皆僅是一部份而已,即難見之全部,亦對人的命

理只是作一個預測而已,此乃先天的命,在凡塵中,先

天早已註定後,由往後的未來,能因明瞭先天的命,眾

生個人之作為,而改變先天的命,即後天的運,如此即

不受先天之命,及後天之運而左右。必在於能通過修持

而影響,先天之命及後天之運也!

  善觀氣色、及手相、面相、紫微斗數、八字、四柱

、骨骼及種種……一切通靈神算,皆能在於了知命理一

方,因人為可以改變先天註定的命運。尤以「袁了凡」

是為改命及運最佳之見證者,能因先天命理不受其干擾

,不受其左右,更不受其影響。必須將先天含因-即是

命來改造,才可能在凡塵中透過修持的改造,而將先天

之命理來轉化也!命運與人生是息息相關,每個人在於

落土之時,即早已經註定是富貴貧窮,夭壽窮通,即是

先天不可更改。而在凡塵中因通過宗教修持,將先天命

理,由人的所作所為一下子,即能轉變先天之宿命。因

此命理雖是先天早已註定,但在凡塵中,由人心思想觀

念的改變。將原本不良的含因,不良的惡果,即通過修

持及行善,廣積陰功、功德、善德、正德、心德,種種

加在一起,而改變了先天宿命的命理左右!

  若人先天命理十分優秀與良好,但在凡塵中因受地

理環境及福報所影響。而不能將先天命理,及上蒼賜予

福份善加珍惜之,一昧的將福報享盡用罄了,如此是人

為所造成,因在先天與上蒼承其累世、前世、今生、祖

德共加在一起而賜予福報。若眾生能珍惜之!必可在凡

塵長遠享受福報。但現今眾生皆是不知珍惜上蒼所賜福

份,而一昧糟蹋了將福份一下子即用光了。如此上蒼能

否再賜予福份否?不也!因在眾生皆由自己所感召的福

澤、福報、福份中,若無任何再賜予的依憑與依據中,

上蒼絕無法賜予眾生。但可以因人的善德行為,將未來

自己的福份,先撥予使用,如此加減又乘除,亦必須在

未來中再加添,否則到時即無燈油-資糧福份,何能照

見自己的光明世界也!

  人生之中受命理之左右,即是先天含因(前世含因

,累世含因)的影響了此生的善德福緣,亦造就此生的

惡業與禍害,必阻礙了自己此生在人間的順境。即因不

如意、不順遂、橫逆阻擋,如此即形成了此生時常遭逢

磨難,磨此身心。因而人生即是-苦苦苦相連,磨磨磨

相續,然而苦磨在人世間,因眾生能了悟人生苦空無常

,生住異滅的過程中。有時人生計較什麼?爭奪什麼?

如此計較得來已失圓滿,爭奪得來已經造業了。因而造

業即是苦之因,即是不良的含因。因在下世未出生之前

,即已經註定了,下世是苦苦苦相連,還是磨磨磨相續

。人生能平坦否?難以了知?為何現今眾生時常怨嘆人

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生求不得之苦也!若能具足善

德含因,必能於下世備受福澤、福田、福份、福報,所

擁護也!因先天命理中,於下世未出世之前,早已註定

了,是否如此,才能在現世享受人生福報也!

  命是不可改,運可因人之作為而改變之,命理宿通

之言論與指點,可以讓眾生在惡運未來之時,先去防非

止惡,在禍害未臨身之前,預先作準備與打算,而非是

遭受騙財又騙色之舉動。人要有判斷能力才不會受騙,

更是未蒙其利而先蒙其害-即先遭到財與色的劫難也!

趨吉避凶是眾生先天的本質,亦是眾生通過教化而提前

警醒之!因而命理與人生是由地理風水、五行八卦之影

響,而改變在人世中不良的生存環境,才能達至不受橫

逆來磨。否則人生之中無法了知前業,即無法了知厄運

,因此困難點即在於此,這也是眾生所迷茫的地方。

   命運窮通皆前因 人生至理不能蔭

   改變思想加觀念 必可成就於此生

  此偈共眾生作為座右銘,如此「命理人生」之改造

,先天之命及後天之運。再加上思想觀念的改變,必能

成就於含因的轉圜也!因在凡塵的眾生皆是通過了此生

的作為,而成就於今生。是否能以自己的經驗與善知識

的導引,才能在凡塵中有所作為,有所成就也!祝賀之

,祝賀之!

  今降來崇心道場,著作大道真詮-命理人生,觀崇

心諸賢之一片真心,實勘嘉勉也!賜「福福福福福」!

 

第廿五回 矛盾對立

南海古佛 降         丁丑年十二月初八日

  詩曰:南海開創渡眾生 古佛降來著真詮

     大道回轉人心善 世間矛盾對立言

  眾生因在凡塵中一切的作為,皆相互對待,故有陰

必有陽,有對必有錯,有是必有非,有圓必有缺,有正

必有歪。一切在凡塵中皆是相互對立的,因而時常產生

了諸多矛盾的心態與對立角度,即在於人世間中,時常

因矛盾的存在。而對自己產生了沒信心,對事務產生起

了懷疑,因此人生在世上,即是如此的作為,故而矛盾

與對立中,時常受左右與影響,眾生的起居生活與思想

觀念。

  矛盾是在日常中,時常會遇到的事務,不論信仰任

何宗教在尚未初入之前。即會對其產生了懷疑,因在懷

疑中經由宗教前人的教導與講解中。而入於信仰的行列

,因而「大疑生大信,小疑生小信,不疑即生不信」雖

然入於宗教修持的行列中,然而即時常產生了矛盾的現

象。是否能在矛盾中,將此「謬點」來轉換成信仰力量

。眾生在於初入宗教之前,或是經商之時,或是對一件

事務決定與取捨之初,尚未成定局。亦無法了知未來前

景之時,必難能夠定下心來,故矛盾的心態與作為,即

層出不窮的圍繞在自己左右了。

  矛即是攻其尖銳的利器,盾即是防止攻擊的擋刀板

。因而矛與盾在於自己所能拿捏的尺度上,必須兩者向

外。才能攻其他人之心防,而破其他人的阻擋。若是矛

與盾往內向著自己,必形成對自己的殺傷力,而不論自

己的盾如何防止,必難有達成其受矛攻擊的保護作用與

防阻力量。因此矛與盾-在人生中必時常圍繞著自己的

思想觀念,正是如此才會影響自己在修持與經商中,或

決定一件事務的抉擇中,即時常會產生如此之欲為與欲

止的行徑。

  一方產生欲行的行徑思想觀念中,一方又防止欲行

的進行思想觀念,兩者即互相交戰了。如此是矛盾所對

立的抉擇點,然而思想觀念中,若是不能將對與錯、是

與非、正與歪、明與暗、圓與缺。能明瞭是該行與不該

行,即由承其先前的經驗借與,累積了生活與修持,經

商與待人接物的關係中。如何能行,如何不能行,若經

驗中很明白的思想觀念,自己應該如何行,即不會產生

了「矛與盾」相互對立的角度。必能明白該如何為,該

如何行。因在矛與盾中,正是對與錯的分野,也是由矛

盾中的對立,才會對自己產生了無信心。即不知如何該

行,如何不該行,因而不知對與錯、正與歪的分野,必

無法了知矛與盾的對立。

  人生於世皆由正與歪、對與錯,矛與盾中,求取正

知正解,才可能有正確-思想觀念的轉換。不論在於修

持、經商、家庭、待人、接物中皆是如此。「矛中有盾

的互相交鋒,即由盾的防止矛來攻。「因而人的思想觀

念的抉擇,一邊防止,一邊進攻,是自己經驗不足,自

己對自己產生了不信任感所致。因而必須要能明白,如

何在以他人的矛,進攻自己之時,如何用自己的盾,才

能將尖銳的矛來抵擋。若以自己的矛攻向他人之時,倘

他人不能用盾來抵擋之時,是否矛即可攻其要害,而讓

對方受到我所傷害。如此能用否?他人不會反擊否?但

若是引導教化眾生修持之時,是否正以如此方式,能將

後學者在其「盾」與「矛」中相互交叉使用,後學者能

否經得起前人的「矛與盾」相互攻擊也,是否心防中遲

早是能相同否?

  引導修持亦是如此,因在矛中所能進攻,在明光中

必無法長驅直入,即在受對方用盾所防擋。而引導後學

亦用如此方法,由反對與不知,而慢慢的攻其心防,再

由一步步來引導修持方向,使其了知人生的苦空無常,

一條回歸的大道。如此使其不再「矛中受矛的攻擊,在

盾中受盾的設限」因此破除矛與盾是現今修子必須要有

的觀念。明白矛與盾所產生的對立,否則矛盾對立在人

世間即是如此。如何能了脫輪迴的束縛否?因一切皆由

矛與盾所產生也,必要在「矛盾」中將「矛盾」來破除

。才不會產生了相互對立,即能在現世修持、經商、家

庭、待人、接物的對立角度,或許可以站在其對立的立

場替其考慮,必可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對立也!

    矛盾本非在凡塵 只因人心不能正

    才使矛盾來對立 破除方可歸己真

  人生於世正是如此,矛盾所產生的對立,即是不信

任而懷疑。眾生入於現世中,是否會給「矛與盾」所來

影響。故在凡塵中即時常不知我該如何行,該如何為,

而走了一大段路,到最後來時才明瞭,一切皆是矛與盾

中所產生的事務所牽絆著,此生的一切。因此「矛盾」

相互對立,若能破除即可減少了,很多的冤枉路也!修

持、經商、家庭、待人、接物,正是如此,細思之!細

思!盼此文所闡示之「矛盾」能破除眾生的迷思,應用

於日常生活中,必能事半而功倍也!祝之!祝之!

 

第廿六回 時空生滅

金德星君 降         丁丑年十二月十一日

  詩曰:金色開展無極生 德道弘揚世間人

     星君降著真詮因 闡述時空生滅矜

  眾生於凡塵中,透過了時間與空間的相互組合,才

能促成在人世間所有的因緣和合。因在時空生滅的過程

中,不論天地人皆受其約制,而時間加空間才能有所作

為。又在於時間中,依其原先所約定及地點的選擇,才

有因緣和合促成的原動力。若無時間的約定,及地點的

抉擇中,必難以開起一切因緣和合的作為。然而不論天

、地、人皆受共約制之!時空的生起-是約定與地點的

選擇,若無約定年、月、日、時,必無六十甲子的生成

,若無地點的選擇,是無法促成因緣和合,而達至一切

作為的起始!

  諸如在崇心道場-因著作天書「大道真詮」,受上

蒼所約定必每星期二、五,戌時的時間中,在崇心道場

用金指妙法扶鸞闡教。即有時間的約定及地點的選擇,

故在於時間到達之時,仙佛亦會來降鸞開示,共著天書

之殊勝處。此乃時間的約定,而空間即是地點的選擇,

即在於崇心道場來成就此天書之著作,集合了仙佛著作

,加上諸賢生之三六部諸天仙佛的配合。再加上無極大

道院眾靈修士的排班護持,又天龍八部的護佑,因此促

成了一部天書著作的殊勝處。即是通過了諸多天人合一

,再加上理筆的擔任主著正鸞生,因此即集合了此天書

之著作。即有時間加空間,此乃是本回著作,於下回著

作又是一期的轉換!

  時間相同、空間相同,但已非此次仙佛降來著作了

,又仙佛之不同,時間也不同,因已是相差一回合了,

此乃是時空之轉換與時空之生滅。若無此回之著作,如

何能將下回再接續,然而必須要有一回一回的接續著作

,才能成就一本天書的總和。在於諸天仙佛,及諸賢生

所付出的精神與心血結晶,促成了「大道真詮」的完成

。如此是眾生之福、崇心之福、諸生之福、仙佛之福!

皆可在著作中即能明瞭也!

  在於人世中一年又一年的更迭中,丁丑已漸入尾聲

了,戊寅又接續著來臨。因在時間的過程中,若無丁丑

年的來臨,如何能直接跳脫達至戊寅年否?如此則是不

能成立也!因時空的生起,又時空的滅盡,才能促成在

人世間,在地冥界,在天界中一切的開展。若無時間的

促成,何能有年、月、日、時的相續。否則把時間固定

於此,而不讓其再往前時,則一切皆靜止,是否一切都

無法開展。又萬物眾生與天地必皆靜止之時,如何能達

成興旺生長的原動力否?因在宇宙開創中、日月與天地

開創中,即永無休止。更無法為誰來停止,眾生在於凡

塵中,任誰也無法將時空來靜止。天地間任何一位仙佛

亦無此能力,如此即在宇宙過程中,必須明瞭時空生滅

的道理。才可以在人世間作一改造,因在人世間必須通

過了,時空生滅的接績,才能開展因緣和合的相互結合

  時空之生滅,至此時間已經過了兩刻鐘的光陰。此

段時間已非剛剛降筆之時,雖然空間相同,時間已經不

同了。因在人世間時空相續的接合,才有可能將因緣來

開展,在天地人之中,任何人欲興旺、欲衰敗皆有其定

數。只是時空來早與來遲兩相的接續而已。因在人事更

迭中,由剛落地嬰兒的出生後,漸至長成變幼童之後,

不久又復年青。轉瞬又至中年階段,頃刻又至老年,再

復過亡之後,又是入土為安,歸於塵土。因在於人世中

的相續互接後,必須要有時間加空間才能促成。在天地

人中該有的任務與作為。因此人生的興旺與衰敗中,必

須有時間加空間,才能促成其興旺與衰敗的組合。

  善惡皆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正是印證了,時間

加空間的組合,才能有興衰的接續。人所能擁有的亦僅

是兩手空空來又去,去又來,回又往,往又回。因而時

空生滅的組合,與輪迴交替的組合,更形成了人世間輪

迴的接續。如何跳脫即看是否能在凡塵中作一改造,作

一更迭。否則任憑輪迴交替,僅是等待時空生滅的到來

而已,因此天地人皆有其所不能轉圜的,正是時空的生

滅。但可以轉圜的是輪迴的交替,是否為自己來作修整

,是否為眾生來作指標。可在於人世間通過含因思想觀

念的改造,落實於人世間,才是可以轉圜輪迴交替相續

的再組合。盼眾生皆能回歸於自性佛性的真如實體也!

回歸即在人世間可行之!

   大慈者-可行之, 大悲者-可行之。

   大智者-可得之, 大願者-可行之,

  慈悲智願,相互結合,必是在人世間已非凡體了,

哈哈!吾太白星君降來真是欣幸也!觀崇心道場有此規

模,可喜可賀也!祝之!祝之!

 

第廿七回 輪迴交替

木德星君 降         丁丑年十二月十五日

  詩曰:木能生火蔭眾生 德光照耀好前程

     星君著作真詮殊 輪迴交替返真如

  眾生於凡塵中,因每次的輪迴交替著每一件事務。

甚且日日如是、月月如是、年年如是。然而在於每次的

生滅中,輪迴必時常在四周左右著-人生的交替點,如

此是眾生難以了脫的束縛。因此必常在自我的設限中,

無法達至跳脫輪迴循環的牽纏,故而每每受輪迴而左右

之!

  眾生皆在於凡塵受輪迴的交替中,因受制於自我,

難以了脫「輪又輪,迴又迴」的設限。因而常在輪迴中

難以清澈自我的本來,即受蒙垢了自我的自性,然而即

受到每每輪迴,日日輪迴、月月輪迴,年年又輪迴。因

在日常中難以了脫輪迴的交替,故而在於日常中即甘之

如飴向前行。如此即產生了無法跳脫的梏桎!輪又輪中

,迴又迴裡,因是日常中所無法跳脫的循環,甚且受到

輪迴的交替,每日皆是如此,是否人正似機械,每日相

同進行著,一件事務的循環。因此即在不知不覺中,即

受輪迴的左右與影響了。

  每日的輪迴是件小事,而每月的輪迴必難以了脫,

每年的輪迴更是無奈。一生的大輪迴,下世是否還有機

會,重覆相同的作為,還是已經了脫此生的輪迴,而轉

生他方世界。或者是他方輪迴的沉淪,而替自己再造了

下世的輪迴交替,互相循環的種籽。因每日正是扮演著

相同的角色,與事務循環的作為,如此是更難以了脫輪

迴的交替作用。在人世間因受每日輪迴的影響,而一日

的開始,正是一日輪迴的更替,明日又是如此。是否能

打破如此的循環,才是替自己再造更新的改造,然而若

是不受輪迴左右,必須能改變人生在輪迴循環中的含因

作用。才能將輪迴來改造,否則必無法了脫輪迴的限制

  人生於世中,思想觀念影響了人生含因的本質。前

世及累世中,無法達成的改造,能否在於此世中作一修

整,才能將輪迴循環的更替,才是在輪迴中必須具備的

本質與修整。否則眾生皆在於每日輪迴、每月輪迴、每

年輪迴,一生的大輪迴中。正是無法了脫的梏桎中,更

難以成就自己,是否會替自己感到悲哀否?感到無奈否

?人生於世必須能了知輪迴交替的本意,如果不能了知

輪迴相續的交替,必難將輪迴來改造。亦受輪迴循環相

續,如此是無奈還是悲哀,即可了知了!

  輪迴是天地人相續循環的更迭作用,能否將自己的

心態來轉變,將思想觀念來改造,才能有所行動,有所

作為。更能將往昔及累世、前世的不良含因再作修整。

否則人世間正是大輪迴相續的交替點!有那位眾生能跳

脫輪迴的限制,必須有思想觀念的更新,才能將行動、

將作為作一修整。如此可以將輪迴來結束。否則在人世

間正是苦空無常、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的相

續交互中,是否能作修整,能作改變!才能在宇宙中有

可容身之處,在虛空中能得清淨的回歸本質。在無極中

達至歸返的原來點,在天地間作為教化傳承的宣導者。

如此必能有所成就,必能超越輪迴交替相續的了斷者,

因在人世間正是「生命含因的改造界」。若不能由人世

間去作改造,必在輪迴相續交替中,無法跳出三度空間

。而達至自我超越的基本,因而「輪與迴」即不受「迴

來輪」的左右了。才能真正入於聖神仙佛的行列中,如

此即在人世間達成超脫的準備。否則任憑功德再大,修

持再高,也只是下世再輪迴的相續而已,真是自己造因

自己得,自己業果自己當!

  眾生皆具佛性-即是自性。能同仙佛相等的本質中

,是覺悟與迷痴再相續而已。仙佛能的,眾生亦能。眾

生能的,仙佛早已具備相同的經驗與過程。為何仙佛會

比眾生來得更能超越,即在於累世及前世,加上今生的

改造而已,聰明的不受輪迴來牽制,反而能跳開一旁,

來觀看輪迴的漩渦,必可了知整個輪迴的來龍去脈,在

一旁即超越了輪迴相續的左右。因此「輪與迴」轉瞬一

日又過了,一月又過了,一年又過了,一生又過了。相

同的作為,正是如此將眾生(原來的仙佛),即因輪迴

而沉淪於人世間的漩渦中。甚且輪迴已六萬餘年了,何

時能了脫,是否應在此世中作一了斷、作一改造。而不

再入於輪迴的漩渦中,還是此生又濛濛懂懂的更受輪迴

而沉淪,一世一世的接續。如果能跳脫即已非凡人了,

必是仙佛的本質,回歸於原來點,才能返真如,而成就

於人世間,成就於當今現世。眾生本是仙佛,仙佛亦是

眾生,如何能回歸即可在於當下中,成就自己,成就眾

生也!祝賀之!盼眾生皆能回歸於自我的真如-自性佛

體,而不再淪入輪迴也!

  今正逢腊月十五日,吾來替諸賢生加持靈力與福份

,柑果賜予今日來堂諸賢生也。

 

第廿八回 生老病死

水德星君 降         丁丑年十二月十八日

  詩曰:水能成舟亦覆舟 德遍天地任我遊

     星君降來著天書 生老病死人生愁

  人生於世之過程,必須具備有,生老病死的交替中

,才能有生生不息的接續。因在於能生之中,必定有老

的來臨,而在「老」的過程,因病痛受「苦」來磨。必

會在於現世上自己身軀所能承受者,然而病痛加諸於眾

生之身軀上,是每個人都必須要通過的過程。所以才有

病痛來磨與消除業障,倘若不能在病痛中,求取醫治之

方法,而一昧的任其敗壞後,即糟蹋了此身軀。必然會

讓此生有用的身軀,一下子即入於滅絕之境地!

  生-在於現世中,是一種喜悅!是一種開端,在人

生中有生之喜悅,才有老之悲哀,而入於死亡的恐懼。

因而在現世中,生與死是輪迴的交替,更是一個空間的

結束,又開起了另一個空間的初立與接續。不論生與死

皆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促成時間與空間的循環輪轉,

才能將生與死的再組合。若是在人生中,不能善用有用

之身軀,必然是濛濛懂懂的走一回而已。倘若能於修持

中,將往昔之過錯能在於此世當中,經由思想觀念的作

一改善,作一修整,更能實際的落實在生活中。才能有

成就的機會,否則還是濛濛懂懂的過一生,是否下世仍

有相同的機會。因在於「生與死」中皆有定數,皆受時

空的循環交替。

  老-之來臨中,必定是在於此世中,已經走了一大

段路程了,也是遍嘗人生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更在

於人生中嘗到甘甜苦辣之經驗,則是自己所能親身體會

的經驗過程。絕非是道聽途說而已,然而自己所能親身

體驗,實實在在過程,將此經驗與過程,即通過自己所

能了知的體悟上。將自己往昔的經驗留傳於人世間,借

此人生的經驗過程留給世代的後來者。了悟生老的過程

,應是珍惜有用之年,有用之軀,才不會在於老之後即

無用武之地。「因老是經驗的累積,過程的體會,更是

老是寶,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也!」在於老之中,是將

自身過往的經驗作一修整、作一結合,即將此累積作為

統合而能留傳於後代子孫。而不會造成老而無用遭人遺

棄,必須自己能善自珍重此生有用之身軀,才能不讓後

代增加累贅。

  病-即是在人世間,受身軀危害的程度,即給自己

難以承受的苦惱。然而眾生在人世間是每個人皆無法避

免之事。有時病痛正是來消磨業障最好的完結點,亦在

於病中能體會到自己切身的痛苦。然而病最能磨人的鬥

志。將原本的英雄好漢,經由病痛來磨,其原先是叱吒

風雲的頂尖人物,威猛一世的老虎,變成是病貓一隻了

。如此任憑在世上有諸多的福報,若沒有健康的身軀,

縱使是福份,而沒有健全的身軀,必會讓病痛來增加其

負擔。因此病痛者-是上蒼藉其累世及前世所種之含因

,經過了清算的過程後,將此業障來消磨給其受到應得

之苦果。如此絕非偶然亦非平常,因在消業中若不經由

病痛的折磨,如何能了清業障與業因的結束。然而病之

折磨,倘一人生病即累及全家,如此是其業的形成。病

之成因,若以當今醫學科技的發達,為何有人一輩子很

少看病,甚少同醫生結緣。有人一輩子葯罐不離身,甚

至有人一輩子更是手術房常客,開膛剖肚多次,尚不能

了脫業因。是否正是累世、前世所造之含因。而絕非是

當今現世所造成,即是積因的形成了病痛之含因。然而

在小病小痛則是現今、當世所累積也!

  不論在病中有何徵兆,有何顯現,皆離不開三世因

果的形成,有時業障來討伐時,常會藉由將身軀之折磨

,使其遭逢相同受害之業因的報應。如此冤親怨債則在

一旁歡喜怒笑!以消心頭之恨,然而若以當今時代中,

有時給醫生診治而不能見效,或是久病不能痊癒之時。

皆是如此過程的形成了業因而受苦報,然而有病必須要

先給醫師診治,經良久不能見其效果,或痊癒之時,應

是如此形成的苦報:有云:「真葯醫假病,真病(冤業

病)無葯醫。」正是受業因冤債的形成,明瞭消業方式

,才能改變病痛的折磨。

  死-病痛中有時藉受劫而讓眾生入於滅度的過程,

即是「懶惰喘氣」-即成了死屍一具。因在鼻息之中,

一息之不來,即是「懶惰喘氣」也就變成了「過身」「

逝世」「歿度」「死亡」……如此諸多的名詞。總歸一

句,「一息之不來」任憑天下英雄豪傑,過去如何顯赫

的功勳,也無法脫離黑白無常的拘捕,而入於冥界中,

因此「死之亡」即是另一個空間的轉換而已,在人世間

眾生皆是如此也!然而又是每位眾生都必須經過的過程

與接續。「此世歿度之後,即轉寄他方世界-即冥界」

若在世有功有德於世之人。則不必入於冥界而能超生於

天界中,然而在人世間,亦能因通過宗教的修持,更可

以改變在人世間的因果循環,不受三度空間所拘束。必

須能將自性佛體來闡揚,才可能通過了死亡的限制,而

超入於無極天界,虛空天界,宇宙天界。如此必須眾生

能深切體悟,在人世間的改造與修整,否則欲達成此境

界,皆難矣,更無法得曉也!

  生、老、病、死的過程中,再將苦空無常的接續了

,如此生老病死苦,即在凡塵通過人世間的種種經驗的

累積。親身體驗如此的過程,必會讓眾生了知在人生中

該如何,來修整下世的腳步與過程。否則欲超脫輪迴的

交替,必難以實證也!因時空循環的過程,人生正是苦

空無常,又生老病死交替著人類的今生及日常生活。而

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更印證了人生的真理,每個人皆難

以了脫,然而在人世間即是如此,才形成輪迴交替的接

續也!盼望眾生皆能明白人生的過程,僅是借用、借看

、借擁有、借享受而已。時間一到則是變成烏有了,何

時能再重覆相同的福報,還是苦空無常而遭病痛來磨身

心否?皆是時空轉換的循環過程,然而眾生若不能了知

在人世間,正是苦空無常的過程中,必是再反覆輪迴循

環的交替而已,願眾生皆能跳脫輪迴的束縛也!

  有感崇心諸賢契皆能共為上蒼普化,作大道的先鋒

指引,可感可賀!奮力勇往,上天絕不負汝也!正是一

分耕耘,一分收穫,現今的付出於未來中,見之收成,

祝賀也!哈哈!哈哈聲中與諸賢契話別離!

 

第廿九回 苦空無常

火德星君 降         丁丑年十二月廿二日

  詩曰:火光能蔭眾生明 德遍天地任自清

     星君降來懿敕堂 苦空無常是本因

  眾生於現世上通過了生老病死的過程中,即在加上

了苦空無常的興滅。才能造就現今於凡塵中的種種事務

,故受苦之來磨。即在於心靈的感受中,必是自己所能

體會,自己所經歷的過程。然而在苦所形成的必是苦在

心,而磨在身,才是促成苦與病的相續,又在於空的空

性上,是苦的轉化,而苦空必定是自己所能感受。外人

皆難以明瞭。

  苦是眾生心境的過程,每次經驗的來龍去脈時,必

有跡可尋之!因在苦本身而言,是內在的體驗過程,而

非是外在的感受所能了知!然而苦又是每位眾生必須都

要經歷的過程,每一件事務皆有其前因後果,而苦更能

成就一個人的身體與思想的改變,才能促成在人世間由

生老病死的過程轉換。生與樂-皆是人所喜愛,而老病

死-三者又是世人所厭惡的。而在老之能用即是「寶」

,若老而不能用即不好,為何老是寶-能以往昔的經驗

與體證,累積而成為-智慧,再教化與教導後進及後代

子孫。如此將往昔的經驗,由老的經驗智慧而轉變即是

「寶」的原因即在於此。

  若老了之後又生病時,即是無法能讓後代逍遙自在

,倘若老而更久病之時,鮮少有能長遠甘之如飴的長養

雙親與老者。因而「久病無孝子」即由此出。然而現世

眾生更甚如此,這是時代所不同,還是孝道已背離了現

今環境。古諺「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在

人世間孝道之始,不因老又病而生異心。能長懷感念劬

勞養育之恩,真心孝順奉養雙親,如能長遠不變孝順之

心,即能得天地護佑賜予福祿壽喜。觀眾生能否盡孝道

否?應是不會忤逆雙親、長者。更應該皆是孝順雙親的

好兒女才對!

  老又病,即是苦。苦苦與病相連,因而戎馬一生到

頭來,為兒、為女、為子孫後代,辛勤累積了此世的一

切!到老因積勞成疾而受病來磨。然而後代子孫能否長

遠以報劬勞之恩?若是能,可算是為人,更能盡心盡力

順應雙親長上。必是孝順之人,更不因長上與雙親之殘

病遭受遺棄!如此已非算是人子,僅是行屍走肉,真是

禽獸不如也!

  苦之磨-必是心境的折磨與身體的折磨,在於痛苦

中如何能將病痛消除。有時須「借劫而了消業果」,有

之自了而消果,因此必須能了消業因,才有可能將病苦

來消除,苦之存在於人世間,非僅是病痛而已,諸如一

切折磨於心,折磨於身的皆是苦。而苦所帶給眾生更是

反面成就的原動力。倘若無苦所來磨,常常會在平順中

,即時常產生了讓自己造業而不知!造罪而難明瞭。因

而「苦」雖如此,卻是對眾生是反面成就的基石。若無

苦即無樂,而苦空即無常,天底下絕沒有永遠的苦,也

沒有永遠的樂,若與樂在人世間正反映著人類的生活過

程。又苦與空即在苦之後即空了,樂之後也空了,因而

苦空即無常,無常又是人生每一階段的過程。

  無常的過往,剛才闡述苦,現今闡述無常,即是如

此。因無常的生滅,即時、空的生滅過程的前一秒鐘。

而現在的當下這一秒鐘,即是時空過往無常的交替而已

。因此「無常」中即「有常」的存在,「有常中才能永

恆」,即是永遠的存在於過往中。舉一例:方才降來崇

心堂著作天書,即是時空交替,也是無常相續至今-當

下現在。是否已經過了很多的無常,若沒有諸多的無常

相續,何能成就一本天書的著作,與每篇的連結。因此

無常中必有恆常,「恆常才有永遠的存在」,而永恆即

在於當下的過往而已,此乃真理。若眾生能了知恆常在

生活中,與無常的相續-才能永遠。若能明白才可能跳

出三度空間,而脫離輪迴的束縛,否則必永遠在無常中

,受無常來束縛也!

  苦空無常,即苦也無常,空也無常,樂也無常,才

是人生真理。如何拿捏,能捉住此一點於可能在人世間

有大作為,才能脫離輪迴的循環漩渦中。生老病死苦-

亦是「釋尊」在世時所能悟之真理,流傳數千年到今日

。藉由宗教的闡揚將生老病死苦,能看淡、能看開、能

了知人生輪迴循環的過程,必能跳脫相續的漩渦中。苦

是折磨心境與身體的交互點,倘若不能成立時,必須能

看清與看開。才不受苦來磨心,與不受苦來磨身。僅是

痛來磨身而已。

  因此苦不為苦,才是真正了脫苦所必須具備的轉換

。否則受苦來磨心,受病痛來磨身是否如此,因此苦與

樂正反映著人生的一切,「苦空即無常,樂空也無常,

時空更無常,才是無常的真諦」。才能成就萬物萬事也

!人生中即苦即樂,是印證了人世間所必須要有的過程

。若不能由苦空無常的觀念轉化,心定受苦與樂的限制

,才讓自己再跳入輪迴相續的循環中。苦與樂正是無常

的接續過程而已,如何成就自己於現世,能將苦空無常

的觀念,印入於第八識-阿賴耶識中的轉換,才是見之

真章,見之本來。

  生老病死苦樂,正是人世間的過程,一下子即轉變

心境的束縛,欲苦欲樂也是無常的交替而已!因此無常

是人世間必須通過的交替點,才能成就於凡塵中。因而

不論天地人皆受無常的相續,皆受時空來交會而已,了

知了必是天仙佛種,必在人世間能造福廣大的眾生而了

悟也!

  觀今現世瘟疫的橫行,吾來加持於有緣眾生,有暇

再敘。

 

第三十回 悲歡離合

土德星君 降         丁丑年十二月廿五日

  詩曰:土能長養眾生靈 德遍大地任我行

     星君著作真詮書 悲歡離合人生理

  人生於世中有喜怒哀樂,必定有悲歡離合的相互連

合,才能疏解人的心理所壓抑的情結與精神狀態。尤以

現今時代所遇到精神壓力的迫切。故而在於如何能疏解

生活中的壓力,是現今眾生必須能了知,與切行的事務

。在於悲歡離合中,每日的起始至深夜的休止,悲歡離

合更是印證了,人類生存的過程與寫照。

  悲-之中乃是心靈壓抑的宣洩,如何能把壓抑在內

心中的不滿與哀傷,能通過「悲」的宣洩。故而以淚水

將內心中,所有的不滿與哀傷一併宣洩出來,然而悲由

心中來,才是將悲來轉化,如此是感情的轉捩點,因而

悲所代表的正是個人情感的疏發。然而「悲」又是每件

事務所能承受的集合點,故悲所能給予眾生的是一種情

感的疏解。否則若壓抑在心頭,在體內中,必會造成個

人身體與心靈破碎與難以承受的壓力也!

  歡-是一種喜悅的表現,人生中有諸多給予自己喜

愛的事務中,每每能順其心,而達其意,才能按照自己

的意思達成喜悅,即是歡的表現。然而歡所能代表的必

定是自己所喜愛,自己所樂意承受的。但在歡不僅是自

己能形於內,又顧於外的展現,然而心靈中是一種祥和

與喜悅。因此兩者相加在一起即是「歡」。而歡又是自

己能承受的外在的總和體,才能展現歡的喜悅,讓人見

之能感受其歡樂的過程與氣氛。因在眾生必須通過悲與

歡的交互,才能展現離與合的過程。

  離-又是眾生每個人,都必須要通過的過程,在於

現今時代中,眾生每日必須離開自己的家園,而前往他

方就職上班,而每日的離開也是一日循環的過程。然在

每日中因只是一日從早到晚而已。若把時間拉長了,即

形成了悲離的場面,因而悲而不離,很難在現世中能成

就。必具備了悲與離相互結合,才會產生了淚水淋淋的

局面。又在於眾生通過了死亡的過程,是否即把「離」

拉長了,甚且永遠都無法回返,如此不悲呀!那才怪囉

!因在「悲離」的過程中若無離的拉長,即無悲。眾生

每日的上班就業,是否在家中的成員會悲傷否?不也!

因是短暫又可相聚,如此即不會感到悲,而只是短暫分

的過程。「離」又是每日必須的過程,不論在家中或出

外皆是如此,由甲地至乙地,必須離開甲地才能到達乙

地,其間必須有「離」開,才能促成到達目的地,否則

離即不能成立。

  合-由甲地的離開,到達了乙地,即有離與合的交

互作用,眾生每日皆在離與合之中成就了自己,若無離

與合,一切的因緣皆難開展,因在天地的至理中,因緣

和合的成就必須具備離與合的過程,才能促成因緣和合

的作為。然而其間尚有悲與歡的過程,其過程一件事務

是否能隨心所欲,達成順應自己的心意,必是「歡」所

顯現。又一切事務無法照自已的意思去行使之時,必難

以能成就於「歡」,反而會變成了「悲」。然而親人的

長遠離開或歿度了,即會產生了「悲」而不是「歡」,

因此人生中必然有悲離與歡合的過程。

  「悲離」的過程才能有「歡合」的接續,若無悲離

何來能有歡合的再遇相循。因而若無歡合的再出發,能

否具足長遠?必須要有「悲離」的開展,才能再具足「

歡合」。人生中每一過程皆在「悲離」與「歡合」中促

成其開創,與達到目的地起迄的過程。人生是如此,只

要是會動的動物,皆是具備相同的因緣造就,能通過悲

離,才能有歡合。能有歡合,才能促使在歡合中,若欲

離開或歿度了,即產生了悲離的過程因緣。

  人生於世中是一切因緣和合的結合點,今夜著書後

貴堂的仙佛,亦要離開諸賢生返回天庭述職。是否只是

短暫的悲離過程而已,若是把時間拉長了,即更加產生

悲離了,自然而然淚水啊!即自動的掉下來,必是淚淋

淋囉!若沒有悲離,明年戊寅開春何能仙佛又降下回鸞

來著作,及開展崇心道場的一切聖務。屆時悲離即不存

在了,會產生了一種期盼與等待的心境,然而到時即能

歡合諸仙佛又回來了,如此崇心道場的諸生在堂中等待

,即是心情上的「悲離」與「歡合」的過程循環。

  又在於上天而言,一年的到來,等待眾仙佛回返述

職,即是由凡塵的仙佛返回天庭,而由凡塵悲離才能回

返天庭,即是同更多仙佛在一起,如此又是歡合,過了

十日左右即再回返凡塵,然而由天庭又是「悲離」返回

凡塵,又是凡塵的「歡合」,而人生更是如此,春節將

至了,眾生離開了現居地返回家鄉團聚,高興的歡合了

,春節過後,又從家園的悲離而回返現居地,是否正有

兩個悲離與歡合,只是心境的轉換而已,長久即麻痺已

無感覺了。因此一切的悲離歡合中,即對天地人產生一

種相循作用。不論任何動物皆是如此,是否正是也!細

思即可明白人生至理中,悲離、歡合正是人生每日的過

程裡,才能促成喜怒哀樂的寫照。人生如此,天界如此

,冥界更是如此,每日都由歡合與悲離中,促成了人生

的過程,每一位皆受如此的相循過程。才會讓這個世界

真是多彩又多姿。

  人生於世若能了知如此,才能將真理來闡揚,將真

詮應用於人世間。大道真詮-著作的原意即在於此!祝

賀崇心道場戊寅年大展鴻圖,更以真理成就眾生而回歸

也!祝賀之,吾今夜心甚歡喜,在「悲歡離合」中,由

天界的「悲離」,降來崇心的「歡合」,現在又由崇心

的「歡合」中,將要又同諸賢契「悲離」了,而返回天

庭後又再「歡合」了,此乃天地人相同的真理循環,如

此而已!能了悟否?哈哈!哈哈悲離中!

 

第卅一回 喜怒哀樂

南海古佛 降          戊寅年一月初七日

  詩曰:南開大道度眾生 海天一色自性增

     古言天德闡真性 佛化世間啟聖神

  其二:戊寅年起展鴻圖 虛空仙佛來相助

     崇心道場揚真理 度化四方回天樞

  人生於世中每一位眾生的生活與過程,皆具備有喜

有怒有哀有樂的相互輝映,才可能展現了人生,每一階

段的相續,因在凡塵內的人生中,每位皆受到喜怒哀樂

情緒所影響與左右,方是突顯了人的氣習與思想觀念的

組合。人生中每位皆具備的氣習,沒有任何人不在喜怒

哀樂中度過了人的一生。因而有喜有怒有哀有樂才可以

串連了人生。

  喜-在於人生中,是自己所願意承受與愛娛的心境

,然而一切的喜皆來自於外境,而影響了內心感觸情緒

。才能促使「喜」在於人世中受到人類的所愛,更樂意

接受,亦正是「喜」的展現。又喜是一切樂心的根源,

因喜必是自己願承接與樂心的情緒反應,才可能將「喜

」來開展。在於當下的戊寅年初春,諸賢生是否具有開

著天書的喜悅心!因在大道真詮的著作中,是一種喜悅

的展現,而戊寅年又以「喜」來開頭著作,是否應認為

正是「吉兆」的展現,更應是喜事來臨也!

  怒-在於人世間是,自己受外境所影響,又違背了

自己的意願,亦即是自己所不願的,必然違背自己本意

,展現於怒之中。而怒又是在本來氣習中,一種與喜是

相互對立的。「怒」又在個人壓抑了,自己本身所承受

的壓力中,一種舒發心境。然而「怒」必在於自己個性

的使然,壓抑中爆發出來的情緒反應,如此可開展了個

己內心舒坦的過程。倘若「怒而不怒」必定是修持境界

與壓抑的提昇,或是一種軟弱無能的寫照。有時一怒而

能安天下,有時一怒而火燒功德林。是否將「怒」來轉

換,作為舒展情緒壓抑過程的疏發宣洩,之後必要能解

決問題的徵結點,如此才是讓「怒」所能達至疏發的目

標,否則怒而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讓事務越弄越糟,難

有成就的機會。

  哀-是在情緒中,遇到了不如意的過程中,將個己

內心世界的不滿來宣洩。因哀是通過人的情緒反應,若

沒有哀的心境,必較難容忍個己心態的轉變,由哀傷中

鼻頭必然會有一陣酸,才可以讓淚水來宣洩,否則又如

何「哀」。因「哀」也是個己情緒疏發的徵結點,倘若

沒有哀傷,何來能有淚水流出來。因而「哀」必須要通

過了內心不滿與遭受橫逆的轉捩點,才可能舒解在人生

的不如意與挫折感,如此「哀」是一種疏發壓抑情緒最

好之良方。

  樂-又是自己能賞心悅事,的一種氣習與情緒反應

,每個人都喜歡的心境。因「樂」必能給予自己內心的

歡娛與高興,才能有「樂」。而樂又能影響人的四周氣

氛,若「樂」己心事的開展,必能給自己在人世間心境

的歡娛,作一調解。而「樂」又是「哀」的反面,若哀

與樂的兩極化,必定在人世間受自己情緒疏發的反應。

倘「樂而不樂」必然是自己未能達至歡娛與欣喜,尚有

哀傷的存在,否則快樂的每日大笑三聲,又是一種喜悅

的展現,才能將「樂」處於歡娛與欣喜,應是將「樂」

來開展。

  喜怒哀樂-的過程中,喜與樂又是可以相互連結在

一起,如此喜樂必是人之所愛。而哀與怒又是兩極化,

因怒與哀較少能相互連結,怒是一種心中不滿壓抑的宣

洩。必無淚水的流出,而哀才是通過了鼻頭一陣酸之後

,才是淚水導引的出路。如此「喜怒哀樂」正是人生的

心境過程,而「悲歡離合」更是展現在凡塵中,每一過

程心境的接續。才能促成「悲離」與「歡合」中,有喜

愛的快樂事。在怒火中燒的氣氛中,常會把累積良久的

功德林,一下子即點燃了怒火,而燒的一乾二淨了。哀

傷的情緒必難以順心;順意,更給予橫逆的人生與不如

意的過程,心境的一種轉換,也是減少爭紛的過程,更

可減少造業,人生之路亦較能平坦!

  樂心所喜,悲心所哀,正反應了人生的過程,每位

皆無法脫離其心境的過程。才是在人世間將「悲與哀」

來轉換為「喜與樂」,更可促成「歡與合」的心境過程

中,不會受「怒」氣沖天而影響了,自己在凡塵中種種

的作為與心路歷程。人生中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又是每日中都會遇到的心境與事務。倘若自己不能在此

過程中,周遭的人事物,必會受「悲離與歡合,又喜樂

與哀怒」的影響,如此的過程才是人生經驗的累積,思

想觀念的轉換,情緒疏發的轉捩處!

  「喜」之自己所愛必是「樂」事!「怒」之自己所

惡必是「哀」事!「悲」傷之中有轉捩才是將內心壓抑

情緒的疏發!「歡合」又在「悲離」的過程中的接續點

。倘若眾生能明瞭「喜怒哀樂與悲歡離合」的相互交替

,必能將自己情緒來壓抑,來控制才不會造成傷害了他

人。願眾生都能將喜樂氣氛來帶給他人,才是讓眾生時

時保持歡樂心情,不會讓自己沉迷於不如意與橫逆的悲

哀之中。如何取捨即由自己來改造、來作為,願眾生都

在法喜之中成就樂心所愛之修持。

  宇宙的過程中,生存在地球的眾生,每日皆必有「

喜怒哀樂與悲歡離合」的接續,尤以人世間更甚如此。

天地開拓的過程又是回歸於原來的地方,因而眾生的回

歸,必須將真理來闡揚公諸於世,讓世人有所遵循才是

也!大道真詮著作的本意,即是如此,盼崇心諸賢生更

加奮力,完成真理弘揚於四海。乃天之所盼!戊寅初春

降來崇心道場,真欣興,祝諸賢生能於新春起展新機迎

福氣!

 

第三十二回 得失心態

太陽星君 降          戊寅年一月初十日

  詩曰:太初原始本自己 陽光普照遍大地

     星君降來闡聖意 得失心態正反比

  眾生於現世中所作所為皆是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

得,更在於得與失之間,正是成為正反比。然而每個階

段的付出與獲得中,正好是在得與失之間,乃是不變的

真理。不論作任何事皆在得與失之間,才能形成了正反

面的相互對待,因而人生於世正是陰陽相互對待的人世

間。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有黑暗才有光明,有光

明才能成為黑暗的交替,因此人世間是陰陽互相交續的

,而在人世間中每一個環節與階段又是得與失之正反比

  得-在於人世間,必須有付出,方能有收穫而有得

。其付出的正是心力與時間,相互的結合。倘若沒有付

出即無法能有收穫,即無得到。因此付出了時間與心力

,而能得到正是報酬。然而獲「得」報酬中的多寡,又

是在付出中能否具足了福報的相應。因在有福者,必較

少付出心力時間,其得到的是為福份多寡而決定之!倘

若福份不足之時,有時付出時間心力,亦無法得到其付

出所應獲得之報酬。然而其間最主要的是心態的轉變,

與所用方法的結果,才能形成正反比。因此得在人世間

,正是心力與時空的交會處。若無法將時空與心力互相

交會結合,必難達成因緣和合中所付出後的報酬。

  舉一例-眾生於每日必須離開了家庭,往就職的地

方去為他人來服務!因此必須付出時間、空間、心力,

及精神。而在每個月或每一件事務的結束後,方能得到

了通貨的報酬,才能將此通貨拿來養家潤生!因此每位

眾生都是如此,付出心力精神與時間空間的組合,來換

取了報酬。這正是因緣和合的結合,才能將一件事務來

達成、來造就,因而得到的正是「通貨」(金錢)的結

果。

  失-在於凡塵中,每位眾生都必須要付出的,因在

能得到通貨的養家潤生中,必有所失,一者-心力,二

者-精神,三者-時間,四者-空間。如此每一個過程

中皆是失去了,自己本來所應有的自己,然而失去了必

無法再拿回來,就一而再,再而三,反覆形成了每個階

段的相續組合。因此失去了時間空間精神心力的種種結

合,又將一件事務必須達至對方能滿意的階段。才能於

完竣後,或是固定時間中而能得到報酬,即是通貨潤生

。但在失去了自己的心力、精神、空間、時間中,又能

得到經驗的累積,將往昔不良、不知、不明白的階段作

一修整、作一改造。如此是「得中又失、失中又得」的

相續。眾生能否在得與失之中對自己來負責否?還是茫

茫然然的度過了一生,因在失掉自己的資本,而造就現

世中自己得到通貨潤生的報酬,養家潤生。因此有得必

有失、有失必有得,得與失正是在凡塵中形成對眾生的

一種警惕!

  再舉一例-諸賢生入於崇心堂來,希望能得到什麼

?是否目前尚未很明朗!尚未了知自己所能得之是啥?

因在自己對未來形成了一種問號?如此正是上蒼在觀看

諸賢生是否具足判斷是非的功能,能否將正理來推展,

還是把他當作在上課學習的課程而已,而無法能落實於

人世間作一改造。因在崇心堂中真正的為大道來開展真

理,廣度眾生來成就於今世,而非是一般打著顯化的宮

堂教派所能比擬!因而即以實際的生活於日常生活中。

 

第三十三回 陰陽相待

太陰星君(娘娘) 降      戊寅年一月十四日

  詩曰:太極無始本初地 陰盛陽衰乃現理

     星君降來著天書 娘娘陰陽相待依

  人生於世中皆有相互的對待,尤其在於凡塵中,更

是如此的過程。乃是在於陰與陽中的相互對待,才造就

了在凡塵中,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然而宇宙中的

日月亦是如此,尤以天界中的日月照耀著凡塵大地。輝

映著日月星辰的光芒。然而在宇宙中必是如此的過程,

乃在三界中尚未脫離了因緣果報的束縛,故才能有陰必

有陽,有陽必有陰的相互對待也!

  人生中必是如此,打從地球生存起,即已經存在了

,日月相互輝映著大地眾生。若沒有日月來相互輝映,

則萬物必難以成長。因在陰之極中,必難有生息之機會

。倘無陽光的照耀,也難有萬物在靜止後的待機而動!

每日的初始中皆由靜止而發動,一日之成長皆受陽光的

普照,才能有生生不息的光輝。因而陰之極而陽必出。

陽之極而陰必盛。如此乃天地之正理,而絕非普通凡理

(即是道理)而已。因在陽之初動中,漸至陽盛即是一

日的中午,而後漸漸往西向奔走!即是慢慢的由少壯而

老邁,皆是由陽生之初動後-才能達成!如此陽光照耀

萬物以潤群生。

  陰盛-萬物皆以靜止,其乃非不動,因在於陰之盛

時,必是極之盛,如此陰極之盛而陽必衰。陽極之盛而

陰必弱。但是在於宇宙星辰的運轉中,日月是受大道所

循環。必在每日皆由東昇而西墜,西進之後再東昇,其

理在於古代曰:相互追逐乃為真理。但處於現今時代,

因地球自轉與公轉交替相互輝映!才讓世人的思想觀念

明瞭此過程!否則若仍停留於古昔的思想觀念,何能來

了知大道於現世所能彰顯的自性佛體。

  陰陽相互的對待,即存在於天地間。在宇宙中不論

任何星球、任何的銀河星系皆是如此!但處於南贍部洲

中,僅是目前所能用肉眼可觀之的日月照耀而已!因而

天地星辰中,必須讓眾生了知宇宙的浩瀚無際!又在虛

空中,了知天際何等的廣大無邊。如此欲回歸於無極仙

界,必較容易著手進行,否則在凡塵中無法了知宇宙的

創生與演繹過程。因而此會讓凡塵的眾生,無法了知宇

宙天際的偉大,如此人生僅是在凡塵中作一修整、作一

改造。如此必讓眾生在凡塵中的種種歷煉加深了印象。

即入於第八識中的阿賴耶識,才是再設眾生入於不愛的

永恒,不退轉的阿摩羅識-即是自性佛體。否則眾生在

凡塵中輪迴不休,何時能了脫人世間的因緣果報。

  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乃是每日皆要面對的過

程,在於現世中有那一位眾生,及仙佛可脫離陰陽相待

的漩渦中。因在三界即是如此,凡塵中更是如此,才讓

眾生無法了脫如此的漩渦中。因此上蒼來教導眾生如何

跳脫三度空間的束縛與糾纏!才是讓眾生回歸於無極仙

鄉,虛空天界,宇宙的大天界。然而如何了脫陰與陽的

過程,才是能回歸於自己本來的原居處。

  陰陽相互對待乃人生的至理,任何眾生及仙佛皆無

法跳脫,在凡塵中的眾生更是如此也!然而上蒼將眾生

貶降至凡塵來,何曾不想讓眾生回歸於原來的居住處-

無極仙鄉,但因眾生沉淪於五濁惡世中,愛欲物質的相

互接續,反覆形成了自性的蒙污納垢。因而讓原本可極

易回歸的眾生-即佛子(原本的仙佛)即無法了脫在凡

塵的種種。如此必無法能跳脫陰陽的對待,與三度空間

的束縛與糾纏也!

  陰與陽在凡塵中,又能讓眾生有生息不斷的資糧,

細思即可明白。倘若天地間僅有陽而無陰之時!必難有

休息與停止之機會。必讓眾生似機器不停的運轉,如此

能長保多久而不壞否?難也!有陰而無陽必讓眾生皆在

靜止中,更無生息的機會。如此即無創進生生不息的世

界,即凡塵的人世間,而在陰之極中。是無法讓眾生與

萬物欣欣而向榮,也就無光明的照輝,亦無光明的前程

  有陰必有陽,有陽才能夠受陽光普照而成長。才能

給予眾生在凡塵中,讓自己活得更長久,更能有機會回

歸於無極仙鄉也!陰陽在天地間是相互交替的滋潤萬物

與眾生。如何感恩天地的覆載,感恩日月(陰陽)的照

耀。才是知恩而報本,更能讓萬物眾生有生生不息的原

動力。因而於凡塵的人類眾生能明白否?皆由細細體會

中能見之本末!有幸著作大道真詮,觀崇心道氣沖天,

諸生虔心堅志可喜可賀也!盼戊寅年大展道程特祝之!

下會有期!吾回太陰宮也!

 

 

第卅四回 天地造化

太乙救苦天尊 降        戊寅年一月十七日

  詩曰:無極大道副院軒 太乙真人教原靈

     大道真詮揚四海 天地造化潤人生

  人世間的陰陽相對中,每一個環節,必有陰陽乾坤

的相互對立,在於陰陽與天地的循環中。眾生必須具備

了知自我的本質,才能在於凡塵通過了修持的改造。才

有機會跳脫三度空間,故在於凡塵中更是生命的改造界

。若無通過生命的改造,欲達成跳脫三界之束縛,必較

難以成就之!因而在天地的造化中,天地人並列三才。

足見人類是受天佑地護,而能生存於凡塵中,倘無天佑

地護,眾生是否能以個己的生存方式,而能成就於人世

間否?

  在天佑地護中,天覆以德而載地,地載以德而蔭萬

物眾生,然天地間更不以眾生不知感恩,而棄之不顧,

皆以大道循環,而讓萬物眾生存活於人世間。因而人類

居此萬物之靈長,必須要了知在人世間,僅是人類有思

考的作為,可以改變天地之定律,作為個己修持成就的

轉捩點!因而上蒼慈仁皆無私無為天佑地護著,覆載著

萬物眾生,絕不以個人而私載覆也!

  人能因天覆地載而生存於人世間,現今科技又能創

造人類的舒適生活環境。給予人類有創進的精神領域與

生活空間,往昔所不能於今皆能一一而彰顯了。如此是

蒼天仁慈大德也!然而上蒼絕不會邀功。而讓眾生敬畏

之!皆欲眾生如何能彰顯自己的自性佛體,才是最重要

的。否則僅是沉淪於五濁惡世的眾生,何時能回歸於原

來的居住處,必在於自我是否能在此世中作為改造!作

為變化回覆清淨無瑕的本靈而已!倘若不能在現世中,

將人生至理,天地至理。奠立於思想觀念中,一切的外

在功果,僅是下世再輪迴的種籽與福報而已!更難以了

脫三度空間的束縛,人生於世皆是如此,僅是否能打破

此束縛,此梏桎而已!因而人類在世是生命含因的改造

界!若無法達成於此,必難有成就的機會!

  天地造化演繹的過程,無非是眾生皆能回歸於原來

的居住處-即無極-即虛空。每位眾生皆具備的本來而

已!而在人世間輪迴打滾了很多世,難以了脫,反覆形

成了輪迴的相續!因而上蒼仁慈欲要輪迴於五濁惡世的

修子,與眾生皆有回歸的良機與天梯。天地演化的過程

是如此的博愛精深!眾生能感恩而對社稷(國家),更

有創進的福祉。還是僅在於個己沉淪於凡塵中,再作下

世輪迴的準備與相續反覆相互形成!

  天覆地載更以日月光明,而照耀大地萬物眾生。更

不以邀功讓眾生懼怕!皆在於天之大德、地之大德、日

之大德、月之大德的滋潤!因而不論天地人三界的眾生

,皆是一視平等,一視同仁,更一樣的護佑與眷顧!如

此在凡塵中的眾生又有幾個能明白,天地日月的大德,

澤於萬物眾生,心在於自然的演化,雖言自然的演化,

其間更有諸天仙佛高真,擔任了此演化過程的主導者,

更不讓天地眾生所明瞭。此乃天地德澤於萬物,日月照

耀光明於大地!受惠者是我們自己,亦是天地人皆受其

德惠!能細思即可明瞭天地所給予,大地眾生的正是無

微不至,無所不及的德澤!僅皆盼沉淪於大地的眾生,

早日彰顯自性佛體而回歸。因此天地德澤,所演化的正

是如此也!

  天地中受佑護的萬物眾生,皆是一視平等,絕無有

厚此而薄彼。厚人類而薄萬物,皆在天地中所演化的過

程,每一個體的萬物眾生(動植物)皆全部包含在內!

而人類正是可以通過思想改造。而讓萬物眾生受惠!因

此人世間八人類為萬物之靈長,其主要原意亦在於此。

倘人類不仁與不慈之時。如諸於萬物的殘害,天地皆能

薄人類而厚萬物。以天地反撲人類,故而所受到的災害

,更甚於萬物,因此必讓人類能警醒與能悔悟,生存於

此人世間非僅只是人類而已,而是萬物眾生共榮共存,

才是正理!

  雖生存於地球中的人類,有此能力可左右天地造化

,無非欲人類行天地之大德,而長養蔭護萬物眾生。學

天地之大德來愛護較弱小的眾生(動植物)。才是真正

學天地的德澤於人世間。如此天地的演化過程,才能符

合仁德慈愛的發揚,眾生於凡塵即是如此,才不會辜負

了天地演化,創進人類舒適的生活空間,否則天地欲反

撲人類,則是易如反掌,如此人類不警醒、不能悟否?

即可在天地的反撲中,作為駐腳。才能讓人類永遠記著

,而不會以強而欺弱也!因弱的反撲正是物極而必反也

!盼眾生皆能明白的德澤,澤潤於萬物眾生。更是

  懿敕崇母心 德遍天地潤蒼生

  崇心母懿敕 啟化真理彰佛性

必可讓萬物眾生,和平共處於人世間也! 哈哈哈哈!

 

第卅五回 宇宙演化

雷聲普化天尊 降        戊寅年一月廿一日

  詩曰:雷聲響起天地明 普化道場正人心

     天尊降凡著天書 宇宙演化呈本因

  天地日月星辰的定位中,皆由宇宙大道的行使,即

是無私無為,自然而然的運行著,遵循軌道而不偏不倚

。天地間的眾生皆具備原來的本性。故在宇宙天界中,

難以適應天界的含藏與環境,即由無極天界降於氣界,

然而大部份更因難以適應氣界又降於象界中,因而即開

展在人世間的種種生活。如此人生於世,遠古可了知天

界一切,漸而轉輾輪迴後更迷失了,更無法了知天界的

本來。如此而言在凡塵中必須藉重於通靈者,及已開悟

的前賢,才能了知天界的種種,即由通靈者及開悟的先

賢,來闡述天界的過程。

  人居凡塵中無法得知,為何欲在無極仙鄉,必須要

降至凡塵!為何不讓眾生來回歸!因此即時常生出了疑

問?「我先前是誰?誰又是我的前身?」即因一世世的

輪迴,又累積了塵垢,一層層往自性上的污垢增多了。

如此欲回歸於無極仙鄉必較難了知其本意,然而在上蒼

觀眾生下凡來後,即受到凡塵的種種蒙閉了自性佛體。

更無法得知前前世的本因。如此欲追溯既往更是難以明

瞭,眾生於世,即在凡塵中僅知日月星辰的天空中,明

亮光耀著,更不知原本每位眾生皆是上天的星宿下凡來

。即因一世世累積在於凡塵中的蒙垢,才致使在凡塵中

受氣稟的左右,因此必無法明瞭。然而回歸的天梯,早

已垂降於人世間,因而 皇母屢屢倚門盼望眾靈兒,降

凡後是否能在凡塵中作一改造,作一修整,才能具備歸

返的條件與資本。

  宇宙演化的過程中,芸芸眾生(先前的佛子),(

即星宿)下凡後,則受到凡塵的蒙垢一層層往上堆積了

。一世世反覆的輪迴,因此即迷失先前在天上的五神通

。又因降象界後遭到凡塵的蒙垢,久而久之甘之如飴,

更加深了自己的體重,即無法回覆輕盈的本靈。更忘卻

了如何回歸的資糧與方法,即在於凡塵中無法明白,反

而增加累世的業因業果。如此能在一世當中,即能改造

,即能修整。有之其他因緣和合,更促成無法了解反而

更沉淪了,則無法有良機作回歸的修整、作改造。即受

輪迴相續,如此要能回歸實在是「比登天還難」,正是

如此也!眾生不了解宇宙演化的過程,則是眾生迷失的

本來。如何欲眾生來回歸真是「比登天更難唷!」然而

能通過宗教的教化,才能了知上蒼及宇宙演化的過程,

即是自己回歸無極仙鄉的地方。

  眾生於凡塵皆難以明白,人生在凡塵應是如何來修

持、來改造、來修整,才能回歸於無極仙鄉,宇宙的本

來之處!眾生皆是上蒼所化,如何能回歸不僅是在地球

的眾生而已,尚且在其他星球中的天地間!更有比南贍

部洲的眾生皆具備回歸的本質。因此才有天地間、宇宙

中的:「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

皆在須彌山麓,因此三千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則非僅

是生存於凡塵-地球中的眾生而已。

  宇宙演化的過程,皆在三千大千世界中,每個星球

的眾生能歸返、能成就。即在宇宙的大空間中,能具備

輕盈的天軀,即是自性佛體,才是具備回歸的基本。否

則僅在於凡塵中的禍福得失,必受三界的束縛與左右。

更難有回歸的本質,因在三千大千的世界中,佛本眾生

,眾生本彿,只是「覺悟與迷痴」的分野,才促成在三

千大千世界的佛與菩薩與眾生的分別。人能造就回歸的

資本,也能造就下墜的含因。皆是在自己所能掌控的,

然而必須具備有回歸的資本,才能不受凡塵的左右與束

縛。

  宇宙中每個星球皆有眾生的存在,不是在凡塵(地

球)的眾生,用現今科技所能證明的,更難以凡塵眾生

的肉眼所能觀之!皆在以五神通的心電感應所能了知,

往昔佛陀世尊與諸天仙佛皆能明瞭,然而在凡塵的眾生

更是短視,也無法能用心電感應,即是五神通中的-他

心具足通所能比擬的。若以現今眾生所用的無線電話類

似,尚且還不及。因在宇宙中所具備的,絕非凡塵的眾

生所能了知,更不是以目前淺顯的科技所能證明!因宇

宙中早已超越在凡塵中(地球)的眾生科技來得千萬倍

。若以有限的知識領域,欲打開宇宙無窮的奧秘,尚須

經過二~三千餘年才可達成。倘若上蒼要提早讓眾生來

回歸,必然借科技早日顯示。

  眾生在凡塵中,如何來回歸必須要彰真如顯佛性,

才是真正達至回歸的本質,更須在凡塵中,先行六度萬

行的大乘菩薩行的覺有情境界,欲彰佛性,若跳脫菩薩

道這一關必較難以達成。因此眾生平等,佛性平等,即

在於宇宙演化的過程中,才能了知浩瀚的宇宙天際,是

多麼的廣大無邊,如今能借崇心著書來闡述,讓眾生了

知宇宙天界、虛空天界、無極天界的廣大博愛精深,才

能奠立紮實的根基,一步步來由漸悟而達至頓悟,即可

同宇宙天地合而為一,回歸即在於當下,盼眾生皆能一

步步來達成回歸的準備也!

 

第卅六回 回歸收圓

南海古佛 降          戊寅年一月廿四日

  詩曰:南海古佛降道場 大道真詮四海揚

     回歸收圓天註定 普化渡眾引歸航

  大道心燈、大道天德、大道回歸、大道真詮已漸至

完成出書了,在於凡塵中能以真理來成就眾生的收圓回

歸。必須要眾生能真正的提引、自我的佛性來彰顯,才

能回歸。而並非全靠仙佛來引渡,才能回歸於先天無極

中的本來處。因在凡塵的眾生皆迷於外在的顯化,又因

在於人世間一切皆向前(錢)看。致使眾生原本純潔善

良的本性,一下子即蒙受塵垢來堆積了。又在於更迷於

顯化中,很難替自己真正作回歸的準備,而在準備的大

道上作一註解,作一修改!故而在凡塵中即是迷失了,

本來先天的佛性(自性)如此欲歸返於原來的居住處,

必較難以成就!

  崇心堂承接行善道場,續再著作一系列的大道天書

,如此必須能由基礎的根基,打穩後再向人世間,在於

入世之道,更能以入世之後。再成就出世的回歸。如此

較能作為本身自性的彰顯:

  大道心燈-所闡述的是一切修持概念的基礎,與整

體系列的架構。如此能讓眾生奠立紮實的根基,與整系

列的來龍去脈,必有所遵循。

  大道天德-所闡述在於天地中的「無為」「為私」

中,以天地德澤於萬物,又萬物如何能回歸於無極。此

乃由先天降至後天,後天再回覆先天,其間又以生住異

滅、地水火風、人之根塵意識、本識的闡述。皆由不知

的無明中,奠立真如佛性!

  大道回歸-以入世之後再出世的作為,闡述眾生在

凡塵中所遇到的阻礙與瓶頸。如何化除的根本方法,讓

眾生明瞭如何來化解,人世間種種的橫逆與不如意,如

何回歸於無極仙鄉,必可在人世間行持覺有情的,大乘

菩薩行,成就於蓮花佛國(果)的境界!

  大道真詮-所闡述的乃由無極先天之本因,再演化

太極-兩儀之後,即有四象。而成就於五德,再生八方

之後即是人世間種種-因緣和合的過程。如此由先天而

後天,即成出世而入世,如此正是眾生在於凡塵中的種

種作為。才能成就於凡塵的修持,更是真正在人世間成

就菩薩行的「大慈悲,大智慧,大願力」因而每本天書

中的每一章節,即是相互連貫,貫成一系列無與侖比的

修持參考。闡揚真理讓眾生能成就於現世的當下也!

  收圓是讓眾生在凡塵中,將「累世的因果來償還。

」又在於此世中「完成此身的任務」更藉現世的一切「

藉修持來成就於人世間」造就蓮花佛果(國)的世界。

如此已是佛菩薩、聖神仙真也!收圓的條件-絕無任何

瑕疵所能成就,因此眾生在於修持的過程中。如何將累

世的含因來改造、來化除才能真正在人世間有所成就,

否則欲等到歿度之後,才來論成就,如此已悖離人世間

-含因的改造基礎。

  往昔的聖神仙佛皆由人世間的修持而成就,絕非等

到歿度之後再來論成就,如此已是流於因緣和合的相續

,如何能達成此目的,此目標的過程,必在於人世間較

能成就之,因佛菩薩聖神仙真皆在人世間有福澤於眾生

,有恩惠於天地間,如此必讓眾生能有德澤之良機。才

能通過上蒼的考核,否則若欲等到歿度之後,再來論成

就,皆已非人類所能了知的!

  眾生是通過修持的改造,才能成就於佛菩薩聖神仙

真的過程,人類是有如此的天機。萬物眾生亦有如此天

機。僅是人類較能輕易的達成,而萬物眾生必須付出更

大的心力與耐力,才能促成;如此正是:

  人生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真理難成-今得成 修真難行-觀已行

  以此與眾生相互勉勵,人生僅不過是短短數拾寒暑

的接續而已,尚且有諸多仍不及數拾寒暑即早夭折,無

常的生滅過程,正顯示人生必須把握於當下,把握於現

今,更必須落實於現世中當下的人生,才能真正奉為圭

臬,才是真正達至回歸的本質。否則若等待因緣和合,

再於下世之時,請問:是否能具足相同的因緣而來成就

,誰能了知,因此眾生是佛,佛也是眾生,這是在人世

間才有的名詞。若跳脫三度空間之後,何來有佛,有眾

生之分別。皆是一律平等的自性佛體,光明閃爍的天軀

而已。一團靈光即能如來又如去,如去又如來。佛是如

來,眾生也是未來的如來,如來是佛,佛也是眾生。請

問:如何來,又如何去,才是在人世間能成就於-大乘

的佛菩薩,聖神仙真的位階!

  崇心能著作整系列的天書,至此「大道真詮」已全

部完竣了,往後更有另外一番天書的再續著作,必觀崇

心能否真正弘揚真理而決定,如此更是「崇心」的聖命

再接續。盼諸賢生能真正為上蒼引渡原靈來回歸,回歸

於無極的仙鄉與位階,屆時必可同諸賢生與眾生在於天

界中共親共處也!

  圓圓圓圓來收圓 回回回回真回歸

  大道真詮引航回 真理弘揚四海歸

此偈同眾生共勉之!

 

北極玄天上帝 降        戊寅年一月廿八日

  詩曰:北極降著來作跋 玄天闡理自心罷

     上帝登鸞會諸生 大道真詮啟帆駕

      跋

  人生於世能用真理來行世,必須建立在人世間能落

實於生活中,來導引做人做事的準則。才能彰顯「真理

」。在人世間行持大乘菩薩行的覺有情境界,才是真正

入於人間做「入世」的基礎。又在人世間必須一步步踏

穩之後,再往前行,達至蓮花佛國(果)的位階。回歸

於無極仙鄉,極樂世界!

  崇心道場著作大道天書,已完成了「大道回歸,大

道真詮」。並承接行善道場著作「大道心燈,大道天德

」共成就一系列的天書。真令諸天高真仙佛同感安慰,

能以「真詮(理)」來引渡眾生的回歸,更是仙佛們心

血的結晶與過往經驗的累積。化作春風化雨,散佈於人

世間,由一步步來行持人間的修持與改造,更能成就自

己及眾生,乃是至理。是最佳的參修指引也!

北極玄天上帝降跋於 無極大道院懿敕崇心堂

天運戊寅年端月廿八日戌時

 

南宮孚佑帝君 降

  詩曰:南宮啟教渡眾生 孚佑大地拯沉淪

     帝君降來著作跋 大道真詮引航歸

      跋

  崇心立堂著作一系列大道天書,能彰顯天德天恩、

闡揚天地的無私、無為的德澤。給予現今眾生於人世間

來了悟、來明白「天地、宇宙、無極、虛空的恩澤慈意

」。乃是上蒼慈懷給予天地眾生,明瞭在人間受天佑地

護,能德澤於萬物眾生,乃是至理!

  大道真詮-所闡述正是由無極降太極,生兩儀、四

相之後,再演繹八方,更成就於人世間的種種因緣和合

。才能促成在人間由出世的作為,而入於入世的基礎。

能一步一步踏穩腳程。更在人世間有所作為、有所成就

,人生即是如此。否則若跳脫人道生存這一關,要能了

脫人世間的含因改造與完清業障,必是難以成就!

  因在凡塵的眾生是有肉體、有血淚的有情眾生。絕

對無法跳脫有情眾生這一關!如何能在人世間有真正的

大作為。即由入世之後奠立紮實的根基。才能一步步來

成就自己、造就眾生。因此「大道真詮」所能讓眾生了

知,人世間的因緣組合,更由人世間來成就自己佛性的

彰顯。即在凡塵中已是自性佛體,而如來又如去,才是

正確的真理。

南宮孚佑帝君降跋於 無極大道院懿敕崇心堂

天運戊寅年端月念八日戌時

 

九天司命真君 降

  詩曰:九天無極降太極 司命凡塵眾生依

     真君德澤佈大地 大道真詮渡眾迷

      跋

  崇心能立杏壇的規範中,暢真理來成就眾生。在於

人世間中,真正為上蒼來廣渡原靈而回歸。必具有相當

大的願力與慈悲心,及大智慧大吉祥。如此乃上蒼所恩

賜,其實真正是「崇心」諸神人及理筆堂主的心力奉獻

而成。

  大道真詮-引述由無極降太極,演繹了人生的過程

,更在人世間建立真正的智慧而抉擇也!然而人生的過

程若不能經由在現世的改造,欲回歸於極樂世界、無極

仙鄉,虛空天界乃是謬論。在凡塵中必須要以凡人的軀

體。而將天地至理奠立於心性中,更以此來轉換人生累

世的含因。才能成就於人世間的種種因緣作為,如此不

必等歿度後再來論功果。當下即能彰顯自(佛)性於人

世間也!

  大道心燈、大道天德、大道回歸、大道真詮乃崇心

道場往後教化的資糧。更是讓儒道釋、天道,不論有修

與無修的眾生,能了知在人世間種種橫逆,與困難的轉

換,才是上蒼著作「大道系列」天書的本意。

  恭賀崇心能奠立紮實的根基,讓往後沉迷於凡塵的

眾生,有資可依循的指引。更由「崇心法航」的開啟,

更廣渡有緣眾生來回歸,才是上蒼的本意也!

九司命天真君降跋於 無極大道院懿敕崇心堂

天運戊寅年端月念八日戌時

 

南天文衡聖帝大主席 降

  詩曰:南天保奏理筆成 文衡聖帝護眾生

     降來著作引凡例 大道真詮揚大乘

      凡例

  大道真詮-乃大道真理也。

  大道者-自然而然的孕育著天地萬物眾生。能揚真

詮-必會在於凡塵中有實際落實於人世間,才可以促成

。否則不能在凡塵中作修整、作改造。欲待歿度再成就

,恐怕即欠缺修持的大因緣。乃大道真詮著作的本意!

一、大道真詮著作完成了,融合三界高真仙佛的心血,

  讓現世眾生能有修持的依循,與參考的指標。

二、大道系列的天書,每一冊皆有其特殊的含意與作為

  。不論「大道心燈」「大道天德」「大道回歸」「

  大道真詮」更是一系列可連貫,亦可分開來,篇篇

  可供參考的修持指引。

三、每段每回皆闡揚真理的弘展。在凡塵中通過眾生所作

  所為,而改變在人世間的含因與過程,才是著作的目

  的。

四、若有疏漏乃賸真之失,望善德賢士勿自棄,應以成就

  眾生的角度而觀,更能讓自己成就於贊嘆功德。

五、大道真詮-乃上蒼慈意的德澤,澤遍於天地眾生。更

  是崇心往後的教化(學)資本。可以讓後學者明瞭人

  生的因緣組合的過程。

六、在人世間行持有情世界的眾生,能用大乘理念奠立修

  持的根基。才是在人世中行持覺有情的菩薩位階!更

  是成就於自性佛體的蓮花佛果(國)。

七、大道真詮即將付梓,盼有情眾生更要參加助印行列。

  讓大地眾生更暢真理而行,成就於菩薩行的-佈施波

  羅蜜。

八、凡有所求者可贊助「大道真詮」,不論宣講、聽聞、

  助印、分發功德者。上蒼酌於恩賜功果,以消凡塵的

  業因業果,又能成就於無私無為犧牲奉獻者。

南天文衡聖帝大主席降凡例於 無極大道院懿敕崇心堂

天運戊寅年端月廿八日戌時

 

本堂正主席虛空上人 登台    戊寅年二月初二日

  詩曰:虛空傳法揚大千 上人登台會諸賢

     大道真詮著完成 皇母賞賜崇心緣

聖示:今夜由無極虛空降懿旨到堂,命本堂福德正神與

   濟公活佛於十五里外接駕,命本堂天上聖母及觀

   於十里外音菩薩接駕。其餘神人及無極大道院靈

   修院士等,排班侯駕不得失儀,為師暫退。

無極駕前九天玄女仙姑 降

  詩曰:無極駕前伴母娘 九天玄女降道場

     代母頒宣懿旨降 大道真詮啟善良

聖示:欽奉無極懿旨到堂宣讀,神人俯伏,不得失儀。

    懿旨開讀

  欽奉

無極皇母大天尊懿旨曰:

  母居瑤池聖地,觀南贍部洲眾生沉淪於凡塵中,每

每流浪生死,不知返回先天無極中。令為娘時倚門而盼

,企盼原兒們回歸。其因落凡原兒等,在現今時代中因

物質享受,更是邈迷於五濁惡世,難以回歸。

  今懿敕道場崇心堂,開堂啟教揚真理,替母分憂解

勞,乃是 為娘衷心所愛之靈兒。能體母心的本意。代

母引渡原兒來歸返,今奉旨著作「大道真詮」已全部完

成了。融合了三界高真心血的結晶,而成就於現世眾生

。真令 母心感到安慰心悅,崇心諸靈兒皆能為母來暢

真理,廣渡原兒歸返!今已著作完成倍極辛勞。 母心

甚慰特賜「金品蓮台」賜予崇心諸靈兒,以全勤者為準

。不足者暫寄於上蒼,俟其功勳完備再賜予諸靈兒,以

慰辛勞也!

  又崇心諸神佛功加三等,以賞為母分勞之苦心!盼

崇心再接再勵著作更宏效的天書。來引渡眾靈兒歸返,

乃母至盼!特懿賞賜!

  神人叩首謝恩

天運戊寅年花月初一日於無極大道院 懿敕崇心堂

  懿旨宣讀完畢,恭賀崇心諸神人等,功高果大 皇

母賞賜「金品蓮台」。盼再為大道,為蒼生來成就真理

,乃上蒼所盼之!好,吾回天繳旨也!

 

本堂正主席虛空上人 登台

聖示:續接 昊天玉旨降堂,命本堂二、三關帝及濟公活

   佛於十里外接駕,命本堂普賢菩薩與觀音菩薩於五

   里外接駕,其餘神人及無極大道院,眾靈修士排班

   侯駕,不得失儀,為師暫退!

欽差大臣 駱 降

  詩曰:昊天玉帝賞功勳 崇心道場倍苦心

     大道真詮揚四海 普化眾生來歸引

聖示:欽奉 昊天玉旨降堂宣讀,諸神人俯伏,虔恭侯

   駕,不得失儀。

    玉旨開讀

  欽奉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玉旨曰:

  朕掌儒道釋三教教化之權衡,惠及五教及圜宇眾生

。今懿敕道場承奉昊天旨意,著作一系列的大道天書,

今已完成了「大道回歸、大道真詮」兩冊,再合行善道

場「大道心燈、大道天德」共四冊。給予現今眾生不論

有修與無修,皆能暢真理行持於人世間,彰真如、顯佛

性,乃上蒼德意也!

  今懿敕道場崇心堂能戮力完成,一系列的大道天書

,乃上蒼所賜。及崇心諸神人努力的心血結晶,並合諸

天高真仙佛的心路歷程而完成。觀崇心諸生皆能突破任

何難關,來完成上蒼所賦予的使命,實勘嘉勉,可喜可

賀!

  朕心悅特賞賜崇心諸賢生,每位二千大功,以全勤

者得之,不足三分之二者減半,餘此類推!盼諸賢生能

共奮「大道的弘揚,真詮的宣揚,規範的啟揚」乃是上

蒼至盼也!

  崇心諸神佛功加三等,另賜「黃綾彩帶隨身」以慰

代天宣化之辛勞!崇心聖務於戊寅起再加弘揚於四海,

引渡眾生來回歸!

  勿負朕意 神人叩首謝恩

天運戊寅年花月初一日於無極大道院 懿敕崇心堂

  玉旨宣讀完畢!恭賀崇心諸神佛及賢生等,「天勳

及黃綾彩帶」盼多為上蒼來弘揚真理,廣渡眾生來回歸

。恭賀之!恭賀之!好!吾回天繳旨也!

虛空彩雲仙子 登台

詩曰:功勳賞賜諸神人 崇心得蔭天地真

道場啟化揚真理 再向大道規範依

聖示:今夜由無極皇母來賞賜「金品蓮台」。及玉帝賞

賜功勳者,應記取感恩天恩師德之成全。不可自

滿與驕傲!應以謙恭卑微之心態,再成就崇心真

理的弘揚。

本堂於戊寅年花月十九日,恭祝南海古佛佛誕之佳

辰,書繳天庭,並虔備香案於堂前。再恭接 皇母懿旨

及 昊天玉旨續著天書。感恩上蒼德蔭之成全也!盼諸

賢生應是其修真行真功德。

下課後向外恭謝 皇母及玉帝大恩惠!